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吁加大癌癥新藥研發投入力度
2月4日是第19個“世界癌癥日”。面對我國癌癥防治的嚴峻形勢,醫療專家呼吁加大癌癥新藥研發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我國癌癥新藥的可及性。圖片來源于網絡 根據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日前發布的《以藥物創新應對癌癥的挑戰》報告,美國近期癌癥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比1975年提高41%,83%的生存率延長歸功于包括創新藥在內的新療法。然而,我國在2010~2014年全球癌癥新藥可及性的排名遠不及美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49個新藥中僅有6個在我國上市。 “30多年來沒有有效的化療藥物或靶向藥物能治療食管癌,胃癌的靶向藥物只有一種。”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在報告發布會上說,由于與西方國家癌癥疾病譜不同,中國人易得的食管癌、胃癌等本身就是世界難題,其新藥臨床試驗容易失敗,導致研發投入意愿下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由于健康產業發展迅速,激烈競爭迫使很多企業同步開展很多研究,因而精細化程度不足,研發失敗概率增加。沈琳認為......閱讀全文
關于癌癥疫苗的研發介紹
使用的抗原大多是相關性抗原,它們在腫瘤組織上強烈表達的在正常組織上也有表達,免疫系統對這些抗原已經“習以為常”。運氣好的,可以找到一兩個突變的腫瘤特異性抗原,但是這些抗原常常只對小于5%的某類腫瘤有效,而且效果難定,這讓癌癥科研人員十分苦惱。不僅如此,每種癌都有自己的特性,這也給研究人員帶來很大
我國新藥研發仍有優勢-研發成本僅為國外1/25
6月17日,在第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高層論壇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作了主題報告,對我國創新藥物發展戰略與現狀進行了闡述。 目前,很多跨國企業都面臨研發投入過高、風險增大的窘境,動輒幾十億的投入難保不打水漂。反觀中國,豐富的疾病資源和相對廉價的試驗成本,令眾多跨國企業垂
美國研發新藥專治產后抑郁
美國一家生物制藥公司12日說,它研制的一種針對產后抑郁癥的藥物在二期臨床試驗中顯示出積極效果,所治療的10名患者中有7人產后抑郁癥狀大幅緩解。 據美國心理學會估計,高達七分之一的婦女在分娩后經歷產后抑郁癥,其癥狀因人而異,嚴重者可發生錯覺或幻覺,甚至會有傷害自己或嬰兒的想法。但目前還沒
以色列研發治療急性白血病新藥
新華社耶路撒冷8月25日電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日前宣布,他們成功開發出一種用于治療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新型生物藥物。 研究團隊稱,這種新藥對患有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小鼠的治愈率達到50%。相關成果刊登在新一期美國《細胞》雜志上。目前,研究團隊與相關方正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申請對新藥
美研發抑制艾滋病病毒新藥
美國研究人員最新完成的一項動物實驗顯示,一種新開發的藥物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保護免疫細胞,有潛力作為備選藥物改善當前的艾滋病治療方案。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I)一直是當前抗艾滋病病毒藥物聯合治療方案中一個關鍵的組成部分,但其局限性在于感染者需終身服藥,而且還存在毒性和抗藥性等問題。
我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抗癌新藥上市
我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抗癌新藥艾坦(阿帕替尼)13日上市,這是目前晚期胃癌靶向藥物中唯一的口服制劑,可顯著延長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同時,艾坦也是全球首個被證實在晚期胃癌標準化療失敗后,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該藥的研發成功,標志著我國制藥企業已經走上了由“仿制”到“創新”的戰略性
最新宮頸癌新藥研發管線盤點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原位癌高發年齡為30~35歲,浸潤癌為45~55歲,近年來其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常見有鱗癌、腺癌和腺鱗癌三種類型。 本文盤點了最新的宮頸癌臨床研發管線。我們統計了在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冊的臨床1期,2期和3期的宮頸癌藥物臨床試驗數據。納入統計范
微納機器人助力新藥研發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在微納機器人與生物醫學交叉領域的最新成果《微組織3D 生物制造的新方法》,近日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于《微尺度》雜志。 生物醫藥領域不同于傳統制造業,其操作對象從結構化的零部件轉變為非結構化的活體細胞,操作環境也由常態大氣轉變為生理液態環境,這對機器人技術的感
以色列研發治療急性白血病新藥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日前宣布,他們成功開發出一種用于治療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新型生物藥物。 研究團隊稱,這種新藥對患有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小鼠的治愈率達到50%。相關成果刊登在新一期美國《細胞》雜志上。目前,研究團隊與相關方正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申請對新藥進行第一階段臨床試驗。 研究人
終止新藥研發項目為何如此困難
【新聞事件】:今天《Nat. Rev. Drug Discov.》發表一篇羅氏科學家寫的一篇評論文章,討論終止新藥研發項目為何如此困難。他們認為人的本性和企業文化是無法及時終止劣質項目的主要障礙。 比如科學家過度樂觀、不愿放棄已經投入很多的項目,而企業對成功項目的獎勵超過失敗項目,雖然有些成功項
2016年7大新藥研發“災難”
從研發領域上看,禮來阿爾茨海默病新藥 Solanezumab的失敗引起巨大轟動,提示大家神經疾病目前仍是很難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個領域。腫瘤領域吸引了眾多的企業和投資,但是在2016年遭遇的挫敗也可謂巨大,BMS、JUNO、 Celldex、Clovis Oncology都在提醒我們癌癥依然很難攻克
美國研發新藥專治產后抑郁
據美國心理學會估計,高達七分之一的婦女在分娩后經歷產后抑郁癥,其癥狀因人而異,嚴重者可發生錯覺或幻覺,甚至會有傷害自己或嬰兒的想法。但目前還沒有產后抑郁癥專治藥物獲準上市。 在美國塞奇醫療公司的二期臨床試驗中,共有21名生孩子不到半年的女性參加。她們在懷孕晚期或嬰兒出生后第一個月中出現抑郁癥狀
別讓臨床試驗成為新藥研發瓶頸
“十一五”期間,天壇醫院承擔了國家創新心腦血管藥物的臨床試驗工作,作為這個項目的負責人,我對藥物臨床試驗有了一些體會。目前,我國的藥品臨床試驗還有很多令人擔憂的地方,但是臨床醫生還沒有意識到它的嚴重性。雖然我們的臨床試驗開展的例數很多,也參與了一些全球多中心
新藥研發策略:“pick-the-winners”-還是-“kill-the-losers”
本周福布斯雜志刊登了英國企業家David Grainger的文章,討論新藥研發的策略問題。因為新藥研發的獨特性,幾乎沒有任何其它行業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是作者發現新藥和角色扮演游戲《龍與地下城》有些相似之處。現在新藥研發有兩個學派。一個是所謂的“pick the winners” ,即選擇了一個方
藥物申報IND處于新藥研發哪個環節?
作者:藥渡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087191/answer/318158551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創新藥物從結構設計到發現、再到最終的獲批上市,經歷的是一個充滿荊棘的系統的煉獄過程。簡要的說
他研發的新藥惠及1500萬患者
王逸平生前照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供圖) 今年4月11日,一位55歲的優秀黨員科學家倒在了科研崗位上,離開了他摯愛一生的新藥研發事業。他為人們帶來了冠心病、心絞痛的救治良藥,迄今受益患者超千萬。而他自己卻與不治之癥克羅恩病抗爭了25年。他就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所
2017全球新藥研發:抗腫瘤、罕見病領跑、創新藥回報或降低
中國食藥監總局(CFDA)更是在這一年加速狂奔,進入史上最快跑道,利好新藥臨床和上市的審批政策頻出,大批新藥上市,素有“新藥元年”之稱。 2018年1月4日,CFDA發布首部《中國上市藥品目錄集》,第一批收錄131個藥品203個品規,以進口原研藥為主,共有172個品規,占85%;2017年批準
英國以突破性試驗開發癌癥新藥
記者從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獲悉,英國科學家已經開始了一項突破性項目,以便更好地了解怎樣開發出治療癌癥的新藥。研究者希望最終通過為患者提供最合適的醫藥來挽救更多的人,以及節省治療費用。據介紹,英國科學和技術設施理事會所轄盧瑟福·阿普爾頓實驗室(RAL)的研究人員正在進行一些前期試驗,隨后將與倫敦大學
新藥CCT365623:切斷癌癥擴散的后路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乳腺是由皮膚、纖維組織、乳腺腺體和脂肪組成的,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 倫敦癌癥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和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了抗擊乳腺癌的新方法。科學家們發現一個促使乳腺癌發展和轉移的新機制,并設計了阻隔其作用的新藥。 研究人員確定一種叫做賴
新藥通過支撐抗腫瘤變異蛋白抵制癌癥
癌癥生物學領域的一個長期夢想是找到可以恢復p53活性的小分子藥物。幾乎不可能清楚地看到Rommie Amaro最喜愛的蛋白在起作用。這個蛋白叫作p53,它敲響了殺死破壞DNA細胞的警鐘,并防止其癌變,正因如此,它被稱為“基因組守衛者”。它大而松軟,用標準成像工具很難跟蹤這個分子變形者。因此加州大學圣
新藥通過支撐抗腫瘤變異蛋白抵制癌癥
幾乎不可能清楚地看到Rommie Amaro最喜愛的蛋白在起作用。這個蛋白叫作p53,它敲響了殺死破壞DNA細胞的警鐘,并防止其癌變,正因如此,它被稱為“基因組守衛者”。它大而松軟,用標準成像工具很難跟蹤這個分子變形者。因此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計算生物學家Amaro轉而利用超級計算機。她插入p53
為什么癌癥新藥總是先治晚期患者?
有一個冷笑話,說的是有人吃大餅,吃到第七張大餅才感覺飽。這人于是感慨:早知道直接吃這第七張就好了,省了前面六張大餅的錢。 但凡有點生活經驗的,都知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即便沒吃過大餅,也吃過飯,這飯需要一口一口吃才能吃飽。 但是說到癌癥治療,有個情況大家都很不明白,為什么新出的藥都是來治療
為什么癌癥新藥總是先治晚期患者?
有一個冷笑話,說的是有人吃大餅,吃到第七張大餅才感覺飽。這人于是感慨:早知道直接吃這第七張就好了,省了前面六張大餅的錢。 但凡有點生活經驗的,都知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即便沒吃過大餅,也吃過飯,這飯需要一口一口吃才能吃飽。 但是說到癌癥治療,有個情況大家都很不明白,為什么新出的藥都是來治療晚
以色列研發出癌癥放射新療法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甘諾特教授研發出一種放射性治療癌癥新方法,比傳統放射性療法副作用小,不會對周圍健康組織造成損害。研究人員稱,如臨床試驗取得成功,有可能成為治療癌癥的主流方法之一。 這種新療法用一種經特殊混合的納米粒子和抗體來確定腫瘤的位置,當納米粒子到達腫瘤后,會直接附
韓研發出癌癥快速診斷技術
韓國科學技術院和高麗大學醫院的聯合研究小組研發出可快速檢測各種癌癥新技術,僅利用極少量腫瘤組織就能一次性檢測出多種癌癥診斷標志物,從而大大節省了癌癥診斷成本和時間。 一般情況下,為確診并治療癌癥,需要檢測4個腫瘤標志物,但利用現有手段,一次取樣只能檢測1個標志物,操作非常繁
NEJM:癌癥藥物研發的新型靶標
SALL4基因負責調節胚胎干細胞的自我更新,是許多癌癥中的關鍵基因,例如肝癌。現在,哈佛干細胞研究所HSCI的研究人員,在肝癌模型中對SALL4基因進行研究,找到了阻斷其活性的新型藥物。這項研究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GSK聯手CRISPR創始人,加速新藥研發
CRISPR作為目前最先進的基因編輯工具,除了應用于腫瘤治療、輔助生殖領域等臨床醫學領域之外,新藥開發領域是否也能開創性地使用這一先進技術?這是Hal Barron博士自2018年加入GSK擔任研發部總裁后一直在謀劃的事情。 2018年,GSK與消費者基因檢測先驅公司23andMe“牽手
美院士邀臺機構研發肺結核新藥
據“中央社”報道,比甲型H1N1型流感更可怕的抗藥性肺結核病可望有解。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卡賽爾特別跨海邀請臺灣“中央研究院”加入“禮來肺結核新藥發展計劃”。 “中研院”與美國傳染病研究中心9月29日簽署合作備忘錄,由“中研院長”翁啟惠與美國傳染病研究中心資深副總裁馬樂來簽約。
大工與藥企共建抗癌新藥研發中心
12月12日,“大連理工大學―譽衡藥業 美迪康信聯合新藥研發中心”,在大連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生命學部化學學院正式揭牌成立。這是大連首家靶向抗腫瘤藥物研發校企合作研發中心,合作研發中心將發揮高校人才資源優勢,開發具有國有產權和國際產權的醫藥品種。? 目前,課題組在多年工
Cell:以色列研發治療急性白血病新藥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日前宣布,他們成功開發出一種用于治療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新型生物藥物。 研究團隊稱,這種新藥對患有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小鼠的治愈率達到50%。相關成果刊登在新一期美國《細胞》雜志上。目前,研究團隊與相關方正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申請對新藥進行第一階段臨床試驗。 研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