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科學院宣布啟動了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空間科學(二期)”。在本次宣布的項目中,將首先發射的衛星名叫“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 這個項目針對近年來新出現的引力波研究重大機遇,采取了“短平快”的策略,成為空間先導專項實施以來首個機遇型項目。 抓機遇:寶貴機會不容錯失 近年來,引力波相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引力波的發現者。引力波及其電磁對應體成為當前及今后很長時期內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前沿,將產生一系列重大科學突破。 GECAM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副研究員熊少林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表示,到2020年,地面引力波探測器將達到設計靈敏度,預期發現大量的引力波事件,屆時將是探測研究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的重要機遇窗口,然而,現有的探測引力波高能電磁對應體的空間望遠鏡綜合性能不足,容易錯失寶貴的發現機會。 為了抓住引力波研究的重大機遇,中科院高......閱讀全文
科學家直接探測到引力波了:今晚的“大新聞”到底說了個啥 春天來了,萬物復蘇,動物們也到了交…… 呃不對,動物們干啥說不準,但人們的確是到了聚在一起,交流感悟的時候。老朋友交流人生歷程,御宅族交流本月新番,三姑六婆交流你的一切,而你只想過年了好好歇著,頂多跟三五知己看看電影什么
也難怪很多人對LIGO探測到的引力波質疑,因為這次結果的確是太突然、太幸運了。并且,盡管愛因斯坦在1916年就預言了引力波,但他對自己的這個預言的態度也是反反復復頗為有趣的。愛 因斯坦本人直到1936年對此還尚未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他曾經在一篇論文中得出“引力波不存在”的結論!但因為該文中他的
3月底,“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科學目標研討會在珠海召開,項目組不同課題的負責人介紹了空間引力波探測項目“天琴”計劃的最新研究進展。 自引力波被發現至今,科學界始終對我國引力波探測計劃十分關注。諸如,我國該不該繼續推進引力波探測計劃?我國是否有能力與國際相關引力波探測項目一較高下?這樣的討論時時
這是一場跨越百年的接力。 從愛因斯坦偉大的預言,到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矢志不渝的求索,2月11日,當“引力波”這三個字,以核裂變般的速度引爆全球,全世界都在為這扇探索宇宙新窗口的開啟而歡欣鼓舞。 這更是一場全世界科學家的“并肩作戰”。百年來,引力波的身影總是顯得“虛無縹緲”,但在這個頂級世界難題
人類再一次探測到引力波! 北京時間6月16日凌晨,美國激光干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Virgo科學合作組織在美國天文學會第228次會議上正式宣布,再次“清晰”探測到來自兩個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號。 這是繼今年2月11日LIGO宣布探測到首個引力波信號之后,人類又一次探測到引力
“如果把引力波探測看作交響曲的話,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的成果,是一段美妙的序曲。它證明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天文學隨之誕生。但是,彈奏引力波主樂章的地點,還應該在空間。”16日,在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媒體見面會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胡文瑞勾勒出了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的
日前,一條有關空間引力波探測的消息在天文圈被刷屏。 據歐洲太空局(以下簡稱歐空局)官網報道,其下屬科學項目委員會在6月20日舉行的會議中一致決定,將探測引力波的激光干涉空間天線(LISA)正式確定為歐空局第三大型空間任務(L3)。根據時間表,LISA將在2034年開始從空中探測引力波。 事實
從今年2月LIGO正式宣布直接探測到引力波,到6月再度發布引力波探測成果,依托引力波研究宇宙的窗口已被正式打開,這令國內外眾多天文、物理學家為之振奮。 然而,當科學家期盼這一成果給相關研究帶來革命性突破時,也有人質疑,直接探測引力波這一諾獎級成果已然被摘走,圍繞引力波還能產生重大科學突破嗎?近
2月11日,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以及“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研究人員在華盛頓舉行記者會宣布他們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圖為技術人員在關閉艙門抽制真空前檢查光學部件。 13億年前,兩個恒星量級黑洞撞到了一起。 大約3倍于太陽質量的物質,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被轉化為引力波。這在
近日,一條關于神秘引力波被發現的傳言正在迅速擴散。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物理學家勞倫斯·克勞斯在社交網站推特上發布消息稱自己收到可靠證據,美國激光干擾引力波觀測站(LIGO)已成功偵測引力波。媒體廣泛跟進了這一消息,并稱LIGO研究團隊正收集數據撰寫報告。若傳聞屬實,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一項預測將得
中新網北京2月16日電 中國科學院16日舉行“空間引力波探測與研究”媒體見面會,記者從會上獲悉,中國科學院從2008年開始發起“太極計劃”。 一百年前,愛因斯坦在創立了廣義相對論后不久就提出了引力波存在預言。百年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為尋找和發現引力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建造了多種實驗裝置。20
也難怪很多人對LIGO探測到的引力波質疑,因為這次結果的確是太突然、太幸運了。并且,盡管愛因斯坦在1916年就預言了引力波,但他對自己的這個預言的態度也是反反復復頗為有趣的。愛因斯坦本人直到1936年對此還尚未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他曾經在一篇論文中得出“引力波不存在”的結論!但因為該文中他的計算有一個
春節期間,美國LIGO科學組織憑借一則“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微博、各大網站及傳統媒體版面,一時間“引力波”這個往日里略顯“高冷”的術語,竟成了普通人口中不斷談及的“潮詞”。 在各大媒體紛紛解析引力波的重要科學意義時,專家強調,引力波并不僅僅是探測宇宙天體過程的工具那么簡單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已經探測到引力波,我們找到它了。”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執行主任戴維·賴茨2月11日在華盛頓舉行的記者會上,終于說出了幾個月以來人們最想聽到的那句話。13億年前兩個黑洞相撞產生的“巨響”從此刻開始傳遍整個地球,而LIGO這個名字,也開始響遍世界。這是美國路易斯
人類第一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的榮耀桂冠,已經被美國激光干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摘取。16日凌晨LIGO公布的新發現,也打消了那些關于引力波事件會否成為“孤證”的擔憂。 大洋彼岸的新消息,也給中國科學研究者帶來信心。“這更確證引力波的存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岳良告訴科技
北京時間16日22時,在天文學界傳得沸沸揚揚的“重大發現”終于水落石出。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歐洲處女座(Virgo)引力波探測器于8月17日首次發現雙中子星并合產生的引力波信號。 “這是天文學家期待已久的發現!”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
從2015年9月至今,“引力波之發現”的消息像一只調皮的幽靈,以形形色色的版本穿梭于天文和物理學界,它時隱時現,像劑量不斷增強的興奮劑,一次次激起人們的窺探欲。在北京時間2月11日晚11點30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就探測引力波的研究進展進行報告。LIGO科學合作組織面向全社會宣布,LI
中子星合并模擬圖,白色代表磁力線。 近日,《新科學家》雜志官網率先發布獨家報道稱,全球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的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可能探測到另一種此前未被觀察到過的新型引力波,即距地球1.3億光年的長蛇座內NGC4993星系的兩顆中子星合并產生的可見光信號,哈勃等多個望遠鏡可能已經“捕
近日,LIGO“引力波”項目證實了物理學界的百年猜想,在引起科學家們關注的同時,也引起了公眾對于這項研究的興趣。昨天下午,一場約2000人互動的引力波討論在“科學來幫忙”的8個微信群同步展開,這場討論邀請了分別來自美國加州的陳雁北和德國的胡一鳴兩位“引力波”項目參與者,和媒體、科學愛好者進行了一
1916年,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預測了引力波的存在,這是遙遠宇宙極端天體事件的產物,如同時空中的漣漪 據國外媒體報道,引力波被認為來自宇宙中大質量天體的碰撞、爆炸等,是宇宙中最恐怖的能量釋放,比如超新星爆發、黑洞碰撞等。但科學家對引力波仍然不十分了解,原因在于我們很難探測到引力波,引力波雖
自2017年以來,意大利比薩附近的“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的靈敏度大約提高了一倍。圖片來源:Cappello/Ropi 尋找引力波的新一輪工作又開始了——這一次將借助量子力學的奇妙之處。 在經歷了19個月的關機并完成對激光、反射鏡及其他部件的一系列升級后,4月1日,3個大型探測器——美國的兩個激光
央廣網北京10月16日消息(記者張加寧)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這兩天,全球數十家著名天文機構紛紛發布了同一條消息:北京時間今日(16日)晚上10點,將發布重大消息。這吊足了全世界的胃口。這些機構包括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洲南方天文臺等。 平時都挺嚴謹挺靠譜的組織,這次卻
引力波作為探測宇宙的全新手段,將為人類描繪一幅前所未見的宇宙圖景。9月26日至27日,以“天琴計劃與國際合作”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S45次學術討論會在廣州成功召開。會議圍繞我國自主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計劃”的科學目標、關鍵載荷及衛星平臺技術、關鍵技術在軌驗證與地面模擬等中心議題
引力波作為探測宇宙的全新手段,將為人類描繪一幅前所未見的宇宙圖景。9月26日至27日,以“天琴計劃與國際合作”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S45次學術討論會在廣州成功召開。會議圍繞我國自主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計劃”的科學目標、關鍵載荷及衛星平臺技術、關鍵技術在軌驗證與地面模擬等中心議題進
近日央視首次揭秘了我國引力波探測計劃,這一神秘研究再度走入國人視線。 談到引力波,很多人的問題從“引力波是什么”,變成了“諾獎已被國外摘得,我們為什么還要探測引力波?” “發現引力波只是開始,引力波研究還有一大波‘諾獎’在等著被摘取。”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在我國目前唯一的引力實驗研究基地—
17世紀末,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有質量的物體就有這種引力;20世紀初,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提出引力其實是質量引起的時空變形;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通過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解釋了粒子為何會有質量,將希格斯場、質量和時空聯系在一起。 而如今,人類首次探測到了引力波——由兩個
歷史上,光的本性被描述成波或粒子。這兩種觀點分別由不同的實驗證實,因此在科學界內部存在激烈爭論。最終,隨著量子力學的建立,科學家接受了波粒二象性。 那么引力波是否也和光波具有同樣的特征? 2015年以來,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歐洲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VIRGO)已多次
與引力波共舞? 沒錯,就是年初刷屏的引力波! 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在百年前的預言,人們嘗試探測它已有半個世紀之久了。 2016年2月,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aLIGO)宣布歷史性地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編號GW 150914),使人類正式進入了引力波天文學時代…也讓我們見識了全球科普大刷屏
“此次美國科學家直接探測到引力波,一方面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另一方面也開啟了人類認識宇宙的一個新窗口——引力波天文學。”2月14日,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施郁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 2月1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召集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以及“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
愛因斯坦在其提出的著名廣義相對論中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在不久的將來,3艘相隔300萬英里(約合483萬公里)飛行的飛船將彼此發射激光束穿過空無的太空,用于驗證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是否正確。物理學家希望這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