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3月19日表示,該企業將在4月30日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一艘名為“龍”的貨運飛船。如果一切順利,這將是國際空間站首次迎來私營企業建造的太空飛船。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說,這艘“龍”飛船將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升空,并在數天后抵達國際空間站。這次發射原定于今年2月進行,但由于需對該飛船進行更多測試,發射時間被推遲。預計,這將是航天飛機退役后美國首次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 據美國航天局介紹,該局已經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簽訂合約,將利用這家公司制造的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進行12次貨運補給。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2010年成功將試驗型“龍”飛船送入環繞地球運行的太空軌道,此后又操控它重返大氣層。“龍”飛船由此成為首個完成這一任務的私營航天器。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由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創建。馬斯克并非航天專家,他早年通過在硅谷開辦軟件公司、經營網絡起家。2002年,他將自己創建的網上支付公司PayPaI賣給了......閱讀全文
俄羅斯載人航天系統總設計師、能源火箭太空公司第一副總經理米克林1月23日介紹說,俄方打算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后以其部分艙段為基礎建造新的軌道空間站。 米克林當天在莫斯科舉行的一次航天會議上透露說,俄計劃在2019年年底前向國際空間站再發射3個新艙,完成現行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的建設。在國際空間站停
俄羅斯地面飛行控制中心4日發布消息說,日前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失敗的俄“進步M-06M”貨運飛船當天晚間與空間站成功實現對接,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送去多種給養及設備。 該中心發言人倫金介紹說,莫斯科時間4日20時17分(北京時間5日零時17分),“進步M-06M”貨運飛船與國際空間
■ 今年4月12日,是世界上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飛天50周年——1961年的這一天,蘇聯“東方一號”宇宙飛船發射成功,該國航天員尤里·加加林乘這艘飛船繞地球飛行一圈,歷時108分鐘,而后安全返回地面。為紀念人類首次太空飛行,4月7日,第6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4月12日確定為國際
俄羅斯地面飛行控制中心5月1日發布消息說,俄“進步M-05M”貨運飛船當天晚間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送去多種給養及設備。 該中心發言人倫金介紹說,莫斯科時間1日22時30分(北京時間2日2時30分),俄“進步M-05M”貨運飛船與國際空間站“碼頭”號對接艙成功對接,整
經過兩天的飛行,俄羅斯“進步MS-10”貨運飛船于莫斯科時間11月18日22時29分(北京時間19日凌晨3時29分)與國際空間站自動對接,將總重約2.5噸的貨物順利送達。 據俄航天集團網站18日發布的消息,“進步MS-10”飛船的對接位置位于國際空間站的“星辰”號服務艙。國際空間站內的俄宇航員
俄羅斯地面飛行控制中心發言人倫金28日宣布,國際空間站3名宇航員當天晚間進行了約半小時的太空飛行,成功將“聯盟TMA-19”載人飛船從國際空間站的一個艙段對接到另外一個艙段上。 倫金說,莫斯科時間28日23時14分(北京時間29日3時14分),在地面控制中心監督下,俄羅斯宇航
奮進號宇宙飛船對接在國際空間站上人類航天活動的幾大著名空間站 7月27日,俄羅斯聯邦宇航局副局長達維多夫在接受《早安俄羅斯》采訪中稱,俄羅斯方面計劃在2020年后結束國際空間站的使命,讓其墜入海洋。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熱議,因為人們才剛剛在上周依依不舍地告別了航天飛機時代。 一說:
日本宇航員若田光一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2月17日宣布,現年47歲的日本宇航員若田光一將成為首位擔任國際空間站站長的日本人。若田光一將從2013年年底開始在國際空間站逗留6個月,并在最后兩個月時間里擔任站長。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說,這將是若田光一第四次前往太空,也是他第
3月8日電 美國東部時間3月8日上午8時45分,美國首個測試版商業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球。 美國宇航局官網消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于當日進行飛行測試的最后一步。凌晨2時32分,飛船脫離國際空間站;上午7時52分左右,機載推進器啟動,飛船飛離軌道;上午8時45分,
俄羅斯航天部門莫斯科時間8月1日23時35分(北京時間2日3時35分)在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發射場用“聯盟-U”火箭將“進步M-16M”貨運飛船發射升空,飛船計劃在發射6小時后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總裁兼總設計師維塔利·洛波塔說,這次發射將首次測試貨運飛船的快
國際空間站將增加一間新房,但在此之前,空間站的飛行員們需要先把它“吹”起來。近日,國際空間站將接收2011年以來的首個添加模塊,但是與空間站其他由笨重的鋁制作的部分不同,畢格羅可充氣活動模塊(BEAM)將被疊起來放在SpaceX貨運飛船上送入軌道。 BEAM由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畢格羅航天公
俄羅斯飛行控制中心10月26日發布消息說,該中心當天成功將國際空間站軌道的平均高度提升至約390公里。為保證同俄“聯盟”載人飛船和“進步”貨運飛船的順利對接,俄方已于本月19日實施過一次空間站軌道的提升作業。 飛行控制中心說,國際空間站此次是在自動狀態下完成了軌道提升。該中心工作人員在莫斯
美國私營企業軌道科學公司的“天鵝座”貨運飛船2月18日脫離國際空間站,攜帶空間站上的垃圾踏上歸途,預計一天后在地球大氣層中自毀。“天鵝座”飛船的第一次正式送貨任務也由此畫上句號。 美國航天局當天發布消息說,美國東部時間6時41分(北京時間19時41分),國際空間站的兩名宇航員操作空間站機械
美國航天局日前宣布,國際空間站兩名宇航員當天打開對接艙門,進入了有史以來與空間站首次對接的商業飛船——“龍”飛船。 此次入艙行動由空間站指令長奧列格·科諾年科和宇航員唐納德·佩蒂完成。美國東部時間5月26日5時53分(北京時間17時23分),兩位宇航員緩緩打開了連接空間站“和諧”號節
俄美3名宇航員莫斯科時間4月5日2時18分(北京時間當天6時18分)搭乘以加加林命名的俄羅斯“聯盟TMA-21”載人飛船飛赴國際空間站。 根據俄羅斯電視臺的直播畫面,運載著“聯盟TMA-21”載人飛船的俄“聯盟-FG”型運載火箭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飛船船艙內的俄羅斯宇航員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5月22日凌晨向國際空間站發射“龍”飛船,這是世界第一艘向空間站發射的商業飛船。 美國航天局的電視直播顯示,當地時間3時44分(北京時間15時44分),搭載“龍”飛船的“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這次發射原計劃在2月進行,
當地時間5月30日,SpaceX載人龍飛船在佛羅里達肯尼迪航天中心順利發射升空。宇航員羅伯特·貝肯和道格拉斯·赫利搭乘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這次發射是人類第一次乘坐商業飛船飛往太空。圖片來源:NASA 4月17日,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里登斯廷在推特上宣布,將重啟載人航天計劃。這是將近9年之后,
俄羅斯地面飛行控制中心7月24日表示,俄“進步M—15M”貨運飛船因對接系統發生技術故障,被迫放棄與空間站的二次對接,此次技術故障的原因暫不清楚。預計29日再次嘗試與國際空間站重新對接。 “進步M—15M”飛船23日晚與國際空間站分離,按計劃與國際空間站重新對接,對接的目的是進行系列現代化
俄羅斯地面飛行控制中心發言人倫金5月12日宣布,與國際空間站“曙光”號功能貨艙對接的“聯盟TMA-17”載人飛船當天重新對接到“星辰”號服務艙,為俄“黎明”號試驗艙與空間站俄艙段對接創造條件。 倫金說,莫斯科時間17時26分(北京時間21時26分),隨著地面控制中心一聲令下,俄羅斯宇
因技術故障,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5月19日凌晨向國際空間站發射首艘私營商業飛船的計劃暫告中斷。如果問題能順利解決,該公司將于22日再次嘗試發射。 當天的發射準備工作進行得很順利,“獵鷹9”號火箭的引擎點火程序也按時啟動,但“龍”飛船上的計算機卻自動關閉。但見發射臺上濃煙起,不見火箭和飛船呼
來自俄羅斯、美國和日本的3名航天員莫斯科時間7月15日6時40分(北京時間15日10時40分),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乘坐俄“聯盟TNA-05M”載人飛船飛往國際空間站。 此次前往國際空間站長期工作的乘員分別是俄羅斯航天員尤里·馬連琴科、美國航天員薩尼塔· 威廉姆斯和
俄媒稱,俄羅斯“聯盟TMA-15M”載人飛船于莫斯科時間24日5時48分與國際空間站“黎明”號研究艙對接。 據塔斯社11月24日報道,由“聯盟-FG”運載火箭攜帶的載人飛船今天凌晨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經約6小時飛行后抵達國際空間站。 “聯盟”號飛船上載有國際空間站新一批長期考察組成員——俄
國際空間站遠離塵世,似乎與病菌、微生物這些地面上的俗物毫無關聯,然而近日俄羅斯科學家驚呼,國際空間站正在遭受微生物入侵。“國際空間站發現了危險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可能導致設備發生故障”。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阿納多利·格利高里耶夫4月23日在莫斯科舉行的一個科學論壇上透露了該消息。 阿
北京時間12月18日消息,美國宇航局網站最近日前公布了美國宇航局在2008年取得的十大科學成就,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鳳凰號圓滿完成火星探測任務,以及NASA幫助設計的第四代鯊魚皮泳衣均上榜。 以下是美宇航局2008年十大科學成就名單: 1.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 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
俄羅斯聯邦航天署10月30日說,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的“進步M-13M”貨運飛船當天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由“聯盟-U”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并成功入軌。 飛船于莫斯科時間14時11分(北京時間18時11分)升空。9分鐘后,在距地面200公里處飛船與運載火箭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此后3晝夜內,飛船將
歐洲航天局3月29日發表公報說,歐洲第三艘自動貨運飛船“愛德華多·阿馬爾迪”號已成功與國際空間站自動對接,為空間站送去超過6噸的物資。 據歐航局介紹,格林尼治時間28日22時31分(北京時間29日6時31分),飛船與空間站的“星辰”號服務艙實現了自動對接,整個過程十分順利。
中國實現第一次太空行走入選 北京時間12月28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道,對太空飛行來說,200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見證了很多重大的歷史性時刻:世界上最強大的伽馬射線望遠鏡、國際空間站上最大的太空艙、印度的第一顆月球探測器和正好是美國首位宇航員后代的太空游客都被成功送入太空。以下是20
美國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17日利用“安塔瑞斯”火箭發射“天鵝座”飛船,第十次執行國際空間站貨運任務,共送去近3.4噸物資和實驗設備。這是兩天里第二次有飛船前往空間站。 美國航天局說,美國東部時間4時1分(北京時間17時1分),“安塔瑞斯”火箭搭載“天鵝座”飛船,從美國東海岸弗吉尼亞州的瓦勒普斯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美國一家公司日前對一臺滿負荷運轉的新型離子發動機進行了測試,使得我們距離將宇航員快速送入太空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離子發動機或許會在五年內被用于維持國際空間站運行軌道,為將來一個月左右抵達火星的新型火箭的問世奠定基礎。自2005年創建以來,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韋伯斯
在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認無安全問題后,已延期一天返航的俄羅斯“聯盟TMA-18”載人飛船,于莫斯科時間9月25日6時(北京時間10時)順利脫離國際空間站,載著3名宇航員開始返回地球。 24日,已在國際空間站內駐守約半年的俄羅斯宇航員斯克沃爾佐夫、科爾尼延科和美國女宇航員考德威爾·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