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美國癌癥研究協會年會上,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癌癥生物學家杰森·謝爾澤陳述了他和同事最近的一項失敗科研案例:備受矚目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中斷”了他們堪稱“完美”的研究計劃。 《自然》雜志網站的報道稱,這一報告迅速在會場“炸開了鍋”,號稱蘊含巨大商機的“基因魔剪”CRISPR/Cas9技術竟然成了“攪局者”? 完美計劃因其戛然而止 謝爾澤團隊原計劃運用當今熱門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尋找那些能降低癌細胞增生速度的基因。他們已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尋找一種具有類似功能的對照基因。 當時,母系胚胎亮氨酸拉鏈蛋白激酶(MELK)被認為是最佳選擇,因為該蛋白水平在很多腫瘤細胞中表現出異常高度,且多項研究證明,抑制該蛋白可阻止癌細胞增生,甚至有幾種MELK蛋白抑制劑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但謝爾澤團隊利用CRISPR/Cas9技術敲除MELK基因后,并沒有獲得“抑制癌細胞擴增”的預期效果。他......閱讀全文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道,美國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分子細胞》雜志撰文指出,他們發明了一種新基因編輯技術,可按時間順序對切割點或編輯點進行編輯,有望促進癌癥研究等領域的發展。 基因編輯領域的“當紅炸子雞”CRISPR使科學家能改變細胞內DNA的序列,或添加所需序列或基因。CRISPR使用名為C
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改善了當前最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使其能夠更加精準地靶向切割并且粘貼人類和動物細胞中的基因,同時研究者還擴展了CRISPR-Cpf1基因編輯系統使其能夠用來研究以及幫助抵御人類疾病
26日,一則“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引爆網絡。 26日晚間,深圳衛計委在微信公眾號發布落款為“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的消息稱,已啟動對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疑似參與項目醫院)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
現在的腫瘤治療里,化療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無論是術后的輔助化療還是術前的新輔助化療,都為我們戰勝腫瘤出了一份力。 然而,一些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還會促進癌細胞的轉移。比如17年的時候,George Karagiannis等發現,紫杉醇會增加腫瘤轉移微環境而促進乳腺癌轉移[1]。一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圖片
德國制藥巨頭默克集團的子公司密理博西格瑪,日前成為基因編輯工具CRISPR歐洲專利戰的最新參與者。據《科學》雜志6日報道,歐洲專利局表示,計劃授予該公司專利,允許其在美國和加拿大使用這一基因魔剪技術將遺傳信息編進真核細胞。 近幾年,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炙手可熱的基因編輯工具,這項技術的專利戰日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了一項遺傳學最新研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家報告了一種能調控人類基因組的新型酶CasX,其編輯功能與先前已描述的CRISPR-Cas系統都不相同,這為人類的“CRISPR工具箱”再添一員。圖片來源于網絡 有“基因魔剪”之稱的CRISPR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被發現
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近年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給整個科研界帶來革命性變化,該技術使用CRISPR系統將Cas9蛋白和向導RNA注入小鼠受精卵,就能輕松實現基因敲除,同時,注入Donor DNA則可實現基因敲入,甚至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有文章指出這項新技術將很快取代使用胚胎
科技日報東京5月22日電 日本神戶大學近日宣布,該校龜岡正典準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基因“魔剪”CRISPR/Cas9編輯技術,開發出一種有效方法,能破壞艾滋病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調節基因,成功抑制感染細胞內HIV-1的增殖。 HIV-1感染者現在主要通過多藥聯合治療
近年來,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給整個科研界帶來革命性變化,該技術使用 CRISPR 系統將 Cas9 蛋白和向導 RNA 注入小鼠受精卵,就能輕松實現基因敲除,同時,注入 Donor DNA 則可實現基因敲入,甚至國際著名學術期刊 Genome Biology 有文章指出這
本周回顧,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公布,國家優青獲得者等名單相繼出爐,美國疾控中心表示僅4 種癌癥可以有效篩查,ASCO更新肺癌治療指南,藥物、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報告造假可判5年,9月1日起施行,張鋒又上頭條了,免疫療法關鍵靶點PD-L1竟有不為人知的“幫手”,熱量限制為何能延緩
近年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給整個科研界帶來革命性變化,該技術使用CRISPR系統將Cas9蛋白和向導RNA注入小鼠受精卵,就能輕松實現基因敲除,同時,注入Donor DNA則可實現基因敲入,甚至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有文章指出這項新技術將很快取代使用胚胎
在癌癥研究領域,“Cas-9–sgRNA”復合物是一種有效的基因編輯工具,但是其穿過細胞膜接觸腫瘤細胞基因組的能力非常低。來自美國和丹麥的科學家們現在開發了一種可以運動的納米馬達,可以有效輸送并釋放這種基因魔剪系統。在這篇發表于《Angewandte Chemie》的文章中,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他
圍繞著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專利權、涉及數十億美元的專利之爭又有了新進展。美國時間12月6日,在位于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的美國專利商標局(PTO)總部,在由三位法官組成的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面前,爭奪專利的兩方——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再次交鋒。現場,就
“基因魔剪”CRISPR-Cas9技術的專利之爭又有了新進展。美國時間和瑞士時間當地6月19日,Intellia Therapeutics和CRISPR Therapeutics兩家公司相繼發布消息稱,其已經獲得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上的專利。 “這項專利目前已經審
“基因魔剪”CRISPR-Cas9技術的專利之爭又有了新進展。美國時間和瑞士時間當地6月19日,Intellia Therapeutics和CRISPR Therapeutics兩家公司相繼發布消息稱,其已經獲得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上的專利。 “這項專利目前已經審
“基因魔剪”再添虎翼。美國博德研究所張鋒團隊在近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用另一種剪切酶Cas13a取代CRISPR/Cas9中的Cas9,將原本靶向DNA(脫氧核糖核酸)的基因編輯工具延伸為靶向RNA(核糖核酸)的全新診斷系統,靈敏度甚至高到能檢測出單個目標核酸分子,有望給基礎研究
每年Science雜志都會評選年度十大科學突破。2020年12月18日,Science雜志公布了評選出的2020年度十大科學進展。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于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艾滋病、室溫超導、CRISPR治療遺傳性疾病、全球變暖等多個領域。《科學》雜志在文章中表示,盡管2020年全球多國飽受
美國專利局審查與上訴委員會近日就CRISPR專利糾紛作出裁決,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共同創建的布羅德研究所可繼續保有此前獲批的“基因剪刀”技術專利。這意味著這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專利案糾紛以張鋒一方獲勝暫告一段落。CRISPR技術先驅(從左到右):George Church、Jennifer Do
Cas9是CRISPR的手術刀,但有時它會錯誤編輯基因組正常部分,擾亂健康的功能,而不是修復引起疾病的基因。長期以來,科學家擔心這可能會無意中導致健康的細胞變成癌癥,而這些擔憂在今年6月開始加深,當時有兩項研究表明,即使是成功編輯的細胞也容易發生致癌突變。此外,7月在《Nature Biotec
據英國《自然》雜志9月12日在線發表的一項基因編輯學研究,歐洲與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稱:針對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的全基因組脫靶效應的高效檢測系統,在小鼠身上完成了測試。該研究成果將促進基因組編輯從研究到臨床的轉化。 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有“基因魔剪”之稱,被認為是人類
不止是“基因魔剪”,CRISPR/Cas9系統有另一種新功能 1987年,科學家在大腸桿菌中第一次發現,它們的基因組里天然存在一些特殊的序列。這些序列具有規律性的重復,后來被命名為“常間回文重復序列簇集”,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CRISPR序列。 過了25年后,人們才認識到,細菌中廣泛存在的C
CRISPR/Cas9技術已經成為基因編輯領域的一顆超新星。這一技術背后是攻克一些遺傳疾病乃至癌癥的巨大市場潛力。一大批以CRISPR/Cas9技術為基礎的生物醫藥公司也紛紛競賽,準備搶灘這片巨大市場。最近,繼Editas和Intellia之后,第三家基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生
歐洲專利局近日宣布,計劃將“基因魔剪”CRISPR在歐洲的專利授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利內容包括單分子DNA靶向RNA等23個組合物及其相關研究方法和試劑盒。消息宣布后,麻省理工和哈佛博德研究所28日向科技日報記者發來他們關于此一事件的聲明。 聲明稱,CRISPR研究是一個大領域,涉及到來自
歐洲專利局近日宣布,計劃將“基因魔剪”CRISPR在歐洲的專利授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利內容包括單分子DNA靶向RNA等23個組合物及其相關研究方法和試劑盒。消息宣布后,麻省理工和哈佛博德研究所28日向科技日報記者發來他們關于此一事件的聲明。 聲明稱,CRISPR研究是一個大領域,涉及到來自
《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志官網19日的一篇報道,對2018年“基因魔剪”研究進行了展望——鑒于從2013年科學家首次使用CRISPR-Cas9編輯人類活細胞以來,其治療疾病的可能性似無止境,預計明年首批臨床試驗將在美國和歐洲展開。圖片來源于網絡 過去幾年,CRISPR發展速度驚人,各公司紛紛將
英國《自然》雜志6月12日在線發表的論文稱,美國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一種完全可編輯的CRISPR-Cas基因組編輯系統,其可以介導DNA精準插入基因組。該方法無需在靶DNA中產生雙鏈斷裂,避免了由此導致的遺傳編碼的非預期改變。 CRISPR-Cas系統又稱“基因魔剪”,自問世以來迅速成為生物科學領
問世短短幾年的CRISPR儼然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最耀眼的“明星”之一。除了作為常規的科研工具,這一被稱為“魔剪”的基因編輯工具還被寄予了用于疾病治療的厚望。目前,來自全球各國的科學家們正在開展CRISPR用于多種疾病治療的研究,包括癌癥、艾滋病、失明、免疫缺陷病癥、杜氏肌營養不良癥、鐮狀細胞病等
轉眼間5月份就快要過去了,這個月又有哪些研究論文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一下呢?小編根據本月新聞的點擊量、研究領域、熱度篩選出了5月份的重磅級研究Top10,供大家學習交流。 【1】Mol Ther:重磅!科學家成功利用CRISPR/Cas9消除活體動物的HIV-1感染 doi:10.1016/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