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細胞》出版社和《柳葉刀》雜志聯合支持的EBioMedicine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人口健康領域)王慧組的研究論文A Natural CCR2 Antagonist Relieves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mediated Immunosuppression to Produce a Therapeutic Effect for Liver Cancer,該研究發現了一個提取自長苞冷杉的天然CCR2拮抗劑(編號747),可通過解除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引起的免疫抑制微環境來抑制肝癌,同時增敏低劑量索拉菲尼的治療效果。 肝細胞癌(HCC)是全球第二大癌癥死亡原因,嚴重影響人們健康。腫瘤微環境中的腫瘤細胞和間質細胞(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多種免疫細胞等)相互作用,共同調控腫瘤的生長和進程。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作為其中重要炎性細胞,參與了腫瘤的發生發展、侵襲和轉移等過程......閱讀全文
說起痛風,馬上聯想到的便是無法忍受的疼痛、腫脹的關節、無休止的結石,這還不是最可怕的,若發展到腎功能損害以至尿毒癥便會危及生命。 “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得痛風的就越多,經濟發達,生活方式發生改變,所以痛風發病趨勢正在上漲,盡管醫療水平日趨發達,但是針對痛風,依然束手無策。”吉林大學生命科學
據世衛組織估計,到2035年全世界每年將有2400萬新癌癥病例和1450萬癌癥相關死亡案例。在與癌癥相關的死亡中,如果可以早期診斷出癌癥,約30%的人會有獲救的希望。因此對癌癥早期準確的診斷對于增加治愈癌癥和提高癌癥存活率的幾率是非常重要的。癌癥相關生物標志物的臨床檢測在癌癥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重要意
大多數藥物是由小分子組成的,它們可靶定一類細胞膜表面上發現的蛋白質。研究這些微妙的相互作用,對于有效藥物的設計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這一任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現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物Biodesign研究所的陶農建(Nongjian Tao)及其同事,在最近的《Science Adva
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楊麗莉研究員,報告題目:色譜技術在環境污染監測中的應用 來自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楊麗莉研究員做了題為“色譜技術在環境污染監測中的應用”的報告。楊研究員簡介紹了環境和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監測的分析體系,色譜技術在環境污染監測中的應用三方面的內容。環境污染監測的特點是,環境容量大
所有RNA病毒都通過與正常運輸細胞RNA轉錄本不同的過程將其基因組傳遞到目標宿主細胞中。來自正常的細胞RNA轉錄的運輸。病毒RNA的傳遞最多。進入大多數細胞的病毒DNA的運輸因此觸發了先天的抗病毒防御機制,將病毒RNA識別為異物。反過來,病毒已經進化出了破壞這些防御的機制,讓它們在其中茁壯成長。
法國蒙彼利埃大學恩加伯爾?克利斯汀(Enjalbal, Christine)教授在質譜通訊(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上發表文章(Comparison of inert supports in laser desorption/ioniz
眼下,新一輪的功能水概念正在風生水起,各種高端的瓶裝水不斷涌現,五花八門的凈水設備也應運而生。請關注——小分子團水真能保健治病嗎? 6分子水、巴馬活泉、直飲式弱堿性小分子水凈化器、木魚石小分子水瓶……眼下,新一輪的功能水概念正在風生水起。各種高端的瓶裝水不斷涌現,五花八門的凈水設備也應運而
細胞免疫療法是癌癥治療的最新領域,在其中誕生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及CAR-T療法都在癌癥治療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通過采集外周血中的免疫細胞進行分離體外培養,再進行基因工程修飾之后再回輸到體內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在血液瘤方面的治療效果顯著。 2016年,以CAR-T免疫細胞治療為代表的細
凝膠色譜法凝膠色譜技術是六十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快速而又簡單的分離分技術,由于設備簡單、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機溶劑,對高分子物質有很高的分離效果。目前已經被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工程學、分子免疫學以及醫學等有關領域廣泛采用,不但應用于科學實驗研究,而且已經大規模地用于工業生產。一、基本理論
凝膠色譜技術是六十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快速而又簡單的分離分技術,由于設備簡單、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機溶劑,對高分子物質有很高的分離效果。目前已經被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工程學、分子免疫學以及醫學等有關領域廣泛采用,不但應用于科學實驗研究,而且已經大規模地用于工業生產。 &n
背景知識:凝膠色譜技術是六十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快速而又簡單的分離分技術,由于設備簡單、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機溶劑,對高分子物質有很高的分離效果。目前已經被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工程學、分子免疫學以及醫學等有關領域廣泛采用,不但應用于科學實驗研究,而且已經大規模地用于工業生產。一、基本理論(一)分
(一)分子篩效益 一個含有各種分子的樣品溶液緩慢地流經凝膠色譜柱時,各分子在柱內同時進行著兩種不同的運動:垂直向下的移動和無定向的擴散運動。大分子物質由于直徑較大,不易進入凝膠顆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顆粒之間,所以在洗脫時向下移動的速度較快。小分子物質除了可在凝膠顆粒間隙中擴散外,還可以進入凝膠顆
一、基本理論 (一)分子篩效益 一個含有各種分子的樣品溶液緩慢地流經凝膠色譜柱時,各分子在柱內同時進行著兩種不同的運動:垂直向下的移動和無定向的擴散運動。大分子物質由于直徑較大,不易進入凝膠顆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顆粒之間,所以在洗脫時向下移動的速度較快。小分子物質除了可
一、基本理論 (一)分子篩效益 一個含有各種分子的樣品溶液緩慢地流經凝膠色譜柱時,各分子在柱內同時進行著兩種不同的運動:垂直向下的移動和無定向的擴散運動。大分子物質由于直徑較大,不易進入凝膠顆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顆粒之間,所以在洗脫時向下移動的速度較快。小分子物質除了可在凝膠顆粒間隙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Richard Lerner教授和楊光教授研究團隊合作,研制出富含天然產物的新一代DNA編碼化合物庫(DNA-Encoded Library, DEL),以Functionality-Independent DNA Encoding of Complex Natu
對于細胞凋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50年前,但直到1984年,細胞凋亡途徑中的一種重要蛋白Bcl-2蛋白家族被發現,這個領域才迎來研發熱情的真正爆發。如今,每年有關細胞凋亡或程序性死亡的文章和相關出版物有20,000份,而Bcl-2蛋白家族是其中最重要和經久不衰的靶點之一。 Bcl-2蛋白家族在腫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136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
氟(fluorine)是一種非常活潑的元素,很多含氟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的,所以這種元素基本上也是與生物學絕緣的。但是開發新藥的化學家們卻非常喜歡它。2012年全世界最暢銷的10款藥物中有3種都含有氟,這3種藥物的總銷售額已經超過了200億美元。通過添加氟,化學家們能夠對藥物的特性進行微調,幫助這些
近百年來,基于抗體的免疫療法與基于化學藥物的化學療法,一直是臨床上癌癥治療的兩大治療策略。傳統小分子藥物指針對大眾常見病的化學口服藥物,曾是支撐制藥工業的主打產品;抗體等生物大分子藥物選擇性好、脫靶副作用少見、除了物質專利外還有工藝、純化的多層專利保護優勢,成了制藥工業新時代的“弄潮兒”。 在
為了保證膠料正常生產,配方工程師和工藝技術人員要規定各生產膠料的門尼粘度范圍。超出規定上限的膠料都不能使用或勉強使用也容易出現不良品。所以,降低膠料門尼粘度是配方工程師和工藝技術人員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降低門尼粘度的兩種主要方式通常,配方工程師會增加塑解劑的方式來降低膠料門尼粘度。其原理是通過
過去有許多新藥是從天然產物中發現并研發成功的,如Lovastatin(洛伐他汀),Reserpine(利血平),Artemisinin(青蒿素)等,天然產物、天然產物的衍生物和仿天然產物藥效團合成藥物在整個新藥家族中占有較高的比例。 筆者搜索發現,2011年-2017年FDA只批準上市了5個天
專家們認為,這些研究不僅為腫瘤、炎癥等生物學基礎研究提供了小分子化合物工具,也將推動疾病治療領域創新藥物的發現。 “基于化學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重大研究計劃(以下簡稱“重大計劃”)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十一五”期間啟動的第一個重大計劃,也是化學生物學領域第一個重大計劃。 在
小分子烷烴碳-氫鍵的選擇性羥化是長期以來面臨的科學挑戰,主要瓶頸在于烷烴分子碳-氫鍵的鍵解離能比相應醇產物更高,導致傳統的化學氧化容易產生過度氧化產物等。雖然自然界中存在可以直接選擇氧化小分子烷烴的天然酶(如甲烷單加氧酶MMO、丁烷單加氧酶BMO、真菌過加氧酶AaeUPO),但無論催化效率還是種
Western免疫印跡(Western Blot)是將蛋白質轉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體進行檢測。對已知表達蛋白,可用相應抗體作為一抗進行檢測,對新基因的表達產物,可通過融合部分的抗體檢測。 本文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詳細地介紹一下Western Blot技術: 一、原理 二、分類
Western免疫印跡(Western Blot)是將蛋白質轉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體進行檢測。對已知表達蛋白,可用相應抗體作為一抗進行檢測,對新基因的表達產物,可通過融合部分的抗體檢測。一、原理與Southern或Northern雜交方法類似,但Western Blot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被
蛋白質的N連接的糖基化是一種重要的蛋白翻譯后修飾,對蛋白質的折疊、穩定性和生理功能均起著重要的作用。N連接糖基化修飾主要是通過糖基轉移酶(OST)將寡糖逐漸轉移到蛋白質中的NXT/S (X≠P) 序列上的天冬酰胺上。OST含有兩個獨立編碼的催化亞基,分別為SST3A和STT3B。SST3A負責大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強大的新方法來尋找結合特定蛋白質的候選藥物。 發表在本周《自然》(Nature)雜志上的這種新方法是一個重大的進展,它可以同時應用于大量的蛋白質,甚至直接應用于自然細胞環境中成千上萬不同的蛋白質。一些小分子可以用來確定它們靶蛋白的功能,并可充當
ELISA試劑盒包被條件的優化:1、包被液的挑選:一般常用的是pH9.6的碳酸鹽緩沖液,假定包被的抗原在堿性條件下不穩定的話,也能夠運用pH7.2的磷酸鹽緩沖液。2、包被濃度的挑選:包被的最適濃度隨固相載體和包被物的性質改動,一般蛋白質的包被濃度為1-5ug/ml,要清楚關于特定包被抗原的最適包被濃
不管是制備單抗還是多抗,抗原的設計與制備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設計或者制備得不好的抗原有可能完全不能免疫出抗體來。一個良好的抗原必須具體的條件:(1)分子足夠大。對于多肽或蛋白質類的抗原來說,一個抗原決定簇(又叫表位,epitope),通常由6-8個氨基酸殘基組成。而平均每5-10kD才有一個表位
12月6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審議批準同意“基于化學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重大研究計劃(以下簡稱該計劃)結束。該計劃是基金委在“十一五”期間啟動的第一批重大研究計劃,也是基金委啟動的化學生物學領域的第一個重大研究計劃。自2007年2月啟動以來,共資助項目160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