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30日報道,很多科學家一直希望能找到方法逃離由“電子”支配的計算系統,也提出了不少想法。日本和英國科學家最近則將寶壓在使用垂直空腔內的量子點制成的全光開關上。他們認為,全光開關有望用于超快的光通信系統中,能幫助光互聯取代目前計算機芯片之間傳輸數據的電子互聯,對芯片上的光學計算也非常有用。 日本神戶大學的物理學家金超元(音譯)和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霍普金森攜手,在最新一期的《應用物理學快報》上提出了這個想法。金超元表示,全光開關用于互聯網路由器潛力巨大。首先,全球互聯網路由器的能耗非常大,而全光開關能減少能耗。傳統互聯網路由器使用了光—電—光接口,其將光子攜帶的信息傳給電子再轉給光子需要消耗額外的能量。而全光開關通過一束光直接控制另一束光,能減少光—電—光接口額外需要的能量。 另外,使用全光開關也有助于給計算機“瘦身”。使用光子互聯還能避免傳統電子互聯中出現的信息延遲和失真。全......閱讀全文
利用量子物理學獨特效應的量子互聯網將與我們今天使用的經典互聯網大相徑庭,全世界有很多研究小組正致力于構建先進的量子互聯網。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量子研究團隊近日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布了一份報告,也可以說是一張路線圖,闡述了量子互聯網發展的各個階段及其應用領域。 他們認為,量子互聯網盡管還
量子通信技術基于量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克服了經典加密技術內在的安全隱患,是迄今為止唯一被嚴格證明是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為了拓展應用、與現有通信系統兼容以及大量減少成本,需對點對點的通信方式進行組網并充分利用經典通信設施。與此同時,量子克隆技術的出現也使得我們開始重新審視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問題。量
還記得這樣的場景嗎?電影中,主人公走入一扇“任意門”,瞬間就穿越來到另一個空間…… 在量子世界里,這或許不是幻想。 啥是量子?簡單來說,量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是能量的最基本攜帶者,不可再分割。量子世界中有兩個基本原理:一個是量子疊加,就是指一個量子系統可以處在不同量子態的疊加態上,著名的
還記得這樣的場景嗎?電影中,主人公走入一扇“任意門”,瞬間就穿越來到另一個空間…… 在量子世界里,這或許不是幻想。就在今天凌晨,我國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新華社記者采訪了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呂力、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劉雄軍,帶你一起走進神奇的量子世界。
還記得這樣的場景嗎?電影中,主人公走入一扇“任意門”,瞬間就穿越來到另一個空間…… 在量子世界里,這或許不是幻想。就在今天凌晨,我國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新華社記者采訪了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呂力、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劉雄軍,帶你一起走進神奇的量子世界。
6月21日上午,斯坦福大學物理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張首晟就《AI 的三大發展支柱》為題發表了演講。 張首晟受聘于斯坦福大學物理系。主要研究凝聚態物理,重點是拓撲絕緣體,在高溫超導、量子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強關聯電子系統等研究方向上取得大量國際一流研究成果。 以下為演講內容: 大家上午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風塵仆仆剛從德國慕尼黑回來的陸朝陽,第一時間接受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 陸朝陽2004年從中科大物理系畢業后加入潘建偉教授的研究組,開始了他在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的科研歷程。研究生期間,陸朝陽在導師指導下完成了首次制備六光子糾纏等實驗,成果入選了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中國科技十大進展新聞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改革使科技發展迎來了春天。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到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改革成為改革開放大戰略的一個縮影,發揮了先鋒、引領和試驗田作用。40年來,我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實力伴隨經濟發展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看到本文的標題,人們一定會大吃一驚。翻開今天的中外媒體,充斥的全是中國科技飛速進步,感覺是馬上要領導世界的架式。2016年中國科技論文數量超越美國,更是讓中國人信心爆棚。 這些成就僅從論文統計數據本身角度來看,客觀上確實是不錯的。坦率地說,我本人是長期對中國的發展持最樂觀態度者。即使在很多年前
近幾年,“基礎科學”被提得越來越多,不僅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華為、阿里、騰訊等知名企業也紛紛加大了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 隨著中國載人飛船、月球探測、量子通信等科技成果的逐漸顯現,很多人逐漸認識到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對國家發展的重大意義。當然,對基礎科學缺乏了解、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