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心臟瓣膜植入手術進入“分鐘級”
過去心臟病患者進行瓣膜植入需要打開胸腔、花費數小時手術時間,而記者30日了解到,由我國最新研發的J-Valve心臟瓣膜置換系統,不僅用微創方式替代傳統的開胸手術和體外循環,還將瓣膜植入時間縮減到3-7分鐘,在減少患者痛苦的同時大大降低手術風險。 J-Valve系統發明人、蘇州杰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極向記者介紹,傳統的心臟瓣膜置換方式需要進行開胸手術。醫生在患者胸部開出數十厘米長的切口,運用體外循環、在病人心臟停跳的情況下手工更換瓣膜,手術時間一般長達3到4小時,對于年齡較大、身體虛弱的病人,手術風險很高。而最新的J-Valve心臟瓣膜植入系統,用微創置換技術取代開胸,病人手術無需心臟停跳和血液體外循環,只要在胸口開出幾厘米的小傷口,J-Valve瓣膜系統就能利用自帶的活動定位裝置完成瓣膜置換。 今年2月中旬,溫哥華圣保羅醫院選擇用J-Valve技術為一例重度主動脈關閉不全患者實施了微創心臟瓣膜植入手術。手術完成后,......閱讀全文
胃腸外科手術:從“巨創”到“微創”
?周巖冰(中)與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胃腸外科臨床機器人手術團隊 8月19日,經過10多個小時的緊張工作,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胃腸外科臨床機器人手術團隊使用Da Vinci(“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完成了4例高難度胃癌、直腸癌手術,為第三屆中國醫師節獻上了一份厚重而特殊的禮物。 達芬奇機器人系統于
帕金森可微創“定點清除”
家住在福州市臺江區的蔡依姆,患帕金森癥已經11年,不但拿東西時手會明顯顫抖,平時手放在床上時也抖得厲害,加上腿腳僵硬,讓她苦不堪言。近日,蔡依姆在福州空軍476醫院神經外科進行了微創“DBS聯合立體定向療法”手術治療,“定點清除”異常興奮的神經核團,5月16日,術后恢復期的蔡依姆手腿也利索了,
微創手術可根治早期肺癌
肺癌是一種全球常見的癌癥,它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11月17日是第十六個“國際肺癌日”,在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大中華胸腔鏡發展及推動委員會(GCTAB)和強生醫療共同舉辦的2016年國際肺癌日專家交流會上,與會專家呼吁定期對高危人群做肺部掃描以便及時發
鄭加生:“微創消融”化腫瘤
日前,記者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腫瘤微創介入治療中心見到中心主任鄭加生時,他剛下手術臺還有些興奮,“剛才是為一位早期肝癌患者做的微創消融手術,局部麻醉患者很清醒,從開始定位、穿刺、監控、消融、評估到結束,只用了半個小時,做完后患者是走回病房的,明天就能出院了”。 鄭加生和團隊去年全年
激光定位導航微創手術實現“探囊取物”
23日,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戰創傷急救中心主任許碩貴教授及其團隊,利用課題組自主研發成功的“天眼”激光定位導航儀,順利為一患者取出扎入跟骨內的繡花針。手術歷時17分鐘,完全微創,傷口直接膠水粘合。這表明用激光定位導航創新技術取出人體內金屬異物更快捷、更輕松。 據許碩貴介紹,很多鋼針、槍彈、鐵
首次!微創注射細胞“支架”修復心臟
為什么心梗如此致命?這繞不開心臟的一個重要特點:心臟是在人體內最缺乏再生能力的器官。 心肌的新陳代謝非常活躍,一旦心梗,心肌在供血中斷后的幾小時內會很快死亡。而且心臟自身無法長出新的心肌,只能通過形成疤痕而愈合。目前還沒有治療方法可以修復心肌組織的損傷,即便心梗患者搶救成功,由此導致的心肌功能
讓微創技術進入新“鏡界”
??微創手術是指利用腹腔鏡、胸腔鏡等現代醫療器械及相關設備進行的手術。它的優點是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一直是患者首選的術式之一。 重復癌又稱多原發癌, 是指同一個體的單個或多個器官,同時或先后發生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獨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醫學研究發現,重復癌并不罕見,癌癥患者第二原發癌發生機會比
更精準微創治療,更快速康復
如今,由體檢檢出的肺部結節越來越多,當越來越多中青年面臨“肺結節”這個字眼,從明確診斷,到選擇合適自己的治療方案以應對未來更長時間的人生計劃,這一切都對傳統醫學服務模式提出新要求。 10月15-17日正在上海召開的第六屆瑞金胸外國際論壇暨第十二屆世界機器人外科大會胸外論壇上,“瑞金醫院肺小結節
兒童前臂雙骨折的微創治療
【一般資料】男性,3歲,【主訴】男性,3歲,摔倒致左前臂疼痛、畸形40分鐘【現病史】患者于約40分鐘前摔傷左前臂,當時感疼痛,活動障礙,送致我院急診科就診,查X線片:左前臂雙骨折,予以收住院進一步治療。病程中無頭痛頭暈,無惡心嘔吐,無心慌胸悶,無腹痛腹瀉,無發熱,飲食正常,大小便正常【既往史】否認高
跳動心臟上完成超微創手術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團隊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二尖瓣器械ValveClamp,為一例高齡、高難度、極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完成了心臟不停跳的微創二尖瓣修復。該例患者手術效果滿意,術后恢復良好。 據悉,ValveClamp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與企業共同研發的世界首個經心尖二尖
國內首例微創脊柱直視手術實施成功
利用微創手術系統,在患者身體上獲得直徑2.5厘米的切口,就能在患者體內獲得最大直徑6厘米的手術視野,從而通過醫生肉眼直視完成脊柱微創手術。3月中旬,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骨科專家通過小切口建立大通道,完成了國內首例利用國際上最新脊柱微創系統進行的腰椎微創手術。經過3個小時手術,為患者完成
微創治療引領消化內鏡新技術
近年來,我國雖開展了各種消化內鏡診斷新技術,但胃腸道腫瘤的發現率仍然較低,內鏡治療整體水平和地區差異仍然較大。記者從4月5—7日舉行的上海國際消化內鏡研討會暨第六屆中日ESD高峰論壇上獲悉,上海內鏡診療技術已達世界高水平,申城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不僅是全世界內鏡診療人數最多的單位,也是開展內鏡診療種
多學科聯合微創修復病例報告2
?患者7經牙體正畸會診,暫保留,因患者就診時已做完善系統的牙周治療,且此時牙周基本穩定,直接行正畸治療(圖10-圖13),歷時兩年半,關閉前牙散在間隙及6缺失間隙,同時上頜配以玻璃離子牙合墊打開咬合,改善了覆牙合覆蓋關系(圖14-圖17)。患者正畸結束(上頜后牙仍佩戴玻璃離子),牙齒松動情況如前,3
多學科聯合微創修復病例報告4
牙周炎易復發,所以治療后需行完善的牙周支持治療。患者有牙周病和錯牙合畸形,并伴有咀嚼功能不佳、牙齒磨耗等癥狀,需多學科聯合修復。牙周治療是前提,只有穩定的牙周,才可進行下一步的正畸修復治療,當牙周穩定,通過正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覆牙合覆蓋及打開咬合關系,最終通過貼面冠微創修復方式重建患者的咬合,恢
納米網絡有望填補微創醫療技術空白
近日有消息表明,人類對抗癌癥的手段將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科學家正在致力于將納米材料和通信與傳感技術應用到癌癥的微創治療技術當中。植入人體的納米傳感器能夠對癌細胞進行識別和定位,進而將診斷信息通過納米網絡及時發送給醫護人員,實現對疾病的早期診斷和預防;通過納米網絡也能控制植入人體內的智能藥物容器,
多學科聯合微創修復病例報告1
患者,男性,54歲,2012年曾因牙齒松動于大連市口腔醫院牙周科進行系統牙周治療,現牙周恢復穩定,2014年于特診科就診要求恢復咀嚼功能。口內檢查(圖1-圖8)67缺失,7松動II°,余牙松動I°,下頜牙齒磨耗見淡黃色牙本質,上前牙唇側扇形移位,覆蓋6mm,深覆牙合,牙齦質地顏色正常,面下1/3短。
-中國腫瘤微創治療發展前景廣闊
“中國腫瘤微創治療有很大發展前景,相比傳統的腫瘤切除手術,微創治療將影像實時監控技術應用于術中,通過影像引導提高手術成功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腫瘤微創介入中心主任鄭加生12日在北京表示。 由中國腫瘤微創治療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的中國微創介入醫學學術大會12日在北京召開。來自美國
淺談肝癌微創手術的成功率
核心提示: 微創手術,是如今臨床應用范圍比較廣的一種治療方式,由于它創傷小、恢復快、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所以受到了很多患者的青睞,肝癌這種疾病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是一種肝臟的惡性腫瘤,那么,肝癌微創手術成功率有多大呢?對于肝癌微創手術成功率有多大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它取決
多學科聯合微創修復病例報告3
?牙周炎是臨床較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當牙周炎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造成前牙移位,影響了患者的咬合功能及美觀,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前牙移位患者,采取常規的牙周基礎治療效果有限,無法完全糾正前牙移位,有研究證實,將牙周治療與正畸治療聯合應用于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治療,能有效提高
中國腫瘤急癥微創治療分會成立
3月底,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主管的腫瘤急癥微創治療分會成立大會暨腫瘤急癥微創治療高峰論壇在在解放軍第302醫院舉行。來自協和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解放軍第302醫院等全國知名醫療單位的7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大會。 據了解,腫瘤急癥微創治療分會成立后,將通過集合腫瘤微創權
NanoString技術檢測微創穿刺樣品蛋白表達
NanoString技術由于其高靈敏度,高重復性并且檢測過程中不需要進行反轉錄和擴增,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現在這項技術廣泛的應用在基因表達(mRNA),小RNA(miRNA),拷貝數變異(CNV),長鏈非編碼RNA(lncRNA)等方面的檢測,但是這些檢測的對象都是核酸,對于細胞蛋白的
胃癌治療在微創時代展現新融合
醫療新干線 什么人容易得胃癌?得了胃癌怎么發現?發現后如何治療?這一連串的問題提出是每一位健康大眾對于胃癌所在關注的焦點,在6月28日舉行的“第九屆全國胃癌學術會議暨第二屆陽光長城腫瘤學術會議”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微創外科專家蘇向前教授為大眾講了一堂生動的健康普及課程,這也是這一全國重
微創瓣膜臨床試驗完成首例植入
日前,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第一例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臨床試驗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順利完成。 微創集團自主研發的自膨脹介入式心臟瓣膜在設計上有更好的過弓性、同軸性、固定性,具有能減少瓣周漏、房室傳導阻滯等優點,同時還采用電動釋放手柄以增強操作。 據悉,微創自膨脹介入式心臟瓣膜由中
微創顱腦手術用可展開電極問世
據最新一期《科學·機器人》雜志報道,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能插入人類頭骨的微創電極。這種新穎的電極可通過頭骨上的一個小孔,插入一個較大的皮質電極陣列,將其部署在頭骨和大腦表面之間約1毫米的空間內,而不會損害大腦。這種電極有螺旋狀的“手臂”,每只“手臂”可在高度敏感的腦組織上展開。這是
微創手術治療和無創體外治療前列腺結石的簡介
1.微創手術治療 微創手術的特點就是利用先進的設備與高超的技術,以最小的切口達到和常規手術相同的治療效果,它的優勢是傷口小、疼痛小、恢復快。前列腺結石微創手術治療是在傳統治療的基礎上經過改良和技術創新,在前列腺結石的位置上以小切口的形式進行手術治療,把腺體內部的結石取出達到治療前列腺結石的目的
微創手術聯合tPA治療腦出血預后更佳
一項2期臨床試驗的結果表明,對于腦出血(ICH)患者,通過外科手術方式將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直接注入血凝塊處,在治療后1年時其功能預后方面有治療獲益,住院時間也有所縮短。這項名為MISTIE(微創手術加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治療腦出血)試驗研究于2013年國際卒中大會上公布。來自馬里蘭州巴爾
兒童前臂雙骨折的微創治療分析總結
【一般資料】男性,3歲,【主訴】男性,3歲,摔倒致左前臂疼痛、畸形40分鐘【現病史】患者于約40分鐘前摔傷左前臂,當時感疼痛,活動障礙,送致我院急診科就診,查X線片:左前臂雙骨折,予以收住院進一步治療。病程中無頭痛頭暈,無惡心嘔吐,無心慌胸悶,無腹痛腹瀉,無發熱,飲食正常,大小便正常【既往史】否認高
微創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介紹
(1)經尿道前列腺電汽化術(TUVP)適用于凝血功能較差的和前列腺體積較小的BPH患者,是TUIP或TURP的另外一種選擇。主要是電極金屬材料學創新,使其生物學熱效應不同于前者。由于熱轉化快,可產生400℃高溫,迅速造成組織汽化,或產生凝固性壞死,其止血特點極其顯著,因此臨床應用顯示:①適應證增
關于免疫性不孕的微創治療介紹
美國數碼水動力擴溶術運用美國水動力全自動控制技術,利用數字化的液壓系統,精確自動計算出輸卵管液壓容量,注入特殊美藍液,利用美藍液的液壓擴張輸卵管,并利用微小氣泡的表面張力測試,自動反饋輸卵管堵塞的壓力和容積,及時診斷粘連、不通的病癥,然后智能性加大液壓,注入溶解輸卵管堵塞物及增生物性特殊雙氧溶解
下肢靜脈曲張的常用微創治療方法
下肢靜脈曲張手術,從西醫傳入我國以來,既往在臨床手術上被稱為‘四大金剛’手術之一,目前各級醫院均在開展,目前手術方式方法多樣性: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及剝脫術、曲張靜脈分段剝脫TriVex 透光旋切術、泡沫硬化劑、曲張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機械化學腔內消融術(MOCA)等手術方式。下肢靜脈曲張為臨床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