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擔當!中國引領全球氣候治理
中國現在致力于向世界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當今世界需要中國這樣負責任的國家在全球生態環境議題中發揮引領作用。”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近日在接受采訪時強調。圖片來源于網絡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未來。在5月18日至19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推動和引導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彰顯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我國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加快推進低碳轉型,引導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取得舉世矚目的顯著成效,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為達成《巴黎協定》作出歷史性貢獻,彰顯大國責任擔當 “隨......閱讀全文
大國擔當!中國引領全球氣候治理
“中國現在致力于向世界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當今世界需要中國這樣負責任的國家在全球生態環境議題中發揮引領作用。”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未來。在5月1
大國擔當!中國引領全球氣候治理
中國現在致力于向世界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當今世界需要中國這樣負責任的國家在全球生態環境議題中發揮引領作用。”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近日在接受采訪時強調。圖片來源于網絡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未來。在5月1
波恩氣候大會“中國角”啟用-講述氣候治理“中國故事”
圖為國管局副局長陳建明在會上致辭。 當地時間11月7日,作為聯合國波恩氣候大會“中國角”首場活動,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管局)在此聯合舉辦了“能效提升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貢獻”邊會。 據波恩氣候大會中國代表團負責人介紹,近五年來,中國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
首部生態治理藍皮書!系統闡述中國生態建設與環境治理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生態治理藍皮書:中國生態治理發展報告(2019-2020)》18日在北京發布,這也是中國第一部系統闡述中國生態建設與環境治理的藍皮書。 該書由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等機構共同發布。藍皮書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生態治理取
聯合國《公約》:中國為氣候治理做了多大貢獻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規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基本原則,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具有強制減排義務。即便如此,中國近年來自主自愿采取減排措施,加大實施力度,并作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此外,中國還主動與多國展開氣候合作,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為推動氣候談判注入新動
堅決打贏環境治理硬仗
“十三五”規劃綱要首次明確提出“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核心目標,為綠色發展繪就了藍圖。下一步,就是要真抓實干,把一系列部署落到實處。 在“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第七場報告會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對“十三五”要著力推進的重點工作進行了闡述。概括來說,就是要緊緊抓住改善環境質量這個核心,以
中歐探索環境治理項目
由歐盟資助的歐盟-中國環境治理項目(EGP)的課題之一“提高試點地區公眾參與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作用”課題日前在北京召開項目結題會。 項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彌補我國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不足,增加試點地方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能力、透明度和效率,推進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公平高效的展開。
堅決打贏環境治理硬仗
“十三五”規劃綱要首次明確提出“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核心目標,為綠色發展繪就了藍圖。下一步,就是要真抓實干,把一系列部署落到實處。 在“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第七場報告會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對“十三五”要著力推進的重點工作進行了闡述。概括來說,就是要緊緊抓住改善環境質量這個核心,以生態文
河北鐵腕治理水環境
“河北水污染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部分地區水環境質量不升反降,水環境保護任務十分艱巨。”在日前召開的河北省水污染防治百日會戰動員會上,河北省副省長張杰輝如此判斷河北水環境現狀。據了解,去年,河北七大水系中劣Ⅴ類水質約占三成。 像治理大氣污染一樣鐵腕治理水污染,橫下一條心、拿出硬舉措。河北水
環境治理體系變革時不我待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
美國水環境治理漫談
當下,中美關系與中美發展對比似乎已成為較為敏感的議題。但在政治的紛擾之外,兩個大國之間的互相注視、互相影響與互相交流從未停止。在全球結成命運共同體的環境領域,這種在經驗和方法層面的學習借鑒更是必行之事。在中國水污染治理已進入“深水區”的當下,重新審視和觀察發達國家治水、治污、改善和管理水環境的歷
礦山環境治理對策建議
1)各級政府和礦山企業要重視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加大礦山環境治理資金的投入力度。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礦山環境監督管理,定期對本行政區域內采礦權人對礦山環境治理的情況進行依法監督檢查,與有關部門密切協作,共同搞好礦山環境治理工作,改善礦區的生態環境。2)對采礦造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土地破壞情況進行定
美國水環境治理漫談
當下,中美關系與中美發展對比似乎已成為較為敏感的議題。但在政治的紛擾之外,兩個大國之間的互相注視、互相影響與互相交流從未停止。在全球結成命運共同體的環境領域,這種在經驗和方法層面的學習借鑒更是必行之事。在中國水污染治理已進入“深水區”的當下,重新審視和觀察發達國家治水、治污、改善和管理水環境的歷
治理環境要有韌勁-美麗中國征程充滿艱辛
翻開《2013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嚴峻的環境保護形勢讓很多人的心情都頗感沉重。2013年,執行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監測的74個城市中僅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京津冀和“珠三角”區域所有城市均未達標。除了十面霾伏,還有危及飲水安全的水環境污染,關系著“舌尖上的安全”的土壤污染……人們心中都有一個
“美麗中國”從新能源發展和環境治理開始
“兩會”開幕以來,能源領域也迎來了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的良好時機。無論是對歷年來備受關注能源總量控制、成品油定價機制等熱點問題,還是霧霾天氣、風電發展等新涌現出來的問題,來自能源領域的代表、委員們都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和建議,為未來幾年中國能源的發展勾畫出美好的藍圖。從這些銳度與深度兼具的言
中國礦山環境治理投融資聯盟在天津成立
中新網天津9月23日電(記者 劉家宇)以礦山生態恢復、礦山地質災害治理,資源枯竭城市綜合治理為主要工作目標的中國礦山環境治理投融資聯盟,23日在天津成立,50多家企事業單位自愿參加。 中國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副司長熊自立說,中國高度重視民間資本在投資領域的重要作用,國土資源部鼓勵、支持、引導民
環境時評:環境治理失靈根結何在?
環境治理失靈,實質上可以歸結為地方政府與其所轄污染企業之間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使得地方政府在制定及執行環境治理的任務時敷衍搪塞。 據近日報道,截至目前,我國1.9億人的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約1/3的城市人口暴露在超標的空氣環境中。中國30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付出了巨大
中國環境報評論員文章:-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國合會2015年年會上發表特別演講時指出,要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推進環境質量改善。圍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我國政府同步發布了關于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環境保護督察、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6份配套文件
稀土業環境治理“破冰”在即
一直以來,我國稀土行業小散亂、各自為戰所形成的產業集中度過低的局面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轉變,而由此帶來的稀土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也引發了各界的普遍擔憂和質疑,稀土環境問題由此成為制約全行業健康發展的瓶頸。不過,記者1月上旬在采訪中獲得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國內南北
世界濕地日:攜手推進全球氣候治理
1月18日,2019年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在海南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舉行。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孕育和豐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樣性,被人們喻為“地球之腎”。那么,濕地具有怎樣的生態功能?全球及我國的濕地保護現狀如何?如何“量”“質”雙提升,建立濕地保護的長效機制? 1
河北加大環境治理財政投入-優先支持大氣治理
記者日前從有關部門獲悉,河北省今年將進一步加大環境治理的財政投入,2014年,河北省擬安排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8億元,重點產業發展專項資金43.8億元,支持優勢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6億元。 據河北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河北省財政將整合統籌各類專項資金,調整預算安排,統籌省級工
中國環境報:堅持“五化”并舉-推進治理現代化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2016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不斷提高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當前,在經濟新常態下,環保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必須創新工作思路,深入研究運用新的方式破解難題。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
環境稅預期升溫-環境治理再引關注
有機構報告指出,預計環境稅最早或于2014年開征,后續改革方向或包括短期稅費雙軌并行、拓展到“大環境稅”概念、征收稅率大幅提高、環境稅分配以地方為主等。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日前在京聯合發布了2013年《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該綠皮書稱,霧霾天氣現象會給氣候、
世衛組織:氣候治理收益遠高于成本
世界衛生組織5日在波蘭卡托維茲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布報告說,減緩氣候變化為人類健康帶來的好處遠高于投入成本。 這份題為《健康與氣候變化》的報告說,引發地球氣候不穩定的人類活動也直接影響健康。每年全球大約700萬人因空氣污染喪生,由此帶來的福利損失高達5.11萬億美元。 世衛組織公共衛
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指出,“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
環境治理展現非凡勇氣和定力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近日就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發表題為《歲首回望,翹首以盼》的署名文章。 他在文章開頭引用中國自古流傳的十二生肖渡河比賽的美麗傳說,指出當前人類仍處于與自身的較量賽中,經歷著環境危機下的自我救贖,需要在以往工作基礎上繼續努力,以水手的姿態砥礪前行,爭渡彼岸。
河北率先為鄉村環境治理立法
農村環境問題突出,成為很多地方不容忽視的一個客觀存在。為解決這一問題,從去年開始,河北省便開始推動農村環境保護和治理的立法。 在日前閉幕的河北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河北省鄉村環境保護和治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獲高票通過,將于10月1日起施行。《條例》不但填補了河北農村環
王毅:環境治理要有國情判斷
2013北京論壇“中國與世界環境保護四十年:回顧、展望與創新”分論壇于11月2日上午9時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舉行。該分論壇議題聚焦“環境-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的新的思想、理念、科學與技術發展。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和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王毅演講時表示,中國環境治理要依據國情,同時,要從頂層設計、法律、
河北率先為鄉村環境治理立法
農村環境問題突出,成為很多地方不容忽視的一個客觀存在。為解決這一問題,從去年開始,河北省便開始推動農村環境保護和治理的立法。 在日前閉幕的河北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河北省鄉村環境保護和治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獲高票通過,將于10月1日起施行。《條例》不但填補了河北農村環
用經濟杠桿撬動環境治理
2015年,從國家到地方,環境經濟政策密集出臺,政策綠色化步伐明顯加快。 隨著《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發布,制度改革、政策創新力度進一步加大,“構建更多運用經濟杠桿進行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市場體系”成為改革的目標,這意味著環境治理力量格局的重大改變。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曾在今年兩會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