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發現巨型恐龍足跡化石
日本和蒙古國研究人員最近在蒙古國戈壁沙漠中發現了3個超過1米的巨型恐龍足跡化石,他們推測留下這些腳印的恐龍體長超過30米。 據日本時事社9月12日報道,日本岡山理科大學研究人員和蒙古國同行去年夏天在蒙古國戈壁沙漠的白堊紀晚期地層中發現了1個長度超過1米的恐龍足跡化石,而最新發現的3個保存良好的巨型恐龍足跡化石也是在此前的發掘地附近,化石大小也都超過1米,且都是后腳足跡。 研究人員表示,如此大的恐龍足跡化石全球罕見,非常珍貴。他們推測,此次發現的3個足跡化石和去年發現的足跡化石屬于同一只恐龍,這只恐龍體長超過30米,應該是泰坦巨龍類恐龍。從這些化石的距離和形態等分析,這只恐龍當時正以1.6公里至1.9公里的時速緩慢行走。......閱讀全文
江西一學校建筑工地現恐龍骨骼化石(圖)
8月28日上午,在贛縣職校建筑工地上,工作人員發現了一些疑似化石碎片的巖石,工地負責人立即聯系贛州自然博物館。該館工作人員趕往現場勘察,挖掘出一具保存較完好的蜥腳類恐龍骨骼化石,該化石現已妥善保藏在自然博物館倉庫。 發現的恐龍化石 昨日記者了解到,此次出土了7塊帶有恐龍化石的巖石
我國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化石
我國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化石 《自然》:填補了恐龍向鳥類進化史上關鍵性的空白 (圖片來源:Zhao Chuang and Xing Lida) 中國科學家日前在遼寧省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發現了距今約1.6億年的帶毛恐龍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化石,
化石碎片揭示西班牙一恐龍標本為棘龍類新物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18.shtm
內蒙古鄂爾多斯新發現恐龍足跡化石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68.shtm 本報鄂爾多斯5月20日電?記者高平、王瀟從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獲悉,當地新發現恐龍足跡化石點。 近日,鄂托克旗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組織
西藏地區恐龍牙齒化石:研究揭示獸腳類食性趨同演化
近日,《創新:地球科學》(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報道了一枚發現于西藏昌都地區的恐龍牙齒化石。定性的形態比較和簡約法系統發育分析支持該標本屬于較為進步的馳龍類。貝葉斯末端定年分析和基于形態測量學數據的判別分析支持該標本屬于中棘龍類。綜合上述發現表明,新標本與馳龍類的相
27米長我國最大恐龍化石入住中國科技館
接龍儀式上展示的三具尚未組裝的恐龍化石,呈現酣睡姿態(新浪科技 郭祎/攝) 其中一具較小的恐龍化石 國內目前發掘出土的最大的恐龍化石阿納川街龍,長27米,高6.5米 恐龍化石局部 祿豐龍股骨 授牌儀式 新浪科技訊 8月18日消息,下午1
恐龍時代化石填補鳥類大腦進化7000萬年空白
在動物王國中,現代鳥類擁有高級認知能力,甚至可以與一些哺乳動物媲美。而現代鳥類獨特大腦和智力是如何進化的,一直是脊椎動物進化領域的謎團之一。近日,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洛杉磯縣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帶領的團隊在《自然》發表論文,報道了一個“獨一無二”的鳥類化石。它填補了從1.5億年前的始祖鳥到今天生活的
首次!科學家在有角恐龍化石中診斷出惡性腫瘤
中新網8月4日電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8月3日,一篇發表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腫瘤》上的研究顯示,科學家首次在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和診斷了侵襲性惡性骨癌——骨肉瘤,這也是首次在該種恐龍中診斷出惡性腫瘤。 據報道,這種患有癌癥的腓骨或小腿骨,屬于一種存在于7600萬年至7700萬年前的有角恐龍
1.3億多年前的恐龍皮膚化石“重見天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119.shtm 1.3億多年前恐龍皮膚化石到底長什么樣?10月27日,記者從臨沂大學了解到,該校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張福成教授團隊在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發現兩具1.3億多年前“熱河生物群”的植食
阿根廷發現新種恐龍化石-外形與始盜龍相似
北京時間1月1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網站報道,美國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發現了距今2.3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它們屬于一種名為Eodromaeus的新恐龍,這種恐龍外形與始盜龍相似,身長只有4英尺(約合1.3米),頸骨還有氣囊,這給獸腳類恐龍最終進化為鳥類增添了更多證據。1.已知最
泰國發現2.5億年前東南亞最古老恐龍化石
恐龍骨架還原模擬圖 生物學家在泰國東北部的黎府發現東南亞最古老的草食性蜥腳恐龍化石,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恐龍約高4米、長10米,存活在約2億5000萬年以前的三疊紀。 據報道,泰國礦物資源部古生物學家最近在黎府一處地點發現約30片恐龍化石,包括肋骨、頸部、脊椎與尾部等,是東南亞地區發現
重慶云陽世界級恐龍化石群又有新發現
記者近日從重慶市國土資源與房屋管理局獲悉,經過地質工作者的努力,世界級恐龍化石群“云陽恐龍化石群”化石發掘工作取得新進展——化石連續分布長度延長至15公里,在化石數量、化石門類、骨骼類型等方面也取得新突破。 云陽普安恐龍化石群發現于2015年,是一個世界級的侏羅紀恐龍化石群,因具備涵蓋完整侏羅
萊陽白堊紀地質遺址新發現類型豐富的恐龍化石
工作人員對恐龍化石進行修復。(資料圖) 李夢攝 “目前發現2號遺址的第二至第四化石層的恐龍化石極為富集,以鴨嘴龍化石為主,同時還發現了食肉恐龍等多種恐龍類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22日對記者稱。 由汪筱林帶領的中科院萊陽聯合科考隊近日對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2
400多枚!我國發現1.2億年前恐龍足跡化石群
近日,研究人員在云南省祿豐市恐龍山鎮梨園村發現數量眾多的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化石。現場測定地層年齡顯示,恐龍足跡所在巖石層距今雖然已經超過1.2億年,但現場很多足跡保存卻依然十分清晰。這些恐龍足跡化石最早由兩名當地村民上山牧羊時發現,報告給了自然資源部門。隨著勘測調查范圍擴大,越來越多的恐龍足跡化石持
《自然》:2.3億年前化石表明氣候帶影響早期恐龍分布
?津巴布韋恐龍化石中新發現的恐龍物種Mbiresaurus raathi 圖片來自:Andrey Atuchin 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通過津巴布韋的一組新的三疊世恐龍化石發現,最早的恐龍集中在超級大陸——盤古大陸(或稱泛大陸)的南端溫帶區。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增進了人們對泛大陸恐龍
古脊椎所發現恐龍化石保存1億多年前禾本植物起源信息
注重學科交叉,拓展研究方向,一直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宗旨之一。吳妍、尤海魯和李小強三位研究人員經過近四年的努力,近日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從一億多年前早白堊紀晚期發現的鴨嘴龍類恐龍(馬鬃龍)牙齒周邊保存的一種特殊結構中,成功提取到植物表皮和植硅體殘留物。經過深入分析和對比研究,揭
長著獨特結構的恐龍化石可能僅僅是因為它發生過意外
新的化石發現表明,一種獨特的恐龍頭上似乎包含毛發裝飾物,棘頭龍是恐龍的一個支系,具有明顯的圓頂形頭骨,以及各種角和邊緣的凸起,之前人們一直認為它們在戰斗中會像現代山羊或雄鹿一樣把它們厚厚的頭撞在一起。在《侏羅紀公園》的電影中,人們看到它們把吉普車撞凹,甚至撞開石墻。但是,由該系列電影的顧問對最近發現
古脊椎所浙江天臺盆地發現恐龍蛋一新蛋科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員課題組近期在浙江天臺盆地雙塘、橋下、酒廠等多個地點的赤城山組一段發現十幾枚蛋化石的蛋殼結構非常特殊,與目前已知的恐龍蛋類型明顯不同,研究后認為是恐龍蛋新蛋科化石。11月2日,《科學通報》第57卷31期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登了該項研究成果。這一新的恐龍蛋類
中科院與蒙古國-簽署蒙古國旱情遙感監測系統移交協議
北京9月19日電,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19日發布消息稱,由該院研發的蒙古國旱情遙感監測系統,已于兩天前正式移交蒙古國家遙感中心投入使用。 資料圖:衛星發射 據介紹,9月17日在烏蘭巴托舉辦的蒙古國旱情監測系統運行推介區域研討會上,中科院空天信息研
穿越1.9億年的“恐龍”來看你
1月1日,在云南楚雄州祿豐市恐龍山鎮一處陡峭荒坡上,一堆恐龍骨骼化石“新鮮出爐”。只見僅3米寬的臺地上,大大小小的恐龍化石躺在紅色泥土中,犬牙交錯擠在一起,其中有一條粗大的股骨和一塊橢圓形的腹部肋骨如巨大的蒲扇,清晰可辨。 “這里有大中小3具恐龍的化石,屬于早侏羅世的蜥腳型類的恐龍,距今約1.
內蒙古發現小型傷齒龍科恐龍新屬種
蝶獵龍蝴蝶形的背椎。(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內蒙古蝶獵龍的頭骨右側視。(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傷齒龍科恐龍是一類中小體型的獸腳類恐龍,和鳥類具有很近的親緣關系,與鳥翼類、馳龍類共同構成了近鳥類,因此傷齒龍科恐龍的研究對理解非鳥恐龍向鳥類的演化過程的具體細節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次萊陽恐龍大發現成果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711.shtm中新社山東萊陽10月21日電 (記者 楊兵 王嬌妮)萊陽恐龍發現百年紀念大會21日在山東省萊陽市召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發布了第三次萊陽恐龍大發現成果。
又一重要發現涉及遠古的“足跡”
從山東省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獲悉:近日,該中心工作人員在春季野外化石勘察過程中,從諸城市主要化石遺跡區新發現一處較為完整的水波紋遺跡化石和一些大型恐龍足跡化石。 該化石遺跡區地質地貌發育及保存比較完整,經過分析周圍巖層沉積的特征,并對遺跡化石點周圍地層巖性和巖石組合的特征以及實物進行對比分析,
我國首個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中心成立
我國首個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中心——鄯善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中心近日在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成立,這為鄯善縣古生物化石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機構保障和學術平臺。 2008年在鄯善縣七克臺地區,首次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侏羅紀恐龍足跡群和多處恐龍化石,其中“鄯善新疆巨龍”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侏羅紀中晚期最大
我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
??距今8000萬年、至少8種、240余枚,福建在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1月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這一恐龍足跡群化石是國內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也是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
云陽恐龍群“現身”記
摘要:堪稱“世界級”并非妄自尊大,此次研究人員在云陽縣普安鄉發掘出長150米、厚2~4米、高6~8米的“恐龍化石墻”。已經多次去現場勘查過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說:“據我所知,這是世界上,目前暴露面積第二大恐龍化石墻。” 正文 6月28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宣
世界首張恐龍彩照寫真在大連生成
日前,在大連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世界首張恐龍彩照寫真生成。使用的“照相機”是當前世界最先進的微聚焦熒光光譜儀 M6 JETSTREAMXRF,拍攝對象是世界上僅此一枚的滕氏嘉年華龍化石。 這是國際上首次使用大型光譜學儀器對恐龍化石開展全方位立體掃描研究,并獲得首張恐龍化石高精度的元素種類及其
川渝兩地將建首個古生物學科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5月17日,2022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和5·19中國旅游日”自貢市主會場活動,在自貢恐龍博物館舉行。會上,自貢恐龍博物館、重慶云陽縣普安恐龍化石管理委員會、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共同簽訂《川渝恐龍研究合作協議》,共建川渝兩地首個古生物學科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據了解,三方
距今1.69億年!亞洲最古老劍龍在中國這里被發現
保存于化石墻上的“元始巴山龍”標本 ? ? ? ?受訪者供圖 在恐龍世界里,劍龍是一種奇特的恐龍,從前頸部到尾巴沿背脊有兩列直立的骨板,并在尾末端有2-4對大的骨刺作為武器,而腦袋卻只有西瓜那么大,再加上只愛吃素,成為了大眾熟知的明星恐龍。 恐龍化石是人們了解億萬年前恐龍如何生活、滅絕的重要
數百恐龍腳印現身北京延慶
覆盾甲龍類與獸腳類恐龍復原圖 北京延慶縣日前公布發現大量恐龍足跡化石之后,相關人士紛紛將目光投向此處。 “這次發現的恐龍足跡所代表的恐龍類型具有多樣性,這也使延慶成為我國侏羅紀晚期恐龍足跡種類最豐富的地方。”此次恐龍足跡的發現者和主要研究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張建平對《中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