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21日,農業生物技術科研工作者的朋友圈被微信公眾號“萊肯生物”的一則報道——《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獲得美國FDA的商業化許可》刷屏。圖片來源網絡 21日,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華恢1號水稻研發團隊成員和相關業內專家。 美國FDA:華恢1號水稻在美上市無需審批 “1月11日,我校張啟發教授收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食品安全中心食品添加劑安全辦公室主管Dennis M.Keefe博士的郵件。”21日,華恢1號水稻研發團隊成員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林擁軍說。 “郵件告知,FDA認為華中農業大學已經就華恢1號水稻的食用及飼用安全得出結論,即相較于源自商業化稻米的人類食品和動物飼料,來源于華恢1號稻米的人類食品和動物飼料在營養成分、安全性和其他相關參數上與其無實質性差異。因此,華恢1號稻米上市前無需經FDA的審查和批準。”林擁軍說。 據了解,本次審查的行政案卷已以文件形式存檔,并保存于FD......閱讀全文
1月22日,科技日報頭版刊發了《墻內開花墻外香 我國轉基因抗蟲水稻獲美國食用許可》,引發廣泛反響。圖片來源網絡 針對網友提出“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華恢1號’水稻完成的是相關咨詢服務,而不是批準許可”的質疑,23日,科技日報記者進一步采訪了“華恢1號”水稻研發團隊和業內相關專家。
1月20日,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US FDA)網頁上公布了該局對華中農業大學提交的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安全性和營養評價報告咨詢的卷宗及相關信函,通知華中農業大學該局已完成對“華恢1號”安全性評價的咨詢。圖片來源網絡 根據該函件的精神,FDA認同華中農業大學提交的關于“華恢1號”的安全
2009年8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牽頭研發的“華恢1號”和“Bt汕優63”率先獲得我國第一張轉基因水稻生物安全證書,讓中國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邁出了關鍵一步。但今年全國“兩會”期間,100多名學者聯名上書全國人大,“要求立即停止轉基因水稻和玉米商業化生產問題”;隨后
8月17日,中國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及雜交種“Bt汕優63”的安全證書到期,而這是中國轉基因水稻僅有的兩張“安全證書”。 一位知情專家向記者透露,昨天是安全證書的最后一天,仍沒有安全證書續申請成功的消息,說明形勢已不容樂觀。 沉重打擊 “華恢1號”及雜交種“Bt汕優63”
日前,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公開信息表示我國轉基因水稻品種“華恢一號”通過其自愿咨詢程序,且該品種所轉入的基因蛋白獲得美國環保署(EPA)的殘留限量豁免,由華中農業大學培育的“華恢一號”水稻相關產品在美國上市前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 可是,為何“華恢一號”海外申請上市首選美國,而轉基
世界首例轉基因“低乳糖奶牛”在內蒙古農業大學誕生 聽到“開個微博或微信公號來講講轉基因”這樣的提議,一些科學家臉色一黯。 在他們看來,這種做法對于普通的科學問題或許有效,但要是談轉基因,恐怕處境難堪。 這種疑慮也許會在2016年有所改變。1月出臺的中央1號文件提出,對農業轉基因技術“在確保
“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提供的信息顯示,“十一五”期間,中國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之一的“轉基因新品種培育”獲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包括培育36個抗蟲轉基因棉花品種、轉基因抗蟲水稻和轉植酸酶基因玉米獲得安全證書、培育高品質轉基因奶牛、獲得優質抗旱等重要基因339個、篩選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育
2014年5月16日,湖北省第十四屆科技活動周開幕式在宜昌市夷陵廣場舉行,來自華中農業大學的科技人員展示的轉基因水稻。 8月17日,中國轉基因水稻僅有的2張安全證書、轉基因玉米唯一的一張安全證書全部到期。如果續申請沒有成功,則意味著中國將沒有一種轉基因主糧擁有安全證書,更不必說商業
2019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獎專業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現將通過專業評審的4項省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和260項陜西省“三大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建議獎勵項目在陜西省人民政府網站和陜西省科學技術廳網站公布。最高科學技術獎建議獎勵人選(4人)序號候選人提名單位1安芷
世界衛生組織稱目前可能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2009年底,農業部向兩種轉基因水稻和一種轉基因玉米頒發了安全證書,更早的2008年,農業部門啟動了總額約200億元人民幣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據稱為培育一批抗病蟲、抗逆、優質、高產、高效的重大轉基因生物新品種,提高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和產
轉基因食物的安全性一直是民眾非常關心的話題,議者甚多。近日,在植保(中國)協會主辦的“農業生物技術與食品安全”研討會上,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營養與食物安全所研究員楊曉光做了《轉基因植物食物安全性評價》的專題報告,并在演講后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表示,食物不可能有絕對的安全,中國對轉基因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啟發近日披露,今年7月,國內61名兩院院士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請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不能再等,再遲緩就是誤國”,這再次引發對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種植是否安全的大爭論。 對于上書背景,環保部首席科學家薛達元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是因為
“前天我的生意還正常,從昨天開始,銷售直接降為零。”3月17日,湖南岳陽汨羅市春光明媚,但汨羅市紅花鄉東沖村龍舟米廠的老板卻面若冰霜,因為由其工廠生產的大米剛剛被曝光含轉基因大米。 龍舟米廠老板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承認,其加工的大米主要來源于汨羅市附近區域,但也有少部分來自湖北。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水稻團隊研發的兩種轉基因抗蟲水稻再次獲得由農業部頒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對此,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重新為轉基因水稻發放安全證書是一個信號,表明我國沒有中斷轉基因產業化,但在
春夏之交的農忙時節,轉基因水稻在湖南再次出現。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4月中旬在湖南岳陽和常德兩市實地調查發現,兩地仍舊存在疑似轉基因稻種流通,稻種已流入岳陽縣黃沙街鎮三個村農民手中,且可能作為本季中稻稻種播入農田。 后該組織向湖南省農業廳、岳陽和常德農業局發出舉報信
世界上第一棵轉基因作物是什么?早在數千年前,它已在自然條件下誕生。我們常吃的圣女果、血橙,其實都歸功于不安分的“轉座子”。 世界上的第一棵轉基因作物是什么?它是出身于實驗室里,由科學家培育出來的嗎?你可能想象不到,早在數千年前,第一棵轉基因作物就已經在自然條件下誕生了。 自然界外源“轉基因”
自上個月農業部從孟山都等三家轉基因生物公司引入3個轉基因大豆,讓轉基因話題再次推向了中國輿論的風口浪尖。農業部解釋這是基于中國目前大豆大部分依賴進口的國情所做的決定,而且中國的糧食自給問題越來越嚴重,迫于中國目前的現實需求。事實上中國1997年就引進了孟山都公司開發的Bt棉花,2009年農業部B
光照培養室,轉基因水稻幼苗在白熾燈模擬的日照環境下生長 水稻實驗田剛收獲的黃金大米 近期,關于轉基因食品的新聞層出不窮。61名院士聯名上書請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上千噸轉基因菜籽油流入國儲庫風波乍起;崔永元稱年內計劃再赴美國拍攝轉基因紀錄片;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種植區九成豆企虧損停產;張掖
近期,關于轉基因食品的新聞層出不窮。61名院士聯名上書請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上千噸轉基因菜籽油流入國儲庫風波乍起;崔永元稱年內計劃再赴美國拍攝轉基因紀錄片;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種植區九成豆企虧損停產;張掖一紙禁令喊停種植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猶如待嫁新娘,或許是由于打扮得與眾不同,大家都在猜
植物株型是一種非常復雜的農藝性狀,是影響作物產量的主要因素。通過植物株型的改良,可以顯著提高作物產量。近年來,超級稻恢復系“華占”育成了一系列超級稻組合,產生了新一輪雜交水稻品種的更新換代。以華占為父本審定的品種多達300個以上;2015-2018年期間,華占每年有3-4個組合列入全國種植面積前
近日,云南大學社會與經濟行為研究所特聘教授顧秀林表示,已經占到中國大豆使用量80%以上的進口轉基因大豆,其進口檢測審批程序存在缺陷。顧秀林的上述表述再次將“轉基因危害”擺在公眾面前。 “媒體都說轉基因食品吃了不好,我們家買油基本上都選非轉基因的。”《投資者報》記者日前在家樂福北京某超
將轉基因用于主糧生產要慎重,“人民不是小白鼠”。CFP供圖 2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等相關部門聯合起草并公布了《糧食法(征求意見稿)》(下稱“糧食法”),其中特別指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糧食品種上應用轉基因技術。通過后,將是中國首部糧食法。 剛剛
“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剛剛發布的中央“1號文件”中的這段闡述,引起很多業界人士關注。 “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給轉基因這一品種改良途徑的發展定基調,”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看來,“這再次表明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是國家戰略。” 在此之前
二等獎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單位 推薦單位 1 J-201-2-01 水稻重要種質創新及其應用 錢 前,朱旭東,程式華,曾大力,楊長登,郭龍彪,李西明,胡慧英,曹立勇,張光恒& lt;/td&
近日,農業部在答復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提案時指出,下一步,轉基因重大專項將圍繞專項目標,在轉基因動植物新品種培育及產業化、基因克隆與功能驗證、規模化轉基因操作技術、轉基因生物安全技術研發等方面予以支持。 這份提案涉及到轉基因研究、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轉基因作物產業化應用、轉基因標識管理及轉基
袁隆平與張啟發 華農科研人員一直食用轉基因大米 昨日,記者從華中農大獲悉,該校張啟發院士團隊與湖南國家雜交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團隊將加強合作,共同研究轉基因水稻。在日前兩個團隊的合作交流會上,袁隆平還稱,為了消除公眾對轉基因抗蟲稻米安全性顧慮的問題,他愿意作為第一個志愿者來吃
繼國儲庫被曝流入大量轉基因菜油后,湖北一品牌也被爆檢出含轉基因成分。 時代周報記者調查發現,檢出轉基因成分的湖北大米系湖北天谷漢水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生產,主要產自襄陽。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湖北種植轉基因水稻其實早有先例,轉基因大米的背后是多家企業的聯合推動。記者了解獲悉,華中農業大學下
在一群人看來,“它”不過是一個新的物種,但在另一群人看來,“它”是一個危害人類健康的魔鬼; 在一群人看來,“它”是解決糧食危機、減緩氣候變暖的良藥,但在另一群人看來,“它”的背后存在著利益集團不可告人的滅絕人性的巨大陰謀。 無論是在科學領域,還是在政府決策
在過去的10多年里,中國社會輿論中爭訟最為激烈和持續的焦點話題之一,是一個普通人看似幾乎插不上嘴的專業科學問題:轉基因農作物應不應該商業化? 而有關轉基因問題的論戰,現在越來越異化為不同政治立場之間的紛爭,乃至謾罵。它實際上已經完全脫離了最初的科學研究和食品安全范疇,淪為一場迷失了目標的情
華中農業大學研制的這兩種水稻可以抗蟲害 中國轉基因食品作物獲得安全證書,這一被稱為里程碑式的事件遭到綠色環保人士的批評。 8月,中國農業部為兩種轉基因水稻和一種轉基因玉米頒發了生物安全證書,允許其在小范圍內生產。這是中國首次為轉基因糧食作物頒發安全證書。 然而,農業部的這一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