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期刊:數量增幅較快,質量差距不小
科技期刊是我國新聞出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9800多種期刊中,自然科學、技術類期刊比重最高,超過期刊總數的50%。如此數量龐大的期刊類型目前的發展狀況如何?在10月16日至17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SCI影響因子最高只有4.1 “從品種來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科技期刊大國。”中國科學出版集團董事長汪繼祥介紹說,在1978年“文革”后恢復出版的科技期刊為780余種。到2007年底,我國大陸的科技期刊已經達到約5100種,增長了6.5倍。 面對科技期刊的快速發展,汪繼祥強調,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科技期刊除了數量增幅較快外,質量水平仍有很大差距。比如,我國目前SCI影響因子最高的科技期刊只有4.1,而美國最高的達到了69,我國科技期刊還很難較好地滿足科技人員發表優秀論文的需要。 對此,......閱讀全文
論文,發國內期刊還是國外期刊?
如今,發表論文已經成為我國科研人員工作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據統計,2016年,中國學者發表的期刊論文數已經接近100萬篇,SCI期刊論文也達到30萬篇,論文總量穩居世界第一,SCI論文數居世界第二。 SCI期刊中文名是《科學引文索引》,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一個期刊文獻檢索工具。嚴格的選刊
委員聲音:應禁止期刊收費發表論文
“學術期刊‘商業化’,各式‘論文掮客’層出不窮。權學交易、錢學交易頻頻,該好好管制了。”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學術期刊約9000種,年發表學術論文可達100萬篇。今年,全國政協委員馬光瑜的提案,就是對準學術期刊與學術亂象,建議建立期刊黑名單制,進行有效管理,并禁止期刊發表論文收取版面費。 建
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的小技巧
以下為不同作者的經驗介紹,請那些投稿經驗不豐富的朋友耐心看完,希望對你發文章大有幫助 網友經驗談之(一):投稿中遇到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現在的中文學報文章都不怎么好: 1、投稿周期長、關系稿多,還收很貴的版面費,不合算; 2、同樣影響的外文期刊,不收版面費; 3、要投中文稿件,英文摘要
談談期刊論文的初審和終審
初審是第一關,不同雜志處理方法不一樣。一般而言,對于明顯寫作水平比較差,論文缺乏新意的,應該在初審階段淘汰,畢竟能節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應該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初審比較隨意,那也有可能漏掉好的論文,尤其是創新較大的論文。所以,建議初審至少兩人進行。或者采用專家打分解決,初審要求和正常論文審稿要求
武大教授三篇論文被國際期刊撤銷
因重復發表,以武漢大學教授樊明文為通訊作者的一篇論文被《細胞生物化學期刊》(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JCB)撤銷。 JCB在6月份發表的撤銷聲明中稱,經作者、期刊主編以及威利期刊出版公司同意,該論文被撤銷。此論文內容與作者發表于《組織工程與再
學術期刊對論文補充材料說“不”
一篇發表的論文通常包括開頭、正文與結尾,文章結構明確。然而,近來許多期刊的論文結尾都會附帶一個補充材料目錄,將實驗方法、數據以及其他材料一股腦放在里面,讓人弄不清論文內容在哪截止。 8月11日,《神經科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發表聲明,反對這
頂級期刊的論文可靠性有多高
知識分子 六年前,《自然》雜志發表一篇報道《Begley and Ellis 2012》(以下簡稱BE文),宣稱89%的腫瘤生物學研究不可重復,53篇中只有6篇可重復。BE文強調,這是制藥工業界普遍的經驗。 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不言而喻。一來在學術上,“CNS”類(Cell, Nature和Sc
4篇權威期刊論文聚集癌癥血液檢測
雖然實體腫瘤的檢測仍然是癌癥診斷中的常規程序,但新一代測序等現代技術,已經使科學家們能夠更詳細地跟蹤腫瘤的組織起源。許多腫瘤會脫落細胞,稱為外泌體(exosome)的囊泡,也有DNA進入血液和其他體液的痕跡。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些碎片可以作為標記物,來監測疾病的進展,甚至有助于研究人員在癥狀出現之
國際期刊撤銷中國八所院校11篇論文
為井岡山大學撤稿事件后續調查結果;井岡山大學再有1篇被撤 繼2009年國際期刊《晶體學報》撤銷井岡山大學70篇造假論文的事件被曝光后(科學網相關報道),近日《晶體學報E》(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再次撤銷包括井岡山大學在內的中國8所院校的論文共11
營養所在WIREs RNA期刊發表綜述論文
7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應浩受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RNA期刊的邀請,在線發表了題為Micro-managers of hepatic lipid metabolism and NAFLD的綜述。該綜述由應浩和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