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飯桌上少不了雞鴨魚肉,然而近期一份抗生素污染地圖揭露了隱藏在我們食物體系中的驚人事實——為了供養工業化養殖業,每年有數萬噸抗生素經由養殖動物和我們的身體,進入水土環境,致使各種病菌嚴重抗藥。雞鴨豬牛魚全部淪陷。 國內首份抗生素污染清單操刀者為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應光國課題組。應光國博士是國內抗生素研究領軍人物,從2006年開始研究抗生素污染問題,南征北戰,足跡遍布中國58條主要河流,以及廣東、廣西、湖南、河北等省份的主要養殖場。 中國科學院污染地圖首次詳細披露了各地抗生素使用和排放量:中國2013年使用的16.2萬噸抗生素中,獸用52%,人用48%。 此次研究選取36種最常被檢出的抗生素作為研究對象,總量達9萬多噸,其中畜用抗生素占84%;大部分抗生素通過人畜排泄至體外,一年有超過5萬噸抗生素排放進入水土環境中。 中國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可劃分成明顯的東部和西部兩個部分,東部的抗生素排放量強度是西部的6倍以上。 其......閱讀全文
應光國(中)與團隊成員在野外取樣 2013年,中國共使用抗生素16.2萬噸,其中一半以上用在了養殖業;海河和珠江流域是環境抗生素污染最嚴重的兩條河流;環境中常見的36種抗生素的排放量高達5.38萬噸,排放量最大的五種抗生素依次是,阿莫西林、氟洛芬、林可霉素、青霉素、諾氟沙星…… 2015年6月以
這兩天在制藥圈被一條微信刷屏,小編不說大家也會猜得到,由石家莊市大氣和水污染防治指揮部辦公室簽署的《石家莊市大氣污染防治調度令》2016年1號文引發的行業內的大討論,各大媒體轉載、評論觀點不一,支持與反對且還不乏喊冤叫屈之聲。 作為制藥人,作為藥企,我們這幾年已經習慣了“舉報“”飛檢”收GMP
在廣東肇慶養了2000多頭豬的老廖越來越感到擔憂。豬可能生幾十種病,給豬打針、灌藥對老廖來說稀松平常。但藥的效果卻越來越差,老廖只能給豬打更多的針,灌更多的藥。 “獸藥經常打得多到我們自己都怕。”老廖說。他的擔憂已經體現在科學家繪制的地圖中,引起了更多人的擔憂。 最近,由中國
在廣東肇慶養了2000多頭豬的老廖越來越感到擔憂。豬可能生幾十種病,給豬打針、灌藥對老廖來說稀松平常。但藥的效果卻越來越差,老廖只能給豬打更多的針,灌更多的藥。 “獸藥經常打得多到我們自己都怕。”老廖說。他的擔憂已經體現在科學家繪制的地圖中,引起了更多人的擔憂。 最近,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
在廣東肇慶養了2000多頭豬的老廖越來越感到擔憂。豬可能生幾十種病,給豬打針、灌藥對老廖來說稀松平常。但藥的效果卻越來越差,老廖只能給豬打更多的針,灌更多的藥。 “獸藥經常打得多到我們自己都怕。”老廖說。他的擔憂已經體現在科學家繪制的地圖中,引起了更多人的擔憂。 最近,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請看58流域濃度地圖 中國抗生素污染總體情況到底如何?終于有了研究成果。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獲取首份中國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單,預測得出全國58個流域的“抗生素環境濃度地圖”。這一報告于6月初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 近年多地河流水體被檢出抗生素,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科技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科發資〔2017〕152號)等
原題目:構建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對檢驗、檢測科學儀器設備的需求 說明:此文在《食品安全導刊》2009年第4、5、6期上連載過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北京 100101,中國農業科學院 北
“京城環保第一大案”讓污泥處置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中國城市污泥已造成二次污染”,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陽生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中心主任陳同斌等專家都表達了相同的憂慮。 污泥如何才能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妥善處理?中國的污泥處理有何特殊之處? 近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安徽通報,此次事件是超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自然洪災導致;蘇皖兩省在污染源頭、監測數據等問題仍存爭議 9月6日晚間,安徽省環保廳公布了“洪澤湖黑水污染”一事的初步調查結果,此次事件是“摩羯”“溫比亞”臺風影響下,皖蘇豫區域出現超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自然洪災導致。江蘇省環保廳8月30日在其官方微博“江蘇環
長三角“海派霾”,打哪兒來? 12月初,霧霾持續襲擊全國25省,長三角地區最嚴重;專家稱污染物是其主要原因,氣象條件不是 “華東地區只需再忍一夜”,12月8日中央氣象臺發布的“每日天氣提示”中如此寫道。 此時,針對這場波及幾乎整個中東部地區,覆蓋了我國人口最密集地區的大霧霾,中
漫畫《抱著飯碗不敢吃》 新華社供圖 周健民 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院長、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 “土壤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太重要了,不僅僅關系到糧食安全,整個生態環境都跟土壤密切相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院長周健民說,土壤直接關系到人類可持續發展,聯合國把今年
2001~2011年,是環境分析測試技術發展最快的階段。分析技術推陳出新,分光光度法日益完善,而離子色譜、氣相色譜、液相色譜和質譜技術的應用逐漸增加;儀器設備更新換代,傳統的火焰原子吸收目前主要用于污染源的監測,石墨爐原子吸收和ICP/MS在環境質量監測方面更能發揮重要作用。高新設備不斷
一項在江浙滬進行的檢測顯示,平均兩名兒童中就有1人體內含有抗生素,而且有的抗生素顯然是養殖業專用。這說明抗生素濫用不僅是臨床治療的問題,環境與食品也是兒童體內抗生素的重要來源。專家擔憂—— 平均兩名兒童中就有1人體內含有抗生素。 在得知這一檢測結果的一瞬間,即使有一定心理準備,姜慶五還是有
圖為制藥企業工作人員在進行污水處理 編者按 去年,我國首個針對制藥工業出臺的環保標準--《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對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要求更加嚴格。行業要達到標準要求,自然需要更先進實用的污染治理技術。 隨著環境標準體系的完善,環境保護部更加注重技術指導,在許
▲區域尺度多介質城鄉逸度模型中典型污染物的遷移過程。▲野外生態調查與樣品采集。 呂永龍供圖 “只有對中國的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開展深入調查和研究,用科學的數據說話,才能破除一些國際專家對中國的刻板印象,這也是中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科研人員的立身之本。中國科學院作為國立科研機構,我們不做國際水
環境保護部日前發布實施《制藥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以下簡稱《技術政策》),填補了我國制藥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的空白。河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是《技術政策》的起草單位,此項政策制定實施的背景是什么?對制藥工業的污染防治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河北省環境科
近十幾年來,癌癥有如邪惡精靈突然從潘多拉魔盒里竄出來,在人們身邊肆虐開來。 “去年我們醫院門診量有70多萬,我2008年來的時候才二三十萬,每年近十萬的增長,”全國腫瘤登記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副主任代敏向本刊記者感嘆,“太不可思議了。” 中心公布的《2015年腫瘤登記年報》顯示,2011
“玉兔”在賣萌,轉基因繼續亂戰……這一年,哪起科學傳播事件最讓人難忘?日前,由北京市科協主辦評選的“2014十大網絡科學傳播事件”正式對外發布,其中,“月球車玉兔”微博賣萌報道,被評選為2014年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傳播事件并獲得“五維空間”獎。 1“月球車玉兔”微博賣萌 “啊……我壞掉了。”1
12月30日,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中心聯合曝光“2016年度十大霧霾謠言”,并一一對謠言做出真相解讀。 以下為環保部門曝光的“2016年度十大霧霾謠言” 謠言一:微距鏡頭中的北京霧霾? 網傳視頻用4000流明燈光微距鏡頭下顯示出的北京霧霾。視頻中,一些細小顆粒四處飄散
圖為環保地圖平臺的中國重點污染源地圖 我的目標是建成一款綜合環境終端,人們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查到周邊環境的狀況,比如大氣、污染源、污水處理廠、有毒化學品等,可以對所有的環境信息進行查看。除此之外,還可以在線進行舉報、投訴、互動和分享。
生態環境保護的公共政治功能和公共服務屬性的確立,需要充分利用新技術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在滿足公眾對環境信息知情權的同時,廣泛凝聚全社會推動環保事業發展的正能量。環保部門應該緊貼新形勢下環保事業發展要求,有效運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形成環境宣教新格局。本報9月16日在江蘇省徐州市舉辦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
2009 年12月25日,廣東珠三角地區一名出生僅10個月的嬰兒,血鉛含量竟高達550微克/升。 “PH值偏酸5.6個單位,化學需氧量超標96.9倍,懸浮物超標32.5倍,銅超標5199倍,鋅超標3.9倍,鎳超標9.6倍,總氮超標8.6倍,氨氮超標24.7倍,鐵超
2009 年12月25日,廣東珠三角地區一名出生僅10個月的嬰兒,血鉛含量竟高達550微克/升 “PH值偏酸5.6個單位,化學需氧量超標96.9倍,懸浮物超標32.5倍,銅超標5199倍,鋅超標3.9倍,鎳超標9.6倍,總氮超標8.6倍,氨氮超
2009 年12月25日,廣東珠三角地區一名出生僅10個月的嬰兒,血鉛含量竟高達550微克/升。 “PH值偏酸5.6個單位,化學需氧量超標96.9倍,懸浮物超標32.5倍,銅超標5199倍,鋅超標3.9倍,鎳超標9.6倍,總氮超標8.6倍,氨氮超標24.7倍,鐵超標178.2倍。”
孫貴范在檢查砷中毒患者病情 中國地下水砷污染風險地圖 20多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孟克哈日根嘎查47歲的村民吳智強帶著一身“怪病”,跑遍了當地和北京的十幾家醫院。他手掌上長著密密麻麻、大小不等像老繭一樣的肉刺。“這層‘痂子’硬硬的,一拿東西就磨得鉆心疼。”吳智強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身上也長了很
“蘋果”對待環保組織質詢的態度,遠遠趕不上它面對“蘋果”粉絲那么友善和熱情。 被萬眾追捧的“蘋果”實在“難啃”,中國消費者們不會忽略污染問題。 海外企業注重IT產品開發,卻忽視零件制造是否“綠色”。 “蘋果”夠綠嗎? 多家民間環保組織在調查中發現,“蘋果”在中國的零部件供應企
一家號稱“以維護群眾健康為使命”的制藥企業卻因為污染環境、威脅他人健康而被推上風口浪尖。 近日,媒體曝光哈爾濱制藥總廠(以下簡稱“哈藥總廠”)排污口有機物超出國家規定極限值近10倍,氨氮為85.075,高出國家規定極限值兩倍多。深陷“污染門”的哈藥給《中國經營報》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