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在第22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即將到來之際,由新華網、中國婦女報社、北京抗癌樂園、振國醫療集團聯合主辦的“第六屆全國彩絲帶志愿者表彰暨防治腫瘤復發轉移新成果報告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及彩絲帶志愿者300多人參加了此次大會。會議就中醫藥抗癌、防治腫瘤復發轉移等相關課題進行了學術交流。 據悉,彩絲帶志愿者戰勝癌癥后,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用自己微薄之力幫助他人、回報社會。會上還啟動了王振國腫瘤防治千百萬工程,免費為1000名腫瘤患者直系親屬進行腫瘤篩查活動。......閱讀全文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陪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參觀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新華社供圖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
從事肝腫瘤外科20多年,他完成了9000余例肝腫瘤切除手術以及1800余例肝移植手術,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主刀世界首例“廢棄肝臟”成人-兒童部分肝移植、亞洲首例成人肝心聯合移植、亞洲首例機器人輔助活體供肝移植手術、中國首例經典劈裂式肝移植術,首次提出適應我國國情的肝癌肝移植適應證標準“上海復
從飛機噪音控制到削減風致災害,從智能材料到大數據存儲,從腫瘤治療到廁所革命……5月30日,在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全院學術報告會上,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6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與在場院士分享、交流了一系列工程科技領域的前沿學術成果。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安道琳 從低噪音飛機到噪音控制 提
“要想完全攻克肝癌很難,至少還要50~100年。”樊嘉說,他目前正在做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工作,整個研究體系就像龐大浩瀚的宇宙,他只找到了其中一顆很小的行星,不能解決整個宇宙的問題。 10月21日,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獎在北京頒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肝腫瘤外科樊嘉教授憑借在肝癌臨床診療
近日舉行的中國科協科技期刊與新聞媒體見面會上,《中華醫學雜志》推薦的兩篇醫學論文受到媒體和與會人員的廣泛關注。 這兩篇題為《DelD631: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2A型RET原癌基因的一個新突變》和《肝癌肝移植預后相關因素分析》的論文,分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已刊登在《中華醫
導讀 “世紀之藥”阿司匹林又出新成果了。這次與癌癥免疫療法息息相關。發表在《科學》子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血小板能夠通過抑制T細胞,幫助癌癥“躲過”免疫系統,而當聯合了常見的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T細胞療法能夠更加成功地提高抗癌免疫力。 5月5日,發表在Science Immunology
5月5日,發表在Science Immunology雜志上一篇題為“Platelets subvert T cell immunity against cancer via GARP-TGFβ axis”的論文中,來自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MUSC)的研究人員發現,血小板能夠通過抑制T細胞,幫助癌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的總體部署,為進一步完善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我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對提高公眾健康水平和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
每年的歲末年初,Nature Reviews系列雜志都會邀請幾十位相關領域的大牛撰寫一系列年度綜述文章,回顧過去一年的進展,對新的一年提出展望。溫故而知新,對于沒空去研讀每一篇綜述的我們而言,這無疑是一項大福利。 在腫瘤領域,今年的回顧文章涉及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前列腺癌、轉移性腎癌
301 81201256 牛辰 復旦大學 絲/蘇氨酸蛋白激酶Stk調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毒力的分子機制研究 H1901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23 2013-1-1 2015-12-31 302 81201277 毛日成 復旦大學 干擾素刺激基因MS4A4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復制的機制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專家樊嘉教授領銜的課題組在肝癌細胞、腫瘤微環境和肝癌轉移與復發領域又取得新進展。 記者今日獲悉,課題組發現人體內一種微小蛋白質――四跨膜蛋白CD151是肝癌侵襲轉移的關鍵因素。據介紹,四跨膜蛋白CD151與整合素α6β1高表達的肝癌細胞亞群在與腫瘤微
勇于進取的生物物理所隊伍智慧的“腦”已運轉起來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創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討會”召開,與會的近100位所長就像各路征戰的將領般云集北京,從黨和國家賦予中科院的戰略定位出發,圍繞事關我國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和“創新2020”深入實施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51/52】2019年4月4日,清華大學柴繼杰課題組、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周儉民課題組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聯合同期背靠背發表兩篇重量級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復合物的組裝、結構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關鍵分子機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兩篇文章分別是: "Li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王明偉,浙江大學張巖及匹茲堡大學醫學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訊在Science發表題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對于前列腺癌來說,腫瘤能在體內其他地方脫落細胞。圖片來源:Khuloud T. Al-Jamal & Izzat Suffian/Wellcome collection 在數十年來設計藥物殺死快速分裂的腫瘤細胞后,很多癌癥研究人員正在轉換方向:在分散于體內的沉默的惡性細胞產生新腫瘤
對于前列腺癌來說,腫瘤能在體內其他地方脫落細胞。圖片來源:Khuloud T. Al-Jamal & Izzat Suffian/Wellcome collection 在數十年來設計藥物殺死快速分裂的腫瘤細胞后,很多癌癥研究人員正在轉換方向:在分散于體內的沉默的惡性細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
眾所周知癌癥并非靜態的、整體性的疾病,隨著研究的深入,癌癥異質性逐漸被發覺,人們逐漸認識到每個癌癥患者可能有不同的起源,即便是同種類型的腫瘤患者也是如此;同時研究還發現腫瘤異質性對腫瘤的治療效果有很大的影響。 腫瘤學的未來:靶向腫瘤異質性 去年的幾項研究闡明了腫瘤的異質性,反映了同種腫瘤的不
重大疾病防治任重道遠 作為慶祝北京協和醫學院創建90周年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建院51周年活動之一,“重大疾病研究報告會”10月13日在北京舉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Michael J.Klag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程書鈞研究員,美國洛克菲勒大學艾倫
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其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醞釀了數十年的癌癥免疫療法終于確定了它的潛力,在臨床試驗中表現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1】默沙東免疫療法Keytruda黑色素瘤一線治療擊敗百時美Yervoy
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表明,科技創新能力關乎現代國家的前途與命運,是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支撐與保障。日前,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就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增強我國科技實力專題接受了采訪。 記者:敢于與善于創新是中華民族的傳承,是我們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的問題。近年來,國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136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
2016年Lancet雜志在公布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中指出,全球每年因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為8927.4萬人,成為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從2006年到2016年,腫瘤死亡人數增加了17.8%。如今惡性腫瘤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而針對癌癥的研究和治療也成為了當前臨床醫學的重要研究熱
1月27日,深圳微芯生物科技公司在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原創新藥、國家863及“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成果西達本胺新聞發布會。西達苯胺是全球首個獲準上市的亞型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酰化酶口服抑制劑,也是中國首個授權美國等發達國家專利使用的原創新藥。 此舉將填補我國T細胞淋巴瘤治療藥物的空白,也標志著我國基
六十歲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發。 60年前,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大科學院之一,成為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國家隊和先行者。 從“落后”到“領先”,從“模仿”到“原創”,從“空白”到“超越”……60年來,醫學科技創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深深的足跡,為人民健康護航途中的每一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基金2016年度項目指南 一、設立宗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河南省人民政府自2016年至2020年共同設立第二期聯合基金(以下簡稱NSFC-河南聯合基金),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作用,引導社會科技資源投入基礎研究,吸引和凝聚全國各地優秀科
我們總是對患者說癌癥會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方式在體內進化,但是我們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這一點。 大約在2010年,Alberto Bardelli跌入了科研低谷。Bardelli是意大利都靈大學癌癥生物學家,他一直在研究癌癥靶向療法——針對導致腫瘤生長的突變的藥物。這種方法的效果似乎很好,一些患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腫瘤免疫療法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JCI:為何癌癥靶向免疫藥物有時會失效? DOI: 10.1172/JCI128644 近日,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做出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發現有助于科學家理解為什么某些腫瘤微環境中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