重離子冷卻儲存環原子核質量精確測量研究獲重要成果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十一五”期間建成的國家大科學工程“蘭州重離子冷卻儲存環(CSR)”,首次精確測量了近質子滴線短壽命核素Ge-63,As-65,Se-67和Kr-71的質量,實驗數據的相對精度達到了10-6。共有來自6個國家的科學家參與了本次原子核質量的精確測量實驗。研究成果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6, 112501 (2011)上。 高精度的實驗結果表明,核的形變或形狀共存會影響Coulomb Displacement Energy(CDE)理論計算的可靠性;從新測到的As-65核質量數據得到其質子分離能為90(±85) keV,這首次證明As-65是質子非束縛核,確定了As同位素質子滴線的位置。本工作解決了由于缺乏As-65質子分離能實驗數據而長期困擾核天體物理學界的一個重要科學問題,即:對于第一類X射線爆(Type I X-ray burst),......閱讀全文
重離子冷卻儲存環原子核質量精確測量研究獲重要成果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十一五”期間建成的國家大科學工程“蘭州重離子冷卻儲存環(CSR)”,首次精確測量了近質子滴線短壽命核素Ge-63,As-65,Se-67和Kr-71的質量,實驗數據的相對精度達到了10-6。共有來自6個國家的科學家參與了本次原子核質量的精確測
近代物理所實現CSR原子核質量精確測量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蘭州重離子冷卻儲存環CSRe,首次測量了短壽命核素51Co的質量,并利用新的質量數據研究了pf殼原子核同位旋非守恒相互作用的影響。 短壽命放射性原子核的質量在核結構及核天體物理研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儲存環的等時性質量譜儀(IMS),是測量短壽命放射
短壽命原子核質量精確測量揭示中子星性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499785.shtm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獲悉,近期,該所原子核質量測量團隊與合作者基于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利用國際首創的新型質譜術,精確測量了一批關鍵原子核的質量,研究了中子星表面
短壽命原子核質量精確測量揭示中子星性質
5月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原子核質量測量團隊與合作者基于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利用國際首創的新型質譜術,精確測量了一批關鍵原子核的質量,研究了中子星表面的X射線暴,從新的角度約束了中子星的性質。相關成果于5月1日發表在《自然·物理》上。 中子星是人類已知的最致密的
近代物理所CSR原子核質量精確測量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質量測量團隊利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HIRFL-CSR)裝置,首次測量了短壽命核素52Co及其同核異能態的質量,并結合已有數據重新構建了52Ni的β衰變綱圖,在原子核質量精確測量研究中取得又一重要成果。 同位旋相似態(Isobaric Analog State,
蘭州重離子冷卻儲存環成功加速83號元素鉍
2月25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技人員在蘭州重離子研究裝置(HIRFL)冷卻儲存環(CSR)主環上成功實現了83號元素鉍離子(209Bi36+)束流的冷卻累積并加速到每核子能量170MeV,鉍離子是繼C,Ar,Ni,Kr和Xe等之后,HIRFL-CSR新加速的最重的離子。重離子209Bi36+
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成功累積加速氫分子離子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HIRFL-CSR)主環(CSRm)上成功實現了束流的累積并加速到每核子能量400MeV。加速后的束流引出剝離后即可得到同能量的質子束。 由ECR離子源產生的離子,經HIRFL-SFC回旋加速器加速到每核子能量10
我國科學家首次測出鈷51質量-2萬億億個鈷—51比一粒小米輕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張玉虎研究員團隊利用蘭州重離子冷卻儲存環CSRe,首次測出短壽命核素鈷—51質量,該成果近日發表于《物理快報B》。 張玉虎介紹,打開一張核素圖,自然界存在288種核素,理論預言人類可以制造出大約8000種核素。經過近百年的努力,科學家僅在實驗室制造出約2800種核素,總共測
他們用“超級天平”給原子核稱“體重”
張玉虎?葉滿山/攝王猛?葉滿山/攝顏鑫亮?受訪者供圖周旭?受訪者供圖■本報見習記者 葉滿山給原子核稱體重有多難?首先,要擁有一個原子核。在實驗里,在重離子加速器的幫助下,花費1個星期,幾萬億個穩定原子核沖向反應靶,才能產生幾十個目標原子核。其次,原子核質量很輕。單個原子核的大小在1費米量級,質量大約
研究揭示奇Z核中第二類殼演化現象
近日,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HIRFL-CSR)質量測量國際合作組首次觀測到缺中子核素101In的同核異能態,并依據實驗結果研究了奇Z(質子)核中的第二類殼演化現象。該成果以快速通訊(Rapid Communications)的形式發表在期刊Physical Review C上。 原子核
科學家首次成功用離子阱精確測量锘原子質量
使發現長壽命超重元素成為可能 以德國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GSI)為首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首次成功使用離子阱捕獲了102號元素锘的原子,并精確測量了锘原子的質量。該方法使獲得長壽命的超重元素成為可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自然》雜志上。 除了地球上自然存在的92種元素外,科學家們
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物理學家的“金剛鉆”
“束流是強大的工具,如果科研工作者是匠人,蘭州重離子加速器提供的束流就是我們的‘金剛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玉虎說。 利用這個“金剛鉆”,科學家們研發出重離子治癌裝置、精確稱重原子核、合成新核素、培育更優品種的農作物……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走進大科學裝置——蘭州重離子加速器,
缺中子核素的精確質量測量否定了ZrNb循環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利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HIRFL)冷卻儲存環(CSR)開展缺中子核素的精確質量測量過程中否定了Zr-Nb循環對核天體rp核合成過程的重要性。 原子核質量數據在核天體物理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天文觀測發現的I型x射線暴(Type I x-ray burst)主要核
費米實驗室精確測量特定中微子-有助進一步揭示原子核
中微子是研究原子核內部情況的極好工具,但中微子很難產生和探測,且很難確定中微子撞擊原子時的能量。現在,美國費米實驗室MiniBooNE研究團隊報告稱,他們日前首次識別出能量為2.36億電子伏特的繆子中微子,有助進一步促進中微子振蕩和相互作用的相關研究。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國科學院高能所研究員曹
遙遠甘肅有一條“龍”-探秘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
圖為蘭州重離子加速器主環隧道。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提供 走近中國大科學工程 《非誠勿擾2》中孫紅雷扮演的李香山,因腳上的“癌中之王”黑色素瘤選擇自殺。如果編劇知曉重離子治癌的功效,電影的結局可能重寫。 “對肺癌、肝癌乃至醫學界最頭疼的黑色素瘤,重離子治療的局部控制率在80%以上。今年
近物所參與的最新版本原子核質量數據評價(AME2012)發表
以法國核譜質譜中心(CSNSM-Orsay)和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IMP)為主,聯合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GSI)、德國馬普核物理研究所(MPIK)、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NL)和法國Orsay核物理研究所(IPNO)等多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經過幾年的努力,共同編輯的最新版本的原子核質量數
活動星系中心黑洞質量精確測量取得重要進展
?11月9日,國際科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云南天文臺盧開興副研究員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把著名活動星系NGC 5548中心黑洞質量的測量精度從歷史的41%提高到13%,且發現寬線輻射區平均尺度和轉動速度演變不
中外學者利用日本R3裝置獲得首個物理成果
?日本稀少放射性核素儲存環(Rare-RI Ring) 圖源: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及合作者利用日本稀少放射性核素儲存環(Rare-RI Ring, R3),成功測量了短壽命豐中子核素鈀-123的質量,并研究了新的質量結果對快中子俘獲過程(r-過程)元素豐度的影響。
近物所爆發性天體rp過程核合成路徑研究獲成果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CSR精細譜學組的科研人員與國內外同行密切合作,對爆發性天體快質子俘獲過程(簡稱rp過程)中的核合成路徑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rp過程指的是天體中的“種子核” 連續俘獲質子生成更重元素的過程。rp過程可以發生在不同的天體環境,天文觀測中發現的I型x射線暴(
希格斯玻色子質量分布獲迄今最精確測量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緊湊渺子線圈(CMS)國際合作組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學》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對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分布——“寬度”作了迄今最精確測量:3.2兆電子伏特。這與標準模型預測一致,但比此前測量更精確,此前測量僅指出其寬度必須小于9.2兆電子伏特。 在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中,希格斯
希格斯玻色子質量分布獲迄今最精確測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131.shtm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3日電 (記者劉霞)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緊湊渺子線圈(CMS)國際合作組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學》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對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分布——“寬度
銀河系中心黑洞質量有了最精確測量
位于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甚大望遠鏡干涉儀(VLTI)日前獲得了迄今為止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區域最深、最清晰的圖像。新圖像的放大倍數是之前的20倍,還幫助天文學家在黑洞附近找到一顆前所未見的恒星——S300。通過跟蹤這顆恒星的軌道,該團隊對黑洞的質量進行了有史以來最精確的測量。
銀河系中心黑洞質量有了最精確測量
位于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甚大望遠鏡干涉儀(VLTI)日前獲得了迄今為止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區域最深、最清晰的圖像。新圖像的放大倍數是之前的20倍,還幫助天文學家在黑洞附近找到一顆前所未見的恒星——S300。通過跟蹤這顆恒星的軌道,該團隊對黑洞的質量進行了有史以來最精確的測量。
精確測量溫度技巧
當測量發光物體表面溫度時,如鋁和不銹鋼,表面的反射會影響紅外測溫儀的讀數。在讀取溫度前,可在金屬表面放一膠條,溫度平衡后,測量膠條區域溫度。 要想紅外測溫儀可從廚房到冷藏區來回走動仍能提供精確的溫度測量,就要在新環境下經過一段時間以達到溫度平衡后再測量。最好將測溫儀放在經常使用的場所。 用紅
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STAR實驗捕獲到最重反物質原子核
多位中國科學家參加的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RHIC-STAR國際合作組探測到氦核的反物質粒子——反氦核。這種新型粒子又名反阿爾法粒子,是迄今為止所能探測到的最重的反物質原子核。STAR國際合作組的該研究成果于4月24日在線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 位于紐約長島的美
迄今為止最精確測量結果顯示CPT對稱性依然成立
長久以來,物理學家一直致力于以更高的精度驗證粒子在電荷共軛、空間反射、時間反演之后,物理定律不變的CPT對稱性。參與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重離子探測器實驗(ALICE)的科學家在線發表于《自然·物理學》的文章稱,他們對粒子的質量和電荷做了迄今為止最精確測量,結果顯示CPT對稱性依然成立。
重原子核內膠子結構研究獲進展
近日,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上CMS國際實驗合作組首次在鉛核-鉛核超周邊碰撞中觀測到相干光致產生的粲夸克偶素J/psi產生截面的飽和特性,為尋找重原子核內“膠子飽和現象”提供了直接的實驗依據。 記者獲悉,該研究由華南師范大學量子物質研究院研究員楊帥與美國萊斯大學教授李威、研究員葉早晨和博士研究生林
日本理化所代表團訪問近物所
11月13日至15日,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科學顧問上坪宏道(H. Kamitsubo)教授、Tomohiro Uesaka博士、理化所國際關系部主任Motohide Yokota先生等一行6人訪問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中科院國際合作局亞非處相關人員陪同來訪。 上坪宏道一行首先參觀了蘭州
熱電偶的精確測量原理是啥?的精確測量原理是啥?
熱電偶工作中原理是根據賽貝克(seeback)效用,即二種不一樣成份的電導體兩邊組合成控制回路,如兩連接端溫度不一樣,則在控制回路內造成熱電流量的物理變化。 熱電偶由二根不一樣輸電線(熱電級)構成,他們的一端是相互之間電焊焊接的,產生熱電偶的精確測量端(也稱工作中端)。將它插進被測溫度的物質中
近物所完成十多個核素的高精度質量測量
2011年春節期間,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利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HIRFL-CSR)裝置,對Z=20-29區域的十多個短壽命近質子滴線核素的質量進行了測量。這是世界上首次對這些核素完成高精度質量測量。 實驗中CSR主環(CSRm)加速的58Ni19+束流能量達到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