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九大上發表重要講話。科技部部長萬鋼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號召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講話為我國科技創新指明了方向,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科技部將進一步落實改革措施,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創新積極性,發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向著世界科技強國不斷前進。 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如何理解“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萬鋼: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提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這條道路的最大優勢就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法寶,今后我們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也要靠這一法寶。 只有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把握發展的主動權,才能真正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閱讀全文
“我算了一下,去年中央、國務院常務會專題研究科技工作達到15次之多……”3月11日上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就科技創新和科技體制改革的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萬鋼在開場白中說,2014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未來5年,是實施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沖刺階段。未來5年,仍是戰略機遇期,但挑戰嚴峻。”科技部部長萬鋼侃侃而談,親切而不失嚴謹。 “機遇稍縱即逝,抓住機遇最關鍵的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科技工作者永遠都要有一種機遇感、緊迫感和責任感。抓住身邊的機遇,推動國家的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 “
圖為位于河北威縣經濟開發區的河北利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在樹脂生產車間巡檢。該公司是生產功能性特種樹脂以及一次性血液灌流器的新材料制造企業,依托高校科研資源優勢,建立研發共享平臺,擁有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特種樹脂研發基地,實現了新材料在醫學、航空、軍工、核電、農業等領域的創新與實踐
以“雙輪驅動: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為主題的2016浦江創新論壇9月23日下午在滬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作開幕演講。上海市市長楊雄,本屆論壇主賓國代表、英國大學與科學國務大臣喬·約翰遜,主賓省代表、浙江省副省長馮飛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萬鋼在演講時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
4月17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一行在合肥考察科技創新工作,并主持召開“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座談會。省委常委、副省長陳樹隆,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吳存榮陪同考察并參加座談會。 在肥期間,萬鋼一行先后考察了中科大量子通信、江淮新能源汽車項目以及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考察結束后,
今天,第三次中美創新對話高官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與美國總統科技助理兼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霍爾德倫共同主持創新對話。 萬鋼介紹,通過中美創新對話機制,兩國在創新原則、創新實踐和創新措施等方面都更具共識。這一機制得到兩國領導人和社會各界
為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創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指示精神,研究發展眾創空間的措施和手段,加快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2日下午科技部舉行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電視電話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出席并講話。萬鋼指出,推進大眾創新創業是新時期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務,要按照
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21日表示,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歐盟建設創新型聯盟戰略都強調創新的作用,中歐創新面向2020年具有戰略性合作機遇,雙方的共同需求超過分歧、合作大于競爭。 首次中歐創新合作對話當日在北京舉行。這是根據在2012年9月20日第十五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上,由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與歐
我國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已發生重大變化,2015年全社會研發支出預計達到1.43萬億元,其中企業支出超過77%。2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題為“科技改革與創新發展”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透露,“十二五”以來,我國科技資源配置、計劃管理改革、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評價等重大舉措取得突破性進展;經過持續努力,
由中國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2浦江創新論壇11月3日在上海開幕。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在論壇主旨演講中表示,中國科技部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立企業主導的產業技術創新的機制。 此次論壇以“產業變革與創新生態”為主題,包括一個全體大會,一個主賓國論壇和九個專題論壇,由演講報告與
科技部部長萬鋼上周六在天津舉辦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表示,國務院已經正式批復新一輪的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方案,科技部、工信部等四部委正在制定實施細則,并將于近期正式啟動。與此同時,萬鋼還強調新能源汽車推廣需要創新商業模式。 據萬鋼透露,新一輪補貼方案的主要內容有
萬鋼作工作報告。本報記者 周維海攝 圖為大會會場。本報記者 周維海攝 11日,2016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總結2015年科技工作,明確2016年工作思路,研
“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目標是什么,有哪些要考核的硬指標?“十三五”科技創新的重點任務清單長啥樣?10月19日,在省部級干部“學習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專題研討班上,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中國科協主席萬鋼一一進行了最新權威解讀。 萬鋼介紹,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
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劇、人口紅利處于上限、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凸顯、發展動力機制需要加快轉換……在新常態下,江蘇將如何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實現創新、改革、增長三者之間的良性循環?12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暨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工作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
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怎么測算?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由誰監測評估?如今,創新規劃的制定有了量化依據。23日,記者從宣傳貫徹《國家創新調查制度實施辦法》視頻會議獲悉,我國已建立國家創新調查制度,全面反映全國創新活動狀況,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有效支撐。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指出,
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表明,科技創新能力關乎現代國家的前途與命運,是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支撐與保障。日前,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就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增強我國科技實力專題接受了采訪。 記者:敢于與善于創新是中華民族的傳承,是我們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的問題。近年來,國家
表示科技創新成績有目共睹;必須要寬容失敗;必須加強誠信建設 11月6日至7日,2010年浦江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出席論壇并在開幕式上作題為《關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若干問題的思考》的主題報告。 萬鋼指出,我國在2006年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奮
五大制度措施加大支持自主創新力度——《科技進步法(修訂草案)》提請審議 萬鋼作議案說明 ●四項制度激勵自主創新 ●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 ●整合科技資源提高投入效益 ●發揮引導科技人員的自主性積極性創造性 ●推動產學研相結合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 從利潤里支出的創新費用一時見不到效
科技部部長萬鋼8月28日在此間舉行的技術全球化與中國自主創新研討會上表示,在經濟全球化和技術日趨復雜化、交叉化趨勢的共同作用下,在高技術產業領域,跨國技術聯盟日趨增多、合作創新正在成為主要的創新方式。 萬鋼說,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的趨勢,也使我們日益難以在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之間作出涇渭分明的
“蛟龍、天眼、悟空、墨子、慧眼等為代表的重大創新成果相繼問世,國際論文總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基礎研究在若干領域開始成為全球的創新引領者。2017年,全社會R&D支出(研發經費)預計達到1.76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0.9%;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都居世界前列,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
泉州設立了百億元規模的產業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各大金融機構和創投機構通過各種渠道為數控典型示范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廣東安排專項扶持資金,重點開展機械裝備數控化關鍵技術攻關等,帶動東莞、中山等多個地市、區設立專項資金…… 20日,全國“數控一代”創新應用工程現場工作會在福建泉州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不僅再次強調創新發展理念的首要地位,突出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還對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進行了系統部署。 怎樣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如何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本報記者專訪了科技部部長萬鋼。
科技日報訊 (記者謝開飛)8月13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應邀為福建省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作“主動適應新常態,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專題報告,并調研福建科技創新工作。萬鋼指出,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
幾乎每個寒假,都可稱得上是高校學生畢業前備受煎熬的“冷冬”——不管是為繼續深造的錄取成績而擔憂,還是為走向社會的就業出路而發愁。 今年,一個名叫陳德旺(博客)的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冷不丁”地關心起了學生的科研工作。之所以說是冷不丁,因為科研工作在不少人看來與繼續深造、就業都無甚關系,盡管,對
金秋十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開啟中英關系新篇章。 中英科技創新合作現狀怎樣,前景如何?科技部部長萬鋼1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回首過去,合作與共贏已成為中英科技創新發展的主旋律;展望未來,中英科技創新合作也必將進入“快車道”。 總書記的“科技時間” 萬鋼:中英
在近日舉辦的第十九屆中國科協年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我們應當準確地把握科技創新階段性的特征,更加注重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把加強基礎研究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萬鋼認為,基礎研究領域的差距直接影響到未來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如果一些中間領域的基礎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在近日舉辦的第十九屆中國科協年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我們應當準確地把握科技創新階段性的特征,更加注重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把加強基礎研究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萬鋼認為,基礎研究領域的差距直接影響到未來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如果一些中間領域的基礎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快組織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前瞻部署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發展,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等。 這是科技部部長萬鋼11月1日在福州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上作大會特邀報告時介紹的。 萬鋼說,“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加快組織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將
墨子“傳信”、神舟飛天、高鐵奔馳、“天眼”探空、北斗組網、超算“發威”、大飛機首飛……五年來,中國科技全方位突破,創新“高原”之上開始聳立起重大尖端科技“高峰”。 第一個“闖入”全國創新指數報告前25名集團的中等收入國家,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破百萬……五年來,中國日益崛起為世界創新版圖中的“重
2月24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十二五”以來,我國重大成果和頂尖人才不斷涌現,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同時,我國圍繞資源配置、計劃管理等科技體制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盡可能提高基礎研究投入 萬鋼說,經過五年積累,我國科技創新加速突破,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0.9%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