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抑制劑及ERK聯用或將成為胰腺導管腺癌治療新策略
胰腺導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約占胰腺癌發病率的90%,其發病隱匿,進展迅速,治療效果極差, 且是預后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1-4]。KRAS基因是RAS家族的一個原癌基因,據報道95%的PDA患者體內存在KRAS基因的突變[5-7]。KRAS調控的RAF→MEK→ERK信號通路異常激活是PDA發生和進展的關鍵因素[8]。然而,矛盾的是,抑制該信號通路途徑并不能提升PDA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9]。 近日,就這一問題,來自猶他大學Huntsman癌癥研究所的Martin McMahon研究組以及北卡羅來納大學的Channing J. Der研究組幾乎在同一時間分別在Nature Medicine上發表了題為Protective autophagy elicited by RAF→MEK→ERK inhibition suggests......閱讀全文
自噬抑制劑及ERK聯用或將成為胰腺導管腺癌治療新策略
胰腺導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約占胰腺癌發病率的90%,其發病隱匿,進展迅速,治療效果極差, 且是預后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1-4]。KRAS基因是RAS家族的一個原癌基因,據報道95%的PDA患者體內
胰腺癌治療的新靶點KRAS表達細胞有何特點
胰腺導管腺癌(PDAC)是美國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原因,5年生存率令人沮喪,僅為10%。盡管PDAC有明確的遺傳圖景,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開發出臨床有效的靶向治療方法,目前的治療標準仍然是常規的細胞毒藥物。KRAS癌基因的突變發生在>95%的病例中,突變的KRAS在推動PDAC生長中的作用已經得到
Cancer-Discovery:KRAS誘導線粒體自噬來促進胰腺癌發展
癌細胞在腫瘤的低能量環境中使用一種奇怪的繁殖策略:他們破壞了自己的線粒體!冷泉港實驗室(CSHL)的研究人員現在也知道了這個過程是如何發生的,為胰腺癌治療提供了一個有希望的新靶點。 為什么癌細胞想要破壞自己的線粒體功能?醫學博士Brinda Alagesan承認:"這似乎非常違反直覺。"她是C
Nature揭示“癌癥之王”的抑制開關
發表在12月4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證實,p53蛋白的狀態決定了抑制細胞自噬信號通路是促進或是抑制小鼠體內的胰腺癌。這一研究發現為臨床自噬抑制劑試驗提供了一個警示故事。 自噬是細胞吞噬自身,降解和回收細胞質蛋白及細胞器的一個基本過程。這一信號通路在響應各種形式壓力促進
自噬體的自噬發生條件
自噬體(autophgosome)自噬溶酶體(autolysosome)當自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后,形成自噬溶酶體。自噬性溶酶體是一種自體吞噬泡, 作用底物是內源性的,即細胞內的蛻變、破損的某些細胞器或局部細胞質。這種溶酶體廣泛存在于正常的細胞內,在細胞內起“清道夫”作用,作為細胞內細胞器和其它結構自然
自噬的自噬發生過程
在此過程中,自噬體的形成是關鍵,其直徑一般為 300 ~ 900 nm,平均 500 nm,囊泡內常見的包含物有胞質成分和某些細胞器如線粒體、內吞體、過氧化物酶體等。與其他細胞器相比,自噬體的半衰期很短,只有 8 min 左右,說明自噬是細胞對于環境變化的有效反應。由于自體吞噬較少受到關注,而且很難
自噬性死亡的自噬機制
細胞為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其生長過程始終都有自噬現象,這已在形態學中得到證實。但自噬的消長受多種因素影響,營養缺乏、胰高血糖素可誘導自噬,胰島素抑制自噬,細胞腫脹也同胰島素一樣有抑制自噬的作用,它們的作用點在于改變氨基酸的濃度。當氨基酸濃度降低時,自噬啟動可產生氨基酸,保證器官成活;相反則自噬被抑制。
自噬的自噬的研究方法
正常培養的細胞自噬活性很低,不適于觀察,因此,必須對自噬進行人工干預和調節,經報道的工具藥有:(一)自噬誘導劑1)Bredeldin A / Thapsigargin / Tunicamycin :模擬內質網應激2)Carbamazepine/ L-690,330/ Lithium Chloride
復旦附屬腫瘤醫院團隊發現胰腺癌疾病進展模式新機制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虞先濬教授團隊取得了一項關于胰腺癌疾病進展模式的研究新成果。該研究發現在胰腺癌驅動基因SMAD4不同狀態下,細胞轉化生長因子TGFB1所誘導的自噬作用不同,進而影響胰腺癌的增殖及轉移能力。相關研究成果論文以“SMAD4基因狀態決定TGFB1誘導的自噬對胰腺癌疾病
“癌中之王”胰腺癌近期研究進展一覽
被稱為“癌癥之王”的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約90%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導管腺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近年來明顯上升。5年生存率極低,是預后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確診率不高,手術死亡率較高,而治愈率很低。我們所熟知的喬布斯、帕瓦羅蒂、沈殿霞都是因為這一
Autophagy(自噬)
自噬是近年來很熱門的領域,搜了一下園子,發現沒有這方面系統的介紹或討論,但很多戰友有這方面的疑問,加上本人最近對此也非常感興趣,因此,借本版來專門討論一下自噬(說實在的,自噬屬于丁香園哪一個版塊的范圍我也選不好),與各位同行或有志于研究自噬的戰友共同學習,也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本人的目的就是交流
Autophagy(自噬)
自噬是近年來很熱門的領域,搜了一下園子,發現沒有這方面系統的介紹或討論,但很多戰友有這方面的疑問,加上本人最近對此也非常感興趣,因此,借本版來專門討論一下自噬(說實在的,自噬屬于丁香園哪一個版塊的范圍我也選不好),與各位同行或有志于研究自噬的戰友共同學習,也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本人的目的就是交流
自噬分類
根據細胞物質運到溶酶體內的途徑不同,自噬分為以下幾種。①大自噬:由內質網來源的膜包繞待降解物形成自噬體,然后與溶酶體融合并降解其內容物;②小自噬:溶酶體的膜直接包裹長壽命蛋白等,并在溶酶體內降解;③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CMA):胞質內蛋白結合到分子伴侶后被轉運到溶酶體腔中,然后被溶酶體酶消化。CMA
關于細胞自噬的自噬形式的介紹
細胞自噬主要有三種形式:微自噬(microautophagy)、巨自噬(macroautophagy)和 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 (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CMA)。 微自噬 定義 :指 溶酶體或者液泡內膜直接內陷底物包裹并降解的過程。 作用時間:多在種子成熟
腫瘤細胞可通過NRF2激活的巨胞飲途徑逃逸自噬抑制
Cancer Cell | 孫倍成等報道腫瘤細胞可通過NRF2激活的巨胞飲途徑逃逸自噬抑制 胰腺導管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PDAC)是最致命的疾病之一,5年平均生存率低于10%。PDAC細胞被大量結締組織包裹,形成了一個缺血、低氧和缺乏營養的腫瘤微環境,
抑制有氧糖酵解可阻斷胰腺導管腺癌的發生和轉移
胰腺導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的特點是糖酵解率高,可確保由于多血管化和纖維成形性反應而存活,從而形成營養缺乏和高度缺氧的微環境。胰腺導管腺癌細胞的糖酵解過程產生大量底物并通過糖酵解核心酶和肌動蛋白的相互作用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和轉移,從
成纖維細胞(CAFs)影響治療胰腺導管腺癌(PDAC)的機制
胰腺導管腺癌(PDAC)是全球第四大癌癥相關死亡原因。大多數PDAC都耐化療,因此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了解結締組織--包圍,滋養,甚至保護PDAC腫瘤的基質--是開發有效療法的關鍵。 冷泉港實驗室(CSHL)David Tuveson博士的博士后研究員Ela Elyada說:"PDAC患
細胞自噬工具
就像我們會打掃以保持房間整潔一樣,細胞也演化出了一系列“清潔”機制,來維持有序的生命活動。自噬(autophage)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機制之一。自噬于上個世紀60年代被發現,但引起科學界的廣泛關注,還是在1990年代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做的相關研究。大隅良典也因此獲得
什么是自噬?
自噬是溶酶體吞噬細胞器和其他內容物以清除不必要或功能失調的成分的過程。該關鍵機制允許細胞材料的系統降解和回收。它可以依據不同的環境促進細胞存活或細胞死亡。
細胞自噬現象
細胞自噬(autophagy)的過程(以下有視頻講解)1)細胞接受自噬誘導信號后,在胞漿的某處形成一個小的類似"脂質體"樣的膜結構,然后不斷擴張,被稱為Phagophore。2)Phagophore不斷延伸,將胞漿中的任何成分,全部攬入,然后"收口",成為密閉的球狀的autophagosome,即"
細胞自噬過程
a、吞噬泡噬過程存在于膜的形態變化,體現了膜的流動性特點,a正確;b、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場所,氧氣在線粒體中被消耗,線粒體功能退化,氧氣的消耗量減少,b正確;c、細胞及時清除受損的線粒體,維持了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c正確;d、當細胞養分不足時,細胞“自噬作用”一般都會增強,為細胞提供更多的養分,
細胞自噬過程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中進化保守的對細胞內物質進行周轉的重要過程。該過程中一些損壞的蛋白或細胞器被雙層膜結構的自噬小泡包裹后,送入溶酶體(動物)或液泡(酵母和植物 )中進行降解并得以循環利用。
自噬流的變化可以反應自噬的變化嗎
檢測LC3II/LCI: lc3參與自噬的形成,自噬形成時,胞漿型LC3(即LC3-I)會酶解掉一小段多肽,轉變為(自噬體)膜型(即LC3-II),LC3II升高代表自噬的啟動;2.檢測P62:P62可以通過自噬來降解,因此P62可以反映自噬的強弱。當LC3 II升高,P62同時降低,表明自噬流通暢
3ma自噬抑制劑的常見處理濃度是多少
5mM的濃度使用濃度。3-MA最簡單的溶解方法:0.015g溶于10ml培養基,37度培養箱放置2小時,即能溶解;一般現配現用,如果溶液狀態4度放置可以一月。
自噬在腫瘤中的雙面作用
這個夏天,復聯 3 的上映是漫威迷的狂歡。說起復聯系列,除卻超級英雄的連番炫技,「亦正亦邪」的反派洛基也憑其獨特的魅力吸粉無數。 細胞內的「清道夫」自噬,在腫瘤領域中也扮演著這樣的雙面角色。一方面通過控制腫瘤細胞增殖,抑制血管生成來實現抑癌作用,另一方面自噬可提高腫瘤細胞的應激能力助其死里逃生
線粒體自噬時自噬小體會被dapi染成藍色嗎
自噬抑制劑氯喹使用自噬(autophagy)是由Ashford和Porter在1962年發現細胞內有“自己吃自己”的現象后提出的,是指從粗面內質網的無核糖體附著區脫落的雙層膜包裹部分胞質和細胞內需降解的細胞器、蛋白質等成分形成自噬體(autophagosome),并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降解其
自噬體和自噬溶酶體有什么區別與聯系
自噬溶酶體是因為細胞內發生了自噬現象,具體表現為LC3蛋白從I型轉為II型,Atg5蛋白表達升高。自噬溶酶體的出現意味著細胞步入死亡。 溶酶體是一般真核細胞內具有的細胞器
溶酶體自噬與自溶的區別
溶酶體消化的主要功能。有消化底來源有三種:①自噬(自噬),細胞內原有的物質吞噬作用;有害物質②通過形成所提供的吞噬小體(吞噬體)吞噬作用; ③通過內吞作用(內吞作用)提供的營養素。因為吞噬作用和胞吞作用被從細胞中提供,在統稱為異體吞噬(heterophagy)的物質這兩種來源的轉消化的物質被消化。后
自噬溶酶體的作用
自噬性溶酶體是一種自體吞噬泡, 作用底物是內源性的,即細胞內的蛻變、破損的某些細胞器或局部細胞質。這種溶酶體廣泛存在于正常的細胞內,在細胞內起“清道夫”作用,作為細胞內細胞器和其它結構自然減員和更新的正常途徑。在組織細胞受到各種理化因素傷害時,自噬性溶酶體大量增加,因此對細胞的損傷起一種保護作用。自
自噬激活Hippo通路
而最早關于Hippo通路與自噬關系的論文則是2014年發表于《JEM》的一篇論文。mTORC1信號是自噬途徑主要的上游抑制通路,而在TSC1缺失的細胞中,mTORC1通路則維持組成型激活狀態。該項研究的研究者發現,在TSC1缺失的細胞中,不僅自噬受到抑制, Hippo通路也受到顯著抑制。機制研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