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巨噬細胞廣泛分布于人體多個組織器官,它能識別外來病原體,在固有免疫、炎癥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1993年Hotamisligil等發現肥胖動物模型脂肪組織的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泌增加,首次將肥胖與炎癥相聯系,直到2003年Xu等和Weisberg等發現肥胖動物模型的脂肪組織存在大量巨噬細胞浸潤,從此開啟了脂肪組織巨噬細胞(adipose tissue macrophages, ATM)與肥胖相關性的研究。大量研究提示巨噬細胞是脂肪組織最主要的炎癥細胞,在肥胖引起的胰島素抵抗中起到關鍵性作用。據統計,世界上肥胖人數超過10億,肥胖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焦點,而肥胖發生過程中巨噬細胞的病理生理作用還未完全闡明。本文總結了近年來對ATM在肥胖中的免疫學致病機制的研究,并闡述ATM與胰島素抵抗之間的密切關系,旨在為肥胖的免疫學治療提供新靶點。 二、肥胖與ATM浸潤 ......閱讀全文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開始發現脂肪細胞或許在機體多個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Nature:揭示產熱脂肪細胞的交感神經支配機制,有望開發出新的抗肥胖策略 doi:10.103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并不是兩個獨立的系統,它們之間存在密切的對話和溝通。這種對話和溝通在有機體的健康和疾病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小編針對近期這方面取得的進展,進行一番盤點,以饗讀者。 1.Nature:神經系統-免疫系統交談導致過敏性哮喘 doi:10.1038/nature2402
1. Sci Sig:炎癥機制研究新突破 炎癥反應是機體應對損傷或者感染時發生的免疫反應,然而這一過程如果失控之后將導致疾病的發生。最近,來自莫納什生物醫學研發研究所的研究者們發現了炎癥反應過程中的關鍵生物學事件。該發現或許能夠促進新的治療炎癥疾病的療法的開發,例如動脈粥樣硬化、中風以及II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南京醫科大學教授陳琪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在巨噬細胞表面的一種名為A類清道夫受體(SR-A1)的蛋白質受體,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謝性炎癥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調控作用。 肥胖也會傷肝?這一點出乎許多人的意料,而在專家眼里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近日,南京醫科大學江蘇省心血管病分子藥理重點實驗室主任、江蘇
導讀: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及高脂飲食的攝入是導致全世界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人群數量激增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腸道菌群對宿主代謝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環境與宿主自身因素結合顯著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比例及多樣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作為重要的串聯因素調節
免疫系統是機體維持健康狀態的根本保證,免疫系統的異常會導致各種類型疾病的發生,包括癌癥、自體免疫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等。針對近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在免疫系統紊亂以及引發的相關疾病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簡要的盤點,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 J immunol:天然免疫紊亂促進多發性硬化 doi:
大量研究證據表明,長期高脂肪飲食或可誘發機體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那么高脂肪飲食到底有哪些危害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關于高脂肪飲食和多種疾病發生關聯的研究,分享給各位! 【1】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高脂飲食如何引發非酒精型脂肪肝? DOI: 10.10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深入研究在癌癥化療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研究突破,那么近期又有哪些值得一讀的最新研究報道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1】Nature:模塊化基因增強子導致白血病并調控化療療效! DOI:10.1038/nature25193 骨髓每天都會產生數十億
肥胖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其特點為白色脂肪組織的過度擴張,并伴隨著慢性、低度炎癥的狀態。1 肥胖相關炎癥的發生是因為脂肪組織的免疫細胞浸潤和促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增加。2 這些變化會對正常的脂肪細胞功能帶來不利影響,如甘油三酯儲存和脂肪分解,導致高循環水平的游離脂肪酸和脂質異位積累。3
【1】Nat Commun:新研究發現一種新的非傳統免疫細胞可以對抗病毒感染 由伯明翰大學領導的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非傳統免疫細胞可以對抗病毒感染。這項研究于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聚焦于控制我們免疫系統的T細胞,該研究由他們與荷蘭學術醫學中心和俄羅斯科學技術
長期以來,吸煙一直是美國人患癌癥的最大原因,但如今肥胖已成為第二大原因,并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患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癥--乳腺癌的患者患肥胖癥的風險甚至更高。 乳腺癌發生在脂肪組織中。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一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8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
時間總是匆匆易逝,轉眼間8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8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 【1】Nature:科學家成功逆轉大腦干細胞的衰老過程 有望開發返老還童新方法 doi:10.1038/s41586-019-1484-9 近日,一
12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 Science:CRISPRa加入肥胖之戰,無需對基因組進行編輯就能對抗肥胖doi:10.1126/science.aau0629 在一項重要的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證實CR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一個成年人的細胞數量大約是10的13次方,而與人體共生的細菌比人體細胞還要多10倍,其中腸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早在1886年,就有學者發現了大腸桿菌對消化有輔助作用。由此而展開的,對大腸桿菌、雙歧桿菌等常見腸道菌的發現和功能探索也開啟了早期人類對
胰島素抵抗是由肥胖所引發的嚴重的并發癥,最終會導致2型糖尿病。肥胖引起胰島素抵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起源于內臟脂肪組織(visceral adipose tissue, VAT)的慢性系統性炎癥。VAT炎癥與促進炎癥巨噬細胞在脂肪組織的積累相關,但是誘發巨噬細胞積累的免疫信號仍然未知。 來自克羅地
Cell Metabolism雜志為了慶祝十周年,推出了2005至2014年最受讀者關注的十大綜述文章。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ncient Energy Gauge Provides Clues to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M
為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自然》期刊的250位主編選出2017年發表的最有可能改變世界的250多篇文章。這些論文來自全球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也包括中國作者的論文,大多涉及跨國或跨機構的科研合作。NMT非損傷微測技術,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優秀活體生理功能研究技術之一,中國科學家在NMT的生命科學應
來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員通過嚙齒類動物和試管實驗,闡明了炎癥在2型糖尿病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治療這一疾病的一個可能的分子靶點。研究人員說發現機體內的一些天然信使化學物質參與了殺死胰腺細胞的某一炎癥鏈。這一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志上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5億肥胖人群及10億超重人群, 嚴重的代謝失調疾病已經成為了一項急迫的健康挑戰。胰島素抵抗就是一項由肥胖引起的嚴重并發癥,其最終將導致一個全球高發病率及高死亡率的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引起胰島素抵抗的一個重要誘因是, 起源于內臟脂肪組織的慢性系統性炎癥。此炎癥與脂肪組織中巨噬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一轉眼3月即將結束,那么3月Nature有什么亮點研究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本月Nature雜志的亮點文章,以饗讀者。 【1】Nature:重磅!發現CD4 T細胞HIV病毒庫的標志物---CD32a doi:10.1038/nature2171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法國研究人員發現一
自1月22日以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已先后公布了16個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其中與生物醫學相關的共7個。具體如下: 備注:血管穩態與重構的調控機制重大研究計劃擬資助總直接費用并未在指南中直接標出,是根據信息計算所得 何為“重大研究計劃”? 據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于
來自印度開羅大學的 Don G. Morris 教授等在 Frontieirs in oncology 上近期發表的一篇綜述,系統地概括了目前在肺癌免疫治療領域的進展,以及近期一系列臨床試驗進行的現狀。 摘要 關于炎癥 / 感染 / 免疫激活與腫瘤患者預后的相關性,許多研究都從原因和結果的不
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道,共同剖析免疫細胞對機體健康多個方面的重要性,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1】Front Immunol:研究發現鮮為人知的免疫細胞具有抗癌能力 doi:10.3389/fimmu.2019.01580 近日,來自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研究人員
抗氧化劑(Antioxidants)是一類能幫助機體捕獲并中和自由基,從而去除自由基對機體傷害的一類物質,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對抗氧化劑在人類機體健康中所扮演的角色存在一定爭議,有些人認為抗氧化劑對機體有益,其能夠幫助降低癌癥風險,還能夠幫助抵御神經變性疾病;而有些研究人員則認為抗氧化劑對癌細胞的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