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專訪《自然》、《科學》四位主編:他們看好中國科研

    近期,《自然》及旗下44個子刊的主編和資深編輯將齊聚上海,出席首次在中國舉辦的自然科研全球峰會。據介紹,此次峰會之所以選擇中國作為舉辦地,是因為《自然》全球編輯團隊希望增加對中國科研人員的了解與互動。 當前,中國作為全球科研界的領先者之一,科研數量與質量都有突出的表現。過去20年,我國科研人員在《自然》及其子刊上發表的高影響力論文有顯著增加。1997年,中國作者發表在《自然》上的原創研究論文僅占0.3%,到2015年已升至7.9%。同期,中國科學家發表在《自然》子刊上的論文數量也由0.3%大幅提升至11.9%。 借此之際,《中國科學報》記者對來自《自然》編輯團隊的4位主編進行了專訪。話題涉及他們對優秀成果的評判標準、對科研評價體系的看法、對中國科研發展現狀的評價以及相關學科未來前沿熱點等。 Karl Ziemelis “編輯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驚喜不斷,而且是一個持續的學習過程”,從話語中可見Karl Ziemel......閱讀全文

    新華社:中國科技為何引起《自然》強烈關注

       從中國科學家的基因編輯技術到中國科技創新發展,從中國科研之星到中國基礎研究態勢,全球頂級科學雜志英國《自然》雜志網站近期密集刊文,關注中國科技,并制作了“中國的科學特輯”,罕見地僅以一個國家的科研進步,作為探討和介紹的重點。  《自然》雜志網站6月22日刊文認為,作為全球第二大科研國家,在過去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活性“蛋白質” 捕光“夢工廠”

      蛋白質,英文名稱“protein”,是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時值春暖花開,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尋訪,本報記者在這里看到的“蛋白質”,不僅充滿科學的奧妙和神奇,而且彰顯出其應有的活潑、活性與活力,恍若走進一所“夢工廠”。那么

    自然出版集團認為中國科研產出質量正迅速提升

      6月5日,麥克米倫科學與教育中國辦公室于上海成立。  麥克米倫是全球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出版集團之一。上海辦公室的成立將大大提升其服務于中國高速發展的科研和教育領域的能力。麥克米倫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團(NPG)長期與中國的科研機構合作,致力于提高中國本土的科學類刊物在全球的影響力。  

    中青報:“拜雜志教”折射中國科研評價弊病

    2013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謝克曼抨擊《科學》等頂尖學術期刊扭曲了科研工作。   “不可否認,即使是垃圾,那也是貼了CNS標簽的高檔垃圾。”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教授朱猛進這樣感慨三大刊的影響力。   他在博客中寫道:“在生理學中,CNS是中樞神經系統的英文縮寫,我認為將Cell(細胞)、Nat

    韓春雨:正實驗研究論文結果無法重復原因

      一年前,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志刊載了一篇有關“基因編輯工具”的論文。論文的負責人“一鳴驚人”,得到了學界和媒體給予的無限榮光。  在《自然》雜志社的所屬期刊上發表論文,通常表明,該科研成果走在了世界科學研究的最前沿,并有可能對未來科學的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  發表論文通訊作者韓春雨,來自河北科

    “國產”科學論文為何難上權威雜志?

       《自然》期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自然科學類期刊之一,各國科學家以登上《自然》為榮。近幾年,雖然來自中國的投稿明顯增多,可發稿量仍不足2%,其中差距何在?昨天,“如何讓您的論文問鼎《自然》系列期刊”研討會在滬召開,多位《自然》編輯把脈中國科研論文,共同診斷中國科學家離《自然》到底

    從“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爭議說起

      最近,《自然》封面文章“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遭多位古生物學者公開質疑的事件在持續發酵中。  3月20日,論文通訊作者在給財新的回復中說,“我同意這些專家的看法(蜥

    Nature Index:生命科學領域中科院排名全球第四

      自然出版集團11月13日發布的自然指數顯示,中科院等中國科研機構對科學的貢獻在不斷增加并引人注目。這一新指數可方便社會各界對全球2萬多家科研機構的產出情況進行分析。同時,為慶祝該指數測試版的發布,《自然》雜志出版了2014自然指數全球增刊。  China, the big spender  “很

    最新自然指數發布 中國對全球科學貢獻不斷增加

      自然出版集團11月13日發布的自然指數顯示,中科院等中國科研機構對科學的貢獻在不斷增加并引人注目。這一新指數可方便社會各界對全球2萬多家科研機構的產出情況進行分析。同時,為慶祝該指數測試版的發布,《自然》雜志出版了2014自然指數全球增刊。  “很顯然,中國科學家已經作出巨大飛躍。”自然集團在該

    Nature Index:生命科學領域中科院排名全球第四

      自然出版集團11月13日發布的自然指數顯示,中科院等中國科研機構對科學的貢獻在不斷增加并引人注目。這一新指數可方便社會各界對全球2萬多家科研機構的產出情況進行分析。同時,為慶祝該指數測試版的發布,《自然》雜志出版了2014自然指數全球增刊。  China, the big s

    不設編委會、不以撤稿為恥

      最近,《自然》封面文章“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遭多位古生物學者公開質疑的事件在持續發酵中。  近日,論文通訊作者在給《財新》的回復中說,“我同意這些專家的看法(蜥蜴

    SCI價值200億元,投資公司接手是喜是憂?

      前言:  自去年底湯森路透高調宣布要出售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業務以來,全球科學界都對這場原本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商業行為給予了高度關注,特別是中國。  原因是它的幾大拳頭產品——科學引文索引(SCI)、影響因子(IF),貫穿著每一個中國科研人員從畢業到晉升職稱的職業發展道路。  盡管近年來不少學界

    《自然》專刊:科研評估,放大鏡下的中國科研

       中國可以受益于重新考量評價和資助青年科研人員的方法,這一觀點今天發表在《自然》雜志(Nature)有關中國科研評估環境的專刊上。該觀點性文章的作者中國青年學者王傳超強調說,中國有必要與其它國家一樣,為新畢業的博士生提供資金和機會,以免青年科研人員外流、長期留在國外或完全脫離科研界。  本期標題

    中國首家石墨烯上市企業誕生 石墨烯產業“夢之隊”崛起

      2014年11月12日,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功進入“新三板”上市,成為國內首家石墨烯上市企業。  2013年2月,諾獎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爵士在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接受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名譽理事長馮冠平饋贈由中國制造的全球首款石墨烯觸屏手機。  ■創新驅動發展   “這

    張雙南:質疑是目前中國科技界最缺乏的科學精神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雙南剛剛回國時,非常不習慣——在學術上,沒有人和他“吵架”了。 “不但如此,一旦給別人的學術觀點挑毛病,對方就覺得沒面子、下不來臺。”張雙南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從學術角度提出批評、質疑,進行學術爭論,在國外是十分常見的事情。然而,這在國內顯得有些“大逆

    張雙南:質疑是目前中國科技界最缺乏的科學精神

    “不但如此,一旦給別人的學術觀點挑毛病,對方就覺得沒面子、下不來臺。”張雙南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從學術角度提出批評、質疑,進行學術爭論,在國外是十分常見的事情。然而,這在國內顯得有些“大逆不道”。 質疑,在張雙南看來,正是目前中國科技界最缺乏的科學精神。質疑乃科學精神之核心 張雙

    統計數據顯示成果轉化率低仍是科研“短板”

             美國探索頻道最新打造的一檔固定欄目《神奇的中國》,近來風靡全球。它以每周一小時的中國題材紀錄片形式,向觀眾講述新世紀以來中國發生的巨變。對于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發展,紀錄片給出了這樣的描述:  以前的中國,是世界的工廠,制造業的首都,但

    中國科研產出位列全球第二 體制是關鍵

      從優秀論文的角度來看,中國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  “自然指數”是一個比較權威的指數  這次英國自然出版集團發布的自然指數,衡量的是各個國家和科研機構在高質量論文方面的產出情況。 按照加權分數式計量,中國得分為5819.79分,雖然遠遠低于美國的19165.25分,但卻高于德國的4125.92,因此

    記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征鎰 畢生抒寫綠色王國史詩

    近日,溢滿溫暖陽光的昆明,91歲高齡的吳征鎰院士在家中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這位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我國著名的植物分類學、植物區系地理學、植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植物資源研究的權威學者,在從事植物學研究的70年生涯中,為現代植物學在中國的發展以及中國植物學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貢獻,為我國的植物

    超90%高水平論文投國外 國內科技期刊路在哪

       科技期刊是科技傳播的首要媒介、學術交流的主要平臺、科研評價的重要標準,擁有一批學術水平高、影響力強的科技期刊,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  雖然我國科技期刊和國際論文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科技期刊的質量、權威性、影響力等還存在很大差距。在國家創新能力快速提升

    160篇中國高質量論文被“自然中國”網站“相中”

        6月11日,數名自然出版集團的編輯來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與上海科學家和青年學子就學術論文出版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互聯網背景下學術出版的未來之路,進行了面對面的研討。     來自香港的張文浩編輯表示,包括《

    中國期刊新星《光》 創刊三年影響因子已達14!

       在最近公布的期刊影響因子排名中,《光:科學與應用(英文版)》影響因子13.625,在國際光學期刊中排名第3。這份期刊創刊于2012年3月,僅1年之后就被SCI收錄,2014年第一個影響因子就達到8.476,創刊第三年,即2015年又上升到14.603,其后穩定在13以上。  除了收獲影響因子和

    《細胞》主編:在中國我們有了很多第一次

       近日,國內英文期刊《分子植物》與美國細胞出版社在上海簽署合作協議,成為細胞出版社在亞洲的第一本合作期刊。  “2014年是重要的一年,在中國我們有了很多第一次。”細胞出版社總裁、《細胞》雜志主編Emilie Marcus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的獨家采訪時列了多個“第一次”:5月15日,細胞出

    王貽芳: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在世界上到底處于什么水平?

      近幾年,“基礎科學”被提得越來越多,不僅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華為、阿里、騰訊等知名企業也紛紛加大了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  隨著中國載人飛船、月球探測、量子通信等科技成果的逐漸顯現,很多人逐漸認識到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對國家發展的重大意義。當然,對基礎科學缺乏了解、認

    劉彤華:七厘米載玻片上的醫學人生

    北京協和醫院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1929年11月13日出生于江蘇無錫。1953年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醫學院。擅長淋巴結病理、消化道疾病病理、內分泌病理等的診斷,對胰腺腫瘤特別是胰腺癌的實驗性基因治療方式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開展了內分泌腫瘤的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研究。“胰頭癌

    2018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結果揭曉

      “2018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近日揭曉。高星、羅俊、孫強、林鳴、馬宗義、趙衛、曹則賢、劉自鴻、徐立、張昌武等10人當選。  這項由《中國科學報》、科學網和《科學新聞》雜志共同主辦的公益活動,旨在通過公眾廣泛參與,評出2018年度人們心目中的“知識英雄”。  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活動至今

    中科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個面向”為線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發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果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成果10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從跟跑到并跑:我國科技論文正向高質量轉型

      以石墨烯為基礎的新型晶體管,為我國未來實現超高速晶體管奠定了基礎;“嫦娥四號”實現月球背面成功著陸;5G商用將世界帶入高速互聯時代;“飛秒激光直寫”技術制備出大規模光量子計算芯片,使量子計算機獲得超凡計算能力成為可能……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這些不斷刷新的“重大科研成果之最”,彰顯著中國科研從昔

    牛文元:見證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20年

    2007年,對于研究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學者來說是頗為值得回味和總結的一年。1987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綱領性文件《我們共同的未來》發布,中國學者參與了起草工作,這也是中國學者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第一次進行系統研究,到今年已經整整20年。也是在15年前的1992年,世界環發大會在巴西簽署《里約熱內盧宣言》。

    中國科大的一流密碼(下)

      在剛剛公布的2018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人名單中,畢業或任教于中國科大的“80后”占比很高。據統計,中國科大目前擁有各類高層次人才 422人,占教師總數的1/3;“青年千人”“國家優青”“青年拔尖”“青年長江”這“四青”人才不重復統計217人,在高層次人才中占比超過半數,引進入選數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