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召開青年科技人員座談會暨武漢病毒所青年創新促進會籌備會議。座談會由該所“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成員發起。所長陳新文、科研計劃處負責人肖庚富和人事教育處負責人徐紅革出席座談會,青年科技代表近40位參加座談。 會議由崔宗強研究員主持,他首先介紹了會議主要目的和議題,通過成立病毒所青年科技創新促進組織,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服務廣大科技青年,支持研究所科技創新發展。徐紅革就國家和中科院有關青年科技人才政策等作了詳細的解釋和說明;肖庚富就國家、湖北省以及研究生相關科技經費等方面作了政策說明。陳新文強調,研究所一直以來關注研究所青年人員的發展,積極推動研究所青年科技創新促進組織的成立,并將大力支持相關活動的開展。同時鼓勵所有青年人員要勇于挑戰,敢于承擔重任,竭力嘗試創新,創造武漢病毒所美好的未來。 隨后,與會人員就研究所青年人員活動的組織形式、活動內容等進行了討論。會議擬定......閱讀全文
中科院關于表彰2015年度科技促進發展獎獲獎團隊的決定 根據《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管理辦法(暫行)》(促字〔2014〕12號),經專家初評、初評結果公示、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評審委員會嚴格評審,并經院長辦公會議批準,決定授予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超高產耐鹽堿優質水稻新品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成就紀實 王曉東(右三)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有望用于治療各種程序性壞死相關疾病 邵峰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對敗血癥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大樓外景 錢學森、錢三強、竺可楨、李四光、周培源……這些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科學家。新中國成立以來,以這些科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102項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領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篇,Nature 發表了45篇,
2015年01月31日,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武漢P4實驗室)在武漢建成,標志著中國正式擁有了研究和利用烈性病原體的硬件條件。 2018年1月4日從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了解到,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通過國家衛計委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現場評估,成為中國大陸首個
這個春節,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對于鼠年的憧憬,不斷滾動的疫情播報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在這場戰“疫”中,中華預防醫學會感染性疾病防控分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中山大學附屬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除了參與醫務工作,還不斷通過互聯網做科普。他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透露,這些天面對的線上咨詢
全所職工、研究生: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所黨員干部、職工和研究生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和院黨組部署,嚴防嚴控疫情,主動承擔科技攻關重任。但近期,網絡流傳涉及我所若干謠言,如“新冠病毒源于人工合成”“病毒是從P4泄露的”“軍方接管P4”“某研究人員因病毒泄露死亡”“某研究生是‘零號病人’”“某研
田波院士最卓越的地方恰恰在于他對國家社稷民生的體貼關懷,心懷蒼生,科研事業高度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此成其“大”;密切關注國際科學前沿,及時追蹤領域最新趨向,活到老學到老,眼界開闊,此成其“高”。 田波(1931年12月~) 著名病毒學家,中科院院士。山東桓臺人。1954年畢業于北京農業大
歷史在這里交匯,又在這里遞進。 2018年1月8日,人民大會堂,中國“火藥王”王澤山、“病毒斗士”侯云德共同獲頒“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習近平總書記緊緊握住兩位大獎得主的手。 如潮的掌聲,是對復興大道上科技成就的禮贊,也是對中國堅定走創新之路的共鳴。 40年前,同樣如潮般的掌聲曾在這里響
近日,科技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在京為首批33家“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授牌。科技部副部長尚勇、衛生部副部長劉謙、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國家外專局副局長陸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王杰等出席了授牌儀式。 2007年12月,科技部和國家外專局聯合批準33家機構,建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中心自建立以
《院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強調“創新創業創造”的重要性。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不斷增強我國在世界大變局中的影響力、競爭力。我們注意到,您最近主持翻譯了《創造力危機——重塑科學以釋放潛能》一書,這本書聚焦“
這是一篇2009年的舊聞,對照今日武漢病毒所搶注專利事件來看,也許會給大家一些啟示。新版“達菲”中國制造——軍事醫科院毒物藥物研究所“軍科奧韋”研制紀實通訊員 吳志軍 張良超 2005年10月,我國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驚現南,世界衛生組織提示世界各國儲備防治用藥,我國
3月27至29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深入中科院上海分院考察調研。白春禮在考察中強調,中國科學院作為科技國家隊,經過知識創新工程13年的黃金發展時期,現在又站在新的起點上,要正確處理好繼承傳統和與時俱進的關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關系、突出重點和前瞻布局的關系、穩定支持
不論防控甲型H1N1流感偏重公共衛生還是基礎科研,也不論流感防治重大專項如何立項,各受訪人士均表示,國家防控資金的透明使用、公平競爭和合理分配都是重中之重。 2009年5月20日,媒體報道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全世界確診的感染者突破1萬人。 與此同時,一場事關40億元資金的防治流感重
2009年5月20日,媒體報道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全世界確診的感染者突破1萬人。 與此同時,一場事關40億元資金的防治流感重大國家專項的論證會也在北京某賓館緊急進行中,專項何時發布,不得而知。 此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將投入50億元防控甲型H1
“基礎研究有什么用?”這是大家常常討論的話題。我想,明代徐光啟所說的“無用之用,眾用之基”,法拉第所說的“問基礎研究有什么用就好像問一個初生的嬰兒有什么用”,都是很好的回答。基礎研究的“用”,首先體現在它對經濟社會發展無所不在的作用,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半導體、計算機、激光技術等,都是基礎
近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發布了《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關于十九屆中央第四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中共中國工程院黨組關于十九屆中央第四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核心內容如下: 一、中國科學院巡視整改進展情況通報圖片源自互聯網 1、拓展院士增選推薦途徑,嚴格審核把關。健全完善院士推薦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項目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經專家評審、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委員會批準,確定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現予以公示(見附件)。公示時間為2019年11月1日至11月5日。 具體名單如下: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項目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經專家評審、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委員會批準,確定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現予以公示(見附件)。公示時間為2019年11月1日至11月5日。 具體名單如下: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幫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穩腳跟。如今,作為北生所所長的王曉東是否實現了他當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著怎樣的淵源?如何帶領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臨著哪些問題,未來的路在哪里?請看王曉東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會舉辦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聯合研究,在抑制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藥物篩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Remdesivir and chloroquine effectively i
①謝毓元院士(左二)在實驗室指導工作 ②陳凱先院士在實驗室 ③丁健院士在實驗室指導工作 ④蔣華良院士完成抗疫科研任務從武漢返所 ⑤耿美玉研究員介紹GV-971 ⑥李佳研究員在新藥篩選中心 新藥研發向來是一場勇敢者的征途,大浪淘沙,“剩”者為王。 在“尋找
“位于上海的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經過5年不懈努力,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這標志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該項成果于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在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 當天,《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各大中央媒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聯合研究,在抑制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藥物篩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Remdesivir and chloroquine effectively i
勇于進取的生物物理所隊伍智慧的“腦”已運轉起來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創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討會”召開,與會的近100位所長就像各路征戰的將領般云集北京,從黨和國家賦予中科院的戰略定位出發,圍繞事關我國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和“創新2020”深入實施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
7月5日,武漢分院首屆小洪山交叉學科論壇成功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輝,國家973計劃專家顧問組副組長張先恩,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副調研員崔春宇,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明、副院長蘇陽應邀出席論壇。院屬在漢各單位生命科學領域80余名專家參加論壇。論壇由武漢病毒所所長陳新文,武漢物數所所長劉買利主持。
新藥研發向來是一場勇敢者的征途,大浪淘沙,剩者為王。 在“尋找治療疾病的新藥,為人民解除病痛”的過程中,已有88年歷史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以下簡稱藥物所)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30年前,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成立仿佛給藥物所的新藥創制裝上了一個引擎,加速其走過跟
黃昆班同學參觀半導體所集成技術中心 大學生到半導體所參加科研實踐 武漢病毒所與蘇州大學舉行“高尚蔭菁英班”揭牌儀式 成思危在菁英班上為同學們講課 教育部和中科院共同召開“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工作交流會,總結計劃實施1年來的成果 12月10日,蘇州大學與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一同為“
蝙蝠作為第二大類哺乳動物,表現出許多獨特的生物學特性,例如:蝙蝠是唯一能夠持續飛行的哺乳動物;它是許多致命病毒的天然宿主,如埃博拉病毒,SARS冠狀病毒,尼帕病毒等;蝙蝠壽命普遍很長,如4-8g體重的布氏鼠耳蝠(Myotis brandtii),壽命能達到40年。之前的研究顯示:蝙蝠的DNA損傷
流感病毒是危害全球公共衛生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能在人群中引起大規模流行和季節性流感,每次暴發都會引起人類死亡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是分節段的負鏈RNA病毒(Segmented Negative-Sense RNA virus, sNSV),屬于正粘病毒科
病原室的“大家庭”。病原室供圖 位于北京奧運村中科院生命科學園區的《致微》雕塑是為了紀念中國科學院為核心的科研團隊,在全人類抗擊流感事業中做出的卓越貢獻。雕塑是一個被打開的藝術化處理的流感病毒,動態體現著“格物致知,匠心惟微”的精神。 病原室供圖 病原室團隊獲2019年度求是杰出科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