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政府日前為新輸電線路的規劃和資金支付提出了幾條基本原則,《紐約時報》表示,此舉幫助全美電網滿足可再生能源發電目標、增強電力市場競爭性的長期政策的一部分。 這項已討論多年的條例旨在推動電網管理機構相互協作,促進跨州和電力行政區輸電線建設。由于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基本集中在沙漠與山頂地區,而隨著美國各州提出的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并網的目標,跨區域電力傳輸變得尤為重要。發電廠和可再生能源倡導者對條例表示歡迎,但也有人認為新政策或將增加經濟負擔。 當前的電力傳輸網絡并不支持自由電力市場,發電廠不能遠距離輸電或滿足州內的可再生能源目標。根據現行條例,電力企業建新傳輸線無法補償其建設成本。 《紐約時報》稱,日前由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通過的新條例,雖然沒有具體到成本分配方式或新輸電線規劃上,但還是提出了綜合的指導意見,如受益者分擔成本等。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表示,如果電網管理者不及時修建所需的新輸電線路,聯邦政府就會動工興修。 聯邦能......閱讀全文
德國太陽能項目安裝商沃爾索公司的員工在檢測太陽能電池板的工作效率。 核心閱讀 自2009年修訂《可再生能源法》開始,德國一直在雄心勃勃地推進能源轉型,力爭到2050年實現本國80%―100%的可再生能源供應。然而,能源轉型引發的電價上漲卻讓企業和民眾怨聲載道,由此造成的供電穩定性
德國作為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始終將能源戰略視為其國家發展的命脈。然而受制于能源資源相對匱乏,能源安全問題成為德國造就世界第一強國的一大掣肘。從兩次世界大戰后的痛定思痛,到德國工業再次回到世界舞臺中央,喊出工業4.0計劃之際,德國也錨定了新的能源戰略重心,即以可再生能源為核心的綠色轉型。而
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關于減輕可再生能源領域企業負擔有關事項的通知》,支持可再生能源相關實體經濟健康發展。通知提出,嚴格落實《可再生能源法》要求,切實保障可再生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優化投資環境,降低可再生能源開發成本。完善政府放管服等公共服務,激發市場活力。 各類接入輸電網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接
資料圖片 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幾經修訂出臺在即。據報道,國家能源局起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辦法(試行)》(下稱《考核辦法》),已由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討論并原則通過。這項能源方案目前正在征求各方意見建議,再次修訂后將上報國務院審定。在此之前,可再生能源尋求配額制已將近
盡管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一度遇冷,甚至有人對可再生能源市場前景表示擔憂,但在雪佛龍前經理、美國太陽能公司Bright創始人 Jonah Greenberger看來,“以我在墨西哥看到貧困人口的生活狀況而言,太陽能仍具有較大潛在市場,政府向他們提供能源補貼難以惠及所有人。”Jonah堅持在墨西哥投資
1.2超常規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發電量世界第二。 2012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28萬千瓦,風機6083萬千瓦,水能2.489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680億度,生物質燃油產量約115萬噸標煤,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4900萬㎡,占世界
日前,德國聯邦內閣批準了由聯邦副總理兼經濟和能源部長加布里埃爾提出的“德國可再生能源改革計劃”。該計劃將對目前德國的可再生能源政策進行“徹底改革”,控制其規模和補貼增長的趨勢,打破現有的“過度支持”狀態。作為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榜樣,德國這一備受關注的改革措施將直接影響世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前景。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現狀 可再生能源發展至今,在世界能源消費中已占據重要地位,在發電、供熱及交通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數據顯示,2011年,可再生能源消費占全球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9%。其中,傳統生物質能源占比9.3%,現代可再生能源占比9.7%,熱能利用約占4.1%,水電約占3.7%,風
日前,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盡快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下文簡稱《方案》),方案中指出為了完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機制,將實行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下文簡稱為“配額制”)。提出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有效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
近年來,人們一直在討論,化石燃料成本高,可再生能源優勢日益顯著,尤其是發電。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些人認為由于可再生能源成本高,還依賴政府補貼,所以不會影響化石燃料發展,2040年前市場份額都很小。 而另一些則認為可再生能源成本一直在降低,可在發電占據較大比重,能夠動搖煤炭甚至是天然氣的發電地位
8月6日,國家能源局在北京召開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實施工作座談會。會議討論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重要任務、規劃實施思路以及規劃實施的政策和保障措施。國家能源局,部分省(區、市)發展改革委(能源局),主要能源企業,以及相關行業協會參加了會議。國家能源局新能源
3月7日,記者獨家獲悉,作為《可再生能源法》的重要配套,醞釀近6年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目前已完成第三稿,將在近期上報國務院等待審批。 當天,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聯合開展的《中美合作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咨詢項目成果發布會11月8日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致辭,咨詢項目組中方主席趙忠賢、美方主席Dr.Papay、咨詢項目組代表黃其勵分別介紹了本次研究的執行情況和主要成果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 (2012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錄 前 言 &nb
“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之一。能源消費結構是否合理,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判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的重要指標。“富煤”“少油”“短氣”的特點,導致我國長期以來以煤炭消費為主,能源消費結構不夠合理,環境污染等負面效應長期存
我國的電力工業主要是火力發電,煤炭需求量巨大,能源的過度開采利用破壞了生態環境,并造成一系列環境污染問題。可見非可再生能源的長期發展和利用并不適用于國家當前政策。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與能源匱乏問題的凸顯,可再生能源逐漸成為理想的資源。能源充足是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前提與保障,而在世界范圍內,為確
12月19日,財政部預撥2012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補助金額近86億元。用于補貼2012年1月1日以來,列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補貼目錄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電量。 業內專家認為,雖然今年財政補助提前撥付,但資金數額遠遠不足。 為扶持可再生能源發展,國家在銷售
德國的節能環保技術在世界上久負盛名,節能環保理念深入人心,而節能環保產業也已經發展成為德國又一大支柱產業,為德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 大力發展新能源戰略 由于自然資源較為貧乏,德國將節約能源、提高能效奉為一項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 2000年,德國正式頒布了《可
德國的節能環保技術在世界上久負盛名,節能環保理念深入人心,而節能環保產業也已經發展成為德國又一大支柱產業,為德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 大力發展新能源戰略 由于自然資源較為貧乏,德國將節約能源、提高能效奉為一項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 2000 年,德國正式頒布
城市可再生能源規劃與空氣污染治理 城市是空氣污染的重災區,也是應對氣候變化主戰場,更是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主市場。1952年12月,英國倫敦燃煤造成的灰霾,導致兩個月內一萬二千人死于呼吸系統疾病。20世紀80年代,英國治理空氣污染的重點轉向汽車尾氣。現在倫敦市政府推動建設倫敦低碳城市,
15日上午開幕的由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主辦的第九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介紹,2020年后將進入新能源發展的高峰階段。十三五期間,新能源將呈現規模替代能源、生產側和消費側可再生能源全面轉型的特征。 梁志鵬說,十三五期間新能源發展將呈以下特征,一是可
歐盟對南高加索地區的長期戰略是,在歐盟東部邊界創造一個安全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阿塞拜疆化石燃料資源豐富,對歐盟的油氣供應有重要作用。不過,阿塞拜疆正面臨一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巨大機會。 新興產業 可再生能源是阿塞拜疆的新興產業,阿塞拜疆政府2009年成立了替代及可再生能源機構。該機構被授權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在今天(26日)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表示,在科技支撐和引領下,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目前,已基本形成涵蓋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技術研發、檢測認證、配套服務的完整產業鏈。 今年5—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對可再生能源法的實施
編者按 能源是國家安全和發展的重要基石和保障。當前,我國正處于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要轉型期,面臨著諸多關鍵問題:能源變革需要補齊哪些“短板”?能源結構調整的節奏該如何把握?非化石能源是未來發展方向,但化石能源短期內仍是“主力軍”,該怎么處理兩者關系? 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日前專訪了華北電力大學校
■ 節能是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人類要抑制自身用能的“胃口”,要使節能成為一種先進文化,一種社會道德,一種世界觀,一種生活方式。 ■ 從現在到2050年,中國需利用1000億~1100 億噸標準煤,這龐大的煤炭總量如何利用好將是嚴重挑戰,必須作好頂層設計
智能電網是當今世界電力系統發展變革的最新動向,被認為是21世紀電力系統的重大科技創新和發展趨勢。2009年5月,我國國家電網公司首次向社會公布了智能電網的發展計劃。根據這項計劃,國家電網分階段穩步推進電網智能化建設,其中2009年~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2011年~2015年為全面
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成本下降的推動下,全球可再生能源支出正在趕超煤炭,天然氣和核電廠的電力投資。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數據,近年來全球增加的發電能力中有一半以上來自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圖片來源于網絡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2016年是可用數據的最新年份,約有2970億美元用于可再生能
——為編制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11月初在北京宣布啟動全國人民為編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作者謹以此文相獻。我國需要新的國家能源戰略 近年全球氣候變暖和化石能源資源漸趨枯竭的壞消息頻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
當前,生物質發電產業業發展舉步維艱。 據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發電分會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近70%的投運生物質電廠“燃料費用即時支付及燃料收儲運困難,基本抵消了生物質發電產業的天 然優勢”,甚至有些電力集團以少虧損作為對生物質發
“中國未來25年內可再生能源開發規模將引領世界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未來35年后有望脫離碳基能源。” 2014年開年,在《能源評論》關于“第三次工業革命大討論”的虛擬圓桌上,杰里米·里夫金的上述預測,大膽而獨特,讓中國能源領域的各界人士為之一振。在他看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