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Letters:靶向SRC3為胰腺癌治療提供新靶點
胰腺導管腺癌(PDAC)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致命疾病,目前罹患這種疾病以后病人的治療選擇寥寥無幾。因此找到具有治療作用的新靶點對于治療PDAC有重要意義。SRC-3參與多個生長信號途徑,是治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的治療靶點。最近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SRC-3可能也是治療PDAC的潛在靶點,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Letters上。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SRC-3在PDAC中存在過表達并且與病人生存率呈負相關關系。隨后他們在體外細胞模型中敲低了SRC-3的表達,發現能夠抑制胰腺癌細胞的增殖,遷移和侵襲。利用shRNA或小分子抑制劑抑制SRC-3的表達和活性,也可以顯著抑制胰腺癌小鼠模型體內腫瘤的生長。 類固醇受體共激活因子(SRC)家族共有三個成員:SRC-1,SRC-2和SRC-3。該家族成員在多個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之前研究已經發現SRC-3在多種癌癥類型中都存在過表達的情況,......閱讀全文
Cancer-Letters:靶向SRC3為胰腺癌治療提供新靶點
胰腺導管腺癌(PDAC)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致命疾病,目前罹患這種疾病以后病人的治療選擇寥寥無幾。因此找到具有治療作用的新靶點對于治療PDAC有重要意義。SRC-3參與多個生長信號途徑,是治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的治療靶點。最近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SRC-3可能也是治療PDAC的潛在靶
JEM:胰腺癌治療新靶點
胰腺癌由于具有較強的轉移特性,而且在腫瘤產生早期缺乏有效的鑒別標志,因此是致死率很高的癌癥類型之一。之前的研究發現,胰腺癌細胞侵染性高的本質是一些關鍵基因(例如KRAS,TP53,SMAD4等)的突變。另外,周圍的基質細胞以及一些趨化因子也為腫瘤的擴散提供了幫助。最近,臺灣中央研究院的基因組研究
日研究團隊發現胰腺癌治療靶點
胰腺癌被稱為“癌癥之王”。日本北海道大學日前發布新聞公報說,其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找到治療胰腺癌的兩個靶點。這一發現有望幫助醫學界了解胰腺癌的發展過程,并研發治療藥物。 北海道大學研究人員培育出一種果蠅,它們再現了胰腺癌患者體內觀察到的4個基因異常,即癌癥基因KRAS的活性化以及抑癌基因TP5
Nat-Cell-Bio:治療胰腺癌的新靶點
近日,來自克里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蛋白質可促進胰腺癌的生長,這一蛋白可能成為新的胰腺癌治療的靶標。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Nature Cell Biology》雜志上。 胰管腺癌是胰腺癌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它是一種從胰腺和腎小管細胞發展而來的侵襲性癌癥。目前沒有有效的療法可以治療這
BJC:研究證實治療胰腺癌的新靶點FGFR
早期研究發現,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s)與胰腺癌的發展密切相關。現在,Roswell Park癌癥研究所(RPCI)研究人員確定FGFRs可作為臨床前研究中胰腺癌的治療靶標,并確定了胰腺癌的某些分子特征,可能對開發胰腺癌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有用。 研究結果已發表在British
胰腺癌治療的新靶點KRAS表達細胞有何特點
胰腺導管腺癌(PDAC)是美國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原因,5年生存率令人沮喪,僅為10%。盡管PDAC有明確的遺傳圖景,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開發出臨床有效的靶向治療方法,目前的治療標準仍然是常規的細胞毒藥物。KRAS癌基因的突變發生在>95%的病例中,突變的KRAS在推動PDAC生長中的作用已經得到
免疫激活劑靶點界之星——OX40靶點
基因背景OX40,又名Tnfrsf4(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4),主要在表達于激活的CD4+和CD8+?T細胞表面,和OX40配體結合可以刺激CD8+?T細胞的活化。通過OX40/OX40L信號的共激活效應,T細胞的功能
受深海魚啟發,科研人員找到抑制胰腺癌新靶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281.shtm 胰腺導管腺癌(PDAC)是一種高度致命的惡性腫瘤,較早發生全身轉移,預后較差,治療方案極其有限。而且胰腺癌對大多數治療方法具有耐藥性,5年相對生存率低于10%。因此,人們目前迫切
胰腺癌治療靶點和診斷標志物的突破性發現
胰腺癌是全球范圍內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癌癥,其發生率高、生存期短的特點而被稱為“癌王”。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其發病隱匿,早期診斷困難、進展快,發現時已經進入中晚期且大多已經轉移,再加上對化療藥物很強的耐藥性和對放射療法不敏感導致治療效果非常差,總體5年生存率徘徊在5%左右。因此,
實體瘤靶點蛋白
近年來,生物藥市場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和小分子藥物相比,抗體藥物與靶點的結合具有更高的特異性和選擇性,在腫瘤、自身免疫病治療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造福腫瘤患者的同時也助推了這個細分市場持續擴容。相比血液腫瘤,實體瘤有著更為復雜的腫瘤免疫微環境及治療屏障,相應抗體藥物和療法的開發也更有難度,而在開發過程
藥物靶點是什么?
1?藥物靶點的定義藥物靶點通常是指藥物在體內與其發揮作用的分子或生物結構。這些靶點可以是細胞內的特定蛋白質、酶、受體、離子通道、細胞表面分子等。藥物靶點與藥物發揮作用的方式密切相關,在藥物研發和治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它們是藥物所針對的特定細胞、組織或病理過程,通過與其相互作用
天津醫科大學教授發現遏制胰腺癌轉移潛在靶點
近日,天津醫科大學郝繼輝教授帶領研究小組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 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在胰腺導管腺癌中發現了一個新的腫瘤抑制因子,并對該分子如何發揮腫瘤抑制作用進行了探討。 郝繼輝教授是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胰腺腫瘤中心主任,全國胰腺癌診療專家組成員。他不僅
免疫激活劑靶點界的輝煌之星——OX40靶點
新的一年,新的氣象,在這里小編給大家拜個吉祥年哦!相信各位寶寶們對腫瘤免疫治療相關的一些藥物并不陌生,已有很多藥品上市并用于治療中,開發更多可以用于提高免疫系統對腫瘤識別及殺傷能力的藥物一直是免疫學研究的熱點之一。那么,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就是免疫激活劑靶點界的輝煌之星——OX40靶點。
南京大學嚴俊JBC發表膀胱癌研究新成果
在2014年2月28日的國際生化及分子生物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雜志上在線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中,南京大學嚴俊博士帶領的研究小組首次發現,SRC-3超表達與人類膀胱癌組織樣本中的HIF1α靶基因水平升高有關。SRC-3超表達
抗癌新藥:瞄準“靶點”突破
5月初,“中科院2018年第一季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結果公布,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制的一種抗癌藥物位列其中。 這就是由該所丁健課題組、楊春皓課題組、蒙凌華課題組與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和藥物)研發的抗腫瘤1類新藥CYH33。今年年初,這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獲得
研究揭示抗衰老靶點
根據最近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兩個保守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可能是新型的抗衰老靶標。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蔡時青博士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陸斌博士合作完成。通過使用多種方法和系統,作者確定了保守的衰老負向調節因子,從而為如何實現健康衰老
抗癌新藥:瞄準“靶點”突破
5月初,“中科院2018年第一季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結果公布,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制的一種抗癌藥物位列其中。 這就是由該所丁健課題組、楊春皓課題組、蒙凌華課題組與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和藥物)研發的抗腫瘤1類新藥CYH33。今年年初,這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獲得了
找出病變基因當“靶點”
提起最佳的射擊,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正中靶心。對于癌癥病人來說,能夠準確地找到病變原因,不僅能夠實現真正的對癥下藥,還能大大減輕病人身體上所受的痛苦。在青島市中心醫院腫瘤綜合治療科,通過檢測基因序列,發現病變基因,來揭示病人患上癌癥的核心“密碼”,尤其是對于癌癥晚期病人來說,無疑是黑暗中的“柳暗花明
發現抗抑郁新靶點
近日,挪威醫學科學家利用腦內基因治療操縱一個新的靶點發現了一種新的治療抑郁癥的方法。 研究人員通過小鼠體內實驗發現,降低HCN通道蛋白的含量可以減輕抑郁癥狀,如果能夠在人體內也有相同的效果,那么這項發現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靶點,可以拯救成千上萬名對現有療法治療不佳的抑郁癥患者。 “現有的治療方
Nature:癌癥百年謎題終遭破解-有望帶來乳腺癌全新療法
大約在100年前,著名的生理學家Otto Warburg教授與他的同事們發現了癌細胞一個有趣的現象:和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要消耗更多的葡萄糖。這聽起來很合理——癌細胞是一類需要快速分裂和增殖的惡性細胞,當然需要更多的能量。 可是對這些癌細胞的進一步分析,卻催生了一個巨大的謎題:我們知道細胞主要
健康所揭示核受體輔激活蛋白3調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機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疾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種無過量飲酒史,以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質蓄積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癥,通常伴隨高血脂、高血糖和胰島素抵抗等代謝綜合征。過量的甘油三酯在肝臟細胞中長期堆積會導致肝臟細胞壞死,功能喪
改善傷口愈合的新靶點
MicroRNA 是新的治療劑的有趣靶標結構。它們可以通過合成抗氧化劑阻斷。然而,到目前為止,僅在局部使用這些數據是不可能的。歌德大學法蘭克福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成功地實現了這一點,在光誘導型抗生素的幫助下治療傷口愈合受損。 MicroRNA 是在細胞中鍵合到靶結構上的小基因片段,以這種方式防止
NEJM:廣譜抗癌新靶點
來自哈佛干細胞研究所(HSCI)的研究人員在最具侵襲性的肝癌中,鑒別出了一個已知調控胚胎干細胞自我更新的基因,由此開始積極地尋找能夠阻斷其活性的藥物。 這一稱作為SALL4的基因,賦予了干細胞持續分化的能力,使得它們不會轉變為成熟細胞。通常情況下,細胞只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表達SALL4,而在
PDGFRA靶點藥物細胞篩選模型
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類起源于胃腸道間葉細胞的腫瘤,約占胃腸道惡性腫瘤的1~3%,年發病率約為10-20/100萬。它是一種軟組織肉瘤、對化療不敏感,其中約78.5%的GIST有KIT激活變異,約7.5%的GIST有PDGFRA變
改善傷口愈合的新靶點
MicroRNA是新的治療劑的有趣靶標結構。它們可以通過合成抗氧化劑阻斷。然而,到目前為止,僅在局部使用這些數據是不可能的。歌德大學法蘭克福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成功地實現了這一點,在光誘導型抗生素的幫助下治療傷口愈合受損。 MicroRNA是在細胞中鍵合到靶結構上的小基因片段,以這種方式防止某些
靶點難尋:新藥創制只能亦步亦趨
“靶點就如組成金字塔的一塊特定的石頭,它就在那兒,但要準確找到,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兒。”10月14日, 南京傳奇生物科技公司首席科學官范曉虎博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從發現PD-1分子到相關藥物問世、摘得諾獎,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用了26年。找靶點難,這是全球新藥研發業界的共識,中國尤為如此。“
新冠靶點新視角五靶向宿主的抗病毒藥物靶點DHODH
近期,武漢大學生科院和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合作研究發現,二氫乳酸脫氫酶(DHODH)的新型有效抑制劑針對RNA病毒具有廣譜抗病毒感染的特點。?目前開發廣譜抗病毒藥物(BSA)主要有兩種策略,一是利用核苷或核苷酸類似物,二是靶向宿主的抗病毒制劑(HTA)。核苷或核苷類似物通常會引起耐藥性和毒性,但由于病
專家稱SARS病毒致命點是理想的藥物靶點
SARS病毒“致命點”是理想的藥物靶點 饒子和院士評價“郭德銀研究組的新發現非常有意義” 本報訊 (記者任荃)盡管與當年的SARS大流行已相隔6年,昨天本報頭版報道《SARS病毒“致命點”被找到》,還是引起了讀者和專家的高度關注。著名分子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家、南開大學校長饒子和院士
蛋白質組學最新胰腺癌治療靶點和診斷標志物突破性發現
關鍵詞:腫瘤微環境,磷酸化蛋白質組,分泌蛋白質組,IP-MS,PRM,ELISA 胰腺癌是全球范圍內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癌癥,其發生率高、生存期短的特點而被稱為“癌王”。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其發病隱匿,早期診斷困難、進展快,發現時已經進入中晚期且大多已經轉移,再加上對
蛋白質組學胰腺癌治療靶點和診斷標志物的突破性發現
關鍵詞:腫瘤微環境,磷酸化蛋白質組,分泌蛋白質組,IP-MS,PRM,ELISA 胰腺癌是全球范圍內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癌癥,其發生率高、生存期短的特點而被稱為“癌王”。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其發病隱匿,早期診斷困難、進展快,發現時已經進入中晚期且大多已經轉移,再加上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