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閔恩澤與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合作組建的恩澤生物精細化工實驗室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正式掛牌,這也是該校校慶30周年活動的項目之一。 閔恩澤主要從事石油煉制催化劑制造技術領域研究,是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也是綠色化學的開拓者。今年年初,閔恩澤榮獲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閔恩澤與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淵源頗深。早在上世紀90年代,剛剛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并在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從事研究工作的閔恩澤,即受聘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名譽教授。多年來,他堅持給該校師生作學術講座和報告,并給教師提供科研指導,此次組建的恩澤生物精細化工實驗室也是他與高校聯手組建的第一座實驗室。 此次新建成的恩澤生物精細化工實驗室,主要目的便是開發以生物質為原料,生產可生物降解的專用燃料、精細化學品和醫藥化學品等環境友好的生產技術平臺,而這也將填補北京市在生物精細化工研究領......閱讀全文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閔恩澤先生是我國德高望重的著名科學家,也是中國石油石化科技界的泰斗、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為培養年輕一代科學與創新精神,促進我國生物質能源、生物基化工與材料等能源化工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開發,閔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授予廈門大學洪文晶等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19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中國化學會向各位獲獎者及其單位表示衷心的祝賀,并衷心希望各位獲獎人再接再厲,潛心科研,攻堅克難,不斷取得新的更大成績!2019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
中科院化物所 打造能源科研“國家隊” 10月10日,中國首個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正式啟動籌建。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指出:“目前,我國新能源發展的速度很快,但科研基礎還不成熟,如儲能技術、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等還有待突破。因此,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要
啟動儀式現場 金秋十月,清風送爽。10月10日下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能源樓會議中心裝點一新,一派繁榮景象,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籌)啟動儀式在這里舉行。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
如果沒有他,汽油柴油塑料橡膠纖維等石油化學產品——這些我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的化學品,恐怕要貴上許多;如果沒有他,化工行業的污染問題也許會更加嚴重,清潔燃料的推廣使用還要推遲。 從1955年回國至今,他的所有工作,都與國家的強盛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這位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
如果沒有他,汽油柴油塑料橡膠纖維等石油化學產品——這些我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的化學品,恐怕要貴上許多;如果沒有他,化工行業的污染問題也許會更加嚴重,清潔燃料的推廣使用還要推遲。 從1955年回國至今,他的所有工作,都與國家的強盛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這位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
如果沒有他,汽油柴油塑料橡膠纖維等石油化學產品——這些我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的化學品,恐怕要貴上許多;如果沒有他,化工行業的污染問題也許會更加嚴重,清潔燃料的推廣使用還要推遲。 從1955年回國至今,他的所有工作,都與國家的強盛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這位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
從60多年前建國初期的貧窮落后,發展成為今天能源資源豐富、農業科技領先、工業穩步上升的經濟大國,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讓世界為之驚嘆。 摘掉“貧油”的帽子,打贏農業“黃淮海戰役”,培育出高產的雜交水稻,突破煉油催化劑的國際封鎖、解決千年漢字印刷術的瓶頸……在數不清的一個又一個制約我國經
閔恩澤(1924 ~ ), 四川成都人。石油化工催化專家,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 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中國綠色化學的開拓者。1980 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 世紀60 年代參加磷酸硅藻土疊合、鉑重整
分毫不差地操作著精密儀器、精雕細琢地制備著催化劑、嚴謹認真地調控著原子、分子層次的微環境……在方寸天地之間,從每一次微妙的反應變化之中,追求更快、更純、更穩定,探尋萬噸級乃至百萬噸級的化工生產解決方案。 這些,是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們日復一日的工作與目標。從實驗室小試牛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這首世人耳熟能詳的歌曲,是一位老人的最愛,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這位老人,就是被譽為“中國煉油催化劑之父”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閔恩澤。 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
87歲的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閔恩澤一直較少出席各種活動,但出于對生物質燃料的熱愛,日前,他還是作為學術委員會委員出現在大連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的啟動儀式上,并作了題為《發展生物質車用燃料前沿技術的思考》的學術報告。 這位一生獻身我國石化事業的老人,將晚年的主要
6月10日,科學中國人2010年度人物在北京揭曉。此次,共評選出在2010年為我國科技進步做出重要貢獻的年度人物,其中包括劉光鼎、朱清時等知名院士,并頒發四項特別獎。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光鼎獲“終身成就獎”;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輝陽生命工程有限公司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
海南煉化廠區 當地居民到海南煉化廠對二甲苯現場參觀 海南煉化廠區一角 在中國的石油化工領域,有一項體現了中國裝備制造業水平的技術,即中國石化科技工作者歷經四十年開發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芳烴成套技術。該技術日前已獲得一家國際著名石油公司的青睞,即將走出國門,在“走
1959年,陸婉珍(左)參加國慶游行。1982年,陸婉珍(左一)在美國參加核磁共振硬件維護培訓班。青年時代的陸婉珍。1993年,陸婉珍在實驗室指導研究生。 陸婉珍,1924年9月29日生于天津,籍貫上海。1946年畢業于中央大學化工系,1949年獲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碩士學位,1951年獲美國俄亥俄州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建年 改革開放30年來,與國內各行各業一樣,我國的化學科學研究獲得了全方位發展,步入了高速發展時期,無論在基礎、應用基礎研究還是成果轉化、實現產業化
科學中國人2009年度人物4月24日在京揭曉,王大珩、殷瑞鈺、王正國、陳清泉等11位院士和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院長宋保維等46位我國科技界專家獲此殊榮。此外,兩院院士王大珩、中國地質大學原校長趙鵬大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院長房建成還分獲終身成就獎、最受公眾關注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