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和《中國醫藥生物技術》雜志共同主辦,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承辦的“2016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揭曉活動在杭州召開。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裴雪濤團隊利用干細胞技術制造“人工血液”項目以690多家媒體和網站廣泛轉載報道、21234名網友投票位列第一名的成績,攜手“單倍體骨髓移植技術體系成為白血病治療的北京方案”、“長效干擾素獲批上市”、“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直接進入美國FDA三期臨床研究”、“我國微生物組大數據搜索引擎上線”、“深圳國家基因庫開業”等項目成功入選十大進展。 在現代戰爭中,因失血過多犧牲占總傷亡人數的44%,快速及時輸血是戰創傷救治鏈條中的重中之重,血液成為早期救治最重要的“藥品”之一。然而,臨床實踐證實有多種病毒可經輸血傳播,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開展基于干細胞技術的“人工造血工程”,大規模體外生產包括造血干細胞、各......閱讀全文
迄今為止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數據或者證據證明隨著許多生物新型療法的引進,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人類醫療保健帶來巨大的進步。 近年來生物醫藥領域有許多新的發現,為人來某些疾病的研究與治療帶來了美好的憧憬與希望,譬如一些新型抗癌藥物、艾滋病疫苗等令人垂涎的生物產品。可惜的是這些產品或技術在應用和實施
4月16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浙一”)ICU病房主任醫師方強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稱,目前,浙一首創了一種治療技術,即將“人工肝血液凈化技術”(簡稱:人工肝技術)嫁接到“H7N9禽流感”的醫治上,該技術已在6位H7N9禽流感患者身上投入使用,其中,首例使用該技術的患者肺部炎癥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當血液通過人工肺時,對血液照射紅光就可加快除去血液中的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10月9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hot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澳大利亞新聞網5月5日綜合消息,澳大利亞一名婦女出車禍后失血過多生命垂危,被醫生用人工合成血液成功救活,屬世界首例。 2010年10月,33歲的澳大利亞婦女塔馬拉·科克利發生嚴重車禍,頭骨、肋骨、肘部多處骨折,心肺功能衰竭,脾臟破裂,失血過多,生命垂危。在被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近日報道,人造血可能會變成一個常見的事實,因為法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地將實驗室中用造血干細胞培育出的人造血輸入了人體內,而且,其表現與正常的血液一樣。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血液》雜志上。 隸屬法國國家健康和醫學研究院皮埃爾-瑪麗·居里大學附屬圣安托萬醫院的呂克·
打破砂鍋 5月3日,全國首例采用人工肝和人工肺聯合治療的H7N9禽流感極度重癥患者曹先生,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治愈出院。消息一經披露,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那么—— “曹先生剛被轉進‘浙一’(即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時情況很兇險,肺部及呼吸功能嚴重衰竭,當時醫生們都
血液透析是一種較安全、易行、應用廣泛的血液凈化方法之一。透析是指溶質通過半透膜,從高濃度溶液向低濃度方向運動。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血液透析包括溶質的移動和水的移動,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腎)內借半透膜接觸和濃度梯度進行物質交換,使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過多的電解質向透析液移動,透析液中的鈣離子、堿
記者25日從軍事醫學科學院獲悉,該院野戰輸血研究所、全軍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裴雪濤團隊歷經10年,建立了“人工血液”制備工藝,并通過干細胞技術,成功制備出“人工紅細胞”。該“人工紅細胞”與正常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含量、攜氧能力和滲透脆性等各項指標基本一致,是干細胞來源、體外制備最接近臨床應用的
記者今天從軍事醫學科學院了解到,該院野戰輸血研究所、全軍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裴雪濤團隊歷經10年集智攻關,建立了“人工血液”制備工藝,并通過干細胞技術,成功制備出“人工紅細胞”。經軍地衛生和藥監權威機構檢測,該“人工紅細胞”與正常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含量、攜氧能力和滲透脆性等各項指標基本一致,
4月2日,新冠疫情防控經驗國際分享會在線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李蘭娟及海內外專家出席了分享會。會上他們為國際疫情的防控治療等給出這些建議。 【防控】鐘南山:美國必須有更強有力的措施 “我有點擔心美國即將發生的情況,美國的問題將是全球的問題,聯邦政府必須要采取更激烈的、更強有力的舉措。”
4月2日,新冠疫情防控經驗國際分享會在線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李蘭娟及海內外專家出席了分享會。會上他們為國際疫情的防控治療等給出這些建議。 【防控】鐘南山:美國必須有更強有力的措施 “我有點擔心美國即將發生的情況,美國的問題將是全球的問題,聯邦政府必須要采取更激烈的、更強有力的舉措。
人工血液作為粉末存儲有一天將徹底改變急診醫學,為創傷的受害者提供更好的生存機會。 研究人員已經制造出了一種人工紅細胞,能有效地獲取肺部的氧氣,并將其輸送給全身各個組織。 這種人造血液可以凍干,更方便醫生和醫護人員解決不時之需,高級研究員Allan Doctor博士說。 他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一
日本國立循環器官疾病研究中心2日宣布,該中心研究人員成功研制出直徑僅為0.6毫米的人工血管。這是目前世界最細的人工血管,有望應用于腦和心臟的血管搭橋手術等領域。 目前,在人體內的血管破裂時,可以移植聚酯材料的人工血管,但由于血液容易凝固在人工血管內壁,如果人工血管太細就容易堵塞,這一直是開發
日本國立循環器官疾病研究中心2日宣布,該中心研究人員成功研制出直徑僅為0.6毫米的人工血管。這是目前世界最細的人工血管,有望應用于腦和心臟的血管搭橋手術等領域。 目前,在人體內的血管破裂時,可以移植聚酯材料的人工血管,但由于血液容易凝固在人工血管內壁,如果人工血管太細就容易堵塞,這一直是開發人
日本國立循環器官疾病研究中心2日宣布,該中心研究人員成功研制出直徑僅為0.6毫米的人工血管。這是目前世界最細的人工血管,有望應用于腦和心臟的血管搭橋手術等領域。 目前,在人體內的血管破裂時,可以移植聚酯材料的人工血管,但由于血液容易凝固在人工血管內壁,如果人工血管太細就容易堵塞,這一直是開發人
記者今天從重慶大學了解到,該校牽頭申報的“血管植入物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近日正式獲國家發改委批準建設,成為該校第二個國家級聯合工程實驗室。 研發團隊學術帶頭人王貴學教授介紹,實驗室將根據國家目標和產業發展戰略的現實需要,以血管內支架、人工血管、人工血液、人工耳蝸等高端生物醫學工程產品核
近日,美國Advanced Stem cell 公司首席科學家Robert Lanza成功利用胚胎干細胞改善兩種老年衰替性眼病。而就在不到一個月前,日本神戶理化研究所(RIKEN)發育生物學中心的眼科專家高橋雅,利用iPS細胞來治療與年齡相關的視網膜退化疾病。干細胞在醫學上的作用日益顯現。 干
血液信息的跟蹤流程為:根據RFID標識碼,首先到全國血液信息中心數據庫中查找該袋血液的所屬省份信息,根據查到的IP地址進人該省級血液信息中心數據庫查找該袋血液的所屬城市信息,根據查到的IP地址進入該市級血液信息中心數據庫查找該袋血液所屬的血站,根據查到的IP地址進入該血站數據庫,根據其中的信
作為醫學領域里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疫苗幾乎是預防疾病最為行之有效的手段。至今還沒有任何一種藥品能夠像疫苗一樣,以極其低廉的代價把某種疾病從根源上防治。 然而,近年來出現的錯種疫苗、過期疫苗等問題,讓無數家庭憂心忡忡。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疫苗安全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3月1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
作為醫學領域里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疫苗幾乎是預防疾病最為行之有效的手段。至今還沒有任何一種藥品能夠像疫苗一樣,以極其低廉的代價把某種疾病從根源上防治。 然而,近年來出現的錯種疫苗、過期疫苗等問題,讓無數家庭憂心忡忡。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疫苗安全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3月1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
日前,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博士生尼古拉斯·科爾斯(Nicholas Cohrs)領導的團隊,運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軟體人工心臟。 3D打印技術正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醫學領域當中,給疾病患者帶來福音。3D打印技術正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醫學領域當中,給疾病患者帶來福音。 目前用于泵送血液
1590 年荷蘭人米德爾堡和詹森設計制造了最原始的顯微鏡,1610 年伽利略使用望遠鏡觀察小的物體并將其放大,后來被列文霍克改進成為原始的顯微鏡。1658 年意大利人馬爾皮基應用最原始的顯微鏡首先觀察到了紅細胞,他是第一個見到紅細胞的人,開始進行紅細胞計數則是200 年后的事情了。而設計并生產出第一
1590 年荷蘭人米德爾堡和詹森設計制造了最原始的顯微鏡(圖1),1610 年伽利略使用望遠鏡觀察小的物體并將其放大,后來被列文霍克改進成為原始的顯微鏡。1658 年意大利人馬爾皮基應用最原始的顯微鏡首先觀察到了紅細胞,他是第一個見到紅細胞的人,開始進行紅細胞計數則是200 年后的事情了。而設計并生
英國研制便攜式呼吸器 肺部疾病是影響數百萬人生活質量的普遍疾病。盡管無法自由行動的呼吸系統病人可以在人工肺的支持下呼吸,但是這些設備卻把病人限制在醫院的監護病房里。 英國技術人員目前正在研制一種能夠模仿健康肺功能的呼吸輔助設備。這個設備便于攜帶,其主要部件都放在一個可以系在腰
2016年12月24日,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和《中國醫藥生物技術》雜志共同主辦,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承辦的“2016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揭曉活動在杭州經濟開發區召開。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有評選專家團代表陳志南院士、鐘世鎮院士,主辦和承辦單位的領導,中央及地方近十家媒體記者。
英國設菲爾德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成功研制出一種血液替代品,它有效期長,便于保存,可以給任何一名患者注射,而不用考慮血型。 據西班牙《時代》周刊網站報道,研究人員將這種替代品命名為“塑料血”,因為它由可攜帶鐵原子的塑料分子構成,可以像血紅蛋白那樣把氧氣輸送至全身。 “塑料血”的組織結
總局關于發布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管路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的通告 (2016年第146號) 為加強醫療器械產品注冊工作的監督和指導,進一步提高注冊審查質量,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制定了《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管路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見附件),現予發布。 特此通告。 附件:一次性使用血液
6月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于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食藥監法【2015】65號)。我們截取消息中關鍵內容如下: 根據國務院決定,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以下簡稱總局)取消、下放和調整的行政審批事項共有8大項和5小項。 (一)減少的行政審批事
RFID融合傳感技術用于血液管理的可行性血液管理業務的一般流程為:獻血登記一體檢一血樣檢測一采血一血液人庫一在庫管理(成分處理等)一血液出庫一醫院供患者使用(或制成其他血液制品)。在這一過程中,常常涉及到大量的數據信息,包括獻血者的資料、血液類型、采血時間、地點、經手人等。大量的信息給血液的
在以往,血液樣本離心后,需要人工給采血管進行脫蓋。對于量大的情況下:(1)人工脫帽效率低,血樣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易被污染。(2)人工脫帽人體容易直接接觸試劑,有感染風險。(3)人工脫帽時帶來的振動,影響離心后的血液樣本重新混合。為此,湘智離心機特研發了生物安全型真空采血管專用自動脫帽離心機。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