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學家走上倫敦街頭,舉行大規模示威活動,呼吁應由英國人民投票表決脫歐條款。 一些研究人員穿著實驗服,戴著護目鏡,在行進中舉著標語牌。他們對《自然》表示,要求逆轉英國退歐,即將到來的分裂已經對招聘、歐盟研究人員的合作意愿以及實驗室材料的供應鏈產生了負面影響。 “對科學家來說,任何形式的脫歐都是不好的。”牛津大學化學生物學家Stuart Conway表示。 此次科學家集會由“科學家為歐盟”組織,是“開放英國”等組織協調的更廣泛抗議活動的一部分。“開放英國”反對首相特蕾莎·梅脫歐協議的某些方面。 英國和歐盟官員去年11月達成協議,將允許英國離開歐盟,進入一個為期20個月的過渡期。在此期間,英國與歐盟的關系——包括科學資助和移民規則基本上保持不變。同時,雙方將就英國與歐盟未來關系的條款進行談判。 曼徹斯特大學臨床科學家Angella Bryan早上6點起床前往倫敦。“這是我們的未來,我們不加入歐盟是在浪費......閱讀全文
上周五(6月24日),英國舉行全民公投結果出爐:脫歐派以占52%的選票勝出,引發全球金融震蕩。這次脫歐的意義“不小于一場革命”,是對政治、經濟等方面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彈”。 英國脫歐的直接起因主要有三點:(1)歐盟要英國按GDP比例繳納會費,但是最近幾年來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西方國家經
英國科技界一向高產,全世界頂尖論文中16%源于英國。雖沒有美國那么多知名科技公司,卻培養出了ARM、勞斯萊斯和DeepMind等響當當的企業…… 然而,這一切或因“脫歐”而改變。《財富》網站近日發表文章稱,英國“脫歐”將對英國乃至全球科技行業帶來十分深遠且復雜的影響。 科學界和大學院校遭重
英國在2016年6月23日公投決定脫離歐盟,這一決定不僅在與歐洲大陸存在長期財政和社會聯系的科學界引發了一系列強烈的反思與不確定性,對科學資助、居民權利乃至種族攻擊的擔心都在英國實驗室扎了根。 投票結果還標志著一場“假戰”的開端:在啟動歐盟政府條約《里斯本條約》第50條開始正式脫歐之前,英國政
當前,隨著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第四輪工業革命浪潮,紛紛提出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由此引發的產業革命方興未艾,能否抓住機遇、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將深刻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本專版將分上、下兩個部分,刊發由本報記者采寫的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未來發展的擘畫,
英國退歐的消息一公布,英鎊對其他外匯的匯率就做了多次調整。英鎊大幅貶值,已經直接影響英國本國經濟,也影響其他國家的經濟,尤其在金融機構已經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隨后也會影響到對生物醫藥的投資,對醫療健康產業將帶來長期而深遠的影響及波折。 這是因為英國享有歐盟國家最多的經費支持,一旦退歐,這些經
Paul Nurse說,國際主義蘊藏在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DNA中。 “這很令人驚奇,不是嗎?”Paul Nurse說,他站在一座橋上俯瞰著英國倫敦新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開闊的中庭。“我很難相信它竟然在這里。” Nurse是該研究所的創始主任,其實驗室的10名成員是在克里克工作的首批研
英國政府日前公布了一份期待已久的關于未來該國退歐后與歐盟科學合作的意見書。它的首要目標是“與歐盟保持一個更加雄心勃勃的且比已與歐盟和非歐盟國家達成的任何協議更為緊密的伙伴關系”。 然而盡管有遠大的目標,人們對這份文件的看法卻是褒貶不一的。在瑞典隆德管理歐洲散裂中子源的John Womersl
12月22日,《自然》繼對影響2020年的科學事件進行盤點后,又預測了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其中,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仍是繞不開的話題。 應對氣候變化進入新階段 2021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拜登已經明確表示,要重建美國在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的領先地位,包括讓美國重回《巴黎協定》
位于英國牛津附近的卡拉姆聚變能研究中心的資金主要來自歐盟。在該實驗室,有近百位科學家來自英國以外的國家。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1月30日報道,自英國公投脫歐后,該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變得“非常緊張”,因為實驗室未來的資金來源以及他們的工作,都充滿了極大的不確定性。現在已有5名研究人員回到了
來自歐洲各地的諾貝爾獎得主呼吁英國和歐盟領導人在英國退歐后保持科學領域的“盡可能密切合作”,并警告說任何影響歐盟科研合作的障礙都將損害所有人的利益。 這些科學家在近日寫給英國首相特里薩·梅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的一封信中提到了上述問題。目前,英國正迅速接近2019年3月29日脫離歐
來自歐洲各地的諾貝爾獎得主呼吁英國和歐盟領導人在英國退歐后保持科學領域的“盡可能密切合作”,并警告說任何影響歐盟科研合作的障礙都將損害所有人的利益。 這些科學家在近日寫給英國首相特里薩·梅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的一封信中提到了上述問題。目前,英國正迅速接近2019年3月29日脫離歐
英國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的科學技術委員會(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發起對基因組學(Genomics)和基因編輯(Genome editing)的調查,呼吁這些新興的科學領域的研究能提供其影響人類健康、植物、動物和生態系統的證據。20
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科學家流動的重心正在以每年70公里的速度向東方國家遷移;同時,科學知識生產的重心正在以每年130公里的速度向東方國家遷移。從『人才流失/回流』到『人才環流』全世界范圍內,科學家流動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成為熱門話題。科學家流動已經從過去的『Brain Drain』或『Brain G
事件 8月22日,歐空局(ESA)的Aeolus衛星發射升空,執行為期3年的全球風監測任務。Aeolus是世界上第一顆測風衛星,它在法屬圭亞那庫魯的歐洲航天中心通過Vega火箭發射升空。任務控制人員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對該探測器的儀器進行校準,其中包括一個紫外線激光系統,它將測量30公里處最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Altmetric Top 100榜單揭曉,2019年哪些研究是全球討論熱點?一起來看看吧!氣候危機、人工智能和疫苗是2019年最熱的研究。 從人工智能的普遍應用,到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氣候緊急狀態,今年最具爭議的話題都能在今日發布的“Altmetric百篇論文”(Alt
新年的鐘聲即將響起,在此辭舊迎新之際,除了埋頭總結過去一年的得失,回味一下往事的喜樂,也應該抬頭展望一下新一年的星辰大海。《自然》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為我們梳理了2019年科學領域值得期待的大事件。 這些事件包括:中國將成為科研投入最慷慨的國家;“天眼”將睜大眼睛看向更深遠的宇宙;生物醫學領域
據美國《科學》雜志官網近日報道,歐盟委員會近日提出,將在2021年到2027年間,提供1000億歐元的科學支出,盡管資金數額少于一些科學家的預期,但仍比上個時期增加了50%。當然,歐盟委員會還需要與歐洲議會和各成員國進行冗長的談判和磋商。圖片來源于網絡 歐盟委員會表示,1000億歐元中,97
新一年科學界有什么值得我們關注的事情?從各國耗資巨大的太空任務到基因編輯,英國《自然》雜志2日選出了多項可能在2018年會給科學界帶來影響的事件。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將在新一年延續下去。《自然》發表的總結文章說,加拿大“氫強度圖譜實驗”項目在今年會開始全面運行,這有助科學家獲取更詳細數據來解開一
美國《科學》雜志22日發表對2017年科學展望的文章,認為有四大主題值得關注。 第一,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和英國脫歐公投對科研的影響。 文章說,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對氣候變化問題態度消極,這不是好兆頭。在歐洲,英國退出歐盟的投票結果,將減少英國參與歐洲研究項目以及往返英國和歐洲大陸的學生和研究人員
對于生物制藥公司來說,2019年可謂是了不起的一年:金融市場蓬勃發展,尤其是風險資本流入該領域,交易額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與此同時,隨著細胞和基因療法的發展,科學的突破引領了發展的方向,第一個成功的跡象出現在CRISPR等新技術上,人們期盼已久的基因組學有望成為醫療保健的前沿領域。 但是,一些
時光的車輪在2016年科學史上留下了深深印記。隨著新年的到來,科學家們開始展望更加絢麗的未來圖景。他們希望:關于CRISPR-Cas9的專利之爭能蓋棺定論、量子計算領域涌現出一位真正的王者、尋找地球兄弟“行星九”的努力有所突破…… 溫室氣體排放或降低 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曾稱,氣候變化
2016即將過去,太多讓人驚奇的事情已經應接不暇。比如什么腐國脫歐啊,閨蜜干政啊,引進核食品,已經算不上啥了。倒是美國總統換屆,刺激了不少美國科學家。不信?你看下面這則報道。 川普當選美國新總統 全世界的科學家都炸了! Nature雜志的新聞版塊在今年十一月九號刊登了一篇題為“Donald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2月2日(北京時間)報道,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正在對反引力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有望革新物理學理論并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理解。 反引力一直是包括《星際迷航》在內的科幻電影和科幻小說的“常客”。不過現在,科學家們相信,最新實驗或許讓他們朝著厘清反物質和反引力理論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2月2日(北京時間)報道,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正在對反引力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有望革新物理學理論并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理解。 反引力一直是包括《星際迷航》在內的科幻電影和科幻小說的“常客”。不過現在,科學家們相信,最新實驗或許讓他們朝著厘清反物質和反引力理論
美國 深空探測異彩紛呈,宇宙探索發現不斷 本報駐美國記者 劉海英 2018年,“好奇號”“朱諾號”“卡西尼號”“新視野”號等探測器持續提供著火星、木星、土星、柯伊伯帶天體的相關數據。“旅行者2號”朝星際空間進發;OSIRIS-Rex抵達小行星貝努;“黎明”號完成了探測任務,將在谷神星軌
2015 年 10 月底的某天上午,陽光正好,但氣溫有些低。站在帕羅奧多市的 Theranos 總部,現年 32歲的伊麗莎白.霍姆斯終于意識到:自己別無選擇,必須要面對 Theranos 的全體員工了。這家血檢公司是她 19 歲時從斯坦福輟學后一手創辦的,目前仍體面地保留著90 億美金的估值。
近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經院主席團審定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名單詳細列舉了有效候選人的姓名、年齡、專業、工作單位和提名渠道,提名渠道分別是院士提名和中國科協提名。 據了解,有效候選人大多數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少部分來自企業和軍隊等。為使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