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后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至今獲批一年多,建設情況如何,取得哪些成果?量子創新研究院和中國科大高新園區建設備受關注,目前進展情況怎樣?在北京,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長凌云接受記者采訪時一一回應,并多次提到,“創新已經成為合肥最大的特點,最亮麗的名片。”創新發展迎來黃金機遇期2017 年1 月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式獲批,這是繼上海之后全國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城市。此后,北京也加入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隊列。由此合肥與北京、上海這兩座城市一起,站在中國科技創新的最前沿。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長凌云接受記者采訪。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依托合肥地區大科學裝置集群,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領域,建設國際一流水平、面向國內外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學中心不僅將產生變革性技術,催生戰略性新興產業,還將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臺、創新驅動的先行區。“合肥綜合......閱讀全文
與北京上海并列、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被稱為科技創新“一號工程”的量子創新研究院,被稱為先進制造業發展“一號工程”的江淮汽車和大眾汽車合資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項目,世紀工程引江濟淮……近年來,一大批重大項目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并將發展成為安徽崛起的核心動力。今天起,新安
“建議國家盡快批復依托中科大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組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安徽代表團提交的關于支持安徽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議,引起廣泛關注。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地方積
據新安晚報報道, 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是安徽科技創新方面的“一號工程”。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為組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創造條件、奠定基礎。日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合肥高新區探訪,了解“量子”最新進展。 “量子創新院”已經揭牌
2017年1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科技部復函同意安徽省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是繼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之后,又一科技創新國家戰略在安徽布局落子。 一年來,安徽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舉全省之力,搭架構、建項目、聚人才、創機制,高起點開局、高標準推進合肥綜合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對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作出重點部署、提出明確要求。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對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作出重點部署、提出明確要求。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
當你留心看一些大學簡介,如果該校有某個學科擁有國家或省級“重點實驗室”,都會著重筆墨,大書特書。這些重點實驗室往往會得到大量的政府資金扶持,在科研探索和人才發展上,可以說是一塊“金字招牌”。而擁有“重點實驗室”的學科,也往往是該校的王牌學科,成為歷年該校錄取分數最高的專業之一。 不過
紅專并進一甲子,科教報國六十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成立60年來,秉承“紅專并進、理實交融”的精神,始終走在科技創新前沿。 從為“兩彈一星”培養尖端人才,到“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鐵基高溫超導材料、暗物質粒子探測……近年來,中國科大頻頻挺進“科學無人區”,成為我國科技進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中國科技大學。迎接他的,有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百花齊放的創新成果,有量子通信京滬干線運管中心銳意進取的前沿團隊,也有圖書館自習室里朝氣蓬勃的莘莘學子。 這一行,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中國科大在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成績,并指出:“中國科技大學要勇于
新華社合肥1月11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安徽省發改委獲悉,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1月10日聯合批復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該中心將建設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臺,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科研領域,開展多學科交叉和變革性技術研究。 根據國家批復方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在信息領
今年1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后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12月11日,記者從高新區獲悉,圍繞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目標,高新區引進和洽談一批科研院所和創新平臺。截至目前,已洽談和引進人工智能、先進光源、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合肥研究院、軍民融合研究院等30多個平臺
在剛剛公布的2018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人名單中,畢業或任教于中國科大的“80后”占比很高。據統計,中國科大目前擁有各類高層次人才 422人,占教師總數的1/3;“青年千人”“國家優青”“青年拔尖”“青年長江”這“四青”人才不重復統計217人,在高層次人才中占比超過半數,引進入選數名
8月25日,“中科院與安徽省全面創新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在安徽合肥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與安徽省省委副書記、省長李錦斌分別代表中科院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簽訂了“中科院安徽省全面創新合作協議”。安徽省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學軍,中科院副院長相里斌等安徽省與中科院相關領導出席了簽約儀式。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中國科大的足跡】 這幾天,中國科技大學的名字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頻繁出現在國內外媒體上——中國科大潘建偉、彭承志團隊聯合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完成了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用1年時間提前實現了預計2年完成的科學目
6月23日,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赴合肥市調研重大科技平臺建設,實地察看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和大科學裝置集中區項目建設情況,強調要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平臺建設。 鄧向陽指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以來,合肥市和省有關單位認真
改革使科技發展迎來了春天。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到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改革成為改革開放大戰略的一個縮影,發揮了先鋒、引領和試驗田作用。40年來,我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實力伴隨經濟發展
1月17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發布會,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介紹了中科院參與北京、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發展的進展情況。 白春禮表示,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科院建院70周年。中科院全面總結成就和經驗,產出了一批重大創
“有時候出國碰到同行,他們很不理解,怎么后面這個括號里還寫著‘籌’。”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信息存儲與光顯示功能實驗室主任馮丹代表有些苦惱。2003年,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和其他4家實驗室一道,開始了籌建工作。這一籌,就是14年。 國家實驗室已經從籌建變成了“愁”建。有時候,大家還開玩笑,“我們是
8月25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相里斌在北京主持召開全院創新研究院建設研討會,目的是加強創新研究院之間的交流,總結凝練創新研究院體制機制方面共性的舉措和經驗。中科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出席會議。 會議聽取了信息工程、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微小衛星、藥物等4個創新研究院關于體制機制改革舉
3月3日,在科技部、發改委等國家五部委聯合印發的《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應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強基礎研究能力建設。 這是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首次寫入國家公開發布的文件。 在多地角力“第四城”的競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作出部署。 《意見》要求,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充分發揮
9月20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建校60年紀念大會。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錦斌等出席紀念大會并講話。 大會上,白春禮代表中科院,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中國科大建設發展的國家有關部門、安徽省委省政府、社會各界人
4月18日下午,學校在東區師生活動中心召開全校干部大會,會上宣布我校新一屆領導班子的任命情況。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侯建國,中科院人事局有關同志等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科院人事局局長孫曉明主持。 孫曉明宣讀了中國科學院黨組關于中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一屆黨委領導班子的任職通知,舒歌群任黨委書
記者從日前在合肥召開的國家穩態強磁場裝置現狀與發展戰略研討會上獲悉,強磁場安徽省實驗室已經正式成立,將聚焦三大研究方向,爭創穩態磁場強度世界紀錄。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是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去年9月以“磁體技術和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好成績通過國家驗收。該裝置的建設有力支持了基礎科學
“科教興國”是黨中央、國務院分析和總結世界近代以來特別是當代經濟、社會、科技發展趨勢和經驗,并充分估計未來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發展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人民生活和現代化進程的巨大影響,根據中國國情,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宏偉目標而提出的發展戰略。中科大校長萬立駿說,習近平總書記在科
坐落在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大院里的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是我國第一個研究類國家實驗室建設試點單位,2000年10月27日經科技部批準成立。2001年6月28日正式掛牌運行。2004年5月12日通過了由科技部組織的實驗室建設驗收。 在實驗室“掌門人”—— 中科院院士、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
科技日報訊 籌建近4年的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堅持邊建設、邊運行方針,積極探索在大學建設國家實驗室的途徑和方式,現已成為資源集中的科研園區、高水平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平臺,一批原創性研究成果連續4年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兩次入選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進展”。該實驗室作為2007
2018年初,安徽省首批組建20家安徽省實驗室和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一室一中心”),打造國家創新基地“預備隊”和省級創新基地“先鋒隊”。一年多來,首批“一室一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在科研攻關、成果研發轉化、人才集聚和對外服務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為建設創新型省份提供強力支撐。 一是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