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天發射近30年首次破百全年預計將發射115次
“全球航天發射自1990年以來首次破百!”俄羅斯衛星網26日稱,截至12月26日,2018年全球航天發射次數達到112次,這個突破性的數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中國航天翻番的密集發射。據《環球時報》記者統計,今年中國一共將進行39次航天發射,目前已首次超過美國,位列發射次數全球第一。 全年預計將發射115次 俄羅斯衛星網稱,俄航天機構消息人士透露,按照各國公布的計劃,今年全球航天發射次數有望達到115次。在2018年僅剩的最后幾天內,俄羅斯、中國和美國還各有一次發射任務。“這是1990年以來全球航天發射首次超過100次”。該消息人士表示,這個突破性數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中國。今年中國一共已進行了38次發射,相比去年的18次實現翻番。報道同時提到,截至26日,美國(34次)、印度(7次)的發射次數相比去年有所增加,而歐盟(8次)、日本(6次)和俄羅斯(19次)則略有下降。 《環球時報》記者26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今年長......閱讀全文
全球航天發射近30年首次破百-全年預計將發射115次
“全球航天發射自1990年以來首次破百!”俄羅斯衛星網26日稱,截至12月26日,2018年全球航天發射次數達到112次,這個突破性的數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中國航天翻番的密集發射。據《環球時報》記者統計,今年中國一共將進行39次航天發射,目前已首次超過美國,位列發射次數全球第一。 全年預計將發射
文昌航天發射場具備全年常態化發射能力
1月9日清晨,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三號衛星。發射場所在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現中國航天2023年“開門紅”,為全年航天發射任務開了個好頭。 “此次任務的圓滿成功也展現出文昌航天發射場已經具備全年常態化發射能力。”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表示,發射用時越
中國推動海上發射-東方航天港完成4次海上發射
中新社記者 王嬌妮“點火、起飛!”10月7日21時10分,在山東省海陽市西南海域3公里處,中國首次實施固體運載火箭近岸海上衛星發射。作為中國唯一的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山東海陽東方航天港至此已完成4次海上火箭發射保障任務。相比陸上發射,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是一種新型、高效、靈活、經濟的發射模式,可以靈活選
我國今年實施19次航天發射
12月22日11時2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一號”02C衛星送入太空。這是我國今年航天發射的收官之戰,至此,全年共實施19次航天發射任務。 “資源一號”02C衛星是一顆填補國內高分辨率遙感數據空白的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
日發射火箭檢驗航天新技術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8月31日說,當地時間5時(北京時間4時),該機構在日本南部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發射了一枚小型固體燃料運載火箭。該火箭利用所攜裝置,檢驗了有望用于在軌衛星姿態和速度控制的新技術。 這枚火箭全長8米,發射時總重量為2.2噸,在上升到309千米高度的過程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引領航天發射任務進入“E”時代
“點火!起飛!” 12月7日11時26分,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搭載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200次發射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完美騰飛! 伴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已成為晉西北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持續推動航天發射能力發展的道路上,
我國2021年航天發射大盤點!都有哪些精彩的發射任務?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2021年,中國航天全年發射次數達55次,再創新高并穩居世界第一。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宇航發射48次、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4次、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1次、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2次。中國航天2021年度成功發射次數為52次,長征系列運載火箭48次發射全
我國一發射工位航天發射次數率先破百
新華社西昌12月30日電(王玉磊、胡煦劼)12月30日凌晨,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九號。這是中國航天今年的收官之戰,也是這個中心西昌發射場二號工位完成的第100次發射任務。20世紀80年代,為了在國際航天發射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西昌航天人僅用14個月便在一片亂石灘上新建起一座
我國明年發射首個商業航天火箭
央視網消息:明年上半年我國首個用于商業航天任務的火箭——捷龍一號將發射,這也標志著我國商業航天加速發展。此外火箭的重復使用技術預計2-3年內能夠實現應用。 區別于目前我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未來我國用于商業航天發射的火箭將命名為“龍系列”。明年上半年,捷龍一號火箭將進行首次商業航天發射任務。
印度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延至2024年
印度科學和技術國務部長吉滕德蘭·辛格15日說,印度首個載人航天發射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推遲至2024年執行。印度-亞洲新聞社援引辛格的話報道,預定執行“加甘揚”載人航天計劃的印度和俄羅斯航天員訓練進程因為新冠疫情受阻,原定今年執行的首次載人航天器發射因而推遲。印度“第十八頻道”新聞網站報道,按照計劃,
“發現”號航天飛機發射再推遲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1月6日說,再次推遲“發現”號航天飛機發射,新的發射日期未定。 國家航空航天局在網站發表聲明說:“(國家航空航天局)今天做出這一決定,以給(維修)小組更多時間,下次發射時機將推遲至先前設定的2月時間窗口之外。” “發現”號航天飛機發射數度推遲。這一航天飛機原定去年
全球首枚!發射成功
2023年7月12日上午,由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朱雀二號遙二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火箭進入預定軌道,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朱雀二號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體推進劑應用方面取得突破。
海南航天發射場開工-記者詢問是否發射神州八號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李學勇介紹中國科技事業60年發展成就等方面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法制晚報記者: 您剛才也提到,在60年成就中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了重大成就,14號的時候,海南航天發射場也開工了。 請問您,海南的航天發射場接下
中國航天積極備戰高密度發射-今年預發射超50次
今年,中國航天事業依然忙碌,發射次數將超50次,新春伊始,在各大發射場、生產廠房中,多個型號的火箭、航天器都在忙碌地進行研制生產以及發射準備。 在海南文昌,長征八號遙二火箭正在進行發射前的測試工作,這款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將于二月底至三月初擇機發射。此次它將實現一次發射22顆衛星,這將創造我
NASA新系統能水平發射航天器
據阿根廷《21世紀趨勢》周刊網站9月15日報道,美國航天局(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在新一代航天器發射系統的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步,航天中心的專家研發出一種在電氣化跑道上水平發射航天器的新系統。 除了發射航天器,新系統的先進技術還可用于提高城市輕軌和商用航天器等各種交通運輸系統的性能
俄航天集團今年啟用“東方”航天發射場機場跑道
當地時間3月25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德米特里·羅戈津表示,該集團計劃于2022年啟用“東方”航天發射場機場綜合體跑道。
俄飛船發射遇險航天員生還,專家詳解載人航天逃生
一艘俄羅斯載人飛船11日發射失敗,所幸飛船上的兩名航天員成功逃生并平安著陸,已被救援人員找到。 據報道,北京時間11日16時40分,載有俄國航天員阿列克謝·奧夫奇寧和美國航天員尼克·黑格的聯盟MS-10飛船,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由聯盟-FG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起飛約119秒后,火箭第一級分離,位于火
美將發射全球冰監測衛星
美國宇航局(NASA)將發射其最先進的全球冰監測衛星,而這項工作已經拖了近10年了。 該機構計劃于9月15日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用德爾塔2型運載火箭將冰、云和陸地高度衛星2號(ICESat-2)送入太空。該衛星將專注于測量包括格陵蘭島和南極洲在內的某些地方的冰層厚度變化,同時也將
航天發射場選址海南文昌源于地勢優越
9月13日,海南文昌當地農民在剛被平整出的土地上留影。這里將成為發射場的一部分 海南航天發射場效果圖 記者 余建斌攝 核心提示 大型火箭通過輪船,運往椰林中的發射場,在藍天碧海之間騰空而起……我國第四個航天發射場在海南文昌開建,帶給人們無限的想象空間。 新發射場與酒泉、
全球首款液氧甲烷火箭發射成功,航天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2023年7月12日9時00分,由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號遙二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隨后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該火箭由此成為全球首款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體推進劑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西昌等發射場全力確保疫情防控及航天發射萬無一失
“氦配氣臺加電、傳感器加電……”5日晚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測發大廳亮如白晝,文昌發測站箭體動力室女工程師趙飛與同事們仍在工作。 這一天,長征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運抵文昌發射場。而為了迎接火箭進場,發射場的科技工作者春節之前就已開始各項準備工作。 2020年是文昌發射場的首個高密度任務年,
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推遲至29日發射
美國航天局4月4日發布消息稱,在與國際空間站合作伙伴協商后,該局決定將“奮進”號航天飛機的發射日期由本月19日推遲至29日。 “奮進”號的升空時間目前暫定為美國東部時間29日15時47分(北京時間30日3時47分)。美國航天局表示,由于俄羅斯“進步”貨運飛船將于本月27日發射并于29
我國成功發射可重復使用試驗航天器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2022年8月5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運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復使用的試驗航天器,這是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第18次執行發射任務。
日本發射一枚小型火箭檢驗航天新技術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8月31日說,當地時間5時(北京時間4時),該機構在日本南部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發射了一枚小型固體燃料運載火箭。該火箭利用所攜裝置,檢驗了有望用于在軌衛星姿態和速度控制的新技術。 這枚火箭全長8米,發射時總重量為2.2噸,在上升到309千米高度的過程中,載有
2022年我國航天發射任務將實現多個“首次”
新構型長征八號火箭將執行一箭22星發射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1年)發布會上了解到,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目前正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進行發射前的測試工作。此次發射的長征八號采用了全新的構型,將一次發射22顆衛星。 長征八號是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當中的最新型號,可以
夢天實驗艙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
中國空間站第2個實驗艙段——夢天實驗艙已完成出廠前所有研制工作,于近日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后續,夢天實驗艙將按計劃開展發射場區各項總裝和測試工作。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參試各系統正在有序開展各項任務準備。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下半年發射
我國將于今年下半年實施“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實現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按計劃進行。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有關負責人表示,“神舟”七號飛船將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船在軌飛行期間,將進行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進行空間材料科學實驗,釋放伴飛小衛星等科學實驗活動。 目前,
我國成功發射可重復使用試驗航天器!
2022年8月5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運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復使用的試驗航天器,這是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第18次執行發射任務。試驗航天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后,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其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復使用和在軌服務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
中國海南航天發射場正式開工建設
海南航天發射場測發指揮與飛行控制中心效果圖。孫自法/攝 海南航天發射場固定勤務塔效果圖。孫自法/攝 海南航天發射場航天器加注及整流罩裝配廠房效果圖。孫自法/攝 將在海南航天發射場執行任務的五米直徑火箭型譜圖。孫自法/攝 在新中國即將迎來六十華誕之際,對中國
我國實現淺層風精細預報保障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5月7日,天舟四號和長征七號船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氣象團隊研發的關鍵區域淺層風預報保障系統,為船箭組合體安全轉運提供了技術保障支持。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淺層風精細預報保障重大航天發射任務。這一系統可根據最新氣象資料實時處理生成轉運區域淺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