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3月19日表示,該企業將在4月30日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一艘名為“龍”的貨運飛船。如果一切順利,這將是國際空間站首次迎來私營企業建造的太空飛船。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說,這艘“龍”飛船將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升空,并在數天后抵達國際空間站。這次發射原定于今年2月進行,但由于需對該飛船進行更多測試,發射時間被推遲。預計,這將是航天飛機退役后美國首次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 據美國航天局介紹,該局已經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簽訂合約,將利用這家公司制造的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進行12次貨運補給。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2010年成功將試驗型“龍”飛船送入環繞地球運行的太空軌道,此后又操控它重返大氣層。“龍”飛船由此成為首個完成這一任務的私營航天器。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由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創建。馬斯克并非航天專家,他早年通過在硅谷開辦軟件公司、經營網絡起家。2002年,他將自己創建的網上支付公司PayPaI賣給了......閱讀全文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美國航空航天局將于當地時間27日進行國際空間站多功能艙重新對接,此舉旨在未來實現美國載人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消息稱,接下來的工作是為準備美國載人航天飛船與空間站對接,首飛不早于2017年進行。美國專家計劃打造國際空間站對接主接口和備用接口用來運送設備、
俄羅斯地面飛行控制中心18日發布消息說,搭載3名俄美宇航員的俄羅斯“聯盟TMA-19”飛船于當天凌晨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消息說,莫斯科時間18日2時25分(北京時間18日6時25分),“聯盟TMA-19”飛船和國際空間站“星辰”號服務艙對接成功,整個過程是以自
俄羅斯地面飛行控制中心7月27日發布消息說,國際空間站的兩名俄羅斯宇航員當天成功完成太空行走任務,并順利返回國際空間站。 執行此次任務的是俄宇航員費奧多爾·尤爾奇欣和米哈伊爾·科爾尼延科。兩名宇航員在莫斯科時間8時11分(北京時間12時11分)打開空間站的“碼頭”號對接艙艙門開始太空
被命名為“加加林”號的俄羅斯“聯盟TMA-21”飛船4月7日凌晨成功的與國際空間站自動對接,這艘裝載著3名新一批長期考察組成員的飛船4月5日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飛船“停靠”到國際空間站俄羅斯部分的“碼頭”對接艙。這艘飛船把俄羅斯宇航員亞歷山大·薩莫庫佳耶夫、安德烈·鮑里先科和美國宇
3月22日,英國維珍銀河航天公司的“太空船二號”試飛成功。這個載人航天器有望成為世界第一艘商用太空船,如果后期試飛進展順利,預計在兩年后可進入商業運營,太空旅游票價為每人20萬美元。不過,對于未來的“星際旅行”來說,也許錢不是問題,而漂浮在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
美國航天局4月4日發布消息稱,在與國際空間站合作伙伴協商后,該局決定將“奮進”號航天飛機的發射日期由本月19日推遲至29日。 “奮進”號的升空時間目前暫定為美國東部時間29日15時47分(北京時間30日3時47分)。美國航天局表示,由于俄羅斯“進步”貨運飛船將于本月27日發射并于29
俄羅斯地面飛行控制中心10月27日宣布,俄羅斯于當晚成功發射“進步M-08M”貨運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送去多種給養及設備。 俄地面飛行控制中心發言人倫金介紹說,莫斯科時間19時12分(北京時間23時12分),“聯盟-U”運載火箭搭載“進步M-08M”貨運飛船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
俄羅斯“聯盟MS-08”飛船4日在哈薩克斯坦境內成功著陸,在國際空間站工作了半年多的俄美3名宇航員搭乘飛船安全返回地球。 俄地面飛行控制中心發布消息說,飛船于當地時間17時44分許(北京時間19時44分許)在哈薩克斯坦杰茲卡茲甘市附近一處空曠地區成功著陸。3名宇航員狀態良好。 返回地面的3名
俄羅斯聯邦航天署10月24日發布消息說,國際空間站新一批考察組3名宇航員及其后備宇航員已順利通過考試,并將開始為飛往太空作準備。 根據俄航天署部門間委員會當天在加加林宇航員培訓中心公布的名單,國際空間站新長期考察組3名成員是俄羅斯宇航員安東·什卡普列羅夫、阿納托利·伊瓦尼申和美國宇航員丹尼
智能手機時代,續航是一個制衡人類玩手機時間的最大阻礙。我們知道快充和無線充電。然而你聽說過激光充電嗎?近日,俄羅斯科學家就用激光為手機充電,還是隔了1.5千米之外。據外媒報道,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進行了一項獨特的實驗,那就是用激光在1.5千米之外給手機充電。據該公司負責人表示:我們成功地在1小時內
北京時間6月4日凌晨5時7分,由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團隊研制的科學載荷被送往國際空間站,6月7日進行了第一組實驗。據悉,本次搭載項目的順利實施,是中國空間科學項目首次登入國際空間站,標志著中美在空間科學領域的合作取得了“零”的突破。 據了解,北理工研制的“空間環境下在PCR反應中DNA錯配規
“載人龍”飛船將于3月2日進行首次不載人試飛。圖片來源:太空網 科技日報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研制的宇宙出租車——“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將于3月2日進行首次試飛。此次前往國際空間站的試飛是名為“展示-1”(Demo
俄羅斯聯邦航天署副署長薩韋利耶夫13日接受《俄羅斯報》采訪時表示,俄羅斯與中國在航天領域合作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薩韋利耶夫說,在不遠的將來,俄中航天領域最可能的合作形式是在國際空間站中俄羅斯部分合作開展科學實驗。而展望更遠的將來,則可能在各自國家空間站建設、自動軌道實驗室“OKA-T”等項目
美國航天局4月20日發布消息說,經過近兩天的飛行,美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當天將貨物送抵國際空間站。 美國航天局在一份聲明中說,美國東部時間20日晨(北京時間同日晚間),國際空間站內的日本宇航員若田光一操縱空間站的機械臂,抓住了逐漸接近的“龍”飛船。預計,“龍”飛船將被引導安裝到空間
莫斯科時間6月16日凌晨1時35分(北京時間16日5時35分),國際空間站第24長期考察組3名宇航員乘俄羅斯載人飛船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 此次發射是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進行的,飛船由一枚“聯盟-FG”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飛船內的3名宇航員分別是俄羅斯宇航員費奧多爾·尤爾奇
本報訊 美國電影《地心引力》把太空垃圾的風險戲劇化了。在國際空間站的一扇窗戶上發現的一塊7毫米寬的小碎片。圖片來源:ESA/NASA 盡管漂浮的扳手和斷裂的火箭部件可能對宇宙飛船造成最致命的威脅,但大多數軌道碎片實際上都是小得多的——想象一下油漆斑點和破碎的衛星碎片。現在,美國宇航局(NAS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在奔流不息的時代浪潮中,科技成就始終扮演著“萬花筒”的角色——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不變的多彩紙片,稍加晃動,就能轉出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2014年,細胞遺傳學、大腦科學以及計算機科學仍然是熱門領域,航空航天作為大國實力較量的焦點從未停歇,科學倫理和危機應
俄羅斯宇航員訓練中心負責人謝爾蓋·克利卡列夫3月4日表示,定于本月28至29日飛往國際空間站的俄“聯盟”號載人飛船將首次采用快速對接模式。宇航員從地面發射到空間站的時間將從原來的2天縮短為6小時。 克利卡列夫說,快速對接模式已在2012年至2013年發射的幾艘“進步”貨運飛船上試驗成功,若
莫斯科時間7日上午8點14分,搭載2014年索契冬奧會圣火火炬的“聯盟TMA-11M”號載人飛船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第一發射臺發射升空。這是奧運火炬首次進入太空。 按照計劃,“聯盟TMA-11M”號飛船將于莫斯科時間11月7日14時31分與國際空間站進行自動對接。對接成功后,冬奧會火炬將被
美俄航天合作關系因烏克蘭危機持續緊張。俄副總理德米特里·羅戈津13日說,俄羅斯將拒絕美國此前提出2020年后繼續維持國際空間站運行的提議。美國航天局隨后發表聲明,試圖淡化這番言論的影響。 美國航天局在聲明中說,太空合作是美俄關系的標志,包括在冷戰的頂峰時期。美國航天局尚未接到俄羅斯政府任何有關
俄羅斯聯邦航天署3月14日宣布,原定于3月30日發射的“聯盟TMA-21”載人飛船因技術原因將推遲升空。 俄航天署當天在聽取一份報告后發布消息說,有關專家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對該飛船進行飛行前檢驗時發現其一個冷凝器存在故障,而此前飛船的所有儀器都順利通過了檢驗。 由于需要
當地時間5月21日,美國宇航局的商業貨物提供商Orbital ATK成功發射安塔瑞斯火箭,為國際空間站運輸超冷原子實驗室(CAL)、DNA測序技術、六分導航儀等相關設備及物資。 美國宇航局官網消息,美國東部時間5月21日凌晨4時44分,在位于弗吉尼亞州大西洋太空發射場的美國宇航局沃洛普斯飛行基
當地時間5月21日,美國宇航局的商業貨物提供商Orbital ATK成功發射安塔瑞斯火箭,為國際空間站運輸超冷原子實驗室(CAL)、DNA測序技術、六分導航儀等相關設備及物資。 美國宇航局官網消息,美國東部時間5月21日凌晨4時44分,在位于弗吉尼亞州大西洋太空發射場的美
據新華社電 美國“太空制造”公司宣布,將于2014年為國際空間站提供一臺3D打印機,供宇航員在軌生產零部件。屆時,人類將首次實現在地球外制造物品,有望提升人類探索太空的能力。 據悉,美國“太空制造”公司將與美國航天局馬歇爾航天中心合作,開展在零重力環境中的3D打印技術試驗研究,并計劃在
美國航天局8月31日在美西部猶他州的地面試驗場,成功測試了為新一代載人飛船服務的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對已初步掌握的測試結果感到滿意。 美國航天局發布的消息說,該機構與其下屬的阿萊恩特技術系統公司一同實施了這一測試。受檢測的發動機長約47米,測試中該發動機啟動并工作了約兩分鐘,技術專家
美國私營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4月30日成功試射了一枚“獵鷹9”號火箭,模擬了利用火箭向國際空間站發射“龍”貨運飛船的情形。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表示,當天對火箭的9個發動機進行了靜態點火測試,整個過程僅持續兩秒。當天的測試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進行,由于一臺飛行管理計算機出現小
俄羅斯航天集團8月31日報告說,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已修補了對接的俄飛船內出現的一條微小裂縫。目前,飛船以及整個空間站的內部氣壓已回升到正常數值并保持穩定。此次事故未對站內宇航員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影響。 據俄地面飛行控制中心的消息,該機構值班員于莫斯科時間8月30日凌晨根據空間站艙內傳感器信息發現有
日本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15日發表一份公報說,該所主持的一項實驗顯示,在國際空間站,搖蚊也是從幼蟲經過蛹再變態發育為成蟲的。這是首次確認在微重力環境下,水生昆蟲也能發生變態。 在非洲半干燥地區生活著一種獨特的搖蚊,這種搖蚊幼蟲體長約1厘米,非常耐干燥,如果幼蟲體內含水量降至3%,就會進入休眠
載人航天是顯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空間站是當代空間活動的最重大前沿。6月1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力學所研究員胡文瑞在上海科協大講壇上表示,按載人航天階段性規劃,我國空間站有望于2020年投入運轉,而根據空間站“五艙”結構,首艙或可在2018年左右上天。 我國載
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俄托木斯克理工大學新聞處宣布,該大學計劃于2016年3月31日發射世界首顆外殼全由3D打印制造的立方體納衛星(CubeSat)。 據介紹,該衛星為三單元立方星,衛星結構設計和主體制造工作由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現代化制造技術科研中心承擔。衛星外殼尺寸為30×10×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