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有關阿爾茲海默癥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eLife:靶向代謝功能障礙的療法或有望治療阿爾茲海默病 DOI:10.7554/eLife.50069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新加坡國大學院(Yale-NUS College)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代謝功能障礙或是引發阿爾茲海默病的主要原因。 阿爾茲海默病是一種影響全球老年人的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同時其也是引發癡呆癥的常見原因;在新加坡,十分之一60歲及以上的個體都會罹患癡呆癥。經過20多年的研究后,如今研究人員依然沒有鑒別出引發阿爾茲海默病的具體原因,而且目前也并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 目前研究人員提出了兩種競爭性的理論來解釋阿爾茲海默病的病因,第一種理論認為,大腦中名為β淀粉樣蛋白的特殊蛋白的積累或是主要誘因;而第二種和最近的理論則認為,代謝功能障礙,特別是細胞線粒體功能異常或許是......閱讀全文
長期以來,很多老年人備受阿爾茲海默病的困擾,當然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尋找幫助克服該病的新方法和策略,隨著近年來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在該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比如,日前刊登于國際雜志JACS 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研究就開發出了一種能水解淀粉樣蛋白beta的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阿爾茲海默癥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 Neurosci:新研究揭示大腦結構與阿爾茲海默癥以及自閉癥的關系 DOI: 10.1038/s41593-020-0602-1 近日,來自Wellcome Sanger研究所,Wellcome-MR
2017年1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血液檢測由于其簡單方便、便宜而快捷,在疾病診斷、藥效監控等方面廣泛應用。在腫瘤診斷及預后、神經系統疾病診斷等領域的應用更是廣泛,對腫瘤及其他疾病早期診斷立下了汗馬功勞。下面,小編就盤點了最近血液檢測方面的研究進展,與大家一起學習探討。 1、Nat
本期為大家帶來關于高血壓的最新研究進展,幫助大家了解關于高血壓發病機理、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的最新科研動態。 【1】警惕!甘草茶會引起高血壓急癥! Licorice tea causes hypertensive emergency in patient 《Medical Associatio
對于生物醫藥公司來說,阿爾茲海默癥藥物的研究可以說是噩夢中的噩夢。多少年以來,眾多重量級選手都在這一領域中鎩羽而歸。數據顯示,從1998年到2014年,共有124項相關臨床研究最終宣告失敗。不過,仍有不少企業仍然孜孜不倦地想要攻克這一領域。最近,來自新加坡的TauRx Pharmaceutica
不知不覺,1月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1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閱讀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附帶致死性或有助開發出治療胰腺癌的新方法 doi:10.1038/nature21052 癌細胞經常剔除在正常情形下抑制腫瘤形成的基因。這些基因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有關自閉癥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兒童觀看媽媽臉部和眼睛的方式受到嚴格的遺傳控制,有助深入理解自閉癥病因 doi:10.1038/nature22999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和埃默里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遺傳因素在兒童如何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慢慢發現人類機體多種疾病的發生都與機體炎癥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于是很多研究者就重點對炎癥和某一疾病的發生進行了大量研究,當然他們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比如來自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就通過研究深入解讀了癌癥、老化及機體炎癥發生三者之間的分子機制和關聯。 本文中
近日,國防科大航天科學與工程學院新型陶瓷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重點實驗室張長瑞教授團隊成功研制出一種具有超強吸附能力的新型超輕納米材料。該項研究成果內容被《自然》子刊《科學報告》錄用。 “這種材料結構上由一維氮化硼納米管和二維氮化硼納米晶片復合而成,密度低至0.6mg/cm3,僅為空氣的一半,水的1
長期以來,我們都知道,飲食的攝入與機體健康密切相關,攝入過多不恰當的食物會誘發體重增加,引起肥胖,比如一些高能量低營養的食物,包括快餐等,這些食物通常都富含大量的飽和脂肪酸、精致碳水化合物、糖類和鈉類,其能夠增加個體患糖尿病、心臟病以及某些癌癥的風險。 近年來,科學家對飲食與健康之間的關聯進行
提起腹瀉、便秘和消化不良等疾病癥狀,很多人都會想到來點益生菌調理一下。當然了,益生菌的好處或許不止這一點,其或許還能幫助降低女性在孕期的糖尿病風險,本文中,小編盤點了益生菌對機體健康的諸多好處,分享給大家! 【1】Nat Biomed Engin:在特殊益生菌的幫助下 每天吃西藍花就能有效
干細胞及轉化是“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里明確指出的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之一。以干細胞治療為核心的再生醫學,在神經、血液、心血管、生殖等系統和肝、腎、胰等器官的重大疾病治療方面發揮作用,尤其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對神經退行性疾病、免疫疾病,糖尿病
2018年的冬天,你對它的第一個記憶是什么? 對于北方人而言可能是一頓可口的餃子,一場皚皚大雪,而對于南方人而言,大抵是一股足以驅散霧霾的強冷空氣。 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周,一波嚴重的霧霾“騷擾”我國中東部絕大部分城市的生活,探索君所在的城市也未能幸免:超低的能見度,讓原本擁擠的早高峰變得更加添
免疫系統是機體維持健康狀態的根本保證,免疫系統的異常會導致各種類型疾病的發生,包括癌癥、自體免疫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等。針對近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在免疫系統紊亂以及引發的相關疾病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簡要的盤點,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 J immunol:天然免疫紊亂促進多發性硬化 doi:
淀粉樣病斑(amyloid plaques)是阿爾茲海默癥(AD)典型的病例特征,主要由β-淀粉樣蛋白(Aβ)組成。此外,還有一種致病蛋白也同樣參與了病斑的形成,即載脂蛋白E(APOE)。因為組成比例較小,所以并未受重視。 現在,來自于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證實,一種抗體不僅僅可以靶向AP
如果要評選最具話題性的醫藥行業議題,口服胰島素可能是最無爭議的幾個首選話題之一,在搜索引擎上,有接近300萬個頁面與此有關。其他的“超級話題”還包括阿爾茲海默癥、漸凍癥等等。 口服胰島素能夠成為“超級話題”,有許多原因:首先是群眾基礎廣泛,全球有超過4億糖尿病患者,僅在中國就有1億以上確診或待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發育生物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Eur Respir J:新研究揭示肺臟發育高清圖譜 DOI: 10.1183/13993003.00746-2019 過早出生的嬰兒常常患有肺部發育不良,并可能面臨危及生命的后果。為了給這些嬰兒提供新穎的治療
糖尿病是現代社會的高發代謝疾病,發病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以及環境的影響等等。這一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最近在糖尿病的研究與藥物研發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重磅!中國科學家解析出一種B類G蛋白偶聯受體全長結構,有助開發出新的2型糖尿病藥物doi:10.1038/na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神經生物學領域最近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齡相關的神經活動增加竟可延長壽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項針對線蟲、小鼠和人類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整個動物界
21世紀,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其產生了讓研究人員感興趣和憧憬的東西,當然了,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大肆宣傳的成分,本文中,我們回顧了表觀遺傳學在過去幾十年里是如何演變的,同時分析了近年來改變科學家們對生物學理解的一些研究進展;我們討論了表觀遺傳學和DNA序列改變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表觀
本期為大家帶來關于病毒感染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大家一起學習了解病毒如何感染機體。 【1】Nat Microbiol:首次發現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細菌能互相協作促進宿主感染 DOI:10.1038/s41564-019-0447-0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
創傷性腦損傷(TBI)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由于缺乏良好的診斷工具和干預手段,TBI患者數量被嚴重低估,尤其是在體育運動員和軍人群體中。目前TBI的診斷方式只有昂貴的神經影像技術和腦脊液(CSF)檢測。輕度創傷性腦損傷(mTBI)更是難以診斷,目前還沒有一種可以基于血液診斷的生物標志物。因此迫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帕金森領域的相關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eurology:眼部疾病常見于帕金森癥患者 DOI: https://doi.org/10.1212/WNL.0000000000009214 根據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患有帕金森氏病的人比健康人群更容易出現視力
隨著科學家們對膽固醇研究的深入,科學界關于膽固醇的角色一直眾說紛紜,傳統認為,好膽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對機體健康有益,而低密度脂蛋白(LDL)—壞膽固醇對機體健康有害;但有研究就對近632000名加拿大成年人進行研究發現,機體中最低水平的“好膽固醇”的個體在五年內由于心臟病或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