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津生院士:厚積薄發寧靜致遠
寧津生(1932年— ) 寧津生,1932年出生于天津。1956年畢業于同濟大學測量系工程測量專業,畢業后即任教于武漢測量制圖學院(后更名為武漢測繪科技大學,2000年與原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等一起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曾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副校長、校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測繪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測繪學會測繪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院士。寧津生從事大地測量領域的研究60余年,在大地水準面、地球重力場模型、國家天文重力水準網等方面成果顯著,被譽為“大地之星”。■周耀林 覃雙 周玉萱求學同濟,巧入測繪 1932年,寧津生出生于天津,父母用出生地給他取名為“津生”。生于亂世,無情的戰火使他的求學之路充滿了坎坷,他隨父母先后輾轉于安徽桐城,湖北江陵,四川豐都、合川,揚州等地求學。動蕩不安的局面和顛沛流離的生活并沒有擾亂他對學習的熱情和對知識的渴求,1951年他......閱讀全文
白酒院士牽出“院士酒”:操盤者稱為院士定制
近日,白酒院士事件持續發酵,與此相關的白酒品牌“院士酒”亦受到外界關注。 多位網友在社交平臺曬出一款名叫“院士酒”的白酒產品,并將其與茅臺集團總工王莉入圍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一事放在一起討論。截圖源自新浪微博截圖源自新浪微博 根據網上流傳照片,該款產品酒瓶包裝上印有“院士酒”三字,旁邊并附
李燦院士 江雷院士 黃維院士 郎建平院士等成果速遞
1. Nature Chem.:雙重電催化可實現共軛烯烴的對映選擇性氫氰化 手性腈及其衍生物廣泛存在于藥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中。對映選擇性烯烴氫氰化反應是合成這些分子的一種方便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仍然在研究以寬底物范圍和高官能團耐受性為特征的普遍適用的方法。近日,康奈爾大學Robert A.
祝賀!院士副校長,再度當選院士
2月12日,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發布消息,該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肖更生研究員收到俄羅斯自然科學院發來的賀信,充分肯定肖更生研究員在農業科學領域所取得的卓越成績,并祝賀他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這是繼去年十一月當選烏克蘭工程院外籍院士之后,肖更生研究員再度當選國外知名
“白酒院士”?當選院士之路遠比想象中艱難
研究白酒的,也能當院士?青塔學術注意到,節后復工第一天,2021年院士增選工作就因一則公示,瞬間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2月9日,貴州科協官網公示了本省提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茅臺集團總工程師王莉位列其中。隨著消息的傳播發酵,民眾的爭議聲越來越大:對王莉本人學術水平的質疑、對白酒行業的價值貶低、甚
院士制度改革:院士稱號本應很純粹
事實證明,僅靠院士個人的自律、自覺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通過改革,才能堅守院士的學術性、榮譽性本質,才能更好激勵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前不久舉行的兩院院士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對院士遴選和退出機制進行了重大調整,邁出了院士制度改革的關鍵一步。 發源自17世紀英、法兩國的院
近百院士致函請求重審煙草院士資格
明天是世界無煙日,去年年底延續至今的“煙草院士”爭論再起風波。截至昨日(5月29日),近100位院士聯名致函中國工程院主席團,請求盡快復議、重審煙草專家謝劍平當選工程院院士的資格。四個學部院士聯名質疑 去年12月,鄭州煙草研究院副院長謝劍平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之初,即有26位院士聯名質
院士分身愈演愈烈 高校華麗的院士名單背后
兼職教授、名譽教授被模糊成全職教授 在中國的任何一所大學,假如有院士任教,他們一定被擺在師資隊伍最顯著的位置上。 院士,國家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界設立的最高的、終身的榮譽稱號。 “北京大學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 如果不去較真,一心向往名校的考生不會發現其中的奧
京華時報:要控煙院士不要煙草院士
“煙草院士”再起風波。截至昨日(5月30日),已經有近100位院士聯名致函中國工程院主席團,請求盡快復議、重審煙草專家謝劍平當選工程院院士的資格。 “吸煙還是不吸”,對個人可能尚是一個兩可的問題,在不妨礙他人的前提下可以自由選擇。但對于整個社會,無論從吸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看,還是從吸
陳竺院士已被授予10個院士頭銜
4月12日,陳竺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據公開資料顯示,這是他被授予的第10個院士頭銜。 陳竺于1981年獲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碩士學位, 1989年獲法國巴黎第七大學血液學研究所腫瘤發病基礎專業博士學位。 畢業后的陳竺依然力學篤行,孜孜無怠。于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9年當
袁隆平院士唁電
袁隆平院士治喪委員會: 驚悉袁隆平院士不幸病逝,山川失色,江河嗚咽,舉國同悲。我謹代表中國工程院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對袁隆平院士的逝世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向袁隆平院士親屬表示最誠摯的慰問!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杰出的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也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他畢生躬身田疇,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