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藥盤點及腸促胰島素聯合療法新突破
糖尿病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有四種類型:第一類是Ⅰ型糖尿病,過去稱作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它是由于體內胰島素絕對缺乏,容易發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必須要依靠胰島素的治療,否則會出現生命危險;第二類是Ⅱ型糖尿病,又叫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這種類型的糖尿病,起病比較隱秘和緩慢,可以用口服降糖藥來控制,也可以用胰島素治療;第三種類型就是妊娠糖尿病,這是一種妊娠期間發生或者發現的糖尿病,這種類型的糖尿病,也要用胰島素來治療,產后還要做糖耐量試驗,再來重新來定型;第四種類型糖尿病是其他類型的糖尿病,是由于某些疾病,比如說內分泌疾病,或者一些遺傳疾病,導致的血糖升高。 糖尿病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的數據,2017年全球有4.25億糖尿病患者,占世界人口的8.8%,其中2型糖尿病占所有病例的90%,而且據預測,到2045年,全球患者可能增長至6.29億(圖1)。另外根據Evaluate2018年5月發布的報告,糖尿病市場是僅次于腫......閱讀全文
研究揭示腸道菌群影響阿卡波糖降糖藥療效好壞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獲悉,醫院寧光院士團隊和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同樣用阿卡波糖治療糖尿病,B腸型腸道菌群的人群明顯效果更好,降低體重、降脂以及改善胰島素抵抗的情況更為明顯,并揭示了其中的原因。令人欣喜的是,中國人群中,B腸型腸道菌群的人群比例更高。 長
葡糖激酶的藥物研發與用途
葡萄糖激酶激活劑系針對這一靶點而開發,能夠通過葡萄糖濃度刺激的胰島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濃度和肝糖輸出、促進肝糖原合成以及調控腸促胰素釋放等機制來穩定體內血糖水平,近年來已成為2型糖尿病新型藥物研發的熱點
葡萄糖激酶藥物研發與用途
葡萄糖激酶激活劑系針對這一靶點而開發,能夠通過葡萄糖濃度刺激的胰島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濃度和肝糖輸出、促進肝糖原合成以及調控腸促胰素釋放等機制來穩定體內血糖水平,近年來已成為2型糖尿病新型藥物研發的熱點。
關于促胰島素分泌劑的適用人群介紹
促胰島素分泌劑是有特定的使用人群的。按照糖尿病分型,1型糖尿病的胰島素分泌功能缺失,胰島素缺乏現象嚴重,一般不應用促分泌劑,而是規律地注射胰島素。2型糖尿病胰腺能繼續產生胰島素,有時甚至胰島素水平超過正常人,然而機體對胰島素的作用產生抵抗,導致胰島素相對缺乏。所以對于2型糖尿病的病人,也不能籠統
簡述葡糖激酶的藥物研發與用途
葡萄糖激酶激活劑系針對這一靶點而開發,能夠通過葡萄糖濃度刺激的胰島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濃度和肝糖輸出、促進肝糖原合成以及調控腸促胰素釋放等機制來穩定體內血糖水平,近年來已成為2型糖尿病新型藥物研發的熱點 [2] 。
維生素B12可顯著降低糖尿病藥物引發的惡心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8日報道,一項新出爐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藥物可以用維生素進行改良,以阻止藥物引起惡心和嘔吐,并改善數百萬患者的生活質量。 將廣泛使用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藥物(又稱為腸促胰島素)與維生素B-12相結合可以減少藥物副作用。據了解,目前有20%到50%的人服用
關于促胰島素分泌劑的機理介紹
對于糖尿病人來說,胰島素的分泌上有兩個缺陷,一個是分泌失效的缺陷,一個是分泌量上的缺陷。所以促胰島素分泌應該解決這兩個問題。從促進胰島素的分泌量來看,這類藥物有促進胰島素分泌總量的作用,它們主要作用在胰島素分泌的細胞上,這些細胞是這些藥物作用的受體,藥物結合受體以后,能夠達到促進分泌的作用。
諾和諾德速效門冬胰島素治療1型和2型糖尿病媲美NovoRapid
糖尿病巨頭諾和諾德(Novo Nordisk)近日在美國新奧爾良舉行的2016年第76屆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科學會議(2016年06月10日-14日)上公布了速效門冬胰島素(faster-insulin aspart)一項IIIa期臨床研究的新數據。該研究在1型糖尿病(T1D)患者和2型糖尿
關于糖尿病人用藥原則介紹
糖尿病患者在選用藥物時,應從自身病情出發,結合各種磺脲類藥物的作用特點及價格,合理使用。例如:有輕度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宜選用主要經膽道排泄的藥物——糖適平;老年人宜選用作用溫和的降糖藥如糖適平、達美康,而不宜服用降糖作用強大而且持久的優降糖,以免引起嚴重低血糖;對合并血管并發癥的糖尿病患者,
關于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1型的校驗診斷介紹
1.離子鈣及無機磷具體方法見第三章。甲狀旁腺受累可出現輕度的高鈣血癥及低磷血癥。本癥多為甲狀旁腺增生,常不及單個腺瘤所致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嚴重。 2.堿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多發性內分秘腺瘤累及甲狀旁腺時,單純表現為尿結石者,早期血清堿性磷酸酶可正常,但有
Cell-Metabolism-揭秘2型糖尿病患者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原因
在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烏普薩拉大學與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為什么2型糖尿病人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這項研究于近日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圖片來源;Cell Metabolism 2型糖尿病是全球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全球已經有超過4億人患該疾病。生活習慣和遺傳因素都會導致患該疾
最新研究:胰島素遞送系統給1型糖尿病青少年帶來希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醫學研究論文,研究人員通過一項概念驗證前導研究報告稱,一個混合閉環胰島素遞送系統可減少高血糖和葡萄糖變異的發生,或可改善患有1型糖尿病青少年的腦發育和認知功能。該論文指出,這項研究發現基于從42名青少年患者臨床對比得到的結果,未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移植細胞能在1型糖尿病患者體內分泌胰島素
一項多中心臨床試驗的中期結果表明,移植細胞能在1型糖尿病患者體內分泌胰島素。 這些植入細胞由衍生自人類多能干細胞的胰腺內胚層細胞組成,研究人員在26名患者中進行了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測試。雖然植入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對患者沒有臨床效果,但這是科學家首次報道患者的分化干細胞能通過飲食調節胰島素分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區別
1型糖尿病特點:①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典型病例常見于青少年;②起病較急;③血漿胰島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線呈低水平狀態;④β細胞自身免疫性損傷是重要的發病機制,多數患者可檢出自身抗體;⑤治療依賴胰島素為主;⑥易發生酮癥酸中毒;⑦遺傳因素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與HLA某些基因型有很強的關聯性。2型糖尿病
美國大數據揭示:糖尿病新藥并未改善血糖控制
在過去十年間,有許多新的糖尿病用藥上市,對于糖尿病的治療帶來改變。然而,美國最近一份大數據研究報告顯示,新的糖尿病用藥,并未帶來更好的血糖控制,還有很多我們需要努力的地方。 美國糖尿病學會期刊《Diabetes Care》一項研究以美國的保險數據庫為基準,分析2006~2013年間,美國糖尿病
看植物如何使用胰島素“控糖”促增產
近年來,植物中的6—磷酸—海藻糖(Tre6P)被發現具有類似胰島素的功能,被稱為“植物胰島素”。雖然植物中 Tre6P合成通路已基本明確,但它如何感知糖信號、促進源—庫轉運和庫器官發育的分子機制仍不明晰。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健團隊與胡培松院士團隊合作,在《分
一文詳解!國內糖尿病新藥研發熱門品種及上市情況
近些年,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在糖尿病用藥研發領域,除了改善現有胰島素類制劑,還開發出許多新靶點和新治療機制,其中以DPP-4、GLP-1、SGLT-2等靶點成果最為顯著。 國內目前的研發狀態依舊是在跟隨狀態,特別是2010年之后被批準的糖尿病新藥,國內申報熱情比較高,并有一些同類靶點的新藥申報
2型糖尿病患者beta細胞不分泌胰島素的原因竟是它?!
由于細胞胰島素抵抗的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影響深遠。經過多年的疾病,胰島素的生產逐漸枯竭,病人不得不注射胰島素。圖片來源:CRTD 那么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呢?來自德累斯頓技術大學(TUD)再生治療中心(CRTD)的研究人員與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英國其他研究
2型糖尿病藥物治療進展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已達3.7億,其中80%在發展中國家,估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近5.5億糖尿病患者,而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已躍居世界第一,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我國糖尿病發病率為11.6%,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多發疾病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公共衛生問題
CHMP建議批準GSK糖尿病新藥albiglutide
葛蘭素史克(GSK)1月24日宣布,2型糖尿病新藥albiglutide獲得了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醫藥產品委員會(CHMP)的積極意見。 CHMP建議批準albiglutide,作為一種每周一次的皮下注射藥物,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血糖控制:(1)作為單藥療法,用于飲食和鍛煉
關于胰島素注射液的用藥禁忌介紹
1、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糖尿病孕婦在妊娠期間對胰島素需要量增加,分娩后需要量減少;如妊娠中發現的糖尿病為妊娠糖尿病,分娩后應終止胰島素的治療;隨訪其血糖,再根據有無糖尿病決定治療。 2、兒童用藥? 兒童易產生低血糖,血糖波動幅度較大,調整劑量應0.5~1單位,逐步增加或減少;青春期少年
糖尿病患者越來越瘦怎么辦?
嚴重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三多一少”癥狀——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體重減少,糖尿病患者為什么會出現消瘦呢?應該怎么治療呢?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明確是不是消瘦 首先明確是不是消瘦。一般來說,體重低于標準體重的10%以上時,才稱為消瘦。比如一個40歲男性,身高1.72m,標準體重應為64kg,如
口服胰島素2019上市藥-這款你關注了么
在長期以來積累的豐富的循證醫學證據的基礎上,糖尿病治療指南不斷更新并保持與時俱進,指導著臨床治療愈來愈趨于規范化。 目前,糖尿病的治療已逐漸發展為糾正生活方式(飲食和鍛煉)、降糖、控制體重、以及降壓、調脂、抗凝的綜合治療模式。 降糖手段以口服降糖藥與胰島素注射為主,但口服降糖藥所引起的并發癥
禮來GLP1受體激動劑Trulicity高劑量III期臨床獲得成功!
美國制藥巨頭禮來(Eli Lilly)近日宣布,評估高劑量Trulicity(dulaglutide,度拉魯肽)治療2型糖尿病的III期研究AWARD-11達到了優越性主要療效終點。 AWARD-11是一項隨機、雙盲、平行組III期研究,共入組了1842例2型糖尿病患者,評估了Trulicit
傳感器增強的胰島素泵治療降低了嚴重低血糖事件的發生率
據9月25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則研究披露,應用一個帶有傳感器的胰島素泵可在I型糖尿病及低血糖覺察能力受損的病人中減少嚴重及中度低血糖事件的發生率;該傳感器在血糖低于設定的閾值時可停止胰島素的輸送。 低血糖是I型糖尿病患者治療的一個關鍵性的障礙。根據文章的背景資料,強度擴增了的且
二甲雙胍臨床定位值得商榷
在近些年國外頒布的某些糖尿病診治指南或共識里,二甲雙胍被推薦位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線首選用藥。在《2010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止指南》中,也全面接納了二甲雙胍臨床首選的臨床定位。 在《中國2型糖尿病防止指南》的“2型糖尿病高血糖控制的策略和治療路徑”部分明確建議:“2型糖尿病藥物治療的首選藥物是二
是什么導致2型糖尿病患者機體胰島素耐受性的發生?
當前美國有超過2900萬糖尿病患者,其中主要為2型糖尿病患者,而談及胰島素耐受性似乎是很多患者的家常便飯,這患者機體不能有效地處理糖類;因此理解胰島素耐受性的發生機制對于有效治療這種慢性疾病非常重要,近日刊登于國際雜志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通
激活IL33蛋白幫助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維持胰島素生產
如今,糖尿病炎癥反應的研究成果已經開始在臨床上得以顯現。例如,已知信使物質IL-1-β對過度的病態免疫系統激活起核心作用。封堵IL-1-β就可以抑制糖尿病和其心血管方面的并發癥。Basel大學和附屬醫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一種免疫反饋機制有助于維持體重超重患者的胰島素生產, 針對胰腺
利用干細胞制造出能產生胰島素的細胞,治療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腺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控制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而出現的一種疾病,目前尚無治愈方法,對大多數患者來說都很難控制。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的科學家們正在開發一種很有前途的治療方法:用干細胞制造出能產生胰島素的細胞(稱為β細胞),取代無功能的胰腺細胞。 在2
新的具有葡萄糖濃度依賴的促胰島素分泌小分子化合物
Cell Research雜志近日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吳家睿研究組與哈佛醫學院袁鈞英研究組及上海有機所馬大為研究組共同合作取得的研究成果,報道了一種新的具有葡萄糖濃度依賴的促胰島素分泌的小分子化合物。 胰島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