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HIV療法能夠高效減緩患者體內病毒的進展且副作用較小,日常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使用了HIV藥物的組合來對患者進行治療,然而由于很多原因,一部分HIV-1患者并不能接受ART來進行治療;即便目前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包括基于抗體療法在內可選擇的治療手段,但其仍然很難預測哪些患者適合這些昂貴療法的治療。圖片來源:NIAID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波士頓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利用特殊病毒的特性或能幫助預測基于抗體的HIV-1療法的治療效力。醫學博士Manish Sagar表示,利用測序的方法對HIV-1病毒特性進行分析,或能預測特殊抗體療法的治療效果,已經鑒定出的病毒特性或許也能用來確定患者未來是否能因特殊抗體療法而獲益,這就能夠有效減少患者治療的時間和成本。 抗體療法能夠結合保護HIV-1免于宿主免疫系統反應的包膜蛋白,這些包膜蛋白擁有廣泛的D......閱讀全文
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科學家們常常會開發多種模型來幫助研究,其中數學模型就是研究者們經常使用的一種模型,隨著近年來研究的不斷深入,就有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的數學模型來解析中和抗體和HIV-1之間相互作用的機制,當然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利用數學模型對其它疾病進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中,小編盤點了近年來多篇
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科學家們常常會開發多種模型來幫助研究,其中數學模型就是研究者們經常使用的一種模型,隨著近年來研究的不斷深入,就有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的數學模型來解析中和抗體和HIV-1之間相互作用的機制,當然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利用數學模型對其它疾病進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中,小編盤點了近年來多篇
如今,HIV仍然是威脅人類健康最具殺傷性的疾病,2015年全球有3670萬人感染該病毒,其中有180萬是兒童。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研究探索HIV疫苗的開發,而一旦接種,終生免疫,這是成千上萬名從事HIV研究的科學家們HIV疫苗研究的最終目標。 如今西安大略大學的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新型HI
美國 遺傳學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機制;細胞研究讓多種細胞互換“身份”;再生醫學造出多種器官組織。 田學科 (本報駐美國記者)在遺傳學研究領域,杜克大學模仿人體細胞內復雜的基因調控過程,模擬出多種蛋白質如何通過復雜相互作用調控一個基因。 斯坦福大學設計出一種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體管——
曾慶平 有很多非專業或跨專業人士對于人類為何數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難題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為他們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馬”機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毀”人類的免疫系統,是因為它們專門感染并殺死免疫細胞。不過,只要它們在免疫細胞內復制并產生新的病毒,人體都能立即識別它們并設法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5月份就要過去了,生物谷小編根據本站報道的Cell、Nature和Science文章的點擊量,對讀者們關注度比較高的文章進行了盤點,這三大期刊雖然不能完全代表整個生物學領域的進展,但仍然十分具有指導性,囊括了生物學各個領域的部分最前沿進展。癌癥,HIV以及腸道微生物仍然是讀者們最為關注的幾個領域
生物 醫學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揭示了許多固體腫瘤中基因異常的源頭;冷泉港實驗
腺相關病毒(AAV)載體是治療多種人類疾病基因傳遞的主要平臺。最近在開發臨床所需的AAV衣殼、優化基因組設計和利用革命性生物技術方面的進展對基因治療領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AAV介導的基因替換、基因沉默和基因編輯方面的臨床和臨床上的成功幫助AAV作為理想的治療載體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腺相關
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道,共同剖析免疫細胞對機體健康多個方面的重要性,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1】Front Immunol:研究發現鮮為人知的免疫細胞具有抗癌能力 doi:10.3389/fimmu.2019.01580 近日,來自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研究人員
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1. NEJM:工程胰島細胞移植讓一名糖尿病患者恢復胰島素產生能力 1型糖尿病讓一名43歲的女性依賴于胰島素。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醫生們通過將工程胰島細胞移植到她的腹部恢復了她的身體產生這種激素的能力。這名病人在接受移植一年后仍然保持胰島素不依賴性,而且根據一篇新聞稿的報道,她是測試這種糖
1. Nat Med:利用特殊藥物偽裝T細胞可抑制HIV的傳播 刊登在國際著名雜志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埃默里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利用阻斷T細胞向腸道運輸的抗體來“偽裝”免疫細胞或許實現在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HIV感染模型中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相關研究就可
今年12月1日是第29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艾滋病日的宣傳主題是“攜手抗艾,重在預防”。就在11月29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務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暨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了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加強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和生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 IV通
本文中小編為大家盤點了2019年8月Nature子刊的亮點研究,分享給大家一起學習進步,希望讀者朋友們喜歡。 【1】Nat Commun:重復精液暴露促進宿主對HIV感染產生抵抗力,只是誰敢嘗試呢? DOI:10.1038/s41467-019-11814-5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精液僅能作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HIV研究領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不斷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2018年即將過去了,在這一年里,科學家們在艾滋病研究領域又有哪些亮點重磅級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就篩選出本年度艾滋病研究領域重磅級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 【1】Nature:HIV研究重大進展!揭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時光總是匆匆而逝,12月份已經開始,2017年也已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8年,2017年三大國際著名雜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舊刊登了很多突破性耐人尋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編首先對2017年Science雜志發表的重磅級亮點研究進行盤點,分享給大家!與各位一
截止到今年11月15日,Altmetric統計了過去一年中發布的270萬篇學術論文,整理并公布了2016年的論文Altmetric指數百強榜單,列出了那些在社會公共領域引起最強烈關注或討論的科學研究。其中有第一篇由美國現任總統發表的醫保評估報告,有引力波與比鄰星B這樣的重大天文學發現,有最早的生
2016年2月14日/生物谷BIOON/--近期塞卡病毒在赤道附近國家開始大肆傳播,引起了非常多的新生兒出現“小頭癥”。雖然這個病毒對于成人來說癥狀非常輕微,然而對于非常脆弱的孕婦和新生兒而言,簡直像噩夢一樣的存在。近兩年來,僅僅巴西一國,就出現了超過兩千例由塞卡病毒引起的小頭癥。這些年來,病毒
本期為大家帶來2019年8月Science子刊重磅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喜歡。 【1】Science子刊:新研究揭示阿爾茨海默病中的內體運輸缺陷的真正元兇 DOI:10.1126/scitranslmed.aaz0730 罕見的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familial Alzheimer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心腦血管疾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Science:重磅!親聯蛋白2切割竟可阻止心力衰竭產生doi:10.1126/science.aan3303. 美國愛荷華大學心臟研究員Long-Sheng Song博士及其團隊在之前的研究中已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102項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領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篇,Nature 發表了45篇,
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或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導致的,其中以HBV和HCV感染最為嚴重,96%的肝炎死亡病例都是HBV和HCV感染導致的肝炎造成的。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有近2.4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
近年來,科學家們逐漸開始使用大數據分析來對多種疾病進行研究,當然,研究人員也取得了多項研究進展,本文中,小編就對近年來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Cancer Immunol Res:科學家有望利用大數據分析來預測癌癥患者對免疫療法的反應 doi:10.1158/23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