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臺最新一期學術期刊《細胞》雜志刊登了一篇重磅文章,美國科學家篩選出細胞周期相關因子,其中CDK1、CDK4、cyclin B1以及cyclinD1這四個可以讓不再分裂增殖的心肌細胞再次進入分裂增殖狀態。雖然這一最新研究為心肌損傷、心臟衰竭等心臟相關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曙光,但業內人士卻從另一個角度,對其進行了解讀:心臟腫瘤相比較于其他腫瘤類型而言相當少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新研究給出了答案,即心肌細胞在成年之后退出了細胞周期,細胞分裂增殖被按下了“停止鍵”。每十萬人中才有一兩個病例人類身體中某些部位的腫瘤較為常見,比如肝癌、肺癌、皮膚癌、結直腸癌等,而另一些組織器官則很少長腫瘤,比如我們身體中的血液運輸中心——心臟。早在16世紀,人類就有報道診斷出心臟腫瘤,但由于心臟腫瘤很少發生,人類積累心臟腫瘤相關的病例及治療方案并不如其他一些常見腫瘤豐富。確實,原發性心臟腫瘤的發病率可低至0.0017%,換句話說,每十萬人之中......閱讀全文
隨著腫瘤治療方法的不斷發展,腫瘤患者預后得到極大改善,與腫瘤治療藥物相關的并發癥日漸凸顯,成為影響患者生存的重要問題。化療目前仍是多種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其直接或間接地對心臟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即心臟毒性,所致心臟毒性的發生甚至在治療結束后數年,限制了腫瘤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對患者生存及預后也有
在Ricky Ramon 7歲時進行一次例行檢查中,猶豫不決的兒科醫生送他去拍一張胸部X光片,結果顯示在他心臟左上腔里有一個良性腫瘤。對于Ramon來說,這是長達二十年的痛苦而漫長的就醫史的開始——伴隨他20年的,是沒完沒了的預約、診斷、和手術。 在此期間,非惡性腫瘤不斷重新出現在Ramon的
CT屬于密度成像,是通過X射線穿透人體后,因為人體不同組織密度不同,對射線的吸收率不同,CT是用X線束對人體某部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轉變為可見光后,由光電轉換變為電信號,再經模擬/數字轉換器轉為數字,輸入計算機處理。通過后處理系統產生的密度差別的圖像。射線對人體有一定害處。優點是檢查速度快,
大約每40秒,就有一個美國人心臟病發作。美國心臟協會指出,心臟病仍然是美國的頭號死因。Greg Hundley醫學博士表示,人們通常沒有意識到的是心臟病影響著已經在與癌癥作斗爭的人群。他是弗吉尼亞聯邦大學(VCU)健康中心的主任,也是VCU梅西癌癥中心癌癥預防和控制項目的研究人員。 事實上,對
據外媒報道,美國一項在老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表明,手機輻射似乎增加了雄鼠患上腦部和心臟腫瘤的風險。一些觀點對此結果表示質疑,但也有專家認為手機輻射還是會對公共健康造成影響。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毒物管理局(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進行。實驗過程為,大鼠住在特殊的房間里
有抗雌激素作用的制劑 使用抗雌激素制劑的副作用包括: -熱潮紅; -體重增加; -體液潴留; - 心血管疾病,例如血栓癥(血凝塊),高血脂(血脂過多); -骨質疏松癥; -眼病; -肝中毒。 酒精 酒
化學發光,有望走出“中國羅氏”的藍海市場。人口+技術+政策,我國體外診斷(IVD)未來千億市場可期。免疫診斷是IVD里規模最大的子領域,而化學發光已成為了免疫診斷的主導技術,市場占有率超過了70%。目前化學發光高端免疫診斷市場規模超過200億(凈利潤體量超過100億),行業增速也超過了20%(其中占
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使用一種心臟藥物可以顯著提高室管膜瘤(一種腦腫瘤)患兒的存活率。 該研究結果發表于Scientific Reports,由該大學醫學和生命科學學院的專家牽頭。研究表明,與一種通常用于治療心肌肥厚的藥物聯合治療,可以克服化療耐藥性,提高三分之一以上室管膜瘤患者的存活率。
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使用一種心臟藥物可以顯著提高室管膜瘤(一種腦腫瘤)患兒的存活率。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由該大學醫學和生命科學學院的專家牽頭。研究表明,與一種通常用于治療心肌肥厚的藥物聯合治療,可以克服化療耐藥性,提高三分之一以上室管膜瘤患者的存
『研究發現大量手機輻射可能對老鼠致癌』 近期,美國國家毒理學項目(NTP)公布的一項大型研究的結果。在研究中,他們將未出生的老鼠暴露在手機射頻輻射中,每天9小時,持續整個生命過程(約2年)——這相當于人類的70年。然后他們發現,高度暴露于手機射頻輻射中會導致雄性大鼠心臟周圍神經組織出現腫瘤。
通過遺產性地重編程哺乳動物機體中常見類型的細胞,來自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制造出了主要的心臟細胞,即用于形成發育心臟的原始祖細胞,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Cell Stem Cell上。文章中研究者報道了他們可以將小鼠的成纖維細胞成功編程產生誘導的心臟祖細胞(cardiac progenit
華大基因集團董事長汪建。圖/視覺中國 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再次成為媒體焦點。5月28日,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出席論壇時稱,他們公司要求員工要活到100歲,針對這項要求,汪建規定了“三大紀律”,即員工中不允許有出生缺陷、不允許腫瘤晚于醫院發現、不允許放支架(心臟搭橋)。此前,他還因反對打宮頸癌疫
7月2日上午,第二屆北京國際機器人心臟手術演示及專題研討會暨國際機器人心臟外科合作與研究中心掛牌儀式在解放軍總醫院舉行。衛生部及總后勤部有關領導出席,來自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機器人微創心臟外科領域知名專家應邀參加會議,并作專題演講及手術演示,讓
介入治療是在醫學影像引導下進行非直視下診療的新學科,是與內科、外科并駕齊驅的第三大學科,也是心臟、血管、腫瘤等疾病的三大治療手段之一。 據悉,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和國家藥監局組織完成了第四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評審工作。12月5日,記者從國家放射與
隨著我國心腦血管、腫瘤等疾病的顯著增長,多學科聯合治療的“一站式”復合手術,整合了外科手術和微創的介入治療,有助于提高復雜手術的效率和成功率,促進開發創傷更少、療效更佳的手術方法,造福廣大患者。 2014年3月16日,GE醫療中國隆重推出業界革命性的IGS智能移動介入機器人——Discov
我國POCT行業年增長率保持在20%-30%,遠超世界7%-8%年增長水平。POCT(PointofCareTesting)即時檢驗,是體外診斷行業的子行業,是近幾年體外診斷行業重要的發展方向和增長最快的領域。2013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為533.2億美元,其中POCT市場規模約108億美元,
發表在實驗生物學和醫學(第242卷,第7期,2017年3月)的文章描述了一種用于治療癌癥的新藥物遞送系統。由凱斯西儲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的Horst A. von Recum博士領導的研究報告指出,由腫瘤周圍的酸性環境激活的植入式局部遞送系統可提供持續的藥物釋放并不損傷健康組織。 癌癥護理的臨床
第一個孩子出現了問題,如何避免第二個孩子再出現類似疾病。昨天,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科臨床遺傳中心亮相,兒科醫院將開設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神經、心臟、腎臟、肝病、免疫、腫瘤、行為發育康復等遺傳咨詢門診。 與此同時,針對新生兒疾病的基因組計劃以及中國胚胎基因組計劃同步啟動,計劃5年內完成10萬例新
如圖一所示,原本是正常人心臟、左肺的位置,如今卻被發于神經鞘的巨大腫瘤所占據。以至于這個剛滿12歲的男孩騰騰(化名)胸痛、咳嗽、呼吸困難。近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與胸外科聯手,由神經外科王貴懷主任主刀,成功為男孩切除胸腔巨大神經鞘腫瘤。 半年前,騰騰經常出現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難,在當地醫
Gladstone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方法來構建介于胚胎干細胞和成體心臟細胞之間的一種新型細胞,這有可能掌握了治療心臟病的一把鑰匙。這些誘導可擴增心血管祖細胞(ieCPCs)可以有組織地發育為心臟細胞,且仍然保留了增殖能力。當注入到心臟病發作后的小鼠體內時,這些細胞顯著地改善了心臟功能。這
據立木信息咨詢發布的《中國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市場研究與未來預測報告》顯示:化學發光作為免疫診斷的主流技術方法,其臨床應用十分廣泛,涵蓋腫瘤標志物、心臟標志物、甲狀腺能、胰島素、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細胞因子、激素、過敏反應和治療藥物濃度監測等。其中腫瘤標志物、激素、傳染病、甲狀腺、心臟標志物為化學發光
一項最近發表的研究顯示,長讀長測序可以幫助診斷結構變異引起的罕見病,而這些變異難以通過短讀長來鑒定。斯坦福大學臨床基因組學服務的研究人員上個月在刊前版服務器(Pre-print Server)bioRxiv上報道稱,他們利用Pacific Biosciences的Sequel儀器來測序一名身患未知疾
魚或蠑螈等動物遭受心臟損傷后,它們的細胞可以通過分裂,成功修復受傷器官,為什么人類心臟沒有這種能力? 全世界2400多萬人患心力衰竭,除了心臟移植,終末期病人幾乎沒有其他任何治療方案可選。讓肌肉細胞像蠑螈一樣分裂,可以為數百萬心臟受損的人們提供一線曙光。 人類胚胎的心臟細胞可以分裂增殖,如此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飲食營養、環境狀況等發生了實質性變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等諸多因素,居民健康行為和疾病模式也發生了變化。 在心血管疾病之外,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居民健康的又一大殺手。與環境、生活方式有關的肺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膀胱癌
“RNA世界”的理論認為生命的起源是RNA,但具體的材料是什么尚未有定論。最新研究指出含有肌苷(I)而不是鳥嘌呤(G)的RNA具有高復制能力。 《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是與Nature、Science齊名,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綜合學科文獻之一,PNAS收錄的文獻涵蓋生物、物理和社 科學
上個月,免疫療法中的PD-1/PD-L1抗體“家族”再展雄風。首個治療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PD-L1抗體獲批,PD-1抗體Keytruda正式被批準用于NSCLC一線治療,這些消息再次證明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絕對實力。不過,11月3日發表在NEJM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了這類突破性免疫療
據《悉尼先驅晨報》10月22日報道,澳大利亞一名34歲的母親特蕾莎·基爾斯比利用試管嬰兒技術即將生下一名男嬰。但與眾不同的是,她所使用的精子,竟是她的43歲男友尼克·拉法內利于1986年接受癌手術化療前所冷藏的精子!據悉,特蕾莎腹中的這名“超時空寶寶”將在11月1日出生,專家稱,冷藏了21年的精子依
癌癥治療的目的在于摧毀腫瘤,阻止腫瘤生長和擴散。為達到該目標,來自貝勒醫學院和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尋找乳腺癌治療策略的新方法。他們首先鑒定一些促進腫瘤生長的蛋白,然后再對實驗藥物進行篩選找到有望中和這些蛋白的潛在藥物分子。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e Com
提到“質子治療”,大多數人可能首先會聯想到化學原子核中的質子,恰恰是這種微小的粒子,將其應用于癌癥治療上,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且已經成為目前最先進的癌癥治療技術。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日,《自然》就刊發了一篇綜述,歸納了質子治療腫瘤的現狀和最新進展,為了能讓更多癌癥患者獲得質子精準治療,專家們提
稀土發光納米晶由于可以在近紅外光激發下產生上轉換/下轉移發光,具有發光壽命長、量子產率高和發光波長可調等優點,在體外診斷與醫學影像研究中受到廣泛關注。目前稀土納米晶的可控合成與發光調控已經取得了較好的發展,但是高質量的稀土納米晶通常在油相中合成,如何將油相分散的稀土納米晶設計成具有良好水溶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