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起,首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工作全面啟動,中央環保督察組開始向10個省區市反饋“回頭看”和專項督察意見。結果顯示,一些地區仍被指出了土壤污染方面的問題,例如江蘇,“沙鋼集團污染問題仍然突出,百萬噸鋼渣等工業固體廢物長期堆放在長江岸邊,污染周邊土壤和水體,威脅長江水生態環境安全”。 在“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中,凈土保衛戰被稱為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因為與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累積性等特點,大氣污染和水污染人可以直接看到或者聞到,可土壤污染必須通過儀器設備采樣檢測才能確定,而且土壤污染一般要經過10年或者20年之后才能顯現出來。 8月31日,我國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表決通過,將于2019年實施。這部法律對打贏凈土保衛戰將發揮多大作用?怎樣破解“誰來治、治理費用由誰承擔”等土壤污染防治領域存在的難點問題?針對這些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近日,全國人大環資委、常委會法工委和......閱讀全文
近30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高強度的人類活動,我國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數量日益增加、范圍不斷擴大,土壤污染正進入集中多發期。 “我國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部分地區污染較為嚴重。”近日,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講座時談到。 “土壤污染除具有隱蔽性、滯后性、累積性和不可逆
漫畫《抱著飯碗不敢吃》 新華社供圖 周健民 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院長、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 “土壤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太重要了,不僅僅關系到糧食安全,整個生態環境都跟土壤密切相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院長周健民說,土壤直接關系到人類可持續發展,聯合國把今年
土壤環境管理工作在國外已經開展多年,美國、歐洲、日本等國有30多年的管理經驗。而在我國,無論是土壤污染防治的認知水平,還是國家經濟實力,土壤環境管理都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借鑒國外的經驗必不可少。那么,基于我國的土地所有制、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土壤污染防治現狀,國外有哪些土壤環境管理的經驗值得借鑒?本
日前,河北印發《2018年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點》。全文如下: 2018年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點 為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6〕31號)和《河北省“凈土行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冀政發〔2017〕3號),強化土壤污染防控工作,確保實現2018年階段目標,制定本工
土壤環境管理工作在國外已經開展多年,美國、歐洲、日本等國有30多年的管理經驗。而在我國,無論是土壤污染防治的認知水平,還是國家經濟實力,土壤環境管理都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借鑒國外的經驗必不可少。那么,基于我國的土地所有制、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土壤污染防治現狀,國外有哪些土壤環境管理的經驗值得借鑒?本報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社會各界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這個過程中,涌現出了一批正面典型,生動展示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成效。為進一步宣傳習近平生態文
環保部14日印發關于征求《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要求加強農用地土壤環境的監督管理,防控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防止造成污染危害。 意見稿提出環境保護部負責建立土壤污染狀況定期調查制度,每10 年開展1 次,要求縣級以上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依法嚴查向沙漠、灘涂、鹽
“首屆土壤污染防治高峰論壇(中國·天津)”日前在天津落下帷幕。本屆論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主題為“聚焦土壤環境污染防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旨在宣傳貫徹從2019年起開始實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凈土保衛戰提供智力支持。 在論壇上,原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楊朝飛、
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狀況以及重點地區污染狀況和成因的目標基本達成 “宏觀”是本次調查最基本的特點,在解讀和使用調查數據時,必須時刻牢記 典型地塊及其周邊土壤污染狀況的調查相對來說屬于微觀的點源調查,而平均每1.6平方公里一個點使得數據在說服力上仍顯不足 調查初衷并非單純了解土壤
當前,我國土壤污染嚴重,不時見諸報端的“鎘大米”、“鉛污染”等問題及其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警示我們:土壤污染已成為影響公眾健康、社會穩定、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心腹大患。因此,立法遏制土壤污染刻不容緩。 目前,全國人大已啟動相關立法工作,全國人大環資委正在就《土壤污染防治法(征求意見稿)》廣泛征
針對大氣、水、土壤污染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3個“十條”的編制工作。其中,“大氣十條”、“水十條”分別于2013年、2015年發布實施。 昨日下午,國務院正式向社會公開《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全文
耕地土壤質量是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保障,涉及到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因此,土壤污染對農地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一直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1月1日,我國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這部法律從立法上解決了“誰負責、誰監管、誰污染誰治理及如何治理”等問題,明確規定了農業農村部對土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環保部發布通知,對《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和管制值(試行)》、《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試行)》兩項標準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17年9月15日。 據悉,《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和管制值(
第一條【目的】 為了加強農用地土壤環境的監督管理,防控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防止造成污染危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農用地土壤環境的調查、監測、類別劃分、風險評估、風險管控或者治理與修復活動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農用
當前,我國土壤污染嚴重,不時見諸報端的“鎘大米”、“鉛污染”等問題及其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警示我們:土壤污染已成為影響公眾健康、社會穩定、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心腹大患。因此,立法遏制土壤污染刻不容緩。 目前,全國人大已啟動相關立法工作,全國人大環資委正在就《土壤污染防治法(征求意見稿)》廣泛征
浙江省武義縣坦洪鄉梯田。 近期發生的“鎘大米”事件讓隱藏在背后的土壤污染“真兇”浮出水面。據了解,目前我國土壤污染陷入了“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惡性循環。 “還一方凈土”,必須靠完善的法律來保障。制定土壤環境保護法,迫在眉睫。 耕地大面積污染,城市土壤安全堪憂,土壤污染分
為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發展戰略,積極響應國家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各項指示精神,全面獲得影響生態環境的各項因素及情報,及時掌握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發展動態,推進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發展。按《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6)31號文件]及相關實施意見要求,在中國化工企業管理協
17日,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向媒體發布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嚴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 全國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6.1% 南方污染重于北方,表層土壤鎘含量增加明顯 根據國務院決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
近日,有律師申請公開全國土壤污染數據信息,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不予公開 2月24日,北京律師董正偉透露,他收到了環保部的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但令他失望的是,對于他所提出的請求環保部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方法和數據信息”的申請,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拒絕公開。 事實上,原國家環
12月3日,深圳人民政府辦公廳率先出臺了《深圳市土壤環境保護和質量提升工作方案》(簡稱“土四十條”)。 “土四十條”突出將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環境保護工作作為重點,要求在2018年底前,完成深圳市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園地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土壤環境質量詳細調查。深圳屬于城區型水源地,對
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16.1%的點位超標;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較重;工礦企業及其周邊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土壤質量狀況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生態安全和百姓民生福祉,土壤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5月31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16.1%的點位超標;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較重;工礦企業及其周邊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土壤質量狀況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生態安全和百姓民生福祉,土壤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5月31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
土壤污染正在惡化,污染如隱形殺手,難以察覺卻可能直接危害人體健康,特別是重金屬在蔬菜、糧食中的累積,將處于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置于危險境地。 11月8日,《新民周刊》報道了環保組織對IT企業重金屬污染的質疑,重金屬不僅污染江河,也會污染土壤。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
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16.1%的點位超標;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較重;工礦企業及其周邊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土壤質量狀況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生態安全和百姓民生福祉,土壤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5月31日,國務院印發《土壤
作為“土十條”的落地之年,今年以來,從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等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在加速推進防治土壤污染的相關工作。2017即將收官,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的詳查開始密集進行,多個省份圍繞耕地保護的農用地修復工作成效顯著。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我國的土壤修復產業仍在起步階段,市場規模逐年增長,未來有望
今天是第23個全國土地日,隨著近期“鎘大米”、“重金屬蔬菜”等事件的曝光,土壤污染問題引起廣泛關注。目前,官方仍未公布中國土壤污染的確切數據,但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來看“不容樂觀”。專家建議,要充分重視土壤污染問題,堅持預防和治理并舉,加速出臺《土壤環境保護法》,防止土壤污染進一步擴大
今天(6月25日)是第23個全國土地日,隨著近期“鎘大米”、“重金屬蔬菜”等事件的曝光,土壤污染問題引起廣泛關注。目前,官方仍未公布中國土壤污染的確切數據,但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來看“不容樂觀”。專家建議,要充分重視土壤污染問題,堅持預防和治理并舉,加速出臺《土壤環境保護法》,防止土壤污染
“土十條”實施以來,各地陸續啟動當地的土地污染詳查工作,為全面實施土壤污染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提供基礎支撐。近日,權威人士透露,2018年將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法律保障。業內專家分析指出,國內土壤修復產業剛剛起步,土壤污染的治理與修復難度大、投入大、周期長。未來,要
在社會各界的期待下,環境保護領域又一項重大的污染防治綱領性文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5月31日正式發布。這個行動計劃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路線圖,并且和此前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一道,構成解決我國重點環境問題的行動綱領體系。 出
2月24日,北京律師董正偉向《法制日報》記者透露,他收到了環保部的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但令他失望的是,對于他所提出的請求環保部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方法和數據信息”的申請,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拒絕公開。 對于環保部的“國家秘密”說,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