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湯補鈣?奶白湯更營養?食安大咖揭穿謠言面紗
排骨湯真的能補鈣?奶白色的湯比清湯更有營養?打著“純天然”、“無添加”的食品比普通食品更“高大上”嗎?在昨天舉辦的第四屆食品安全科普創新公益大賽“爭做食安小衛士”活動中,上海進才中學北校的小同學們迎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食品安全公開課,來自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的食安“大咖”阮光鋒主任為孩子們揭開了一個又一個蒙著“神秘面紗”的食品謠言和誤區。 媽媽說排骨湯能補鈣?錯! 有一句老話講:“吃什么,補什么。”很多家里的老人也常說骨頭湯能補鈣,勸孩子多喝湯。然而,排骨湯真的有這種功效嗎? “其實這是誤區,排骨湯里的鈣含量和自來水相差無幾。”這句話讓在場的小同學們都“啊”地驚嘆了一聲。阮光鋒解釋說,排骨中的鈣能溶解在湯里的量非常低。用常溫燉煮,排骨湯中的鈣濃度在2毫克/100毫升以下,用高壓鍋燉煮4個小時,湯中鈣的濃度也不超過4毫克/100毫升,而經過檢測發現,北京市供自來水的鈣濃度在30-60毫克/升,和排骨湯中的鈣濃度......閱讀全文
北京發布“十大環保謠言”-空氣污染類謠言最多
昨天,北京綠色傳播大會舉行。會上首次發布了“十大環保謠言”和“污染環境十大陋習”。“內蒙古風電偷走了北京大風導致霧霾?”、“霧霾不散是因為‘核污染’?”、“手機基站越多輻射越大?”等入選“十大環保謠言”。 據介紹,入選的十大謠言均在去年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謠言涉及大氣、水、固體廢棄物、電磁輻射
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向謠言“亮劍”-倡導網絡謠言“社會共治”
食品網絡謠言肆意傳播,嚴重危害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今天,中國食品辟謠聯盟發布“亮劍網絡食品謠言”倡議書,倡議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到食品謠言治理工作中,進一步完善食品謠言“社會共治”模式。 為了進一步加快形成“網絡食品謠言社會共治”的良好局面,在今天舉行的中國食品辟謠聯盟“亮劍網絡食品謠言”暨金龍魚
網絡謠言中食品安全謠言占45%-黨媒稱該治治了
“小龍蝦實為小蟲蝦”“無核葡萄抹了避孕藥”“吃大盤雞能感染禽流感”……快速發展的互聯網,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容易使謠言不脛而走。有數據顯示,網絡謠言中“舌尖上的謠言”占45%,食品安全領域成為網絡謠言的重災區。 4月17日,國家食藥監總局舉行通氣會,邀請農業部、國家衛計委、國家質檢總局、
“神水”實為“污水”,謠言引發“禍水”
10月10日,人們在浙江溫嶺市城東街道石倉下村的溪坑里瘋搶“神水” 剛剛過去的長假,浙江臺州溫嶺市一處原本平凡無奇的山泉,成了一些人趨之若鶩的“圣地”。傳言說,這泉水“洗澡能治無名瘙癢,生喝能包治百病”。雖然有人喝過后咽喉腫痛、虛弱乏力,但“善男信女”們依然24小時持桶排隊,瘋搶“
讓食藥謠言無處遁形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以微博、微信、論壇為傳播載體的謠言此起彼伏、屢禁不止,成為網絡空間主要的“噪音”之一。特別是和民生相關的食品藥品相關話題,更是成為網絡謠言的重災區。 知微傳播分析平臺和中山大學對1000多條社交媒體的謠言樣本進行了分析,發現九成以上的謠言圍繞著食品安
關于癌癥的十大謠言
最近,國外網站總結了西方社會中流行的十個關于癌癥的謠言,其中很多謠言在我們周圍也有廣泛的傳播,其中包括癌癥是人為導致的現代疾病、“超級食物”可防癌、有治愈癌癥的靈丹妙藥、癌細胞愛甜食等。 最近,國外網站總結了西方社會中流行的十個關于癌癥的謠言,其中很多謠言在我們周圍也有廣泛的傳播。 謠言1:癌癥
如何織密“舌尖謠言”免疫網
“紫菜是塑料做的”“紫菜嚼不爛別吃了”……今年年初刷爆朋友圈的“塑料紫菜”視頻,引發一輪“塑料紫菜”風波。從“速成雞”“激素鴨”到“渾身是蟲的皮皮蝦”,“舌尖上的謠言”千變萬化、聳人聽聞,造謠者樂此不疲,消費者卻如入迷陣。 舌尖謠言泛濫成災,很大程度上源于造謠傳謠者利用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蓄意編
這些食品謠言你中招了嗎
“紫菜和粉絲都是塑料做的”“隔夜飯致癌”“低鈉鹽=奪命鹽”“化了又凍的雪糕有毒”……這些與食品有關的謠言,看起來有“圖”有“真相”,在網絡上和朋友圈內廣泛傳播,讓不少人膽戰心驚。那么,網絡上所傳的“真相”究竟是真是假? 福建網友愛吃泡面的人:塑料怎么那么萬能?還能做紫菜和粉絲? 主持人:粉絲
聽信這些謠言,年后養胃變傷胃
春節期間,親人好友相聚,飯局難免會多起來。大塊朵頤之時,人們往往忽視了自己的腸胃健康,以致于出現腸胃不適。所以春節過后,養胃也就成了首要任務。網上流傳著各種養胃知識,但是如果你聽信了那些錯誤的方法,不僅不能達到養胃的目的,反而會加重胃的負擔,造成不良后果。那么,關于養胃的謠言究竟有哪些呢?讓我們
喝瓶裝水可致癌?謠言!
天氣漸熱,買來解渴的礦泉水,瓶子可能致癌?近日,一則“喝一口,就會致癌”關于瓶裝水對人體有害的消息在朋友圈流傳,文中稱幾乎所有瓶裝水都含有微小的塑料顆粒。很快,該條朋友圈內容被刪除。對此,有專家表示,這一消息純屬謠言,微塑料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目前還沒有發現微塑料的可見性危害。 近日,一則“喝
紅棗配蝦皮吃中毒?-是謠言
近日,網絡上一篇名為《老人吃紅棗中毒過世!吃紅棗千萬不能搭配它!》的文章,引起大量網友轉發。圖片來源于網絡 對此,沈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專題辟謠稱,一次至少要吃40公斤的海蟹,或者一次吃下150公斤蝦,才有機會產生有毒害作用的砒霜。 文章寫道:“千萬不要把紅棗和蝦皮一起吃,一位老奶奶愛
2018食品健康十大謠言
2018年,食品健康行業事件眾多,各種謠言也隱藏其中“興風作浪”。如人可以感染豬病毒,大蒜能驗地溝油等。盡管這些謠言極具迷惑性,但出現后很快就得到了各方及時辟謠,將它們的危害扼殺在了襁褓中。 食品 大蒜可以檢驗地溝油? 謠言:6月,有人將大蒜放進兩杯“食用油”中。其中一杯的大蒜發黑、發霉
轉基因食品致癌是謠言嗎?
“轉基因食品致癌”的謠言,源于法國里昂大學教授塞拉利尼2012年完成的轉基因抗除草劑玉米飼喂大白鼠的實驗。這個實驗已被國際生物學界、歐洲食品安全局、法國生物技術高等理事會、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等權威機構以及全世界絕大多數同行科學家所否定。塞拉利尼發表的論文,也被學術雜志撤稿。塞拉利尼實驗用的大白鼠
甄別網絡謠言,她是“智能女偵探”
“曹娟,你看這條信息是真的還是假的?”每當有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計算所)研究員曹娟總是特別忙,很多人會向她求證信息的真假。 11月9日,2022年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在浙江烏鎮舉行,共15項成果入選,曹娟團隊的項目“睿鑒數字內容虛假偽造檢測系統和
轉基因食品致癌是謠言嗎?
“轉基因食品致癌”的謠言,源于法國里昂大學教授塞拉利尼2012年完成的轉基因抗除草劑玉米飼喂大白鼠的實驗。這個實驗已被國際生物學界、歐洲食品安全局、法國生物技術高等理事會、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等權威機構以及全世界絕大多數同行科學家所否定。塞拉利尼發表的論文,也被學術雜志撤稿。塞拉利尼實驗用的大白鼠
“食鹽滅種”說-被證是謠言
傳言:網文宣稱只吃進口鹽 近日,一篇名為《食鹽里面添加亞鐵氰化鉀!這是要滅種的節奏嗎?》的文章在網上流傳。文中稱,我國食鹽中添加的“亞鐵氰化鉀” 加熱分解得到氰化鉀,歐美人不吃亞鐵氰化鉀,但是我國食鹽中卻添加了“亞鐵氰化鉀”作為抗結劑。文中稱“國際上能夠在氯化鈉中作為抗結劑的產品有20多種。發
社會共治粉碎“舌尖上的謠言”
近幾年,從“塑料紫菜”到“棉花肉松”、“可燃粉絲”……“舌尖上的謠言”層出不窮,已嚴重干擾了正常的食品藥品監管,擾亂了百姓的消費判斷,損害了行業發展。 早在2014年,農業部與國家食藥監總局就提出,兩部門將根據科普宣傳的需要,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科技知識培訓和法制宣傳,全面普及食品
在線搜謠言,越搜你越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632.shtm
曝光食品安全謠言就應常態化
針對網上出現農產品質量安全謠言的問題,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廣德福表示,將充分運用專家的力量,廣辟宣傳渠道,積極開展風險交流和科普宣傳;將開展常態化、多樣化的風險交流,及時準確地對外發布農產品質量安全權威信息,澄清不實傳聞,加大虛假信息懲戒。廣德福表示,我們曝光十大網絡謠言的時候,想要把
這些關于癌癥的說法確是謠言無疑
春節期間最大的炮仗不是“帶著地球去流浪”,而是“瘧原蟲感染治愈晚期癌癥”。但假期剛過,“瘧原蟲治愈癌癥”的表述就受到強烈質疑。 “治愈癌癥”是人類相當長久而至今尚未實現的夢想。因此不管什么一沾上癌癥的邊兒,就會格外引起人們的關注。而與癌癥相關的謠言更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其中一些更是讓人
2022研考生注意,這些信息都是謠言!
研招辟謠平臺(2022年第1期) 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已平穩順利結束,后續閱卷等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近日部分考生詢問網上有關“2022年研考調劑”的相關信息是否屬實。經有關招生單位逐一核實確認,均為不實信息。 調劑工作是碩士研究生招生錄取的重要環節。根據有關工作要求,各招生單位將按教
2022研考生注意,這些信息都是謠言!
研招辟謠平臺(2022年第1期) 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已平穩順利結束,后續閱卷等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近日部分考生詢問網上有關“2022年研考調劑”的相關信息是否屬實。經有關招生單位逐一核實確認,均為不實信息。 調劑工作是碩士研究生招生錄取的重要環節。根據有關工作要求,各招生單位將
食品類謠言原來如此炮制
食品類謠言是如何被制造出來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哪些特征?昨日,中山大學大數據傳播實驗室發布《中國網民食品安全認知研究報告2015》。記者獲 悉,6~8月是食品安全事件高發期,工業食品類事件占比大。而食品類謠言易傳播的手段包括渲染食品惡劣的生產環境和原料骯臟,夸大某些食品的保健養生效 果,在標題打上
神水實為污水治百病是謠言
?????? 國慶長假期間,浙江臺州溫嶺市一處原本平凡無奇的山泉,因被傳“洗澡能治無名瘙癢,生喝能包治百病”而遭到24小時持桶排隊瘋搶。10月9日,溫嶺疾控中心出具檢測報告稱,“神水”的19項指標中,菌群總數等3項指標均不達標,與“污水”無二,更無“包治百病”的醫學療效。 >>事件
張曉東:識別地震謠言-科學應對地震問題
地震專家張曉東談如何識別地震謠言和科學正確應對地震等問題 【摘要】中國地震專家張曉東指出,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非常具體,甚至發震時間精確到“上午”、“晚上”的“地震預測”都是謠傳,目前我國短臨預報的成功率還很低。 ???? 1.近期網絡上關于地震的謠傳比較多,如何識別地震謠傳呢
求證:“豬肉有蟲”謠言為何反復出現
“豬肉有寄生蟲,紅色的,比縫衣針還大!”近一個月來,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2331食品藥品投訴舉報電話接連接到7起關于“豬肉有蟲”的舉報。記者調查了解,“豬肉有蟲”的懷疑和傳言在網上已經流傳一年多,從廣西、廣東、遼寧到貴州,影響頗廣。所謂“豬肉生蟲”是什么?面對傳言我們應該怎么辦?“求證
遏制食品謠言-需要社會集體說“不”
近日,一條廣為傳播的“塑料紫菜”謠言視頻再次引發了廣大消費者心生憂恐。 2月2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畢井泉局長指出,對于近期在網上傳播的“塑料紫菜”等食品謠言,要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嚴厲打擊。同時提醒廣大消費者增強對謠言消息的判斷意識,不要盲目傳播。(2
量化分析技術揭秘中文社交媒體謠言
“突發心臟病時,口服兩顆阿司匹林可以救命!”、“三星賠償蘋果10億美元的5美分硬幣。”你很有可能曾在微博或微信中看到過類似信息,但實際上它們都是被反復證偽過的謠言。社交媒體上都流傳著哪些謠言?這些謠言都是誰發布的?為什么會有人相信并主動參與傳播這些謠言?近日,一項針對中文社交媒體謠言的研究,利用
央視:河北邢臺破獲“掛面含膠”謠言案件
2017年,一段視頻在社交網絡中迅速傳播,視頻中網友拿著一包金沙河掛面浸泡在水里做實驗,結果面粉溶解在水里,還有一團類似糊狀物的物質無法溶解,網友稱這是“膠”,食用后對人體有害,并呼吁大家以后不要買面條吃了。同類視頻很快集中出現,并在河北、河南、山東等多地傳播。 得知情況后,河北省邢臺市某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