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汶川地震10周年之際,回望那場山河變色的災難,防震減災的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應對重大災難的寶貴經驗,正讓我們成長、自強。9日,記者走訪了部分科研單位探尋我國防震減災科學技術前進的腳步。 地震預警系統是通過在地震區布設密集的地震預警監測儀,在地震發生時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發生后地震波造成破壞前,提前為用戶發出地震預警警報的技術。2008年汶川地震后,出生于四川達州、正在奧地利科學院從事理論物理博士后學習、研究的王暾,帶著從親友處籌集的300萬元資金,回國研發地震預警系統。 如今10年過去了,已是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的王暾,率領的來自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團隊,在我國建成了220萬平方公里的地震預警監測網,使我國成為繼日本、墨西哥之后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目前,其地震預警技術已服務全國31個省市區,通過廣播、電視、手機、專用接收終端等途徑預警40次破壞性地震,無一誤報。......閱讀全文
六個原因使其成為建國后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 5月16日,茂縣縣城周圍的山體不時有塌方發生。 四川震情動態示意圖 汶川大地震是中國一九四九年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強度、烈度都超過了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國地震研究及地質災害研究專家
地震臺網中心劉杰:地震前兆不唯一性是地震預報最大難點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預報處主任 劉杰 北京時間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許,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北緯33.1,東經96.7)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在主震7.1級地震后,臺網中心又監測到數十次的余震,最高余
①水深90 多米的紫坪鋪庫水庫保存了岷江帶下來的地震滑坡物質,科研人員艱難地采集到水庫沉積物后異常興奮。 ②在龍門山區因滑坡造成的堵車天天有,地震后更加嚴重。 ③一連數十天劃著小皮筏艇在煙霧撩人的紫坪鋪庫區進行不間斷觀察和采樣。 ④不時運動變化的近六萬個滑坡是科學家的工作場地。 ⑤20
建議繪制全國地震烈度圖 注意科研成果的積累和共享“最近大家都很忙。”在5月20日中國科學院地學部舉行的四川汶川地震院士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的開場白道出了在場各位兩鬢斑白的老院士們的近況。 汶川地震牽動了地學部各位院士的心。地震發生后,他們紛紛搜集資料、了解情況,并積極參與研
5月12日14時28分,7.8級的強烈地震猝然降臨中國四川的汶川縣,世界也隨之震動不安。汶川的這次地震幾乎等同于1976年中國唐山的大地震,但是,相較于30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國這次的救災反應和災情公開的速度已今非昔比,完全是天壤之別,因而中國人有理由有信心有能力把這次災情減少到最低程度。 然而
日前,在中國科協科技期刊與媒體見面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地震學家陳運泰發表在《科技導報》2008年第10期上的一篇文章引人矚目,這篇文章詳細解釋汶川大地震震級從7.8級修訂為8.0級的原因。 陳運泰院士在題為《汶川特大地震的震級和斷層長度》的文章中解釋,地
學者們正保持觀察華北地區動態;仍有必要借鑒群測群防歷史經驗 4月15日中午,就社會上有些人正在傳播的“中國地震局傳出消息,包頭市將在今天傍晚5點發生7級地震”的說法,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高建國明確向《科學時報》記者表示:“這不可能!首先,中國地震局無權發布地震預報消息,在中國,地震預報消
前震一個多小時內主震就來了,預報前要開會會商,處理來不及了。■關于汶川地震 震級超出歷史極限了,你讓我預報我真不敢。■如何反思 不是我們工作的失誤,這是科學認識水平的問題。跟上一代預報工作相比,我們這代人更實事求是,不大吹大放。■為何頻繁辟謠
美國《科學》雜志6月27日發表一份說,中國等國科學家通過科學鉆探項目對汶川地震主斷裂帶附近的地下水位進行了測量和分析,該研究成果或對汶川地震孕震機制和震后愈合提供新見解。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在余震、滑坡和泥石流仍不斷發生的情況下,中國科技部、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震
由中科院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主辦的2011地球科學前沿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odern Computational Geoscience Fronitier,2011)于
最近這段時期,社會上對水電開發,特別是其中的地震、地質問題都很關注。本人長期從事大壩抗震研究,想從大壩抗震安全的角度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大力發展水電是國情決定的 談到水電開發,不能不從我國能源結構說起。我們主要還是以煤電為主,煤電占二次能源結構的百分之七八十,這是國情決定的。在可預見的將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級強烈地震,造成了極其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這場特大地震具有哪些特征?地表破裂帶在哪里?大區域地表如何變形?地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就這些社會關注的問題,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所長、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南北帶地震構造研究組組長張培震6月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作了
今天,在中國地質科學院舉辦的汶川地震三周年學術報告會上,中科院院士許志琴介紹了科學家在汶川地震后進行的一場“快速反擊”。 2008年11月7日,汶川地震后178天,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鉆探工程(WFSD)正式啟動,“以最快的速度回應大地震”。 兩年多來,工程進度比原先預想的艱難得多
5月14日,空降兵某部已出動6500人在四川什邡縣境內災情最嚴重的洛水、紅白等地緊急搶救被困群眾。圖為空降兵在什邡云峰化工廠清理廢墟解救被掩埋群眾。(中新社發 譚超 攝) 印度板塊一直擠壓歐亞板塊,使得中國大陸繃得越來越緊,能量只能在一個地方釋放,四川汶川就是這個最薄弱的環節。5月14日,中科
汶川地震以后,國內學術界和媒體都十分關注地震預報問題。近日,國際地震研究專家和學者會聚北京,召開了地震學與地震可預測性國際會議。會議期間,《科學時報》記者訪問了一部分在國際上得到公認的地震研究專家。他們既有一致性觀點,也存在科學問題解決途徑的分歧。 Max Wyss:追求真理是科學的本質
這是一次計劃外的緊急會議,40多位科學家到會 5月19日,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的第七天,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機理及后續災情科學分析”為主題的一次計劃外的緊急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舉行,40多位從事地震、地球物理等方面研究的科學家到會,對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機理與后續發展態勢、重大地震災害的多學科綜合前期
●強烈地震會不會伴生氣象災害? ●此次地震釋放能量有多大? ●地震成因與機制又是什么?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7.8級強烈地震后,記者采訪了中國氣象局首席預報員喬林和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4·20”四川雅安蘆山7級地震造成巨大損失,據雅安市寶興縣縣長介紹,目前,全縣水電氣中斷,房屋幾乎全部受損,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 “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幾乎全部受損,令人惱火。汶川地震之后,重建建筑都是按照“8級抗震、9度設防”的要求設計施工,能夠抗震級為8級、烈度為9
中國西部發生了舉國震驚的“5·12”汶川大地震,7.8級的強震摧毀了震區與外界的一切聯系,空前規模的救災工作旋即夜以繼日地展開。國人在心系災區的同時也在不停地發問:地震在發生前就沒有什么先兆嗎?為什么沒有提前預報、提前示警呢?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徐錫偉研究員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
美國應對地震的基本思路是“防” 史保平,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學教授;198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同年考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理學碩士學位;1999年美國內華達大學地震實驗室獲地球物理博士學位;1999-2001年從事地震學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師從世界著名地震學家James N. Br
地質災禍鏈效應是形成地震傷亡的重要緣由。成都理工大學供圖 中新網成都6月27日電 (記者 賀劭清)記者27日從成都理工大學得悉,近日中外科研人員聯手提醒了地震誘發地質災禍鏈效應的規律,并經過對全球地震地質災禍數據庫的剖析,發現大局部強震后滑坡活動性在10年以內根本恢復到震前程度。 震
不到24小時的時間,(四川)樂山犍為縣震了45次。昨日,記者從樂山市防震減災局獲悉,從前日(14日)21時起截至昨日15時,犍為縣累計發生地震45次。最大地震為昨日7時48分發生的3.9級地震。據初步統計,地震已造成犍為縣伏龍、新盛、下渡等8個鄉鎮39個村受災。其中
據新華社4月29日報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29日上午經表決,決定任命黃潤秋為生態環境部部長。 學者出身的黃潤秋是我國知名地質學家。他在1993年任博導時剛滿30歲,是我國當時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黃潤秋資料圖 2006年1月9日,他領導的科研團隊所完成的《中國西南高邊坡穩定性評價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楊維漢 譚浩 隋笑飛)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縣發生7.8級地震,上海、寧夏、云南、重慶等10多個省區市均有震感。有關專家對此次地震形成的原因、進一步發展趨勢和今后應注意的問題作出了初步分析。 據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民介紹,這次汶川發生地震是我國
在汶川大地震這場巨大的災難面前,科學界尤其是地震學界被深深刺痛。在其后緊急召開的會商會上,對各種預報理論及技術方法的爭論更帶有一種別樣的情感背景。 尤其是,在沒有大震發生的“和平時期”沒能得以充分顯示的不同技術途徑,此刻紛紛亮相,也為普通人了解地震預報的“內情”提供了契機。 測震學的“天下”?
7.8級地震的能量有多大 四川7.8級汶川大地震震動了全國,其能量到底有多大?昨日(12日),廣東省地震局副局長呂金水向記者解釋:“它的能量相當于100顆廣島原子彈,5倍于臺灣‘9·21’大地震;如果震級測量沒有誤差的話,是唐山大地震能量的兩倍。但唐山大地震離地表近且在人口密集地區發生。” 震級
昨日,由美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共同主辦的“成都地震生命線座談會”在成都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順利召開,來自中美的權威地質專家,就地震預測、監測,以及地震后通訊、交通、電力等生命線系統的修復、重建問題進行研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院長何滿潮現場演示了汶川地震物理模擬動態
中國地震局澄清西安有大震謠言 據國家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5月27日16時3分,在四川青川縣發生5.4級余震;5月27日16時37分,在陜西省寧強縣發生5.7級余震。寧強縣與四川青川縣毗鄰。 成都震感強烈 重慶震感明顯 昨日(5月27日)發生的
中國地震局將汶川地震震級從7.8級修訂為8.0級 新華網北京5月18日電(記者李斌)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利用國家地震臺網的實時觀測數據,速報的震級為里氏7.8級。隨后,根據國際慣例,地震專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臺網在內的更多臺站資料,對這次地震的參數進
8月16日,汶川映秀鎮新城全貌,水位略有下降。8月13日暴發的泥石流截斷岷江,新城被淹,那時距離交付只有10多天。都江堰龍池鎮栗坪村余慶秀家的樓房被泥石流灌進半邊屋子,地震前那里未發生過泥石流。龍池鎮南岳村被掩埋的農家樂。 ■ 核心提示 在今年汛期大暴雨誘發下,汶川地震重災區的地質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