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發黨字〔2018〕31號 院屬各單位、院機關各部門: 根據國務院《關于張杰免職的通知》(國人字〔2018〕169號)、中共中央組織部《張杰同志免職》(組任字〔2018〕278號),免去張杰同志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職務。 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 2018年6月5日......閱讀全文
2006年11月27日,張杰由中科院基礎科學局局長正式當校長,成為新中國成立后上海交大最年輕的校長。 今年,上海交通大學數千名畢業生聽不到他們“杰哥”的畢業致辭了。這個“校長保留節目”已持續了整整10個學年。 23日上午,隨著中組部任免決定的宣布,張杰院士不再擔任上海交大校長,由常務副校長
從1999年1.4TW(太瓦,功率單位)的“極光Ⅰ號”,到2001年20TW的“極光Ⅱ號”,再到2006年研制的350TW“極光Ⅲ號”,中科院物理所光物理重點實驗室已成為全球范圍內擁有百TW級激光裝置的少數實驗室之一。 激光裝置水平的不斷提升,不僅印證著實驗室邁入國際先進水平的歷程,
應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的邀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杰于1月7日至13日訪問美國和香港。 在美訪問期間,張杰與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校長薩繆爾?斯坦利(Samuel Stanley)、副校長理查德?理德(Richard Reeder)等校領導舉行會談。斯坦
1月31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杰來到曾經學習和工作過的“娘家”——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為科研人員、學生代表做了題為《堅定創新自信 抓住新科技革命機遇》的專題報告。 張杰從科技革命的根本驅動力,新科技革命的范式、基礎與突破點,以及中國如何抓住新科技革命機遇等幾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2018年5月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領導班子個別調整宣布會議在玉泉路校區禮堂報告廳召開。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院士,副院長丁仲禮院士,副院長兼國科大黨委書記張杰院
李政道李佩王志珍黃祖洽葉銘漢秦伯益朱清時張信剛張杰吳德星胡建淼林崇德韓水法章啟群熊丙奇 王長樂 10月31日,以“求答錢學森之問:中國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為主議題的首屆創新中國論壇舉行,來自全國教育界、知識界、學術界的專家學者會聚一堂,針對創新與人才培養領域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美
2017年5月24日下午5時38分,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院士,與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分別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鄭重地在四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逐一簽署自己的名字。在兩人交換完協議文本,用力地握手時,國科大玉泉路校區第一會議室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見證這一
若爾蓋濕地草原是一個被眾多名片包裹著的區域——“中國西部高原之腎”、“中國最美的濕地草原”、“中國黑頸鶴之鄉”、“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曾經,它靠著水草豐茂、鷗翔鶴舞聞名于世。然而,隨著濕地萎縮、湖泊干涸、草原沙化,使它漸漸失去往昔的豐腴與光澤。 為遏制若爾蓋濕地草原退化、沙化,200
張杰院士的思想政治課:用公式推導回答中國自信從何處來自信從何處來,自信并不盲目,而是從理性思辨中來,從對科學與知識的系統認識中來,從對歷史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中來,從對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根本理解中來。在回答我們為什么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樣一個宏大命題的時候,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
2月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張杰在中科院機關與來訪的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一行進行了座談。座談會現場 張杰對嚴純華一行到訪中科院表示熱烈歡迎,介紹了中科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國家獨立、富強和科技強國建設而做出的歷史貢獻以及最新工作成績和國科大的歷史沿革與現狀。嚴純華向張
今年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名譽所長、著名材料科學家嚴東生誕辰100周年。為大力弘揚他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推動學術交流與開放合作,上海硅酸鹽所設立了以嚴東生名字命名的科學講壇,致力于打造集思想性、學術性、開放性、時代性于一體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家講壇。5月18日,上海硅酸鹽所在嘉定園區舉行
10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杰(Jie Zhang)在《自然》(Nature)雜志上發表了題為“Developing excellence: Chinese university reform in three steps”的評論文章,暢談了高校改革分三步走的策略,并指出招募
張杰院士:以人文情懷引導科學精神 “飲水思源 愛國榮校”,在上海交通大學,這兩句平易的校訓幾乎隨時隨處都能聽到、看到,并深深植入一代代交大人的精神血脈。在校長張杰院士看來,校訓中的“感恩、責任”意識,正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重要基石。 記者:不久前,您為交大學生上了一堂思政課,也講
加大源頭供給,促進研發機構、高等院校技術轉移;調動人的積極性,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創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良好環境……修訂后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自去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國務院近日印發了《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通知。科技部15日召開發布會,對規定進行
李政道先生作報告:要創新 需學問 過去的一年里,“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句震聾發聵的疑問一直是教育界、知識界、學術界的熱點話題。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逝世。隨著大師的遠去,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引起了上至國務院總理下
黃單胞菌是一類能夠侵染水稻、小麥、番茄以及十字花科等多種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的病原細菌。水稻黃單胞菌侵染水稻造成的白葉枯病是水稻最主要的細菌性病害之一,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病原細菌通過三型分泌系統分泌許多效應子進入植物細胞內,操控植物細胞內的免疫信號傳導以及其他多種細胞生物學過程(如干
近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會議及專家名單將會陸續公布,為方便用戶瀏覽相關資訊,將相關內容進行整理、匯總,后期會根據官方發布的消息持續更新,敬請關注。2019年度信息科學部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評審專家組成名單 劉志勇、厲力華、田豐、朱藝華、延鳳平、劉青
因為創造出了“微型太陽”,在實驗室里重現“大宇宙”,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激光等離子體物理學家張杰院士9月24日被美國核學會授予2015年度愛德華·泰勒獎。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榮獲這個激光聚變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 數十年來,全球科學家一直夢想著在地球實驗室里實現太陽的聚變反應,以獲得取之不盡的清潔能
疫苗經營企業 疫苗經營企業搬離注冊地 華衛時代公司不知去向 昨日,記者在首都之窗網站上“政務信息”一欄中的“北京市疫苗經營企業名單”上查到華衛時代公司注冊地址和公司地址,分別為北京朝陽區十里堡北里(農民日報社)和朝陽區八里莊南里32號樓二層。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朝陽區十里
從大學校園到工廠車間、大型裝備現場有多遠? 15分鐘,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潘健生的答案。80多歲的他與30多名同事一起,在10多年間,時常往返于車程15分鐘的閔行校區與上海重型機器廠之間,開展核電大鍛件關鍵技術攻關,逐漸改變了相關裝備全部依賴進口的境況。 1小時,是中國
●研發高效、低價的VOCs監測/檢測設備是行業的當務之急。業內人士認為,VOCs監測是整個行業的事情,不是哪一個企業的事情。建議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科研團隊,選取有實力的企業和科研院所,進行VOCs監測技術研發。 ●為中小型企業,開發低造價、高效節能的VOCs治理技術設備,是治理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國家天文臺實驗室研究團隊繼去年在強激光實驗室模擬黑洞輻射產生的光電離光譜取得重要成果之后[Nature Physics 5, 821 (2009)],今年又在實驗室中成功模擬了太陽耀斑著名觀測現象——環頂X射線源和重聯噴流。值得一提的是,這項重要突破完全基于
2011年12月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學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項目——“雙向凝膠電泳(2DE)成套設備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在上海舉行了項目啟動儀式,校長張杰院士出席并講話。項目分別設立了項目總體組、技術專家委員會和用戶委員會。張杰校長任總體組組長,校長助理彭穎紅教授任總體組副組長。南京
近日,中山大學化學學院張杰鵬教授團隊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論文,報道了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吸附分離研究的新進展,提出并驗證了中間尺寸分子篩概念。論文第一作者為周東東博士(2016年畢業于中山大學化學學院,現為中山大學化學學院特聘副研究員),張杰鵬教授為通訊作者。論文合作者包括中山大
在5月19日開幕的2018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動主場上,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光子學與光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張杰教授帶領的光信息安全研究團隊展示了一項最新成果——內生安全光通信,使不依賴附加密鑰的大容量安全傳輸成為可能。 在傳統光通信中,信息由于透明傳遞而隨時存在被“劫持”的安全隱患,因此收
“科學儀器 服務民生”調研 2011年4月27日上午,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組織的專家團一行來到了北京市六一儀器廠,進行“科學儀器 服務民生”調研。北京市六一儀器廠王曉平廠長、張杰營銷總監等熱烈歡迎調研團的到來,王廠長首先帶領大家參觀了六一儀器廠的生產車間、組裝車間、研發部、實驗
中機國際招標有限公司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委托,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等有關規定,現對國家質檢總局2016年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和酶標儀(第二批)采購項目進行公開招標,歡迎合格的供應商前來投標。 項目名稱:國家質檢總局2016年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和酶標儀(第二批)采
同樣的疾病采用同樣的治療方案,這種傳統的“一攬子治療”方法如今已被“個體化醫療”逐漸取代。醫生利用各種工具將患者分成不同的組,再根據他們的基因組信息來定制相應的療法或產品,伴隨診斷檢測正是這樣的工具之一。 伴隨診斷是一種與靶向藥物相關聯的體外診斷技術,主要通過檢測人體內蛋白、突變基因的表達水平
5月3日—4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主辦,“全球科技大學聯盟”(GlobalTech)七校校長或其代表出席的2010年GlobalTech校長年會在上海交大舉行。主題為“可持續的城市解決方案”的首屆學術研討會同時舉行。 作為主辦方,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院士在致詞中說,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人類
5月1日,美國科學院(NAS)公布了2012年新增選院士名單,共84名科學家當選。同時,NAS還增選了21名外籍院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新當選院士中有八位華人學者,他們分別是:Chang Yuan、趙華、董欣年、駱利群、莊小威、Chow Louise,任詠華和張杰;其中Chow Louise、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