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三峽集團投資興建的向家壩水電站主體工程已初具雛形。三峽集團正在加快推進金沙江上包括向家壩在內的四座巨型水電站的建設,其總規劃裝機規模相當于兩個三峽工程。 6月19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簡稱“三峽集團”)首次發布《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報告稱,該集團正在加快推進金沙江上的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4座巨型水電站建設。 這四座電站總規劃裝機規模近430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900億千瓦時,相當于三峽工程的兩倍。 “兩個三峽會不會造成兩倍于三峽的破壞?”“巨型水電站的修建究竟是福是禍?”—這則信息一經媒體發布,旋即引發公眾對三峽集團的質疑,并讓水電開發之爭再次白熱化。 跌入漩渦的三峽集團董事長曹廣晶顯得有些疲憊,直言“有很大壓力”。此前整整一個月,三峽集團一直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 5月18日,國務院通過的《三峽后續規劃》,首次指出三峽工程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閱讀全文
12月28日上午11時26分,隨著最后一車渣土倒入向家壩水電站大江合龍龍口中,我國第三大水電工程——向家壩水電站成功實現大江截流。 10時55分,早已等在龍口的工程建設者接到截流指令,迅速啟動重型自卸卡車。一時間,工地上車輛穿梭,馬達轟鳴,一輛輛滿載著特大塊石、沙礫、渣土的大型自卸車分別在龍口兩邊
記者從中國三峽集團獲悉: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于16日順利蓄水至高程354米,達到水庫初期蓄水目標水位。這是向家壩水電站建設取得的重要階段性成果,標志著向家壩水電站將開始全面發揮發電、防洪、航運、灌溉等功能。 向家壩水電站蓄水至高程354米,滿足首批機組發電水位需求,為右岸地下電站首臺機組投產
記者從中國三峽集團了解到,10月16日,向家壩水電站已順利蓄水至高程354米,達到水庫初期蓄水目標水位。中國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曹廣晶說,實現初期蓄水目標,標志著向家壩水電站將開始全面發揮發電、防洪、航運、灌溉等巨大綜合效益。 向家壩水電站是繼三峽工程、溪洛渡水電站之后我國整體規模第三
資料圖:2010年4月17日,向家壩水電站是我國正在建設中的第三大水電站,2006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圖為當日向家壩工程施工區大壩澆筑現場和地下廠房。 中新網宜賓1月24日電(廖時權 石小云)“向家壩水電站不僅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砂
四川錦屏一級水電站高三百零五米,創世界拱壩高度紀錄 埃塞俄比亞吉布Ⅲ水電站由中方承建,有“非洲三峽工程
在我國,白鱀豚、白鱘和鰣魚已經功能性滅絕,長江江豚、中華鱘成為了極危物種……水生物種離開我們的速度超出了想象。 珍稀水生野生動植物瀕危程度加劇,水生物種資源嚴重衰退,已成為影響我國生態安全的突出問題。為此,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水利部三部門日前聯合發布了《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以
6月19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簡稱三峽集團)首次發布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報告顯示,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4座巨型水電站的建設正在加快推進。規劃裝機規模近4300萬千瓦,相當于兩個三峽工程,年發電量約1900億千瓦時。 2002年,國家正式授權中國長江三
昨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簡稱三峽集團)首次發布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報告顯示,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4座巨型水電站的建設正在加快推進。規劃裝機規模近4300萬千瓦,相當于兩個三峽工程,年發電量約1900億千瓦時。 2002年,國家正式授
爭議多年的重慶小南海水電站項目塵埃落定。 環保部于3月30日印發《關于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明確否決了小南海水電站。 《批復》提出,“不得在向家壩水電站壩址至三峽水利樞紐庫尾長江干流河段和支流岷江、赤水河河段等自然保護區范圍內,再規劃和建設小南海水電站
全部為“中國制造”單機容量達80萬千瓦水輪機發電機定子高度達6.3米,總重量達1976噸 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單機容量最大水輪發電機組,24日開始在向家壩電站進入正式安裝階段。這標志著我國清潔能源重裝工藝及安裝水平躍上一個新臺階,也為向家壩電站首臺機組明年順利發電
中國三峽總公司日前發布的2007年環境保護年報透露: 中國三峽總公司日前發布的2007年環境保護年報透露,三峽工程為中國節能減排做出突出貢獻,自2003年6月開始通航、發電以來,累計發電量和蓄水降低的通航能耗,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超過2.7億噸。 2003年7月三峽工程首臺機組并網發電,截
三峽電站最后一臺機組今年10月悄然通過“首穩百日”運行。自此,世界最大水利樞紐——三峽至葛洲壩水利樞紐步入持續平穩發電階段。 從三峽樞紐發出第一度電開始至今,十年間,長江干流的兩座主力電站——三峽和葛洲壩電站,已累計發電7600多億千瓦時,不僅實現了“照亮大半個中國”的夢想,也見證了我國大
本文系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為《中國經濟周刊》獨家撰寫的記錄文章。文中詳盡記錄了我國電網從獨立、分散、多頭、弱小如何逐步建成全國互聯、互通、互供的統一大電網的艱辛過程。其間經歷了哪些困難?又留下了哪些遺憾?文中首次披露了不同歷史時期中國電網聯通過程中的決策、爭議和探索,包括了新
國家能源局、云南省政府今天在此間集會,紀念中國水電走過100年輝煌歷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表示,以三峽工程為標志,我國的水電綜合技術水平邁入了世界先進行列,中國水電已進入大電站、大機組、高電壓、自動化、信息化新時代,目前已建成大中小型水電站45000余座,總裝機
7月4日,三峽工程最后一臺70萬千瓦巨型機組正式交付投產——這標志著世界裝機容量最大水電站三峽電站經過10多年的安裝、調試開始全面發揮效益,總裝機容量達到2250萬千瓦。 “三峽電站的建成投產,不僅在緩解受電區域夏季、冬季用電緊張局面,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且對發展清潔能源、減
記者11日從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了解到,向家壩水電工程首期蓄水預計一周左右達到目標水位,屆時首批機組即進入有水調試階段。若經過調試各方面情況正常,向家壩水力發電廠首批機組10月底將投產發電。 向家壩水電工程10日上
在溪洛渡電站安裝的18臺77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中,有15臺是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機組,分別來自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和東方電機有限公司。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機電工程局溪洛渡機電安裝項目部副主任蔡肇斌告訴記者,這些機組全部一次啟動成功、一次通過72小時試運行,安裝質量
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潘云鶴編者的話 從2007年起,本報嘗試約請數、理、化、天、地、生以及工程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就當年度本學科領域的進展進行綜述。目的是幫助讀者梳理世界科技發展脈絡,總結其中隱含的規律,并給出趨勢性判斷和評價。學科述評系列文章
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旦調整,除了小南海,朱楊溪、石硼等水電項目也將提上議事日程,長江上游特有魚類將喪失最后一片生存空間。 申請召開聽證會 7家環境NGO一年多來的擔心終于成為現實。 11月24日,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工作人員在答復環境NGO自然之友的相關詢問時,證實長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