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方法原理各種生物染色體的形態,結構和數目都是相對穩定的。每一生物細胞內特定的染色體組成叫染色體組型。染色體組型分析也稱核型分析。通過一定的方法制得染色體有絲分裂的玻片標本,經顯微照相,沖洗放大等步驟獲得染色體照片。從染色體玻片標本和染色體照片的對比分析,進行染色體分組,并對組內各染色體的長度,著絲點位置,臂比和隨體有無等形態特征進行觀測和描述,從而闡明生物的染色體組成,確定其染色體組型,這種過程稱為染色體組型分析。實驗材料蠶豆洋蔥大麥黃麻試劑、試劑盒米吐爾無水亞硫酸鈉幾奴尼無水碳酸鈉溴化鉀硫代硫酸鈉硼酸鉀礬醋酸儀器、耗材顯微鏡顯微照相系統相片沖洗放大整套設備目鏡測微尺鏡臺測微尺4#放大紙135黑白膠卷計算器透明尺剪刀坐標紙膠水實驗步驟一、染色體標本玻片的制作染色體組型分析一般用有絲分裂中期的分裂細胞,通常采用植物根尖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的染色體具有典型的形態特征,便于進行分析,具體制作方法見實驗一。二、鏡檢和測量當染色體玻片制......閱讀全文
實驗原理染色體顯帶(Banding)技術是一種用染料對染色體進行分化染色的方法。就是將染色體經酸、堿、溫度等處理后,再以染料染色,或單用某些熒光染料就可以染出深淺不同或明暗各異的帶紋的縱向結構。此項技術發明于本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發展至今已是非常成熟。1971年在巴黎召開第四次國際人類遺傳
實驗概要1、了解染色體顯帶技術的基本知識; 2、學習小白鼠骨髓細胞染色體顯帶(C帶)技術。實驗原理染色體顯帶(Banding)技術是一種用染料對染色體進行分化染色的方法。就是將染色體經酸、堿、溫度等處理后,再以染料染色,或單用某些熒光染料就可以染出深淺不同或明暗各異的帶紋的縱向結構。此項技
實驗目的掌握動物骨髓染色體標本制備基本過程,了解操作步驟的原理實驗原理小鼠骨髓細胞中的造血干細胞是生成各種血細胞和原始細胞,具有高度的分裂能力,本實驗采用這一材料,通過前處理,低滲,固定,制片,染色等步驟制得染色體標本,可觀察到許多處于分裂中期的染色體,可以進行染色體組型分析。實驗原理制備方法包括以
組蛋白翻譯后修飾研究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的楊福全研究員在研討會上做了題為《組蛋白翻譯后修飾研究進展》的精彩報告。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 楊福全 研究員 楊研究員從以下幾個方面,就近年來組蛋白翻譯后修飾的研究進展做了綜述。染色體和染色質  
實驗概要染色體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是基于體內分析發展起來的方法,也稱結合位點分析法,在過去十年已經成為表觀遺傳信息研究的主要方法。這項技術幫助研究者判斷在細胞核中基因組的某一特定位置會出現何種組蛋白修飾。ChIP不僅可以檢測體內反
實驗方法原理染色體組型分析是對染色體組中處于有絲分裂中期時染色體的數目、大小、形態、著絲點的位置以及次縊痕、隨體的有無等形態特征作一描述。將一個細胞內的染色體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所構成的圖像就稱為該細胞的核型。 染色體的排列原則:①染色體的大小(即長度),②著絲粒的位置,③特殊標記。實驗
摘要 蛋白質組學是在后基因組時代出現的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 它的主要任務是識別鑒定細胞、組織或機體的全部蛋白質, 并分析蛋白質的功能及其模式。 因此, 揭示蛋白質組中蛋白質間的相互作用關系也是蛋白質組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酵母雙雜交技術是用來檢測蛋白質間是否相互作用的一
實驗原理染色體顯帶(Banding)技術是一種用染料對染色體進行分化染色的方法。就是將染色體經酸、堿、溫度等處理后,再以染料染色,或單用某些熒光染料就可以染出深淺不同或明暗各異的帶紋的縱向結構。此項技術發明于本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發展至今已是非常成熟。1971年在巴黎召開第四次國際人類遺傳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11月27日,由賽默飛世爾科技主辦、分析測試百科網協辦的組學技術前沿創新高峰論壇在成都隆重舉行。本次會議旨在“發現質譜力量”,邀請國內組學領域大咖共討質譜在組學研究中的“力量”,期望共同推動中國組學研究發展。 賽默飛中國區色譜與質譜業務應用支持總監薄濤博士主持本次大
實驗方法原理 由于小鼠四肢骨內骨髓細胞中的造血干細胞是生成各種血細胞和原始細胞,具有高度的分裂能力,本實驗采用這一材料,通過前處理,低滲,固定,制片,染色等步驟制得染色體標本,可觀察到許多處于分裂中期的染色體,可以進行染色體組型分析。實驗材料 小白鼠試劑、試劑盒 秋水仙素姬姆薩染液固定液低滲液生理鹽
癌細胞才是真正的“戲精”。 我們在很多電影中都看到過這樣的橋段,某個殺人犯行兇被發現,并被大量警察包圍走投無路時,往往會通過模仿警察開著警車逃離犯罪現場。 很遺憾,癌細胞可能就是這一經典橋段的鼻祖。 就在昨天,來自康奈爾醫學中心的Lewis C. Cantley博士與紀念斯隆凱
日前,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歷經4年努力攻關,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是合成生物學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 覃重軍(左二)研究團隊正在分析人造酵母菌株的脈沖場凝膠電泳驗證圖。 該成果于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
替代凝膠電泳 標準是使用瓊脂糖凝膠電泳和EB著色。通過片段的長度、純度和條帶的熒光量確定片段。HRMA是一種很有優勢的技術;通過熔解圖、存在其它熔解圖的純度(沒有額外的熔解峰)和產生的大量熒光信號(圖6)。使用HRMA的優勢很明顯;不需要灌膠、使用危險化學藥品
真核生物的基因組DNA以染色質的形式存在。因此,研究蛋白質與DNA在染色質環境下的相互作用是闡明真核生物基因表達機制的基本途徑。染色質免疫沉淀技術(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是目前唯一研究體內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活細
實驗概要1、掌握哺乳動物骨髓細胞染色體玻片標本的制備方法。 2、觀察動物染色體的形態特征,統計小白鼠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實驗原理制備染色體標本是細胞遺傳學最基本的技術,優良的染色體制片是進行染色體顯帶、組型分析、原位雜交等的先決條件。 制備動物染色體標本原則上可以從所有發生有絲分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再帕爾研究員 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的再帕爾·阿不力孜教授帶來了題為《基于LC-MS/MS技術的代謝組學分析方法研究與應用進展》的報告。 再帕爾教授首先對比了NMR、LC-NMR與LC-MS、GC-MS在代謝組學分析當中的優缺點,發現在代謝組學復雜樣本體系的
第六屆亞太人類蛋白質組組織(AOHUPO)大會于2012年5月5日下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這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影響最廣、學術水平最高的蛋白質組學學術峰會。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專家學者參會,提交相關領域學術論文近400篇。5月6日,大會繼續進行,各
《Nature Methods》盤點2015年度技術,選出了最受關注的技術成果: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技術。 除此之外,也整理出了2016年最值得關注的幾項技術,分別為:細胞內蛋白標記(Protein labeling in cells)、細胞核結構(Unraveling nuc
摘要:綜述了RAPD技術的一些理論性問題,包括RAPD與其它分子標記技術相比的優點,影響結果重復性的因素,顯性標記產生的原因,條帶取舍的標準等。提出在實驗中解決這些問題的一些方法:嚴格控制反應條件,采用單倍體和單劑量標記,系統學研究中要結合其它方法進行分析,定位基因時要選用合適的群體等。
實驗方法原理 在保持組蛋白和DNA聯合的同時,通過運用對應于一個特定組蛋白標記的生物抗體,染色質被切成很小的片斷,并沉淀下來。IP是利用抗原蛋白質和抗體的特異性結合以及細菌蛋白質的“prorein A”特異性地結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現象活用開發出來的方法。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熱激蛋白90(Hsp90)家族是一類進化上非常保守的熱激蛋白,廣泛存在于動植物和真菌中。作為一種重要的分子伴侶,Hsp90參與多種生理過程,如信號傳導、蛋白質折疊和降解等。Hsp90在細胞質、線粒體、葉綠體和內質網中都有分布。此前的研究表明,胞質Hsp90在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抗病
單細胞基因組旨在通過組學方法研究單個細胞。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一年輕的領域正在迅速成熟起來。單細胞基因組研究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用芯片檢測單細胞的基因表達。不過,新一代DNA測序才是單細胞基因組學的大功臣,這些技術的出現讓單細胞基因組研究最終一飛沖天。 2012年7月,Nature Biote
實驗概要 通過這一實驗,要求學生了解哺乳動物染色體標本的制作方法,并對動物染色體進行觀察。實驗原理 由于小鼠四肢骨內骨髓細胞中的造血干細胞是生成各種血細胞和原始細胞,具有高度的分裂能力,本實驗
1.單細胞測序用于生殖領域研究持續火熱 精子生成過程是一個復雜又具有嚴格分化過程的生理過程,繼18年10月份《Cell Research》上的成年人睪丸轉錄組圖譜研究[1]和19年2月份《Cell Reports》上新生與成年人睪丸細胞單細胞水平鑒定分類[2]的步伐,本月在《Nature
1.單細胞測序用于生殖領域研究持續火熱 精子生成過程是一個復雜又具有嚴格分化過程的生理過程,繼18年10月份《Cell Research》上的成年人睪丸轉錄組圖譜研究[1]和19年2月份《Cell Reports》上新生與成年人睪丸細胞單細胞水平鑒定分類[2]的步伐,本月在《Nature
目前,我國試管嬰兒技術的成功率平均僅為50%多,最大瓶頸就在于產前染色體異常的篩查。記者昨日獲悉,今年3月成立的染色體芯片產前診斷聯合實驗室(CMA),利用針對中國人群定制的染色體芯片,能夠檢測出在常規染色體檢測中
目前,我國試管嬰兒技術的成功率平均僅為50%多,最大瓶頸就在于產前染色體異常的篩查。記者昨日獲悉,今年3月成立的染色體芯片產前診斷聯合實驗室(CMA),利用針對中國人群定制的染色體芯片,能夠檢測出在常規染色體檢測中顯微鏡下無法識別的基因缺陷,可篩查出200多種已知的染色體微缺失或微重復引起的疾病
來自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項新技術,可以提供真核生物基因組的詳細三維(3-D)圖像,這有可能幫助科學家們解答一些有關染色質結構的關鍵問題。在發表于《細胞》(Cell)雜志上的研究論文中,這一稱作為Micro-C的新技術使得研究人員能夠以核小體分辨率來分析染色體折疊,填補了以往一些