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Cell相繼發布重磅成果精準醫學進入基因大數據時代
大規模人群基因組學成果密集發布圖片來源:http://www.pharmaceuticaldaily.com日前,最新一期《Nature》發表兩項重磅研究,集中介紹了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的遺傳數據。該數據集涵蓋了約50萬個體的全基因組遺傳數據、臨床測量以及健康記錄,向我們揭示了生物大數據對于精準醫學的極高價值。圖片來源:Nature10月4日,《Cell》發布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這是由華大的科研團隊主導,歷時兩年,對14余萬中國人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數據進行深入研究的科研成果。這也是由華大主導的“百萬人群基因大數據研究”項目的首秀。圖片來源:Cell放眼全球,近年來,大規模人群基因組學研究項目方興未艾。相關成果陸續發布,標志著生命科學產業已經從單個樣本的檢測和診斷,正式進入了基因大數據時代;其次,也驗證了基于大人群的精準醫學研究已成為新的科研模式,對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具有開創性價值。“......閱讀全文
英國成立功能基因組學實驗室
近日,英國科研與創新署(UKRI)宣布,醫學研究理事會(MRC)、劍橋大學米爾納治療研究所(MTI)等聯合成立功能基因組學實驗室,作為英國卓越研究中心和國家資源中心,匯集英國生命健康領域學術界、產業界優勢和專業知識,加速新藥物和診斷方法的研究發現,鞏固英國在全球基因組學方面的領先地位。 該實驗
英國成立功能基因組學實驗室
近日,英國科研與創新署(UKRI)宣布,醫學研究理事會(MRC)、劍橋大學米爾納治療研究所(MTI)等聯合成立功能基因組學實驗室,作為英國卓越研究中心和國家資源中心,匯集英國生命健康領域學術界、產業界優勢和專業知識,加速新藥物和診斷方法的研究發現,鞏固英國在全球基因組學方面的領先地位。 該實驗
解碼“基因組學之父”桑格:測序,測序,測序
“桑格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基因組學之父’,他的工作為人類讀取和理解基因代碼奠定了基礎,徹底變革了生物學并極大促進了當今的醫學發展。”、 有一天,65歲的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突然停下手中的試驗,轉身走出實驗室,宣布自己正式退休。那一年是1983
基因組學常規流程中SPIA通路分析方法
基因組學常規流程中通過實驗樣本組與組之間的比較得到成千上百的差異基因,再通過通路分析,從生物學角度探究差異基因的功能。但是常規的ORA、FCS方法往往忽視了基因在通路中復雜的相互作用關系,所以給大家介紹一種考慮更周全的分析方法SPIA。?SPIA整合了差異倍數、基因集顯著性和拓撲分析,為每條通路計算
桫欏保護基因組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康明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廣東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旗艦項目等項目的資助下,基于三種桫欏屬植物的全基因組重測序數據,在樹蕨保護基因組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植物雜志》(The Plant Journal)。 樹蕨是一類形態獨特的
973計劃支持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在973計劃的支持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黃三文研究員的研究團隊構建了包含360多萬個位點的黃瓜全基因組遺傳變異圖譜,為全面了解黃瓜這一重要蔬菜作物的進化及多樣性提供了新思路,并為全基因組設計育種打下了基礎。該研究成果于10月21日由《自然 遺傳學》雜志在線發表。 黃瓜是最重要
測序技術發展過快?基因組學千萬大獎告吹
X獎基金會近日決定取消了獎金高達1000萬美元的基因組學Archon X獎(Archon Genomics X Prize),因為基因組測序成本的直線下降已使得競爭毫無意義。 X獎基金會的主席兼CEO Peter Diamandis在上周四宣布了關閉競賽的決定。他表示,這是因為如今
單細胞基因組學:通往個體化醫療之門
隨著第二代測序技術的普及,單細胞測序迎來了迅猛發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學系副教授賀建奎在美國冷泉港參加了單細胞分析會議后,在科學網博客里寫道:“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激動的前沿學術會議,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單細胞基因組學時代的來臨。” 他對《中國科學報》表示:“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的突破,只是開了
基因組學大牛Science發布癌癥重大成果
Whitehead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稱作為“隔絕鄰域”的環狀染色質結構遭到破壞可以激活能夠推動侵襲性腫瘤生長的癌基因。這一研究發現對于癌癥診斷及治療均具有重大的意義。相關論文發布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Whitehead生物醫學研究所的Richard A Yo
頂級實驗室《Nature》發布表觀基因組學圖譜
基因組中表觀遺傳變化是能遺傳的,近期來自Salk生物學研究所等處的一組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野生植物表觀基因組學全范圍內的研究分析,從中發現了這種修飾與遺傳信息相互作用的共同模式。這一成果公布在3月7日Nature雜志在線版上。 文章通訊作者是Salk研究所的著名教授Joseph R. E
基因組學家Venter融資7000萬開發抗衰老新藥
??????? 美國基因組學家克雷格·文特爾(Craig Venter)稱,已融資7000萬美元,用以新成立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該公司將致力于抗衰老新藥的研發工作。 文特爾今天表示,已從投資者那里融資7000萬美元,用以成立Human Longevity(以下簡稱“HLI”)公司。H
安捷倫財政收入:-診斷和基因組學增長快
安捷倫科技公司在周三收市后宣布,其第三財季的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4%,但診斷和基因組學部門的收入增加54%。 在截至7月31日的第三財季,該公司總收入達16.5億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7.2億美元,但略微高于華爾街預計的16.4億美元。 按業務部門來分,診斷和基因組
水稻基因組學與農業應用研討會召開
由華大基因研究院舉辦的“水稻基因組學與農業應用研討會”近日在深圳召開。 作為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水稻一直在我國糧食生產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華大基因等國內多家單位曾于2002年率先合作完成秈稻基因組框架圖與精細圖的繪制工作,并在美國《科學》雜志發表科學專論。
2年Science基因組學文章引用次數高達100
據The Scientist報道,一篇發表在Science雜志上的基因組學文章成為基因組學領域熱門的文章,從2007年發表后,總的引用次數高達100次。 這篇文章即是:V. Nene et al., “Genome sequence of Aedes aegypti, a major ar
8位大牛暢談基因組學的未來
過去幾十年已經徹底改變了遺傳學和基因組學,那么,下一個十年呢?《PLOS Biology》請了不同領域的8位牛人科學家,談談他們的預測。無一例外,所有預測都指向更大規模和更多類型的數據。當然,這些大牛都很樂觀,許了遺傳學和基因組學一個光明的未來。 Wellcome Trust Sanger研究
Optalysys光計算發力中國基因組學市場
“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由華大基因主辦,是基因組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學術年會。該盛會不僅匯聚了生物組學的專家泰斗和企業精英進行深入的學術交流,更促進了基因組學領域在全球范圍內的合作、創新與應用。今年ICG-12大會更是吸引了全球領先的光計算研發公司Optalysys參加,其公司創始人兼CEO N
英國|基因組學和基因編輯:未來的研究方向
英國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的科學技術委員會(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發起對基因組學(Genomics)和基因編輯(Genome editing)的調查,呼吁這些新興的科學領域的研究能提供其影響人類健康、植物、動物和生態系統的證據。20
基因組學研究重建苔類植物演化歷程獲突破
深圳市仙湖植物園研究團隊與合作者使用轉錄組數據,首次對苔類目級系統框架進行了重建,得到了高支持的系統發育樹。相關研究9月8日在線發表于Annals of Botany。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深圳市仙湖植物園董珊珊副研究員,通訊作者為劉陽研究員。深圳市仙湖植物園張力研究員,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培養研究
雙相情感障礙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新進展
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BPD)是常見的重性精神障礙。流行病學發現,BPD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表明,BPD的發生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BPD的遺傳力為80%左右,表明遺傳因素在BPD的發生中起主要作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已報道許多BPD風險基因座(lo
王憲輝:“寂寞”基因組學和“愛熱鬧”蝗蟲
中國“天眼”建成啟用,“悟空”“墨子”發射成功,“蛟龍”號深海科考,體細胞克隆猴成功培育……自從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科學院并提出“四個率先”要求以來,中國科學院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加快改革創新發展,產出了一批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科技創新成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蛋白基因組學研究揭示肝癌發生和發展機制
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導致我國肝癌發生的最主要原因,約85%的肝癌患者攜帶HBV感染標志。肝癌的發生發展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生物學過程,受到機體的系統性調控,基因突變會對HBV相關肝癌的表型產生怎樣的影響,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少,亟待深入探究。同時,新藥研
張鋒等人Cell發表空間基因組學最新成果
如果要觀察細胞,我們常常需要顯微鏡。現在,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可通過細胞自身的遺傳物質對細胞進行“拍攝”,進而生成獨特的可視化圖像。雖然當前該方法生成的圖像比傳統顯微鏡圖像要模糊,但這種方法或許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改進癌癥治療,并探索人類神經系統的形成過程等。 在今日發表于Cell雜志的重磅
Nature論述:單細胞基因組學揭開“免疫新世界”
人類對生命的好奇,從來沒有減退。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解析構成我們機體的成千上萬億個細胞,從一米長的神經元到8微米寬的紅細胞。他們希望從中找到解析重要生理、病理過程,挖掘重要的細胞類型和信號通路。 但是,過去幾十年,包括熒光抗體標記技術、DNA和RNA測序技術等在內的研究工具卻不能解
宏基因組學:查明微生物身份新手段
背景 《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近期刊發了一篇題為《利用不需培養的宏基因組學測序技術研究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O104∶H4暴發株》的研究論文,引起了學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這篇論文中應用了一種稱為“宏基因組學”的技術方法,不通過培養,直接從病人樣品中檢測分析其攜帶的病原微生物,甚至可以
Nat-Rev-Cancer綜述:腫瘤蛋白質基因組學
導 讀? ? ? ?腫瘤蛋白質基因組學(Cancer proteogenomics)是將基于質譜(MS)的蛋白質豐度和翻譯后修飾(PTM)信息與臨床前腫瘤模型和腫瘤樣本的基因組、表觀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相結合的組學技術。基因組學和表觀基因組學為解釋可能發生的生物過程提供了基礎知識,蛋白質組學是對已經發
基因組學突破性成果:斑馬魚序列解析
人類發育,生理功能及疾病發生的過程涉及到成千上萬的基因和其變異體,但是大部分的基因和其變異體的功能依然是未知的。過去的20年里,斑馬魚逐漸成為研究人類基因功能的重要模式動物。在《自然》雜志網站發表的兩篇文章里1,2,報道了斑馬魚參考基因組序列和完成超過10,000個蛋白編碼基因的斷裂性突變體的鑒
利用植物表型組學挖掘基因組學的成果
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7億,預計作物產量翻一番才能滿足全球人口的糧食需求。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作物產量需每年增長2.4%,但目前作物產量平均增長率僅為1.3%。作物生產性能的遺傳改良仍然是提高作物生產力的關鍵因素,但當前的改善速度無法滿足可持續性和糧食安全的需要。為了確保糧食安全、生態系統的可
北方藥用物種基因組學轉化研究中心成立
在10月23日,中國北方藥用物種基因組學轉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這標志著我國藥用物種基因組學轉化研究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該中心是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建立的集基礎研究、資源保護和應用開發為一體,以長白山脈傳統中草藥相關生物物種為對象,以加速中醫
基因組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正式啟動
2011年12月5日,ABO成員北京諾賽基因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暨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承擔的“基因組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正式啟動。同時組建了包括沈巖院士、程京院士、賀福初院士等6位院士在內的第二屆國家人類基因組北京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 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將整合高通量測序和以“云計
基因組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在京揭牌
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飛速進步,基因檢測逐漸走入我們的生活,“滴血驗癌”“基因分析預測疾病”等提法屢見不鮮,有些公眾愿意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而有些公眾對此持懷疑態度。基因組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2月5日在京揭牌,這個實驗室將來會做些什么工作?對推動我國基因檢測技術及應用的發展能起到什么作用?未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