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6日下午,“綠色中國行――走進衢州暨“8+1”對話:弘揚生態文明,打造綠色衢州”活動在浙江省衢州市召開。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從林業視角出發,就如何為地方政府提供助力,為興林富民提供助力提出兩點看法。 張建龍指出,第一,林業是人類生存家園的重要生態屏障。中國是一個多災的國家,北方有風沙危害,南方泥石流現象頻發。例如汶川地震的造成泥石流,森林覆蓋率高的地方,形成的危害相對較少。因此,林業是人類生存家園的重要生態屏障。 第二,林業也是百姓發家致富的資源。林業在山區比重比較大,耕地少,林地多,如何體現林業資源優勢,成為重中之重。其中,木業、竹業、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等發展迅速。保護好現有植被,在林下從事養殖業、種植業等,使得百姓收入頗豐。此外,生態旅游的也有很大的潛力。 ......閱讀全文
未來5年,我國將加快構建十大國土生態安全屏障,為有效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生態基礎。 這是記者從1月5日召開的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上獲悉的。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在會上表示,力爭到2015年,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森林蓄積量達到143億立方米,林地保有量達
從今天上午召開的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上獲悉,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生態安全屏障框架基本形成。未來五年,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我國將加快構建十大國土生態安全屏障,為有效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生態基礎。力爭到201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人物檔案 王小丹,1973年出生,現為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山地表生過程與生態調控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西藏研究室主任,申扎生態站站長。主要研究領域為高山環境與高寒生態,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國際SCI檢索刊物論文30篇。獲國家獎1項,省部獎8項。日前,王小丹榮
資料圖為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森林。中新社記者 李林 攝 中新網10月26日電 中國科學院院士、副院長張亞平今日表示,近20年來,西藏嚴格執行國土空間管控,生態格局的變化率低于0.15%。地面植被覆蓋度呈小幅度上升,沙化土地面積減少10.71萬公頃,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41.37萬平方公里,占全
日前,由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王小丹研究團隊完成的《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監測技術規范》(DB54/T0117-2017)通過審查并正式發布實施,這是西藏第一個正式發布的生態環保技術規范地方標準,是指導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監測體系建設、質量控制和綜合評估的重要技術標準。 西藏是重要的國
本報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趙永新)記者26日從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實施以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工程成效顯著,主要生態系統結構穩定功能向好。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汪海洲就有關情況進行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和西藏自治區聯合發布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取得的相關結論。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對此次評估工作進行了詳細解讀。 問:請介紹一下此次評估工作的背景。 張亞平: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擁有許多特殊和特有的生態系統類型,為高原特
建設生態文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黨和國家對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作為嘉陵江和漢江主要支流的重要發源地和南北氣候的分界線,萬源的生態屏障作用直接關系到嘉陵江和漢江上游地區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今年,萬源市將“構建嘉陵江和漢江上游的生態屏障”作為發展的戰略
中共云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日前在昆明召開,全會聽取和討論云南省委書記李紀恒受省委常委會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云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全會提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
河北省張家口市人民政府與億利資源集團近日簽署了河北壩上1000平方公里生態屏障工程和160公里京張生態走廊工程戰略合作協議。 張家口是京津冀重要生態屏障。河北壩上生態屏障和京張生態走廊已成為申辦冬奧和首都生態安全的重點、亮點工程。京張生態走廊工程范圍涉及京藏高速公路和京承高速公路沿途的河北
2012年8月17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現場考察指導西藏樟木滑坡防治工作2016年10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國科學院《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建設成效評估》發布會。 自然災害頻繁、生態環境脆弱、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遭到威脅,橫亙在中國山區面前的問題,讓陸域國土面積三分之二的山區、40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甘肅省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京津風沙源治理、全國五大湖區湖泊水環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態工程。 會議指出,守護綠水青山,留住藍天白云,是全體人民福祉所系,也是對子孫后代義不容辭的責任。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八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獨特的自然地理單元,是我國以及南亞、東南亞地區的“江河源”和“生態源”及氣候變化的“啟動器”和“調節器”,也是我國和全球重要生物物種基因庫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地及生態安全屏障。因此,青藏高原在我國生態建設和保護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同時,由于高、寒、旱
2017年4月28日至5月28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天津市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并于7月29日反饋了督察意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
開展這次科學考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機理,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對推動青藏高原可持續發展、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將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希望你們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斗、團結奮進、勇攀高峰的精神,聚焦水、生態、人類活動,著力解決青藏高原資源環境承載力、災害風險、綠色發展途
重慶位于長江流域上游,是我國西南、華中和華東三大經濟區的交融區域。該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相對較好的經濟基礎、龐大的市場容量和充足的人力資源,在未來經濟發展中潛力巨大。同時該地區是長江流域生態屏障,其水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長江流域,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不可替代地位,肩負著守護好一江碧水
目前,地方兩會陸續召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十三五”開好局建言獻策。 在甘肅近日召開的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圍繞“十三五”規劃,人大代表們提出,要在“十三五”時期,基本建成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一是全面實施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規劃,
規劃編制的方向和原則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面向生態、農業、城鎮三個空間,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努力提高生態系統的
經監測,2012年四川省森林覆蓋率達到35.3%,近10年來增加了8.6個百分點,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基本建成。 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生態區位極為重要,對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維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責任重大。 四川省林業廳廳長堯斯丹日前表示,多年來,四川省深入推進生態建設,加
我國山地面積大,研究還很薄弱。西藏高原是很典型的山地類型,非常有研究的價值。”這是鐘祥浩退休后從事西藏生態環境保護研究的原動力。他很希望自己做的工作能為年輕人搭好平臺、做好鋪墊。 2015年是成都山地所研究員鐘祥浩從所長兼黨委書記崗位退下來的第十五個年頭。現已步入古稀之年的他退休后沒有像大多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制定本方案。 一、生態文明體制
海南省委六屆九次全會日前表決一致通過《中共海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對未來5年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理念、重點任務、重大舉措等,描繪出“十三五”美好藍圖。 落實綠色發展理念 沖刺全面小康社會 《建議》提出,“十三五”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主
近日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有關專家表示,環保是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心,會在協同發展中率先突圍。 京津冀的生態環境承載力十分脆弱,整個區域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大氣和水的污染治理都急需解決。這些日益惡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進一步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昭示了我們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志和決心。 一、深刻認識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 面對我國資源約
“希望你們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斗、團結奮進、勇攀高峰的精神……為守護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凈土、建設美麗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貢獻,讓青藏高原各族群眾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西藏拉薩啟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向參加科學考察的全體
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市政府正式印發北京市生態保護紅線。北京市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290平方公里,占市域總面積的26.1%。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九大提出:必須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
7月12日,北京市正式印發生態保護紅線。根據劃定范圍,北京市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290平方公里,占市域總面積的26.1%。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根據原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的技術規定,市政府組織相
根據中央統一部署,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于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30日對甘肅省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中央環境保護督察,于2017年4月13日正式向甘肅省委、省政府反饋了督察意見。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多次召開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研究部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