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加強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發揮科技創新在經濟轉方式調結構重要作用的關鍵環節。”5月18日,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會上就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如是強調。 在過去的半年里,國家在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上動作頻頻。 4月,《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頒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完成了法律條款修訂、配套細則制定到具體任務部署的“三部曲”。隨著一系列政策的頒布和信號的釋放,各省(區)以及高校、科研單位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上進行了探索并取得成效。 科技成果轉化如何從一種創新走向“另一種創新”?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如何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中國科學報》記者就相關話題進行了采訪。 體制創新 讓成果轉化變主動行為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然而,我國科研人員大多數“高大上”的研究成果仍“待字閨中”,無法轉化為現實的......閱讀全文
近兩年來,國家在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上動作頻頻,一系列政策的頒布和改革信號的釋放,對高校推進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面對技術供給不足、原創能力不強、企業創新較弱、產學研不緊密、專業水平偏低、收益分配不明晰等普遍問題,高校該如何沖破改革創新的天花板,讓科技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呢?對此
科技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方案》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25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財政廳(局)、發展改革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財務局、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有關部委、直屬機構,各有關單位: 根據《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
近日,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 。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附:教育部 國知局 科技部: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
8月13日,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和吉林省科技廳聯合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2014年度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指南。新聞發布會由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楊有海主持,吉林省科技廳副廳長張偉漢就2014年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指南有關情況做了重點說明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2014年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指南是結合貫
12月22日,由北京科技大學、平谷區政府共同主辦的北京中智生物農業國際研究院(以下簡稱中智研究院)啟動儀式在北京平谷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核心區舉行。中智研究院是平谷區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中,落地的首批科技創新研發機構。來自市、區各級黨政部門,國內外大學和科研機構、農業領軍企業、行業組織等100余
本市(北京市)高校可自主對科技成果轉化進行審批、轉化所獲收益中不少于70%的比例可用于獎勵、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崗……作為本市又一項推進中關村示范區發展的先行先試政策之一,《加快推進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協同創新若干意見(試行)》(簡稱“京校十條”)于昨日正式對外發布,有關人士表示,這是給高校科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通知。共設立了四種獎項,(一)自然科學獎;(二)技術發明獎;(三)科學技術進步獎;(四)青年科學獎,同時獎項將實行提名制,每年提名、評審一次。 通知中提到,教育部設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是為鼓勵高等學校教
科技創新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江西的重大戰略舉措。要持續、有效地促進科技創新活動,必須依法進行。2013年9月26日, 江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江西省科技創新促進條例》,《江西省科技創新促進條例》于2013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江西省科技創新
“創新體制解決協同問題,創新機制解決動力問題,突破科技成果轉化的瓶頸約束。”甘肅省省長劉偉平日前主持召開省長辦公會,專題研究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本次會議被認為是2014年的甘肅一號工程。 甘肅是國家早期的重工業基地,形成了重離子物理、石油化工、冰川凍土、荒漠防治、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是四川省三大發展戰略之一,四川省科技廳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頂層設計確定了“4321”科技工作總思路,把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融合,作為三大工程之一進行統籌部署,制定了《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行動實施方案》予以積極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狠抓成果轉化示
為推進四川省國有大中型企業加強科技創新、促進成果轉化、增強核心競爭力,近期,四川省科技廳、省國資委共同出臺了《四川省國有大中型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考核辦法》,將科技成果轉化情況全面納入國有大中型績效考核。 培育企業創新主體,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是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
福建省科技廳、省財政廳日前聯合印發《福建省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引進和建設資助辦法(暫行)》,對引進重大研發機構、建立省級以上企業科技創新平臺等兩類創新平臺的資助進行細化,以吸引國(境)內外一流大學、科研機構及中央企業、跨國公司在閩設立研發機構,引導企業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科技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32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發展改革委、財務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從科技部網站獲悉,近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門聯合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指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推進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向統籌規劃、系統布局、分類管理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體系建設轉變,推進科技基礎
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課題47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發明獎11項,高技能人才7.9萬人……這是2012年至2017年,糧食行業的科創數字。 近年來,糧食行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技術研發取得明顯進展,不過總體來看,糧食行業作為傳統行業,創新能力還不足,科技貢獻率仍有待提高。 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糧食行業
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難走。11月召開的上海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上,經過廣泛調研的《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已通過審議,這一《條例》旨在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成果轉化——中國的“老大難”問題。而在整個成果轉化鏈條中,作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技部聯合發布關于“科技興糧”的實施意見。“科技興糧”實施意見指出,力爭到2022年,糧食科技創新體系更加完善,科技水平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產學研融合更加緊密,解決一批制約發展的關鍵問題,糧食科技成果加
記者從11日召開的第一屆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科技成果發布與應用大會上獲悉,該院近年來在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裝備產品銷售累計超過3000余臺套,實現經濟效益超過2.5億元。 據了解,為破除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性障礙,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該院發布了《關于鼓勵重大科技創
4月10日,由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主辦的2020年首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專家沙龍通過在線視頻會議方式舉辦。本次沙龍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主題,邀請專家圍繞“如何定量和定性研判科創中心建設成效”、“科創中心如何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等問題展開交流探討。 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檢驗檢測檢疫科研機構——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科技創新發展紀實 科研人員在討論實驗結果 工作人員使用病毒氣溶膠采集富集儀進行檢測 科研人員在進行實驗分析 中國檢科院成功舉辦“全國檢驗檢測檢疫學術論壇” 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快與綜合國力競爭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科技廳(委、局)、食品藥品監管局、中醫藥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人口計生委、科技局、食品藥品監管局,軍隊有關衛生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衛生與健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推廣應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國務院《實施<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并加強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以下簡稱“項目(課題)”)經費的管理,加強財政科技經費與社會資本結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的精神,依據北京市市級支出預算要求及有關財務管理制度,結合本
給經濟裝上創新“新引擎”,使中國技術從“跟跑者”向“領跑者”轉變,迫切需要創新圍著“市場”轉,形成科研促進產業創新與產業支持科研發展的新局面。科研項目設立要突出市場導向,按市場規則健全激勵機制,尊重科技創新的特殊規律 最近,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出臺新舉措,擬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增加對科技創新成果
11月3日,中國科學院深度參與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院市座談會舉行,北京市相關部門與中科院無縫對接。 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后,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按下“快進鍵”,相關活動密集展開。 “黨的十九大報告為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指明了方向,也為北京推進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
2015年度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課題申報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于8月22日發布,標志著2015年度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課題申報正式啟動。《指南》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主題,從圍繞產業鏈打造創新鏈出發,突出支持重點產業科技創新、民生領域科技創新和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應用,是落實《國務
對創新這件事來說,當下是一個相對容易的時代,因為政策舉措、金融環境、法治體系都在為創新提供著有力支撐;當下也是十分困難的時代,因為偽創新摻雜其中,搶奪著真創新的資源、蠶食著人們對創新的信任。如何分辨創新的真與偽?“頂天立地”是一個標準。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日前表示,一些重大專項的技術放到大眾創新
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進一步突出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必須加快構建新型舉國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和各類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我國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 中國要強盛、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總體部署,為加快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科技部特制定《“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中醫藥蘊含著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實力決定著世界力量的對比,也決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 謀劃創新驅動發展戰
11月20日,教育部科技司組織驗收專家組對依托山東師范大學建設的“分子與納米探針”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進行了驗收。由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任組長,來自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湖南大學、廈門大學、中科院化學所等6位國家杰出青年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管理專家組成了驗收組。在聽取了實驗室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