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飲食指的是健康,營養又可以緩解糖尿病癥狀的食譜,減少不健康的脂肪和熱量,控制碳水化合物,可以起到阻止糖尿病的進一步發展的作用。 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吃得正確是控制血糖的關鍵步驟。無論是1型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嚴格控制血糖值,都會發展可怕的并發癥,如心臟病,中風,視力喪失,腎功能衰竭,甚至截肢。 找到應該吃的食物,謹記該避免的食物,會讓糖尿病人受益匪淺。 美國糖尿病協會列出了適合糖尿病人的十大超級食物,分別為:豆子,漿果,柑橘類水果,深綠色蔬菜,無脂乳品,如酸奶,魚,堅果,甜土豆,西紅柿和全麥;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推薦的食物,包括,鱷梨,雞蛋,水果,瘦肉和家禽,橄欖油,豆腐和蔬菜。 那么由哪些食物是糖尿病應該避免的呢?首先高鈉和高脂肪的食物一定不要碰,因為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其中包括:加工肉類,高脂肪的乳制品,經過加工的零食,油炸食品,焙烤食品,高鈉和咸的食物,精致谷物,如白面包,除此之外,還要控制碳水化......閱讀全文
糖尿病是一組異質性疾病,比目前所假定的細分為1型和2型更為復雜。1型和2型糖尿病代表了糖尿病范圍的兩個極端,它們是基因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盡管遺傳傾向增加了該疾病的易感性,但是環境的快速改變(如生活方式)則最可能是導致這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糖尿病是現代社會的高發代謝疾病,發病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以及環境的影響等等。這一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最近在糖尿病的研究與藥物研發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重磅!中國科學家解析出一種B類G蛋白偶聯受體全長結構,有助開發出新的2型糖尿病藥物doi:10.1038/na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血中葡萄糖與血紅蛋白游離氨基發生非酶促糖基化反應的產物,反映檢測前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自1968年Rahbar[1]在糖尿病患者的紅細胞中首次發現HbA1c,并證明其與糖尿病密切相關,至今已40多年,在此期間,經過全世界科學家和臨床醫師的反復探索、研究和實踐,人們對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組由于胰島素分泌減少和/或作用受損而導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內分泌及全身代謝紊亂性疾病,2000年其全球患病率為2.8%,預計到2030年將上升至4.4%。臨床上將糖尿病分為胰島素依賴型(Ⅰ型)糖尿病和非胰島素依賴型(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是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血中葡萄糖與血紅蛋白游離氨基發生非酶促糖基化反應的產物,反映檢測前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自1968年Rahbar[1]在糖尿病患者的紅細胞中首次發現HbA1c,并證明其與糖尿病密切相關,至今已40多年,在此期間,經過全世界科學家和臨床醫師的反復探索、研究和實踐,人們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血中葡萄糖與血紅蛋白游離氨基發生非酶促糖基化反應的產物,反映檢測前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自1968年Rahbar[1]在糖尿病患者的紅細胞中首次發現HbA1c,并證明其與糖尿病密切相關,至今已40多年,在此期間,經過全世界科學家和臨床醫師的反復探索、研究和實踐,人們對
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糖尿病聯盟(IDF)于1991年共同發起的,并自1992年起在每年的11月14日舉行慶祝活動,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對糖尿病的警覺和醒悟。 之所以將每年的11月14日定為“世界糖尿病日”,是為了紀念班廷(
1型糖尿病是與自身免疫有關的代謝性疾病,在其發生、發展及治療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免疫失調。測定糖尿病自身抗體(ICA、IAA、GAD、IA-2等),將有助于對糖尿病進行臨床分型、指導臨床用藥并對將來預后判斷提供參考依據。 臨床病例 而立之年
在“正常”或健康人尿中可以檢測出非常少量的白蛋白。微白蛋白尿(MA)一詞的含義是指尿白蛋白排泄(UAE)范圍高于“正常”水平但又達不到表示明顯腎臟損害的蛋白尿水平。MA在一般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6%。在出現MA的人群中,63%患有高血壓,38%患有慢性腎病,26%患有糖尿病。對患有或沒有患糖尿病的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糖尿病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ence子刊:我國科學家揭示靶向YY1有望治療糖尿病腎病 doi:10.1126/scitranslmed.aaw2050.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是腎衰竭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對
1 型糖尿病是與自身免疫有關的代謝性疾病,在其發生、發展及治療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免疫功能改變。測定糖尿病自身抗體(ICA、IAA、GAD、IA-2 等)有助于對糖尿病進行臨床分型、指導臨床用藥并對將來預后判斷提供參考依據。檢查糖尿病自身抗體意義何在?檢查糖尿病自身抗體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bCM)是一種發生于糖尿病病人,且不能用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瓣膜病及其他心臟病變來解釋病因的心肌疾病。DbCM繼發于代謝性損傷,能夠導致心肌的結構和功能異常,最終引起心力衰竭。目前認為糖尿病病人高血糖和高脂血癥的代謝環境,
單基因糖尿病90%被誤診。出生12個月內診斷糖尿病的嬰兒,需要進行基因檢測。缺乏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特征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進行基因檢測。單基因糖尿病需要個體化的的治療手段,其前提是對單基因糖尿病進行精確診斷與分型。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什么是單基因糖尿病? 單基因糖尿病是由于一個或多個缺陷單
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血糖和血紅蛋白的結合生成糖化血紅蛋白是不可逆反應,并與血糖濃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糖化血紅蛋白的英文代號為HbA1c。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2~3個月血糖控制情況。糖化血紅蛋白于1958年被使用色譜法首次從其它類型的血紅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生物谷七月份糖尿病以及相關疾病的研究以及治療的最新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Cell:2型糖尿病產生新發現!SLC16A11基因變異通過兩種不同的機制破壞其在肝細胞中的功能 在對早前的針對拉丁美洲人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全基因組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發現,腸道菌群或和機體糖尿病的發生存在一定關聯,而且通過修飾腸道菌群或許有望幫助治療糖尿病,那么這真的能夠治療糖尿病嘛?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相關研究報道,分享給各位!與大家一起學習! 【1】PNAS:突破!通過修飾腸道菌群或有望治療1型糖尿病 DOI:10.1073/
今天師兄告訴我,如果我們實驗室要研究糖尿病,應該主要研究2型糖尿病,這讓我聽到之后愣在了那里,原來在研究糖尿病上面我還年輕著呢(暗自說道)。那,2型糖尿病是不是也需要相對應的動物模型來支持研究呢?師兄能幫忙講講嘛?(我厚著臉皮問道)。當然了,研究2型糖尿病怎么能少得了其相關的動物模型呢?你上周已經掌
6月2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王臨虹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胡永華教授團隊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發表了我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最新流行病學數據。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0.9%,糖尿病前期流行率為35.7%,我國糖尿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JAMA.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代謝異常疾病。目前糖尿病在全世界的主要發病病因中占第3位。且糖尿病死亡率逐年遞增,已成為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第三大死亡原因。據估計,目前全球范圍內糖尿病患者將達2億,而我國糖尿病患者數約為 4 千萬,發病率已上升到2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代謝異常疾病。目前糖尿病在全世界的主要發病病因中占第3位。且糖尿病死亡率逐年遞增,已成為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第三大死亡原因。據估計,目前全球范圍內糖尿病患者將達2億,而我國糖尿病患者數約為 4 千萬,發病率已上升到2.5%~3
俗話說的好,沒有富貴命,千萬別得那富貴病!之所以富貴,在于它已悄然成為美國最昂貴的疾病,2013年相關診斷治療費已超出1000億美元。加上患者比例逐年上升,在上海平均12個人中就有一名患者。因此,此病的臨床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就是“老年病”和“富貴病”雙稱號的糖尿病。這就是我們本季的專題:常見代謝
肥胖會引發很多疾病,2型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據估計,在肥胖人群中,每10人中有9人患有2型糖尿病。近日,有媒體報道,英國將支持推廣一種極低卡路里飲食方法,幫助人們減肥,以緩解糖尿病。 英國國民醫療系統(NHS)主管Simon Stevens稱,從明年開始,NHS將首次大規模試行極低卡路里飲食。
2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雖然在中年人和老年人中更為常見,但事實上任何年齡段都有2型糖尿病的風險,那么2型糖尿病的早期癥狀和體征是什么?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很高。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顯示,2型糖尿病影響著2910萬美國人,占據了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5%。 在本文中,我們將一起
11月14日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請關注—— 糖尿病是全身代謝性疾病,對眼的各個部位都會造成病變,其中最常見的,對視力影響最大的是視網膜病變。臨床研究表明,糖尿病眼病與病程關系很大。另外,國際糖尿病研究資料也證實,患糖尿病8年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內容。已有多項大型臨床研究證實,糖化血紅蛋白(HbA1c)與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存在關聯,將HbA1c水平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可以有效降低慢性并發癥的風險,因此,長久以來HbA1c一直被視作評價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狀況的金標準[1]。然而,血紅蛋白的更新速度異常,某些情況
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逐年攀升,糖尿病患者人群逐漸擴大,中國已成為繼印度之后位居第二位的糖尿病國家。據WHO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統計,按目前糖尿病的增長速率,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人口將達到3億,其中發達國家將增長到7200萬,增長率為42%,而在發展中國家將增長到
12月24日,《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雜志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中國多中心、大樣本的前瞻性隊列研究,該研究是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衛慶教授與國內眾多糖尿病知名教授共同領導的中國心臟代謝疾病和癌癥隊列研究(4C)的分支,系統研究了胰島素抵抗、β細胞功能障礙,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對2型糖尿病
如果要評選最具話題性的醫藥行業議題,口服胰島素可能是最無爭議的幾個首選話題之一,在搜索引擎上,有接近300萬個頁面與此有關。其他的“超級話題”還包括阿爾茲海默癥、漸凍癥等等。 口服胰島素能夠成為“超級話題”,有許多原因:首先是群眾基礎廣泛,全球有超過4億糖尿病患者,僅在中國就有1億以上確診或待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糖尿病的病理學與治療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 Signal:心臟激素能夠緩解肥胖以及糖尿病耐受性 DOI: 10.1126/scisignal.aam6870 最近,來自斯坦福大學Burnham Prebys醫學發現研究所(SBP)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