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在國際化的大潮流下,贏得中國科技國際話語權和中文期刊共同發展和繁榮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也許把握好各自的定位,堅持質量第一,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中國人見面寒暄常說“你吃飯了嗎?”因為民以食為天,寒暄語體現了“有飯吃”的重要性。在當今的學術界,大家常用的寒暄變成了“最近發論文了嗎”。如果發了,接下來的第二個問題一定是“發哪兒了?影響因子多少”。從寒暄語的改變,足以看出論文在高校和研究所的重要地位。 令人“又愛又恨”的論文 無論是普通學生,還是教授、學者,也不論是高校,還是研究所,為了畢業、為了工作、為了“帽子”、為了成績,為了單位的排名,用熱火朝天拼論文來形容一點兒也不過分。論文在許多方面的影響力都不可謂不大,論文數量和質量甚至和GDP一樣是國際實力的核心指標。 雖然論文非常重要,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論文到底是什么。其實論文和工廠的鋼鐵產品、農民的糧食一樣,是科研人員的勞動成果。不一樣的是,有些成果能直接轉化成現時成......閱讀全文
一年一度的大學畢業論文答辯季又來了,大學老師也開始進入論文評審和答辯的“黑五月”。同過去不夠規范的做法相比,各大高校對畢業論文的要求在近些年明顯提高。比如,為了避免過去頻繁發生的論文抄襲現象,高校普遍規定了論文查重率的合格標準。一些高校規定不同檔次的論文要達到不同標準的查重率,以體現不同學歷的不
高溫超導體的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確定、宇宙膨脹加速的最早觀察結果,所有這些突破都獲得了諾貝爾獎和國際認可。但這些論文從未宣稱自己躋身有史以來引用率最高的百篇論文之列。 引用是作者承認早期研究的方法、理念和發現的標準手段,并且通常被當作衡量一篇論文重要性的粗略標準。50年前,Eugene G
湯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團近日推出近十年論文發表方面的國家和地區排名,統計時間段為2000年1月至2010年8月31日。在此基礎上,匯總了論文總引用次數排名前20國家和地區在此期間的最高被引單篇論文。每篇論文的所有作者均在本國進行科研。其中,中國的最高被引論文為香港科學家所著,涉及
一條“論文買賣”產業鏈發出的拷問 又到了職稱評定的日子,有人還在苦苦思索論文選題的時候,一些人卻通過花錢買論文,輕松敲開了評定職稱的大門。 記者近期調查發現,盡管近年來“嚴查買賣論文亂象”的呼聲不斷,但論文買賣市場卻仍在急速膨脹。而如何改革漏洞百出、飽受詬病的現有職稱評定和學術評價體系,
網帖舉報副教授抄襲論文 近日,一則舉報遵義師范學院副教授趙某抄襲論文的帖子,在網上引發關注。帖子作者稱這名副教授抄襲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并被發表在《遵義師范學院學報》上。 有網友指出,趙某2013年2月以前的職稱是講師,在抄襲論文發表后不久,被聘為遵義師范學院副教授。 針對網帖的質疑,遵義
全國學術期刊一年只能發表論文248萬篇,而背有論文發表指標的人數達到1180萬。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沈陽昨日向本報披露,濫下論文指示,導致了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等種種亂象。 沈陽和他的團隊開展了3年多的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專題研究。昨日,他拿出其中一組數據:我國現有一般期刊、核心
依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報告,目前中國發表的 SCI 論文數量已經居于世界第二位。同時,中國 SCI 論文的質量與被引用情況也持續提高。但略顯尷尬的是,我國論文的撤稿量也同樣非常高,占世界 44%。01 中國在世界論文大環境的趨勢SCI 收錄中國論文數量占世界論文總數的變化趨勢1、中國 SC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相關部門雖多次下令要求整治論文買賣、代寫等學術不端行為,但論文買賣市場依舊存在。記者在一些電商平臺上能找到多家論文代寫商家,數千元就可買一篇“包過”論文。此外,有公司在招聘網上公開招聘寫手,不僅幫繳納五險一金還包吃包住,月薪可過萬。電商平臺“藏”論文代寫商家 數千元可買“包過
醫學論文成撤稿重災區 2015年12月18日,Nature出版集團宣布撤稿三篇來自中國的醫學論文。據稱,調查顯示這些文章的同行評審過程被人為操控,存在貓膩。在一份公開發布的聲明中,Nature出版集團學術期刊編輯主任David Bull 暗示這些論文審稿人的電子郵箱是假的,審稿報告被人偽造:
就在今天,我們看到吉林省科技廳印發了《落實在科技評價中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的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這是繼江蘇及福建之后,小編看到的第三個省級科技管理部門出臺的文件。 以下為通知原文 為有效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弘
就在今天,我們看到吉林省科技廳印發了《落實在科技評價中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的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這是繼江蘇及福建之后,小編看到的第三個省級科技管理部門出臺的文件。 以下為通知原文 為有效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于進一
近日,中國學術界影響最大的事件莫過于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治理當前科研評價中存在的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并出臺規范各類評價工作中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的10條意見和措施,其中
瘋狂的牛仔 Hoss Cartwright 曾是《國際農業創新及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and Research)的編輯,不過他這次找了個好借口沒有參加去年的第五屆世界病毒學大會:因為他根本不存在啊。 此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科技部印發《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要求改進科技評價體系,破除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中央級科研事業單位、國家科技獎勵、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等科技評價中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
究竟何為論文博士?國務院學位辦副主任郭新立所稱的“論文博士”與清華大學的“論文博士”究竟是不是一回事?中國青年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別敦榮告訴記者,中國從學位類別的設置上,并沒有論文博士,只設置了博士和專業博士。 記者發現,1999年,時任同濟
■SCI收錄論文71000篇,比2005年增長4.3%,連續3年位列世界第五位 ■EI收錄論文65000篇,比2005年增長19.6%,排美國之后居世界第二位 ■截至2006年在美日歐申請注冊專利共4418件,排世界第十三位 本報北京11月15日訊(記者潘鋒)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今天在京公布
本文譯自Stephen Stearns教授的著名非學術論文《Some Modest Advice for Graduate Students》。Stephen Stearns是耶魯大學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講座教授,開設有精彩的耶魯大學公開課《進化、生態和行為原理》。Stearns 教授坦言該忠告是
在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網站上,這位教授的個人成果頁面目前只張貼著英文論著目錄,沒有任何中文論文。這對一位本土的人文社科學者來說,是非常少見的情形。梁瑩的一些論文與別人論文存在大面積雷同 但梁瑩事實上著述頗豐,僅所能查到的,以她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獻就超過了120篇。 不過在過去幾年里,她的這
01學生寫123頁PDF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張裕卿教授學術造假 11月,一份長達123頁的舉報材料在網絡熱傳,作者自稱“原天津大學化工專業碩士研究生呂翔”,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學術造假”。 包括實驗、論文多次造假,指導學生將他人論文改寫成自己的論文,利用學生研究成果為自己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為此,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圖片來源于網絡 1.問:請談談文件的出臺背景。 答:首先,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扭
日前,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下稱中信所)發布了2013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統計顯示,我國的SCI論文數量已達23.14萬篇,位居世界第二。但在顯示論文影響力的指標——被引用次數上,我國排位第四。如果借用經濟學的名詞來說,我國科技論文的“性價比”還不夠高。 統計還顯示,世界科技論文平均被引用
今天(2月23日),科技部正式印發《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科技部印發《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國科發監〔2020〕37號 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直屬機構,各有關單位: 為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項目
在這里,只要交一千多塊錢,一篇職稱論文就能代寫保發,而學位論文則要貴一些。博士論文大概一篇大概五、六萬元,碩士論文則是五千到一萬元左右,難度大一些的比如醫學類的論文則要更貴,一篇碩士論文要價大概一萬七左右。 論文造假,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近年來,從教授博導到普通學生,媒體曝光的論文造假事件呈高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10月12日在北京發布最新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 一、我國高被引國際論文數量、國際熱點論文數量雙雙進入世界排名第3位,排在美國、英國之后。 2006~2016年十年間中國處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論文為1.69萬篇,占世界份額為12.8%,世界排名超過德國,由去年統計時的
日前,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下稱中信所)發布了2013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統計顯示,我國的SCI論文數量已達23.14萬篇,位居世界第二。但在顯示論文影響力的指標——被引用次數上,我國排位第四。如果借用經濟學的名詞來說,我國科技論文的“性價比”還不夠高。 統計還顯示,世界科技論文平
開墾少有人涉足的科學領地,有可能收獲重大的科學影響,但同時也具有更高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由于采用了非常規的研究方式,這類研究常被稱作“探索性研究”,與基于常規方式的“開發性研究”形成對照。可以預見,前一類研究中涉及更多“新穎性”,因而也有可能發現更多潛在的科學創新。 然而,創新的科學研究是否總是
在當前的科技評價與測度中,科技論文作為科技工作者開展科學研究的系統總結和理論結晶,是衡量創新活動特別是基礎研究活動的主要分析對象之一。對于科研機構來說,科技論文和授權專利也是衡量科研實力強弱的指標之一。圖片源自網絡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了2018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結果包括20
我國現在每年寫作發表的論文很多,如何從論文大國走向科技強國,還需要人們進行更多探索和思考。 針對當前頗具規模的論文服務市場,記者采訪了業內有關專家。 學風不正部分學生沒有創造性 論文查重是很多畢業生
許永剛的博士論文出版后,舉報者將抄襲情況作了詳細比對,結果發現這本書抄襲了40多篇論文。 近日,廣東省紀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省紀檢監察機關近兩年查處的一批典型案件。中國青年報記者赫然發現,此前曾因涉嫌抄襲被廣泛關注的廣州體育學院原院長許永剛,已于2011年3月受到撤
一直以來,圍繞科研工作者的考核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數字,對于這樣的考核方法,有專家稱之為“數數”。論文數量和引用率都是數字指標,但并不應該被當作評價科研成果的不二法寶。真正能衡量研究含金量的是同行評議。 又到了高校教師、科研工作者們盤點和總結一年工作的時候了。其中,論文對于每一位需要參加考核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