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研究員王克林團隊在西南喀斯特區域生態恢復評估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西南喀斯特地區是全球碳酸鹽巖集中分布區面積最大、人地矛盾最為尖銳的地區,以石漠化為特征的土地退化嚴重。圍繞喀斯特地區石漠化治理與生態恢復,國家先后在喀斯特地區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長江防護林、珠江防護林等一系列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截止2015年底,該地區整合生態保護與建設方面的中央資金規模達1300多億元。生態工程的投入與建設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區域生態系統服務,是政府生態工程成效評估的重要依據。在評估問題上,大區域尺度上生態工程成效的識別與量化一直是國內外研究的難點。 在王克林、岳躍民的指導下,該團隊博士童曉偉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博士Martin Brandt等合作,將喀斯特地區生態恢復評估與區域生態研究前沿緊密結合,集成長時間序列光學遙感影像、微波遙感影像、生態系統模型、氣候變化......閱讀全文
2017年4月28日至5月28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天津市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并于7月29日反饋了督察意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
在人類經濟的社會發展中,水是戰略性的自然資源,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公益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今,我國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持續提升,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斷增加,生態水被社會用水擠占的現象越來越多,因此,水生態系統開始逐漸面臨著嚴峻挑戰。與此同時,伴隨著大眾環保意識的提升,生態保護以及宜居環境的需求開始逐漸引發社
今年8 月,巴音郭楞州英蘇村附近的“920 漫溢區”,塔里木河水漫溢到河道外形成一米多深的水塘。研究人員在這里開展實驗,觀察胡楊的生長情況。 “五十年代防洪,六十年代漫灌,七十年代節水,八十年代抗旱,九十年代斷流,二十一世紀咋辦?”老百姓編的這個順口溜,就是塔里木河下游綠色走廊50年來環境
近日,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研究員王克林團隊在西南喀斯特植被恢復對土壤氮有效性影響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西南喀斯特地區是我國最大面積的連片貧困區域,是非地帶性的生態脆弱帶。退耕還林還草是喀斯特地區石漠化治理和生態恢復的重要舉措。前期的研究表明喀斯特植被恢復初期
規劃編制的方向和原則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面向生態、農業、城鎮三個空間,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努力提高生態系統的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2014年~2017年,是河北省生態環境的全面恢復期,要加速打造京津冀生態涵養保護支撐區,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綜合治理,要通過著力抓好6類、22項重點工程,努力實現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這是河北省政府日前出臺的《關于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的目標。 “搞好生態
近日,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研究員王克林團隊在西南喀斯特植被恢復對土壤氮有效性影響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西南喀斯特地區是我國最大面積的連片貧困區域,是非地帶性的生態脆弱帶。退耕還林還草是喀斯特地區石漠化治理和生態恢復的重要舉措。前期的研究表明喀斯特植被恢復初期
這兩年,家住北京青塔附近的居民發現自己家門前的涼水河變了模樣,水清了、樹綠了、景美了。“以前門口的這條河挺清的,還下去摸過魚,但后來水黑了,也變臭了。之前看見工人在河里施工作業,沒想到沒多久水就變清了,周邊景色也漂亮了,傍晚我們經常在附近遛彎。”附近的一位居民說。 涼水河是北京市北運河水系的支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8〕9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多年來,受攔河筑壩、水域污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岸坡硬化、挖砂采石等人類活動影響,長江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水生生物保護形勢
與國家風雨同路,與時代命運與共。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中國科學院建院7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以下簡稱華南植物園)迎來90歲華誕。 “90年來,我們歷經戰火紛飛、新中國成立、十年‘文革’、改革開放,華南植物園迎來了科學的春天,進入了新時代。”
深海地平線鉆井爆炸事件嚴重破壞了墨西哥灣的生態系統。今年10月,在美國深海地平線鉆井平臺發生爆炸并造成嚴重環境災難一年半之際,美國總統墨西哥灣生態系統恢復特別工作小組發布了海灣生態修復方案報告初稿,呼吁采納大膽、大規模的生態修復工程,修復受虐的墨西哥海灣,并建議工程所需費用由“深海地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部署推進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甘肅省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等一批重大生態工程。會議指出,未來將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施重大戰略性生態工程。 業內人士認為,在國家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重大生態工程將成為生態文明落地的重要抓手。由于重大生態工程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甘肅省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京津風沙源治理、全國五大湖區湖泊水環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態工程。 會議指出,守護綠水青山,留住藍天白云,是全體人民福祉所系,也是對子孫后代義不容辭的責任。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八
日前,全國海洋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宏在會上提及:河北唐山積極推廣藻礁生態系統建設模式。擔綱這一建設模式的主體單位則是唐山海洋牧場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唐山海洋牧場)。 一直以來,唐山海洋牧場把恢復海洋生態、再造海底森林的生態意識貫穿于所有經營活動始終。2015年,農業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要求以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為目標,著力在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統籌陸海保護發展、提升生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在國內七大水系中,遼河污染位居首位。經過大力治理,遼河提前摘掉污染的“帽子”。但由于眾多因素,遼河治理任重道遠 不久前記者獲悉,2014年,在遭受62年來最嚴重旱災的不利情況下,遼寧省遼河流域經受住了歷時一整年的“摘帽”國家復檢的考驗。遼河“摘帽”已無任何懸疑。 據國家
“渭水銀河清,橫天流不息。”——這是詩人李白北觀渭河時的感慨。李白如果“穿越”到1200多年后的今天,看到渭河時不知該做何感想。 20世紀80年代以來,渭河受到嚴重污染,至今仍未恢復生態功能。過去十年,陜西重拳治渭,關停、搬遷企業無數。如今,工業污染基本得到了控制,但城市生活污水又對渭河構成新
目前,我國生態修復行業涵蓋道路邊坡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水利工程生態修復、土地沙化生態修復以及其他生態修復等細分領域。 道路邊坡生態修復主要包括公路、鐵路邊坡修復。新/改建公路、鐵路會對周邊生態環境產生破壞,因此公路、鐵路的建設直接推動道路邊坡修復市場的發展。近年來,隨著公路、鐵路建設加快,
根據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圍繞建設美麗中國、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要求,筆者從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科學開展生態保護與建設方面提出建議。 落實生態保護新理念,完善國家生態保護策略 落實“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持續保持嘉陵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積極推動嘉陵江、白龍江等優良水體保護,創新治理機制,全面夯實責任,扎實開展生活、農業農村、工業污染防治,黑臭水體整治,推進生態河道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著力保障飲用水安全,全面解決水污染突出問題,確保全市水生態環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 “十二五”規劃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國辦函 〔2012〕 147 號國務院有關部門: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以下簡稱《分工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
年內恢復5000畝生態濕地 3年內將投資近300億元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主城區下游,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近20年來,隨著流域內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滇池水環境持續惡化。滇池和進入滇池的7條主要河道總體水質均為劣Ⅴ類,生態功能基本喪失,盡管“七五”以來國家和云南省相繼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經費超過
習近平同志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作了系統闡述,鮮明提出“讓透支的資源環境逐步休養生息”。這一重要論斷體現了新時期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資源環境問題說到底是自然生態系統問題。讓生態系統休養生息,就是充分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
和誰對話? 史會云,滿族,1956年12月出生,1971年3月參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普通班學歷。曾任遼寧省桓仁縣縣長、縣委書記,遼寧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現任中共遼寧省委委員、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 為什么對話? 遼寧省確
2010年9月5日中午,內蒙古烏達煤田,幾名滅火隊員在小石堆上休息。風沙大,一名隊員將臉靠著地面避風。本報記者 趙亢 攝9月5日,烏達煤田,一名工人在觀察附近正燃燒冒煙的煤層。本報記者 趙亢 攝 ■ 核心提示 作為中
4月11日,已屆88歲高齡的著名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盧耀如個人捐資360萬元人民幣,在同濟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下設立“盧耀如生態環境與地質工程激勵基金”,用于支持、推動生態環境與地質工程相關學科向世界一流學科邁進,支持這些學科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成果轉化等。該基金
點點青苔,兩三野鴨,冬日的滹沱河,波瀾不驚又生生不息。 隨著河北省石家莊市滹沱河下游污染綜合治理工程主體的完成,曾經污水翻涌、惡臭刺鼻的滹沱河,如今已變得水綠風清。 近日,記者在滹沱河石家莊市藁城區段、晉州市段和深澤縣段等處看到,經過治理,滹沱河石家莊市全線河水已全部還清。這也標志著石家莊市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總體規劃”2005年起正式啟動實施。到目前,工程實施已經超過5年的時間。監測和評估項目期間的生態變化,是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項目科學管理所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形成今后生態保護與生態修復策略的重要前提。根據青海省環保廳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