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的材料和制造局的研究人員在高溫樹脂基復合材料增材制造領域取得新的進展。 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研究小組成功地打印出來目前最耐高溫的,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部件。 AFRL材料和制造局的研究人員與NASA格倫研究中心和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研究人員一起,成功地使用增材制造打印出了目前具有最高耐溫能力的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部件。這種復合材料碳纖維長絲和高溫熱固性樹脂組成,這種先進的材料技術突破為滿足下一代低成本的空軍制造需求奠定了基礎。 這是復合材料增材制造領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這些3D 打印的部件可承受大于300℃的溫度,在渦輪發動機的可替換部件或在發動機排氣口周圍的熱區具有潛在應用。 然而,對于空軍來說,這是一個長期的、巨大的、節約成本效益的重大突破,是一項高增值技術。 (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胡燕萍)......閱讀全文
2019年6月27日,兩年一次的亞太材料科學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APAM)會議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召開。 會議選舉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32名,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2名。其中我國大陸有16人當
“基礎研究決定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深度和廣度,‘卡脖子’問題根子在基礎研究薄弱。”李克強總理在9月2日主持召開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工作座談會上指出。 “剛才幾位代表都在發言中都提到‘卡脖子’問題。‘卡脖子’問題根子在基礎研究薄弱,不是就事論事就能夠解決的。”李克強說,“基礎研究站得穩不穩,站得
新材料主要服務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也是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及先導,新材料的應用領域基本集中在新興產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中最重要的一極,新材料是“基礎的基礎”,是國家七大戰略新興產業拼圖之龍骨。 根據我國當前及未來發展的實際情況,新材料領域值得注意的新發展方向主要有半導體材料、結構材料、高分子材
2014年12月,美國總統直屬的科學技術委員會頒布《材料基因組計劃戰略規劃》(MGI)。這是美國國家層面的最高級科技戰略規劃,將協調和指導聯邦政府的投資和研發活動,為MGI的發展指明方向。 一、《材料基因組計劃戰略規劃》的背景及目標 新材料研發周期示意圖 目前材料技術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是:
(三)先進高分子材料 特種橡膠。自主研發和技術引進并舉,走精細化、系列化路線,大力開發新產品、新牌號,改善產品質量,努力擴大規模,力爭到2015年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70%。擴大丁基橡膠(IIR)、丁腈橡膠(NBR)、乙丙橡膠(EPR)、異戊橡膠(IR)、聚氨酯橡膠、氟橡膠及相關彈性體等生產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質檢總局官網8月5日消息,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工信部聯合印發《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提出到2020年,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
圖一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視察漢麻初加工基地 圖二 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視察漢麻綜合利用情況 圖三 總后勤部部長廖錫龍聽取漢麻項目研究情況匯報 圖四 總后勤部副部長孫志強為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成立揭幕圖五 總后勤部副部長丁繼業視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分析測試百科網特摘取整理了與分析測試領域相關度較高的內容如下。更多依靠中國裝備 《中國制造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布了《關于請組織申報2008年第一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的通知》,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有關部門、直屬機構辦公廳,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十一五”規劃》,促進轉變經濟發
材料是人類一切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基礎,歷來是生產力的標志,對材料的認識和利用的能力,決定社會形態和人們的生活質量。新材料則是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石。新材料種類 一、我國新材料產業現狀我國新材料生產情況 幾乎所有的新材料我國都能夠生產并且正在生產,包括: 高性能工程材料 POK聚酮、PPO聚
蛋白質濃縮和溶質的去除實驗 實驗步驟 一、層
預計在新奇的一級分子和生物仿制藥實體方面將會有突出的增長。一些進步的是改良的分析、開發和相互作用。現在已有許多用于去除關的方法,包括凍干、反向萃取、溶質析出,precipitation、透析(溶劑交換) 、超濾和層析技術。值得注意的是,在眾多微和設備發展的支持下,小型化和高通量的蛋白質分析取得了極大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機械基礎件 基礎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該規劃貫徹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的精神,在總結分析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明確了“十二五”
#aabbccdd5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5{border:1px solid #666666} 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
范景蓮,現任中南大學難熔金屬與硬質合金研究所所長、湖南省納米材料工程中心常務副主任,先后榮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組部“萬人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全國創新爭先獎、何梁何利基金、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作為一名女性科學家,這樣的成績和榮譽對她來說殊為不易。1967年7
近日,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與NASA格倫研究中心和路易斯維爾大學合作,開發出3D打印耐高溫聚合物的方法。研究人員采用浸漬了碳纖維絲的高溫熱固性樹脂和選區激光燒結工藝,成功打印出可承受高于300℃的耐高溫聚合物基復合材料部件,未來有望用于渦輪發動機備件或發動機排氣周圍的高溫區域。圖片來源于網絡 由
高性能纖維是指對外界的物理和化學作用具有特殊耐受能力的一種材料,被稱為第三代合成纖維;其在海洋開發、情報信息和軍事裝備等國防軍事和工業領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與技術創新的標志之一。 1、高性能纖維:強國強軍的戰略材料 1.1、高性能纖維的定義:具備特殊耐受力的一類材
中科院位于華東地區的兩大材料科學研究基地。分別是坐落在上海市長寧區定西路1295號的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以及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莊市大道519號的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在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根據中國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的研究結果,中科院在材料科學領域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新靈教授研究團隊的楊斌副教授經過5年艱苦的技術攻關,成功開發了國內第一項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廢棄物新型裂解回收技術和裝備,已達到具有國際水平的規模化生產能力,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目前該項技術已被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增補到2015年《車用材料可再利用性
檢測實驗室是指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能向社會提供檢驗檢測和校準服務的技術機構的總稱。它具有保證產品質量、推動技術進步、規范市場秩序、破除技術壁壘、保障民計民生、維護公共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的技術支撐作用。 “十二五”時期是天津在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實現城市定位的關鍵時期。檢測實驗室的
樹脂基復合材料由于具有高比強、高比模、耐高溫、耐腐蝕、耐疲勞、阻尼減震性好、破損安全性好、性能可設計等優點,已發展成為航空航天結構的基本材料。同時復合材料的先進性與其質量的離散性和高成本并存, 在實際應用中, 即使經過研究和試驗制定了合理的工藝, 但在復合材料結構件的制造過程中還有可能產生缺陷,
1.概念 自修復混凝土是模仿動物的骨組織結構受創傷后的再生,恢復機理,采用修復膠粘劑和混凝土材料相復合的方法,對材料損傷破壞具有自修復和再生的功能,恢復甚至提高材料性能的一種新型復合材料。 2.背景 混凝土是一種典型的脆性材料,在使用過程中會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入選中科院2017 年度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的世界首條稀土硫化物著色劑連續化窯道生產線 歷經半個多世紀,1949年9月23日晚從上海北上長春的青年學子們不再年輕,而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長春應化所)卻被時間洗練出風華。 滿載著科學的碩果,沐浴著世紀的朝陽,1998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石墨烯復合材料最具工業開發價值,擁有雙重優勢,也擁有無限的可能性。石墨烯應從實驗室走向行業市場,而如今也是石墨烯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關鍵時期,在行業的道路上充滿了危機和挑戰。 石墨烯以其優異的性能和獨特的二維結構成為材料領域研究熱點。6月2日下午,石墨烯公益沙龍暨青年科學家快樂足球邀請賽在惠山
大連理工大學有這樣一支科研團隊,他們在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加工領域堅持自主創新,走出了一條產學研合作的新路。1月8日,這支以大連理工大學教授賈振元為首的科研團隊憑借“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構件高質高效加工技術與裝備”項目摘取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賈振元(右二)和團隊在實驗室工作。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
石墨烯以其優異的性能和獨特的二維結構成為材料領域研究熱點。6月2日下午,石墨烯公益沙龍暨青年科學家快樂足球邀請賽在惠山經濟開發區科創中心工會創業中心成功舉辦,來自國內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單位的青年科學家、石墨烯行業的企業家、創投基金負責人齊聚一堂,參與了石墨烯沙龍交流及球場競技,活動氣氛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