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受訪談院士落選:有人對我們回來感到不安
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每兩年增選一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8月17日一經公布,314位候選人銳減為145位,淘汰過半,但還是因為一個人的出局引起了輿論的一片嘩然。他就是49歲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享譽海內外的神經科學家,回國前已經是美國著名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 回國就出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的饒毅,被認為是新時期歸國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輿論將他的回國與上世紀50年代錢學森、郭永懷的回國相提并論,因為他們都是在海外成名后,壯年歸國效力的科學家。 而他在博客中最新表示“從今以后不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落選如此牽動人心是公眾對科學公信力的質疑嗎?院士又能否代表中國科學的最高境界?對此,饒毅接受了中央臺記者車麗的獨家專訪。 饒毅發布的“”的博文一上午點擊量就將近2萬次,這是歷次院士增選中少有的現象。昨天(18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主持人:這次中科院增選院士的第一輪評選,其實落榜的占到一半以上,可是您的......閱讀全文
饒毅:中國論文數量充足而質量不足
英國《自然》雜志日前發布名為 《自然出版指數2011中國》的報告,稱大量數據表明中國在發表論文和科學研究兩方面很快將成為全球領導者。報告負責人預計,中國將在2014年依次超越英、德兩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最有影響力科技強國。 對此說法,科研界“名嘴”、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教授昨
科學時報:饒毅憑什么不能落選
近日,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饒毅先生未能進入該名單。此事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從314位有效候選人,到145位初步候選人,淘汰比例從數字上可見一斑。甚至可以說,只要參選,就有可能落選,落選概率遠遠大于最終的當選概率。從此意義上講,誰也不能說饒毅先生就不能落選。 有人說
驚爆學術圈!網傳饒毅實名舉報裴鋼院士-耿美玉-李紅良
繼近期中國免疫學界相關科研工作者被曝出多達60多篇學術科研論文出現造假嫌疑之后,今天,微信圈流傳我國著名科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實名舉報的截圖信息。 饒毅校長向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國產阿爾茲海默癥藥物GV971的研
饒毅再再發文回復凌堃:不要幫倒忙
發件人: Transmissome 日期: Sunday, January 24, 2021 at 6:17 PM 至: "Ling, Kun, Ph.D." 抄送: ——-////—- 主題: Re: 補充:給饒毅教授的回復 樹欲靜而風不止:答裴鋼學生凌堃等—不要幫倒忙 凌博士,
中青報:饒毅身上最可貴的是批判精神
果不出所料,此前呼聲很高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止步于院士第一輪評審。此消息在科學網上掛出不到1小時,饒毅在科學網實名博客上予以回應,標題直截了當:“”。有意味的是,這篇寫于今年3月5日的博文,遲至8月17日由作者添加了日期后才公布。博主稱“早就預計到了這個結果”,“任何學生物的
對話北大教授饒毅:科研經費不是福利
他是享有國際盛譽的神經生物學家,是北京大學教授;對飽受詬病的中國科研體制,他一直保持冷靜關注,也是一個經常提出批評建議的建設者。《北京大學校報》評論他是最有趣的科學家、堅定的改革者。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他曾致信《自然》雜志,督促他們因不嚴謹的報道向中國運動員葉詩文道歉。最近,他
饒毅:論文可以看數量也可以看質量
歲末年初科學界的盤點不斷展開,去年年初曝光的井岡山大學論文造假事件屢被提及。 井岡山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講師鐘華和工學院講師劉濤為責任人,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晶體學報》的70篇論文存在造假現象,被一次性撤銷。這起中國SCI論文饑渴背景下的瘋狂案例曾令國際輿論嘩然。 實際上,即便在我國最
饒毅PNAS新文章解析性取向機制
來自北京大學的饒毅教授課題組在近期的研究中進一步探討了神經遞質五羥色胺(Serotonin)對于性取向的影響,證實大腦中的五羥色胺信號對于成年雌鼠性取向至關重要。這一研究發表在5月28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 饒毅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高等動物發育的分子信號,神經發育
饒毅再再發文回復凌堃:不要幫倒忙
發件人: Transmissome 日期: Sunday, January 24, 2021 at 6:17 PM 至: "Ling, Kun, Ph.D." 抄送: ——-////—- 主題: Re: 補充:給饒毅教授的回復 樹欲靜而風不止:答裴鋼學生凌堃等—不要幫倒忙 凌博士,
饒毅小組新成果:繪制神經活動“化學地圖”
“哇!”凌晨4點半,原本睡得香甜的小嬰兒突然醒來開始哭鬧。從出生到快兩歲,每天固定的夜哭和別人家“天使寶寶”的故事,讓她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影響甚至決定了人的睡眠? 神經科學家也希望獲得這個問題的答案。近日,細胞出版社旗下的學術期刊《神經元》發表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課題組的
饒毅:回國博士后從助理教授做起
中國科學界浮躁的原因有很多,改變這一局面有一個可行的辦法:在對科學工作者增加支持的情況下,降低職稱。 具體而言,博士后起步的教職應該是助理教授,同時享有中國目前“正高”的待遇(如成立獨立課題組、擔任博士研究生導師等等),但必須經過晉升副教授和正教授的兩輪評審。在研究所,相應為研究員、
饒毅:氧氣研究先驅——神父普里斯特利
以“發現氧氣”而廣為后人所知的Joseph Priestley(1733-1804),一生都做牧師。他在多個領域有創見,其思想影響遍及科學、宗教和政治。 普里斯特利的科學工作有超前世人很多的先見之明,也有終生執迷不悟的錯誤。 普里斯特利一生著有一百五十多本書,其中有:幫他獲得教師職務的《
饒毅:這是我見過的最差科學經費管理
在我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普遍對支持科學研究有廣泛共識,在我國具備一定支持科學研究的經濟條件的情況下,科技部正在推動最大的兩個所謂“2030”計劃:量子計劃、腦計劃,預計十年時間里國家投入各數百億。 如何提高國家經費使用效率,使納稅人的經費得到有效使用,使經費用到有意義科學工作,是每一個涉及科學計
評論:有多少教授能像饒毅那樣“慢”
近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就科學界如何潛心學術、摒棄急功近利,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表示:“我自己的論文數量比較少,自從2004年有獨立的國內實驗室后,發表過3篇原始文章。2006年、2009年、2010年,我在北京的實驗室論文數量為零。” 饒毅有“底氣”,也有機會
饒毅:我的體育是數學老師教的
我的體育一輩子都差、都很差。 原因都在自己:基因不好、努力不夠。 不怪體育老師們。 在農村上小學期間,第一個記得的體育老師是傅老師。他文藝也活躍,組織學校文工隊,他自己拉二胡。他的體育課,有一次是讓學生在山里分成兩隊互相抓,因為還沒有玩夠就下課了,記了一輩子。 天氣不好的時候,傅
饒毅施一公聯合為《科學》雜志撰寫社論
饒毅施一公 編者按:施一公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院長,饒毅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院長。近日,兩位科學家聯合撰文,討論目前中國的科研基金分配體制及科研文化問題。他們在文章中指出,盡管近年來中國研究經費持續以20%的比例增長,但這種增長沒有對中國的科學和研究起到應有的強大的
饒毅:問題絲毫沒解決-最常見是冷處理
名為做課題實為圈錢:科研經費“黑洞”有多深? “在中國,為了獲得重大項目,一個公開的秘密是:作好的研究不如與官員和他們賞識的專家拉關系重要。”在2010年9月3日出版的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一篇討論中國科研基金分配體制及科研文化問題的社論在國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有評論認為,這一社論
施一公-饒毅:經費分配體制該改了
●盡管近年來中國研究經費持續以20%的比例增長,但研究經費分配的嚴重問題卻減緩了中國潛在的創新步伐 ●目前正是中國打破各種潛規則、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良機。一個簡單但重要的起點,是所有新的研究基金必須基于學術優劣分配,而不再依賴私人關系 近些年來,中國政府投入的研究經費以每年超過20
“海歸·中國夢”論壇在京舉行-饒毅做演講
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與歐美同學會聯合主辦的“海歸·中國夢”論壇暨《影響中國——20位頂尖海歸訪談錄》新書首發儀式10月27日在北京隆重舉行。來自中央統戰部、中國記協等單位的200余人出席了活動。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傅志寰在致辭中說,年輕一代留學生趕上了祖國高速發展的好時機,應該時刻不忘自
饒毅:卸任才能檢驗學術體制的穩定性
9月3日,饒毅正式辭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的職務,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吳虹教授出任新一任院長。之后,饒毅在博客中用孟子的“盡其心、以事天”總結工作,結尾還寫到“我個人感謝今天凌晨學院老師給我寄來的評語/悼詞,活著聽悼詞乃人生一大幸福”。很多人對饒毅的卸任辭表示惋惜,在接受光明網記者采訪
饒毅介紹自己參與的最新論文,回復亮了!
饒毅介紹自己參與的最新論文,最后的回復亮了! 2021年1月25日,北京大學戴熙慧敏在 Sleep 雜志發表了題為:Molecular resolution of a behavioral paradox:sleep and arousal are regulated by distinc
饒毅:轉基因是現代科技的必然新知
轉基因技術,是誕生于1865年的遺傳學結合生物化學導致的分子生物學革命的必然結果,是基礎科學的自然應用。 分子生物學誕生于1953年,劍橋大學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兩位年輕人,美國的博士后Jim Watson和英國的研究生Francis Crick,確定了DNA的雙螺旋
饒毅:撫摸的觸覺神經生物學
為什么你不介意其他人握著你妻子無毛的手掌,但介意他人摸她有毛的手背? 這當然違背我國俗話“手心、手背都是肉”所強調的手掌和手背無差別,俗話流行乃因我們知識有限。 要驗證手心手背有無差別,可以“以手試法”:在握手掌時撫摸對方的手背幾次,看看對方和旁觀者會如何反應,如果當場不遭暴力,可能人家
饒毅:處理學術不端-莫再坐而論道
這些年,學術不端的風波在國內時有發生。在自然科學領域,學術不端表現最多的就是科學研究不端。對于科研不端,有三個問題需要解答:該不該處理?能不能處理?怎么處理? 該不該處理?關于這個問題,已經有比較多的共識。現在,科學研究已成為一種職業,參與的人很多,不可避免會牽涉各種利益糾葛。僅靠科
饒毅:轉基因食品的安全隱患更高嗎?
轉基因的問題有幾個層面:第一是個人層面,吃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第二是國家層面,轉基因商品與中國經濟發展,轉基因作物與中國能否掌握自己的糧食安全問題密切相關。第三個是生態環境,取決于轉基因作物種植的范圍、轉基因動物的養殖范圍,既可能是當地的、也可能是全球的問題。 一般人關心最多的是個人層面:
饒毅:轉基因爭論需警惕“投機”和“反智”
中國近年對轉基因有較大的爭論,引起了兩個相反、都值得注意的問題。 一個問題是投機。有些商業利益及其相關專業人士,匆忙推動直接種植和應用,而缺乏無利益專家和人民代表監督建立嚴格的審批機制。 一個問題是反智。對于轉基因的最高分貝批評來自少數反智人士,他們不僅反對轉基因本身,而且反對一切科
饒子和院士當選IUPAB主席
11月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當選國際純粹與應用生物物理學會(IUPAB)主席。 據悉,長期以來中國人在國科聯所屬的該類幾十個科學組織中任主席實屬罕見。
中科院新增院士初選淘汰過半
145位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落選 昨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初步候選人共有145位。而5月首次公示候選人名單中,共公示了314人,即半數以上的人已被淘汰。 此次公布的“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饒毅:協和的科學,后80年不如前20年
成立于1917年,新樓落成于1921年的協和有三部分: 醫療、教學和科研。 協和的科研,最初二十年非常強。 而協和的后八十年,其科研不如前二十年,近四十年尤其離最初二十年很遠。 其中原因很多。 前二十年,協和的條件遠優于當時中國其他科研、教學和醫療機構。 招聘的系主任和教授非常強,有
裴鋼回應饒毅:空口無憑,請提供證據
1月25日,裴鋼以短信形式回復財新記者稱,“眾所周知科研打假和舉報學術不端都應該遵紀守法。舉報者舉證,作為網絡打假和學術不端公開舉報人有法理責任和義務提供2019年網絡舉報時持有的學術造假實證和這次公開實名舉報學術不端的實質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