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抗體聯合注射有效抑制HIV1
英國《自然》和《自然·醫學》雜志9月26日公開了兩項重要醫學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展開的兩項小型Ib臨床試驗,報告了采用兩種抗體聯合注射的療法,可以維持對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抑制,并在患者不進行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治療時,減少病毒載量。 HIV-1感染個體需要終身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其原理在于抑制病毒的復制,保存和恢復免疫功能,因此一旦治療中斷,會重新激活病毒潛伏庫。既往研究顯示,廣譜高效抗HIV-1單克隆抗體在中和HIV-1方面或能替代抗逆轉錄病毒療法。 此次,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研究人員邁克爾·努森威格及同事,在兩項小型Ib臨床試驗中對兩種抗HIV-1抗體(3BNC117和10-1074)的病毒抑制功效和減少病毒載量(血液循環中的病毒數量)的能力進行了評估。 在《自然》發表的試驗中,15名患者在抗逆轉錄病毒療法中斷后為期3周的間隔內,接受了3次抗體聯合注射治療。分析剔除了其中4名患者,因為他們......閱讀全文
-Cell:HIV1抗體療法重新回歸臨床應用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第一次報道距今已有35年,在此期間,HIV肆虐全球,感染了將近4000萬人口。科學家不斷努力使得抗病毒療法飛快地發展,如今復合型的藥物治療已經成為HIV治療的常規方法,用于維持患者的健康水平與壽命。然而,HIV巧妙地躲避宿主免疫系統的能力以及它可以長期處于靜息狀態
兩種抗體聯合注射有效抑制HIV1
英國《自然》和《自然·醫學》雜志9月26日公開了兩項重要醫學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展開的兩項小型Ib臨床試驗,報告了采用兩種抗體聯合注射的療法,可以維持對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抑制,并在患者不進行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治療時,減少病毒載量。 HIV-1感染個體需要終身接受抗逆轉
HIV1病毒內一種多糖分子或阻礙抗體識別
最新研究顯示,HIV-1中的gp120包膜蛋白上的一種糖分子可通過宿主體內廣譜中和抗體識別出來,該糖分子在感染早期往往不存在,而在后期則對躲避免疫壓力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報告在線發表在新一期的《自然―醫學》上。 一些針對HIV-1的高效廣譜中和抗體可以識別出gp120包膜蛋白特定位置Asn
全球HIV1傳播圖揭示HIV1疫苗開發面臨的挑戰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英國牛津大學的Joris Hemelaar博士及其團隊發現了HIV-1在全球存在非凡的遺傳多樣性,并強調了開發一種疫苗來抵抗HIV-1全球傳播所面臨的挑戰到底有多大。作為世界范圍內的針對HIV-1的最為全面的研究之一,它揭示出HIV-1亞型在全世界的傳播圖,并揭示出哪些HIV-
Lancet子刊:全球HIV1傳播圖揭示HIV1疫苗開發面臨的挑戰
根據HIV基因差異,HIV可分為HIV-1型和HIV-2型。這兩種HIV類型的核苷酸序列僅有40~60%的同源性。目前全球流行的主要是HIV-1,根據編碼包膜蛋白的env基因和編碼衣殼蛋白的gag基因序列的同源性,HIV-1型又進一步分為3個組:M組(main,主要組)、O組(outline,外
慢病毒Hiv1基因的結構
HIV-1作為慢病毒的代表,其結構具有一定的特點,我們以HIV-1為例來進行一個簡單介紹。HIV-1是一個雙鏈的RNA病毒,其由9個基因所構成, gag、pol、env 3個基因編碼病毒的基本結構, tat、rev 2個調節基因, vif、vpr、vpu、nef 4個輔助基因。
發現治療后控制者體內產生的廣泛中和抗體可促進HIV1感染長期緩解
一些 HIV-1 攜帶者在數年內接受了早期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治療,在治療中斷后能夠長期控制這種病毒。然而,這種治療后控制的機制尚未完全闡明。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法國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和巴黎公立醫院網絡的研究人員首次研究并揭示了
-Nature:HIV1-Vif蛋白的作用機制
在“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期間,病毒蛋白Vif通過同時劫持“貝塔核心結合因子亞單元”(CBFβ)和E3連接酶復合物CUL5-ELOB-ELOC,來破壞抗病毒宿主因子的活性。 但它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此前卻一直不清楚。現在,Zhiwei Huang及同事確定了Vif-CBF
概述HIV1的包膜糖蛋白
包膜糖蛋白介導的病毒與細胞的膜融合是HIV-1生命周期的開始,而病毒的進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HIV-1的包膜糖蛋白在病毒接觸宿主細胞及膜融合過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HIV-1的包膜糖蛋白是由基因env編碼,在內質網上合成病毒包膜蛋白前體p88,經過糖基化修飾后成為gpl60前體,并折疊組裝成
造血干細胞移植持續緩解HIV1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50.shtm
科學家揭示HIV1黏膜感染機制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建華課題組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揭示了HIV-1黏膜感染(性傳播)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病毒學雜志》。 研究揭示亞黏膜組織中定位的肥大細胞可以捕捉HIV-1介導病毒感染T細胞。亞黏膜定位的肥大細胞與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一樣,是HIV-1黏膜侵染首先接觸的宿主細
FDA今日批準Gilead新藥-治療HIV1感染
Gilead Sciences宣布美國FDA批準了其新藥Biktarvy上市,作為每日一次的單片片劑療法,治療HIV-1感染。 Biktarvy由bictegravir(50mg)、emtricitabine(200mg)、與tenofovir alafenamide(25mg)三種成分組成。
JEM:自身免疫疾病的障礙或將開啟HIV新型療法的大門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能夠保護機體抵御自身免疫疾病的過程,然而該過程能夠抑制機體免疫系統產生中和HIV-1的抗體,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疫苗來刺激機體產
上海巴斯德所抗HIV1新型制劑合作研究取得新進展
Western blot檢測GPI錨定的與分泌型的單鏈抗體的表達 10月,國際學術雜志Retrovirology正式發表了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人員關于有效捕獲HIV-1包膜蛋白上瞬間暴露中和表位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由周保羅研究員領導的“抗病毒免疫與遺傳治療”研究組與美國貝勒醫
科學家成功讓無效HIV抗體重新產生作用
《自然—生物技術》上的一項報告介紹了一種可重新激活已被HIV產生抗藥性的治療抗體的方法。除了介紹改造抗體以使其重新對大批HIV-1病毒株有效的改進方法外,報告作者還認為這種改進方法對其他治療抗體也會有用。 此次研究涉及到的抗體名為ibalizumab,通過阻斷HIV-1為進入細胞而使用的一
J-Virol:病毒特性或能預測HIV抗體療法的療效
當前的HIV療法能夠高效減緩患者體內病毒的進展且副作用較小,日常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使用了HIV藥物的組合來對患者進行治療,然而由于很多原因,一部分HIV-1患者并不能接受ART來進行治療;即便目前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包括基于抗體療法在內可選擇的治療手段,但其仍然很難預測哪些患者適合這些
病毒抗原檢測的相關敘述
病原檢測主要指用病毒分離培養、電鏡形態觀察、病毒抗原檢測和基因測定等方法從宿主標本中直接檢測病毒或病毒基因。由于前兩種方法難度大,且需要特殊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因此僅抗原檢測和RT-PCR(反轉錄-PCR)可用于臨床診斷。HIV-1P24抗原檢測可用于HIV-1抗體不確定或窗口期的輔助診斷;HI
上海巴斯德所在艾滋病病毒I型疫苗研發中取得突破
日前,國際知名雜志《病毒學雜志》(Journal of Vir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周保羅研究組關于艾滋病病毒I型(HIV-1)疫苗的最新成果:一種基于果蠅S2細胞的新型HIV-1 病毒樣顆粒(VLP)表達系統。這是世界上首次報道采用果蠅S2細胞表達系統制備HI
艾滋病抗體檢測方法的確認實驗
免疫印跡試驗(WB)、條帶免疫試驗(LIATEK HIVⅢ)、放射免疫沉淀試驗(RIPA)及免疫熒光試驗(IFA)。國內常用的確認試驗方法是WB。 (一_免疫印跡實驗(westernblot,WB)是廣泛用于許多傳染病診斷的實驗方法,就HIV的病原學診斷而言,它是首選的用以確認HIV抗體的確認
艾滋病補充試驗的簡單介紹
HIV檢測的初篩結果如果為陽性,按照規范的檢測流程,將進入到HIV的補充試驗,做進一步的檢測。下面就艾滋病的主要的補充試驗,做一個淺顯的介紹。 一、何謂補充試驗 在《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2009版)中,如篩查結果為陽性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基因擴增檢測的臨床意義
1.HIV感染的輔助診斷 通常檢測血液循環中HIV-1抗體即可對HIV感染與否作出準確診斷。但在特殊情況下,單純檢測抗體不足以完成明確的判斷,如出現某些非典型的抗體反映形式,特別是不確定反應時,HIV-1 RNA的檢測可作為HIV-1感染的確認試驗。 2.HIV感染的早期診斷 在HIV感染
上海巴斯德所HIV1新型防治策略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國際知名病毒學雜志Journal of Virolog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周保羅研究組的研究論文Potent and broad anti-HIV-1 activity exhibited by a GPI-anchored peptide derived f
Cell重要論文:艾滋病疫苗研發新思路
盡管開發一種有效對抗HIV-1的疫苗仍然是一個重大難題,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有前景的策略,將焦點放在了設計出比大多數常規極特異性抗體具有更廣泛效力的新抗體上。這些廣泛中和抗體(bNAbs)能夠解決HIV顆粒高突變率的問題,使得在短時間內常規的、非常特異性的抗體無用武之地。 發表在最新一期《細
艾滋病常見的幾種篩查試驗的探討
實驗室檢測是作為是否感染艾滋病的最重要的依據,所以艾滋病的檢測,在疾病的判斷治療中,顯得尤為重要,而艾滋病的檢測方法,分為很多種,下面就各種艾滋病篩查的檢測方法適用范圍及特點,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一、檢測的樣本 HIV感染的常用檢測標志物為:抗體HIV-1/2,抗原P24以及HIV的RNA。艾
PLoS-Genet:為什么有些人對HIV1免疫?
醫生們早就感到迷惑,為何HIV-1會快速惡化某些患者的病情,而在另一些人中病毒“想要站穩腳跟”卻很困難。 現在通過研究HIV-1和感染細胞的遺傳變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已發現HIV-1的盔甲縫隙,至少部分地解釋令人費解,并有可能幫助開發新的治療方法。相關研究發表在PLOS Genetic
HIV1的包膜糖蛋白的基本情況
包膜糖蛋白介導的病毒與細胞的膜融合是HIV-1生命周期的開始,而病毒的進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HIV-1的包膜糖蛋白在病毒接觸宿主細胞及膜融合過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HIV-1的包膜糖蛋白是由基因env編碼,在內質網上合成病毒包膜蛋白前體p88,經過糖基化修飾后成為gpl60前體,并折疊組裝成多聚體形
HIV抗體檢測方法的快速試劑介紹
(一)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體診斷試劑(膠體硒法) 雅培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診斷試劑(膠體硒法)是用于體外,肉眼觀察,定性的免疫分析,檢測血清或血漿中的HIV-1和HIV-2抗體,用于幫助受感染個體的HIV-1和HIV-2抗體。本品僅用于無償獻血員現場初篩及臨床緊急情況的使用
Nat-Commun:人工蛋白可以激發產生抗HIV抗體
HIV-1表面有大量的糖類對HIV-1表面的蛋白質Env進行了偽裝,使得HIV-1可以避開人體的體液免疫。而大多數HIV-1隔離群會由自然的序列突變產生“糖洞”,這些糖洞可能將其下的蛋白表面暴露給免疫系統。為了驗證這個猜想,近日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賓州州立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
手把手教程:實驗室檢測艾滋病這樣做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繼發布《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2009 年版)》后,近日即將發布 2015 年版《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此規范堪稱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的「紅寶書」,適用于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確認實驗室和醫療機構的艾滋病初篩實驗室的 HIV 檢測技術操作。今天來一起了解一下
艾滋病的實驗室檢測流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繼發布《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2009 年版)》后,近日即將發布 2015 年版《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此規范堪稱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的「紅寶書」,適用于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確認實驗室和醫療機構的艾滋病初篩實驗室的 HIV 檢測技術操作。今天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