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女性第六大常見癌癥,通常影響絕經后或有家族病史的女性。據統計,英國每年新增6000例卵巢癌病例,但長期生存率僅為35%至40%。因為該疾病一旦出現明顯的腫脹等癥狀,就已經是較晚期的階段。早期發現這種疾病可以提高生存率。 目前,醫生診斷卵巢癌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就包括血液檢測。它的技術原理是尋找一種叫做CA125的物質(一種癌癥的跡象),然后進行CT掃描,用x光和電腦來進一步制作卵巢腫瘤的詳細圖像。這有助于臨床醫生了解疾病的傳播范圍,并確定患者接受的治療類型,以確定手術還是化療。然而,這種方法也存在弊端,它并不能讓臨床醫生詳細了解患者可能的總體結果或治療干預的可能效果。 近日,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和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人工智能軟件,它能夠比現有的方法更準確地預測卵巢癌患者的預后,而且還可以預測哪些治療方法對確診......閱讀全文
時光總是匆匆而逝,12月份即將結束,2017年也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8年,2017年科學家們在利用血液來進行疾病診斷的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重磅級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對2017年相關的重磅級亮點研究進行盤點。 【1】Anal Methods:新型血液檢測技術可用于診斷多發性硬化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相關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腫瘤免疫療法或許會導致胸腺異常 根據在內分泌學會年會上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癥后會出現更加普遍的甲狀腺功能異常癥狀。 癌癥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手段,已成為治療某些類型癌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近日發布新聞公報說,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款人工智能軟件,可預測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對治療方案的反應,比使用傳統方法更準確。 這款人工智能軟件由帝國理工學院和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測試中,他們讓軟件識別364名卵巢癌患者的組織樣本和計算機斷層掃描數據,軟件會基于
免疫治療的出現已極大地改變了腫瘤科醫師對于一些癌癥的治療方法,然而此前對于小細胞肺癌的研究進展卻依然有限。2018年8月,納武單抗(Nivolumab,opdivo)成為第一個被批準用于特定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讓我們終于可以從一個新的視角來治療這種嚴重的疾病。 近日,美國食品和藥
NCI 和 SEER 的數據顯示胰腺癌 5 年生存只有 5-6%,大多數患者診斷時都已是進展期,區域性和遠處轉移分別為 27% 和 53%。胰腺癌治療方面最近也沒有突破性進展,含吉西他濱的治療和手術是近 10 余年來的標準治療,無論是用作新輔助還是輔助化療,化療選擇很有限。美國 Frank 博士
卵巢癌具有高死亡率、高復發率的特點,是嚴重威脅婦女健康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卵巢癌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這篇文章整理了近期關于卵巢癌的重要研究進展,在此與大家一同分享。 ——研 究 類—— 新型蛋白標記物助力卵巢癌早篩 Stefan Enroth Malin Berggrund Mar
隨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我國的獲批上市,免疫治療大大改變了傳統的腫瘤治療策略。但是目前差不多只有20%-40%的腫瘤患者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要想篩選出最佳獲益人群,就要做到知己知彼,通過標志物了解腫瘤和自身免疫系統的狀態。近日,一項評估了45項臨床研究、103078例腫瘤患者數據的研究為TMB與
腫瘤是是機體在各種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從而導致其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異常病變。學界將其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腫瘤作為全球疾病致死的重要元兇之一,如果發現和治療不及時,有可能導致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欲不振、發熱及臟器功能受損等,其后果極為嚴重。實時熒光
腫瘤是是機體在各種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從而導致其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異常病變。學界將其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腫瘤作為全球疾病致死的重要元兇之一,如果發現和治療不及時,有可能導致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欲不振、發熱及臟器功能受損等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腫瘤防治是人工智能重要研究和應用領域。國家癌癥中心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疾病譜中惡性腫瘤死亡率居首位,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每年所需腫瘤醫療費用2200億元。全國每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309萬,死亡病例196萬,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結直腸癌居前五
個體化醫療正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學界的重視,而生物標志物是實施個體化醫療的基礎。生物標志物(Biomarker)是近年來隨著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技術的發展而提出的一類與細胞生長、增殖、疾病發生等有關的標志物;能反映正常生理過程或病理過程或對治療干預的藥物反應,在早期診斷、疾病預防、藥物靶點確
每年的歲末年初,Nature Reviews系列雜志都會邀請幾十位相關領域的大牛撰寫一系列年度綜述文章,回顧過去一年的進展,對新的一年提出展望。溫故而知新,對于沒空去研讀每一篇綜述的我們而言,這無疑是一項大福利。 在腫瘤領域,今年的回顧文章涉及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前列腺癌、轉移性腎癌
2017年6月,世界經濟論壇與《科學美國人》雜志的專家委員會聯合選出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興技術榜單,其中腫瘤的無創診斷技術成功入選并榮膺榜首。腫瘤無創診斷技術即液體活檢(liquid biopsies)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在攻克腫瘤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與傳統的組織活檢相比,液體活檢具備實時
奧拉帕利片劑(300mg,每日兩次)近日獲歐洲藥品管理局批準,用于鉑敏感型復發性、高級別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患者,在含鉑化療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后,進行維持治療,無論這些患者是否攜帶BRCA突變。 阿斯利康執行副總裁兼腫瘤事業部負責人Dave Fredrickson表示:“隨著
二、細胞凋亡的細胞化學測定細胞凋亡的細胞化學測定包括細胞表面(細胞膜)的結構和通透性改變的測定和細胞核DNA改變的測定。根據應用的范圍,又可分為細胞群休和單個細胞測定兩種,以下僅介紹其中幾種較為常用的方法。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檢測早期死亡細胞膜通透性狀態的不同是區分細胞
肺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多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中位生存期為1年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16%,預后極差。研究發現如能在早期發現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將會增加到70%!而早期診斷是早期治療的重要條件,胸部X線、CT、支氣管內鏡和細胞學檢查等雖在早期篩查中起到
肺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多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中位生存期為1年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16%,預后極差。研究發現如能在早期發現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將會增加到70%!而早期診斷是早期治療的重要條件,胸部X線、CT、支氣管內鏡和細胞學檢查等雖在早期篩查中起
肺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多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中位生存期為1年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16%,預后極差。研究發現如能在早期發現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將會增加到70%!而早期診斷是早期治療的重要條件,胸部X線、CT、支氣管內鏡和細胞學檢查等雖在早期篩查中起到了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開始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加速多項領域的研究,當然了他們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近期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 【1】Com Biol Med:人工智能幫助治療糖尿病引發的眼疾 doi:10.1016/j.compbiomed.2018.10.0
河南省安陽市腫瘤醫院 朱曼1981年,Bast等從上皮性卵巢癌抗原檢測出一種可被單克隆抗體OC125結合的糖蛋白,這種糖蛋白來源于胚胎發育期體腔上皮,于出生后數小時消失,被命名為CA125。隨著檢驗技術日益精進,CA125已經成為臨床檢驗室一項常見的檢測指標。因其發現于上皮性卵巢癌,且正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即為研究、探索如何模擬人類智能并對人類智能進行擴展延伸的一門學科。現如今人工智能已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其今后的發展將對各行各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是實現人工智能的方法之一,是使計算機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即為研究、探索如何模擬人類智能并對人類智能進行擴展延伸的一門學科。現如今人工智能已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其今后的發展將對各行各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是實現人工智能的方法之一,是使計算機
2016年6月3日至7日,來自各研究機構的科學家齊聚美國芝加哥參加2016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會上科學家們相繼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生物谷也對相關研究報告進行了及時更新,那么今年的臨床腫瘤學會年上有哪些突破性研究進展值得一讀呢?小編對部分研究進行了匯總! 【1】ASCO2016:惡性癌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腎臟健康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能夠喜歡! 1. Nature:利用人工智能預測急性腎損傷 doi:10.1038/s41586-019-1390-1.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和英國的研究人員將人工智能(AI)應用于解決檢測住院患者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癌癥檢測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科學家們在癌癥檢測研究領域取得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J
基因測序服務市場增速快,預計2016年超過測序儀器市場。據Markets&Markets預測,2014-2020年上游市場中測序儀的復合增長率是15.4%。中游測序服務市場重資產、技術附加值低,將是產業鏈中增速最快的,據BCC Research預測2011-2016年復合增長率為29%。
如果美國癌癥協會的預測準確,今年死于胰腺癌的人數將超過死于乳腺癌、腦癌、卵巢癌或前列腺癌的人數。 胰腺癌如此致命的一個原因是它對傳統化療的耐藥性。但是西弗吉尼亞大學的外科腫瘤學家Brian Boone正在研究FOLFIRINOX--一種新的癌癥藥物組合--是否可以改善邊界性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預
迷你飛船”在血管中潛行,通過血管壁上的小孔潛入腫瘤組織,通過抗體識別并進入腫瘤細胞;一旦進入細胞,這些“飛船”便釋放它們攜帶的貨物——抗癌藥物,摧毀腫瘤細胞:任務至此圓滿完成。 早在21世紀初,這種關于納米藥物的設想就經常以動畫片的形式向人們表明,納米藥物或將是對抗腫瘤的靈丹妙藥,可以找到并進
1、AI多方面改善腫瘤療法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方法有潛力影響癌癥療法的多個方面,包括藥物的發現、臨床開發,以及最終的臨床應用(圖表1)。目前,這些過程既昂貴又耗時漫長(平均約20億美元,10年),而且因為常規有限樣本隨機對照試驗的局限性,對更廣泛
分子靶向藥,真的能命中癌癥的靶心嗎? 分子靶向治療藥物是近年來治療癌癥的新寵。這類藥價格高得離譜且療效并不穩定。動輒花上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僅能為病人延長短暫的生命,這樣的治療無論從經濟上還是道德上都是難以立足的。 寫下這個題目,我的心情頗為沉重、復雜。原因在于將時下癌癥診療領域的一些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