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與腫瘤細胞轉移及惡化的關聯
腫瘤的形成和惡化過程不僅與腫瘤細胞彼此間的相互作用有關,還和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所構成微環境的相互作用有關。例如,從很早開始科學家們就觀察,在很多的腫瘤組織中浸潤著正常的免疫細胞,而臨床認為慢性炎癥會增加產生腫瘤的風險。此外,有報告顯示成纖維細胞和內皮細胞等細胞構成的腫瘤微環境,有助于腫瘤細胞的增殖。圖片來源于網絡 大多數以根治腫瘤細胞為目標的治療方法,不僅對正常細胞有很強的毒性,其副作用還會對身體產生極大的負擔。而且,由于染色體不穩定的腫瘤細胞容易獲得耐藥性,病情反復發作時藥物無效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對此,破壞由正常細胞構成的微環境又或者對其進行適當的控制來根治腫瘤的治療策略備受矚目)。 本文對細胞外泌體和腫瘤細胞轉移及其惡化的關聯進行了介紹,同時也對Epstein-Barr病毒(EBV)陽性惡性淋巴瘤中外泌體的活動情況進行了概述。 細胞外囊泡外泌體是什么? 生物體內所有的細胞都是通過直接接觸或者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等......閱讀全文
細胞外泌體是什么
外泌體——是一類有細胞釋放的細胞外囊泡。外泌體的特點見正文。細胞外囊泡——簡稱EV,是由細胞釋放的各種具有膜結構的囊泡結構統稱,這些囊泡的直徑可以從30、40nm到8、9um。細胞外囊泡有不同的亞群,而目前研究最火熱的是外泌體這個亞群。然而由于目前很難純化到非常純的外泌體亞群,人們純化到的通常是直徑
細胞外囊泡(細胞微粒、外泌體)檢測(二)
(2)ZL的折射率校正功能利用流式細胞儀進行細胞外囊泡檢測往往需要使用標準微球(microspheres)來校正和設門(Set Gate),常用的微球材料有聚苯乙烯(Polystyrene)和二氧化硅(silica),國際血栓與止血協會和標準化委員會(ISTH SSC)推薦用于循環微粒(微囊
細胞外囊泡(細胞微粒、外泌體)檢測(一)
細胞外囊泡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指從細胞膜上脫落或者由細胞分泌的雙層膜結構的囊泡狀小體,直徑從40nm到1000nm不等。胞外囊泡主要由微囊泡(Microvesicles,? MVs)和外泌體(Exosomes, Exs)組成,微囊泡是細胞激活
外泌體干細胞是什么
外泌體(exosome, EXO)是一類直徑40-100nm的細微囊泡,能夠 將脂質、糖分、蛋白、mRNA、miRNA和DNA等生物分子從一個細胞傳送到另一個細胞,進而互換遺傳物質、重程序編寫寄主細胞,開展細胞間通信。外泌體醫治的具體優點包含:抗原性比細胞更低,內容物平穩易儲存,可根據更改細胞自然環
細胞外囊泡(細胞微粒、外泌體)檢測新趨勢
細胞外囊泡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指從細胞膜上脫落或者由細胞分泌的雙層膜結構的囊泡狀小體,直徑從40nm到1000nm不等。胞外囊泡主要由微囊泡(Microvesicles, MVs)和外泌體(Exosomes, Exs)組成,微囊泡是細胞激活、損傷或凋
外泌體與腫瘤細胞轉移及惡化的關聯
腫瘤的形成和惡化過程不僅與腫瘤細胞彼此間的相互作用有關,還和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所構成微環境的相互作用有關。例如,從很早開始科學家們就觀察,在很多的腫瘤組織中浸潤著正常的免疫細胞,而臨床認為慢性炎癥會增加產生腫瘤的風險。此外,有報告顯示成纖維細胞和內皮細胞等細胞構成的腫瘤微環境,有助于腫瘤細胞的增
cpe外泌體和普通細胞中外泌體的區別
眾所周知,所有的細胞中都含有外泌體,外泌體是一種小分子成分,應用于護膚品中可以直接進到皮膚內部進行作用,像對皮膚進行修護、將攜帶的營養物質輸送到每一個細胞處、提升內源細胞的huo力等。而cpe外泌體與普通的外泌體區別在于它具有準確發現受損細胞的能力,大大增快了救援細胞的速度,提高解決皮膚衰老問題的效
eLife:腫瘤微環境維持細胞存活-外泌體是重要手段
近日,來自美國萊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貝勒醫學院等多個研究單位的研究人員共同揭示了腫瘤微環境通過外泌體為癌細胞提供營養物質幫助癌細胞度過營養匱乏等情況的新機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eLife上。 在上周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外泌體與疾病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深入探討了外泌體與疾病從
科學家揭示了腫瘤免疫治療中腫瘤外泌體對NK細胞的影響
腫瘤來源的外泌體(TDEs)在癌癥生物學的多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很多研究結論明顯顯示,TDES還可以通過負面影響抗腫瘤免疫來促進腫瘤生長。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NK)作為免疫監測系統的重要前哨細胞,在不需要額外激活的情況下,可以提前識別惡性細胞,并抑制腫瘤的發展和轉移
Nature子刊:外泌體仿生納米顆粒,有效殺傷腫瘤干細胞
腫瘤干細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對腫瘤的存活、增殖、轉移及復發有著重要作用。從本質上講,腫瘤干細胞通過自我更新和無限增殖維持著腫瘤細胞群的生命力。 腫瘤干細胞的運動和遷徙能力使腫瘤細胞的轉移成為可能,腫瘤干細胞可以長時間處于休眠狀態并具有多種耐藥分子,從而對殺傷腫
Cell-Reports:外泌體miRNA如何影響細胞通訊?
2013年,美國、德國3位科學家憑借他們所發現的細胞囊泡運輸的調節機制,榮獲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外泌體(exosomes)作為人體內一類重要囊泡,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科學家們已發現,外泌體會參與到免疫應答、凋亡、血管生成、炎癥反應、凝結等重要的生物過程中,細胞會通過分泌外泌體,
細胞外泌體/微囊泡解析專題(二)
培養細胞圖A:Apogee A50- MicroZL光散射器, 小角度光散射(SALS),中角光散射(MALS)和大角度光散射(LALS)全方位檢測細胞內部顆粒,圖D,E? F:Apogee Mix ZL微珠微珠作為內參,設置閾值。圖G:設置樣本空白、同型對照可以觀察到MDA-MW-231 MCF-
細胞外泌體/微囊泡解析專題(三)
B、D圖: 顯示兩組樣本外泌體CD47表達異常,乳腺癌組CD47明顯表達減少,統計學差異P值=0.004說明巨噬細胞啟動吞噬效力。E圖:在B、D圖個選取N=60人份血液標本。 未配對t檢驗,P值
細胞外泌體/微囊泡解析專題(一)
外泌體是細胞分泌的納米囊泡(EV),其直徑大小為30-150nm之間,具有閉合的脂質雙分子層結構。 它幾乎存在于所有體液中,并在其表面以及胞內中攜帶各種分子(蛋白質,脂質和RNA等物質外泌體攜帶大量特異性的蛋白質(如細胞因子、生長因子)以及功能性的mRNAs、miRNAs等生物活性物質,在體
神經細胞與外泌體研究進展
膠質細胞與外泌體 膠質細胞占CNS細胞的90%,主要包括小膠質細胞、星形膠質細胞以及少突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是存在于CNS的巨噬細胞,占CNS細胞總數的10%。在生理狀態下,小膠質細胞主要起到免疫監視作用。腦缺血后,小膠質細胞分泌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外泌體LncRNA幫助免疫細胞“叛變”乳腺癌惡化新機制!
文章導讀: 外泌體是細胞間傳遞信號的媒介,直徑在30-200nm,表面具有磷脂雙分子層,內部具有豐富內含物的小囊泡,其內含物包括miRNA,環狀RNA,LncRNA和mRNA等。以不久前發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影響因子:19)的文章為例,看一看外泌體中LncRNA的功
外泌體LncRNA幫助免疫細胞“叛變”乳腺癌惡化新機制
外泌體是細胞間傳遞信號的媒介,直徑在30-200nm,表面具有磷脂雙分子層,內部具有豐富內含物的小囊泡,其內含物包括miRNA,環狀RNA,LncRNA和mRNA等。以不久前發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影響因子:19)的文章為例,看一看外泌體中LncRNA的功能機制是如何研究的。
梅毒螺旋體誘導巨噬細胞分泌的外泌體特征
為了探討梅毒螺旋體(Tp)體外誘導巨噬細胞分泌的外泌體特征及其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VEC)增殖水平的影響,中國醫學科學院 許卜方、王千秋等人自雄兔睪丸分離Tp。將人單核巨噬細胞(THP-1)誘導為巨噬細胞后,分為實驗組(Tp刺激)和對照組(不用Tp刺激),12 h后繼續培養48 h,收集巨噬
嵌合外泌體提高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外泌體是細胞分泌產生的一種囊泡型天然生物顆粒,在體內具有獨特的轉運路徑和生物學功能,以此創建的新劑型有望在體內復雜環境下實現精準遞送和預期療效,在腫瘤個體化治療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4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過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
外泌體LncRNA幫助免疫細胞“叛變”——乳腺癌惡化新機制-1
文章導讀:外泌體是細胞間傳遞信號的媒介,直徑在30-200nm,表面具有磷脂雙分子層,內部具有豐富內含物的小囊泡,其內含物包括miRNA,環狀RNA,LncRNA和mRNA等。以不久前發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影響因子:19)的文章為例,看一看外泌體中LncRNA的功能機制是如何
外泌體LncRNA幫助免疫細胞“叛變”——乳腺癌惡化新機制-2
5.腫瘤缺氧微環境中乳酸在TAM中上調LncRNA通過生信軟件預測LncRNA HISLA基因啟動子區域與轉錄因子PU.1有典型結合位點。接著,借助ChIP qPCR實驗證實兩者是直接結合的。作者又發現LncRNA HISLA在TAM中的表達量遠高于其他巨噬細胞MDM,已有研究表明MDM“策
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的研究進展
間充質干細胞(MSCs)是一種來自于中胚層的多能干細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潛能,并在適宜的條件下具有誘導分化為肌紺、認亦訊節功能.可抑制多種免等多種細胞的能力。MSCs不僅具有多向分化潛能,而且還具有免及潤Tg eFM R)J有與疫細胞的性能,調節免疫應答。近年來,研究發現,來源于MSCs
PNAS:神經外泌體具有修復受損腦細胞的潛力
外泌體是由細胞釋放的脂質或脂肪組成的小氣泡。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研究人員把它們看作是細胞排出體外的“垃圾”。但在2007年,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Jan Lotvall發表的研究表明,一些細胞利用外泌體在其他細胞之間運輸mRNA和microRNAs等遺傳物質。從那時起,對外泌體及其在人體中作用的
干細胞和芝萊美外泌體主要區別
干細胞和外泌體的另一個主要區別是前者僅從身體的特定部位獲得,例如:骨髓、血液、脂肪組織。而外泌體,可以從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中獲得?胎盤中也含有大量的外泌體。
小鼠CD4+T細胞外泌體分離及鑒定
目的:探討CD4+T細胞是否具有分泌外泌體的能力,以及CD4+T細胞外泌體參與炎癥及腫瘤免疫過程的可能。 方法:應用斷頸處死的方法取出小鼠的脾臟,用磁珠分選的方法從小鼠脾臟細胞中分選出CD4+T細胞,并嘗試從培養基上清液中提取CD4+T細胞的外泌體,在透射電鏡下觀察,后用PCR技術分
小鼠CD4+T細胞外泌體分離及鑒定
目的:探討CD4+T細胞是否具有分泌外泌體的能力,以及CD4+T細胞外泌體參與炎癥及腫瘤免疫過程的可能。方法:應用斷頸處死的方法取出小鼠的脾臟,用磁珠分選的方法從小鼠脾臟細胞中分選出CD4+T細胞,并嘗試從培養基上清液中提取CD4+T細胞的外泌體,在透射電鏡下觀察,后用PCR技術分析miR-23a、
胎牛血清中的外泌體參與細胞的增殖
胎牛血清是常用的細胞培養基添加成分,它富含多種營養,滿足細胞粘附、生長、增殖、解毒等需求。胎牛血清中也含有外泌體,并可能對所培養細胞具有一定作用。2020年,有文獻報道了胎牛血清外泌體對成骨細胞的增殖起促進作用,則確證了血清中的外泌體確實在細胞培養中發揮一定的作用。(文獻1)該實驗的研究設計如下:一
干細胞外泌體促進角膜損傷修復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楊慧團隊在干細胞外泌體促進人眼角膜損傷修復方面的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最新研究成果以A human cornea-on-a-chip for the study of epithelial wound healing by extrace
外泌體circRNA-PDE8A促進胰腺導管癌細胞侵襲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李曉武教授團隊長期從事肝膽外科研究,近期,其實驗室對利用Arraystar circRNA芯片研究發現了在胰腺導管癌細胞中高表達的circ-PDE8A可以通過miR-338調控MACC/MET/ERK通路,促進癌細胞侵襲。進一步研究發現,病人血漿外泌體中circ-PDE8A
使用CytoFLEX流式細胞儀檢測囊泡/外泌體
囊泡/外泌體天然存在于體液中,并穩定攜帶了一些重要的信號分子。囊泡/外泌體相關功能的研究已經成為研究熱點,并有望在多種疾病的早期診斷中發揮作用。通常,因流式細胞儀無法檢測低于 250nm 的顆粒,因而并不是檢測囊泡/外泌體微顆粒的最佳選擇。而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的 CytoFLEX 流式細胞儀的問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