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近日在日內瓦說,始于2011年10月的新一輪“拉尼娜”現象目前已接近頂峰,預計將在3月至5月間緩慢減弱。 世界氣象組織在當天更新的“厄爾尼諾/拉尼娜”情況簡報中說,此輪“拉尼娜”現象一直處于弱到中等強度,明顯弱于去年同期。根據氣象、水文數據分析和模型推測,此輪“拉尼娜”現象將延續至5月,5月之后則存在變數。 世界氣象組織說,5月之后不確定“拉尼娜”現象是否會延續下去,也不確定是否會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抑或保持正常,因此將繼續協調相關成員觀測機構,對太平洋地區氣象、水文變化進行持續監測和評估。 “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大范圍水溫異常升高的現象。“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兩種現象與全球氣候變化有密切聯系。......閱讀全文
一夜北風,京津冀晉多地氣溫降至冰點以下。 據中央氣象臺監測數據顯示,10月31日早晨,北方多地氣溫突破10月低溫極值,其中內蒙古中部、河北西北部、山西東北部、遼寧中部等地31個站點最低氣溫跌破10月歷史低溫極值;北京霞云嶺、吉林四平、遼寧新城子等地31日早晨最低氣溫達到有記錄以來10月歷史
拉尼娜最近被熱議。據美國國家氣象局氣候預測中心近日表示,未來幾個月,北半球將出現所謂的拉尼娜現象,并且2016及2017年度冷冬幾率正在提高。 對于即將到來的拉尼娜,我們該如何判定其到來,標準如何?如果降臨,將對我國各地區產生何種影響?又是否會改變全球變暖的大趨勢呢? 仍有待觀察 日前有
氣溫偏低和降水偏大是造成災害天氣的原因 記者:1月10日以來,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和西北地區東部出現建國以來罕見的持續大范圍低溫、雨雪和冰凍天氣。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矯梅燕說,這是我國氣象記錄上少見的災害性天氣過程,屬于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李維京(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對。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并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的大尺度降溫,并伴有熱帶大氣環流(即風、氣壓和降雨量)的變化。它對
名詞解釋: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拉尼娜”意為圣女嬰,正好與意為“圣嬰”的厄爾尼諾相反,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 隨著一場關于“千年極寒”辯論的展開,小女孩“拉尼娜”開始站到人們的面前。中國氣
8月21日,《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Weakening Atlantic Nino-Pacific connection under greenhouse warming(《溫室氣體增暖背景下大西洋尼諾-太平洋遙相關減弱》)的最新研究成果
2010年6月底開始,高溫天氣像猛虎一樣向我們襲來,中國的南北方很多城市都被卷入到滾滾的熱浪當中,考驗著每一個人的忍受力。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人們以各種方式防暑降溫,應對“烤驗”。 中新社發 cnsphoto 攝 中新社北京7月7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表示,2008年將是造成災難性天氣的自然氣候現象減緩的一年,年中“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將會減輕。 在2006年至2007年間,“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造成澳大利亞干旱、非洲之角和玻利維亞洪澇以及南亞強勢冬季風等災害。“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分別使太平洋海水表層
北京今夏高溫或破紀錄 在中國氣象局日前舉行的“直擊天氣――與專家面對面”活動中,專家表示,目前太平洋中東部海洋表面溫度已偏高3攝氏度,即厄爾尼諾現象已經發生,是否能形成厄爾尼諾事件,還需要繼續關注。有人擔心,受厄爾尼諾影響,北京地區今夏氣溫會異常偏高,并有可能打破歷史紀錄。對此,專
熱帶太平洋中的一個暖水池正在向東移動,如果其到達海平面,則會引發厄爾尼諾現象 那個“小男孩”又要回來了。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氣候預報中心(CPC)于5月10日發布的一項預測結果,厄爾尼諾——熱帶太平洋東部海域周期性的水溫升高現象——很可能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出現。如果足夠強勁,此
南非德班11月29日訊 世界氣象組織今天在瑞士日內瓦總部以及南非德班氣候大會上同時發布了一份有關全球氣候狀況的全新年度報告,稱盡管2011年的全球氣候受到強拉尼娜現象的嚴重影響,但今年前十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仍然是自1850年有記錄以來的第十高,且超出以往
10年來,智利中部一直遭受著無情的干旱:降雨量比正常情況減少了30%,綠植枯萎、水庫干涸,超過10萬頭家畜死亡。這場旱災持續了如此之久,以至于研究人員稱其為“百年不遇的大干旱”,堪比幾個世紀前的干旱期。而這與8000公里外持續了10年之久的美國加州干旱并沒有什么不同,這里的干旱直到今年才有所緩
國家海洋局22日發布的《2016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2016年為1980年以來的最高位。 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為易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脆弱區。其中,濱海城市和濱海低地尤其應制定海平面上升應對策略。 沿海近5年海平面處于30多年來高位 公報顯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保部日前發函,征求對《重點行業和流域排污許可管理試點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的意見。該《工作方案》指出,2017年應完成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石化等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確定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上海市等多個省級環保部門,以及邢臺市、深圳市、保定市等多個市級環
去年冬天,京津冀地區被霧霾籠罩,重污染天氣頻現,人們至今心有余悸。 今年,從國慶假期的霧霾,到近幾天華北地區多地出現重污染天氣,各界開始對冬季的空氣質量隱隱擔憂。 受到不利氣象條件、采暖等因素影響,冬季往往被認為是霧霾高發期。今年冬季氣象條件會怎樣?霧霾是否會再次籠罩京津冀等地區?應該怎樣應
6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胡敦欣領銜17位國內外海洋學家和氣候學家合作撰寫的《太平洋西邊界流及其氣候效應》評述文章在《自然》雜志正式發表。這是《自然》雜志首次發表有關太平洋環流與氣候研究的評述性文章,也是中國在該雜志發表的首篇海洋領域綜述文章。 應《自然》雜志邀請,
從年初的雨打春開始,仿佛就預示著2015年天氣的不平常。整個第一季度,北方氣溫如過山車一般跌宕起伏,人們盼望的“四季如春”被過成了“春如四季”,不僅鬧心的秋褲脫了穿、穿了脫,最近北京靈山、河北圍場、康寶及內蒙古中部等地竟然還上演了一幕五月飛雪奇觀。 南方的小伙伴們也是大開眼界。5月5日華南才進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的主題是“人與氣候”。伴隨寒潮、高溫等“百年一遇”字眼頻頻出現,公眾對氣候異常愈來愈關注。世界氣象組織稱,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極端氣候事件的嚴重性、持續性以及發生的地理范圍,趕上甚至超過歷史上最嚴重的極端氣候事件。極端天氣為何多發?我
6月26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新聞公告,預測6月至8月,有60%的可能性發生厄爾尼諾,到10月至12月,這一可能性將上升至75%-80%。 WMO表示,近日,熱帶太平洋地區的溫度已經達到發生弱厄爾尼諾的閾值,但諸如海面氣壓、云以及信風等的大氣條件仍然處于中性狀態。由于
這是1月4日拍攝的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部城市羅克漢普頓遭洪水侵襲的地區。 近一時期,世界各地氣候變化無常。澳大利亞東部暴雨滂沱,山洪咆哮。在昆士蘭州,洪水似“內陸海嘯”,奪走22人生命,造成78人失蹤,使布里斯班等數十個城鎮成為一座座“水城”或“泥城”;在維多利亞州,先
1月15日,在距巴西里約熱內盧約130公里的新弗里堡,當地居民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穿過一條被洪水淹沒的街道。克里斯蒂娜 本次拉尼娜現象始于2010年6月 是過去一個世紀最強的拉尼娜現象之一 氣候專家預測 拉尼娜現象不會在第一季度結束 可
哥斯達黎加咖啡管理局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近10年間該國咖啡產量銳減近30%,其中2011年全年同比減產15%。報告同時指出,盡管生產成本增加、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國內政策變化等導致咖啡產量逐年下降,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氣候變化加劇。 哥斯達黎加是世界主要咖啡產區,年產咖啡近200萬袋。本報記者日
在西太平洋布放6100米潛標。 胡敦欣講解太平洋西邊界流問題。 中新網青島6月18日電 (胡耀杰)6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研究員領銜17位國內外海洋學家和氣候學家合作撰寫的“太平洋西邊界流及其氣候效應”評述文章在《自然》雜志正式發表。這是《自然》雜志首次發表有
云短波輻射強迫對厄爾尼諾的負反饋是驅動厄爾尼諾-拉尼娜(ENSO)演變的非常重要的熱通量反饋過程,但大部分參加耦合模式比較計劃的模式(CMIP3和CMIP5)都低估了這一反饋的強度,從而進一步加劇了CMIP模式對ENSO模擬的系統誤差。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發展的氣候系統模式FGOALS-g2
年降水量 夏季氣溫 高溫日數均創紀錄 晨報訊 中國氣象局昨天發布《2010年中國氣候公報》,稱“2010年是我國氣候非常異常的一年。”年降水量、夏季氣溫、高溫日數等氣候極端事件均創本世紀以來之最。 高溫強降水歷史罕見 公報說,2010年我國氣候非常異常,全年降
近日,《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刊出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Surface Current in “Hotspot” Serves as a New and Effective Precursor for El Ni?o Prediction,該研
瞭望東方周刊9月7日報道 “我1989年參加工作到今天,21年,像今年夏天這么集中和頻繁的爆發氣候災害還是第一次。”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任福民對《瞭望東方周刊》說,1998年的洪水固然厲害,但也只限于洪水,“今年夏天的災害,種類之多,范圍
5月12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Deep-Reaching Thermocline Mixing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Cold Tongue”,報道了赤道太平洋溫躍
2019年8月22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熱帶氣旋活動增強厄爾尼諾》(Tropical cyclones act to intensify El Ni?o)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由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
iNature 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的變化與各種各樣的區域極端氣候和生態系統影響有關。因此,可靠,長期的預測對于管理政策響應非常有價值。但是,盡管付出了數十年的努力,但在提前一年以上的時間預測ENSO事件仍然存在問題。 2019年9月18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院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